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5223发布日期:2018-06-19 23:5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属于智能散热器制造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源音箱由于箱体和功放合二为一,省去了独立功放的外壳,符合节约资源原则,且使用方便,深受欢迎。在国内散热器市场应用较多的轴承技术有:滚珠轴承,油封轴承以及液压轴承。油封轴承风扇有制造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低噪音小的优势,但是使用寿命很低,一般国产扇寿命最高只有5000-8000小时,而进口扇最高可达1,5000小时。滚珠轴承风扇使用寿命可以达到40,000小时,噪音比油封轴承风扇大,但成本较高。液压轴承则在工作的噪音和使用寿命上都有突破,寿命可达到40,000小时。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0520117976.3的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它巧妙利用有源音箱倒相筒在工作时有吸进和喷出空气气流的原理,把散热器制成倒相筒,充分利用空气气流流动散热,大大提高散热器散热效果,其散热效果类似于独立大功率功放用小风扇强制散热冷却系统但没有风扇的噪声,并能根据功放发热量大小自动调节散热量大小,使功放安全工作。它的构造特征为:主要由倒相筒散热体和发热元件吸热体两部分构成。使用中,倒相筒散热体的一端可直接浇铸在钢筋混凝土箱体的箱壁上,也可以通过一个过渡板安装在其它材料制成的箱体上。但是,现有技术在进行有源音箱功放过程中的散热操作时,由于采用传统的空气气流流动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通风效果,但是无法在散热腔内形成风旋,可能造成设备部件本身潮湿、散热效果差等后果,实用性能不足。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有源音箱功放过程中的散热操作时,由于采用传统的空气气流流动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通风效果,但是无法在散热腔内形成风旋,可能造成设备部件本身潮湿、散热效果差等后果,实用性能不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其结构包括固定外框架、音箱面板、左侧边固定板、右侧边固定板、被动辐射器、第一扬声器、结构加强固定架、第二扬声器、双向散热架,所述音箱面板镶嵌于固定外框架的内侧表面,所述左侧边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固定外框架的左侧表面,所述右侧边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固定外框架的右端表面,所述被动辐射器通过电连接于音箱面板的前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一扬声器嵌入于音箱面板的前端表面,所述结构加强固定架固定焊接于音箱面板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二扬声器嵌入于音箱面板的前端表面右部,所述双向散热架通过螺丝连接于左侧边固定板、右侧边固定板的内侧表面,所述双向散热架由安装支架、固定螺丝、正向散热板、正向散热叶片、反向散热板、反向散热叶片组成,所述固定螺丝嵌入于安装支架的左、右端表面,所述正向散热板通过固定螺丝与安装支架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正向散热叶片活动连接于正向散热板的内侧表面,所述反向散热板通过固定螺丝与安装支架的左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向散热叶片活动连接于反向散热板的内侧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右侧边固定板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右侧边固定板的右端表面中间处焊接有固定限位架。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散热架通过固定限位架与右侧边固定板的右端表面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栓的数量为4个,它们均匀等距分布于右侧边固定板的右端表面四顶角处。进一步的,所述正向散热叶片、反向散热叶片的数量均为4-6个,它们分别均匀等距分布于正向散热板、反向散热板的内侧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正向散热板、反向散热板之间呈互相平行的状态,且它们与安装支架之间均呈互相垂直的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正向散热板、反向散热板的材质均为铝铜合金/纯铜。