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43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戴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头戴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终端的越来越普及,随时随地听音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高品质的头戴耳机也成为市场上的主要消费品,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但是现在的头戴耳机因为耳壳主体部分需要进行上下的滑动,用于适应不同人员的耳朵位置,内部的接线就需要跟着不断的进行运动,而现有的耳机内部线大部分都是将耳壳上下活动的尺寸提前预留在长度上,将线通过弯曲放在壳子内部,以满足耳套部分上下活动时线材随之可有伸长或缩短。现有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1)耳机内部线因为需要提前预留拉伸的长度,组装时线材容易被壳体卡住,对组装工艺要求高;2)组装好整机时,在终端用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卡线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耳机,以避免了壳体内出现线材夹挤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头戴耳机,包括耳机支架外壳、耳机线、耳机支架下壳、耳机耳套组件及绕线组件,其中耳机支架外壳与所述耳机支架下壳固定连接,形成容置腔;所述绕线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与所述耳机支架外壳传动连接,所述耳机耳套组件设置于所述耳机支架下壳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绕线组件连接,所述耳机线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上、并且一端与所述耳机耳套组件连接,所述耳机线的另一端由所述容置腔引出,所述耳机耳套组件运动带动所述绕线组件运动,使耳机线进行收线或放线。

所述头戴耳机还包括滑片,所述滑片设置在所述耳机耳套组件上、并且与所述耳机支架下壳滑动连接,所述绕线组件设置在所述滑片上。

所述绕线组件包括齿轮轴和设置于所述齿轮轴上的齿轮,所述齿轮轴的一端与所述滑片转动连接。

所述齿轮轴上还设有绕线凸台,所述耳机线缠绕于所述绕线凸台上。

所述齿轮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耳机线穿过所述齿轮轴上的中心孔、并且与所述齿轮轴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轴、齿轮及绕线凸台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耳机支架外壳上沿所述耳机耳套组件的调整方向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

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耳机支架外壳上设有的条形导向槽内,所述条形导向槽沿所述耳机耳套组件的调整方向设置,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端部设有用于引出所述耳机线的豁口。

所述耳机支架下壳上沿所述耳机耳套组件调整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滑片容置于所述滑槽内、并且下端与所述耳机耳套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耳机支架下壳的内侧端部设有耳机线导向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耳机耳套组件的上下运动带动绕线组件上下运动的同时进行旋转,从而实现绕线组件对耳机线的收线与放线,线材通过缠绕在绕线组件上来防止夹线,在整个耳机耳套活动的过程中,均没有多余的耳机线在壳体内出现,耳机线基本都是拉紧的。这就避免了组装过程中容易压线的问题,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也不会出现在客户实际使用时,因为线材在壳体内不可控的卷曲造成卡线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为耳机支架外壳;2为耳机线;3为绕线组件;31为齿轮轴;32为齿轮;33为绕线凸台;34为豁口;4为滑片;5为耳机支架下壳;6为耳机耳套组件;7为齿条;8为耳机线导向槽,9为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耳机内部线因为需要提前预留拉伸的长度,组装时线材容易被壳体卡住,在终端用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卡线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与齿条啮合,线材通过缠绕在齿轮上来防止夹线,耳机线基本都是拉紧的。这就避免了组装过程中容易压线的问题,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也不会出现在客户实际使用时,因为线材在壳体内不可控的卷曲造成卡线的现象。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头戴耳机,包括耳机支架外壳1、耳机线2、耳机支架下壳5、耳机耳套组件6及绕线组件3,其中耳机支架外壳1与耳机支架下壳5固定连接,形成容置腔;绕线组件3容置于容置腔内、并且与耳机支架外壳1传动连接。耳机耳套组件6设置于耳机支架下壳5的外侧、并且与绕线组件3连接,耳机线2缠绕于绕线组件3上、并且一端与耳机耳套组件6连接,耳机线2的另一端由所述容置腔引出。耳机耳套组件6运动从而带动绕线组件3运动,使耳机线2进行收线或放线。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耳机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滑片4,滑片4设置在耳机耳套组件6上、并且与耳机支架下壳5滑动连接,绕线组件3设置在滑片4上。

进一步地,耳机支架下壳5上沿耳机耳套组件6调整方向设有滑槽9,滑片4容置于滑槽9内、并且下端与耳机耳套组件6固定连接。耳机支架下壳5的内侧端部设有耳机线导向槽8,由所述容置腔引出的耳机线2通过导向槽8导向后,再经过头戴与另一侧的耳机线连接。

如图6所示,绕线组件3包括齿轮轴31及设置于齿轮轴31上的齿轮32,齿轮轴31的一端与滑片4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齿轮轴31上还设有绕线凸台33,齿轮轴31为中空结构,耳机线2穿过齿轮轴31上的中心孔、并且缠绕于绕线凸台33上。

进一步地,耳机线2穿过齿轮轴31的中心孔时与齿轮轴31固定连接。

所述耳机支架外壳1上沿耳机耳套组件6调整方向设置有与齿轮32啮合