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的方案,通过设有双向散热架,在进行有源音箱功放过程中的散热操作时,采用“正向进气,反向排气”的空气气流流动方式,可以在散热腔内形成风旋,从而可以使有源音箱得到很好的散热效果,也避免了散热装置部件本身出现潮湿现象,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散热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外框架-1、音箱面板-2、左侧边固定板-3、右侧边固定板-4、被动辐射器-5、第一扬声器-6、结构加强固定架-7、第二扬声器-8、双向散热架-9、安装支架-90、固定螺丝-91、正向散热板-92、正向散热叶片-93、反向散热板-94、反向散热叶片-95、连接螺栓-40、固定限位架-4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源音箱功放用智能散热器,其结构包括固定外框架1、音箱面板2、左侧边固定板3、右侧边固定板4、被动辐射器5、第一扬声器6、结构加强固定架7、第二扬声器8、双向散热架9,所述音箱面板2镶嵌于固定外框架1的内侧表面,所述左侧边固定板3固定连接于固定外框架1的左侧表面,所述右侧边固定板4固定连接于固定外框架1的右端表面,所述被动辐射器5通过电连接于音箱面板2的前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一扬声器6嵌入于音箱面板2的前端表面,所述结构加强固定架7固定焊接于音箱面板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二扬声器8嵌入于音箱面板2的前端表面右部,所述双向散热架9通过螺丝连接于左侧边固定板3、右侧边固定板4的内侧表面,所述双向散热架9由安装支架90、固定螺丝91、正向散热板92、正向散热叶片93、反向散热板94、反向散热叶片95组成,所述固定螺丝91嵌入于安装支架90的左、右端表面,所述正向散热板92通过固定螺丝91与安装支架90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正向散热叶片93活动连接于正向散热板92的内侧表面,所述反向散热板94通过固定螺丝91与安装支架90的左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向散热叶片95活动连接于反向散热板94的内侧表面,所述右侧边固定板4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栓40,所述右侧边固定板4的右端表面中间处焊接有固定限位架41,所述双向散热架9通过固定限位架41与右侧边固定板4的右端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螺栓40的数量为4个,它们均匀等距分布于右侧边固定板4的右端表面四顶角处,所述正向散热叶片93、反向散热叶片95的数量均为4-6个,它们分别均匀等距分布于正向散热板92、反向散热板94的内侧表面,所述正向散热板92、反向散热板94之间呈互相平行的状态,且它们与安装支架90之间均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正向散热板92、反向散热板94的材质均为铝铜合金/纯铜。本专利所说的双向散热架不但增强散热器的可升级性能,满足了不同平台用户的需求,也耐酸耐氧化,且原材料价格低廉,重量轻,抗氧化、抗热震性能好,寿命长,维修量小,性能可靠稳定,操作简便。使用时,首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电源线接入电源,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外框架-1、音箱面板-2、左侧边固定板-3、右侧边固定板-4、被动辐射器-5、第一扬声器-6、结构加强固定架-7、第二扬声器-8、双向散热架-9、安装支架-90、固定螺丝-91、正向散热板-92、正向散热叶片-93、反向散热板-94、反向散热叶片-95、连接螺栓-40、固定限位架-4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进行有源音箱功放过程中的散热操作时,由于采用传统的空气气流流动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通风效果,但是无法在散热腔内形成风旋,可能造成设备部件本身潮湿、散热效果差等后果,实用性能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双向散热架,在进行有源音箱功放过程中的散热操作时,采用“正向进气,反向排气”的空气气流流动方式,可以在散热腔内形成风旋,从而可以使有源音箱得到很好的散热效果,也避免了散热装置部件本身出现潮湿现象,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双向散热架9通过螺丝连接于左侧边固定板3、右侧边固定板4的内侧表面,所述双向散热架9由安装支架90、固定螺丝91、正向散热板92、正向散热叶片93、反向散热板94、反向散热叶片95组成,所述固定螺丝91嵌入于安装支架90的左、右端表面,所述正向散热板92通过固定螺丝91与安装支架90的右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正向散热叶片93活动连接于正向散热板92的内侧表面,所述反向散热板94通过固定螺丝91与安装支架90的左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向散热叶片95活动连接于反向散热板94的内侧表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正向散热叶片、反向散热叶片的数量均为4个,所述正向散热板、反向散热板的材质均为纯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正向散热叶片、反向散热叶片的数量均为6个,所述正向散热板、反向散热板的材质均为铝铜合金。实施例1实施例2耐久性一般强散热效果好很好综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的正向散热叶片、反向散热叶片的数量均采用6个,正向散热板、反向散热板的材质均采用铝铜合金时,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较强,设备的散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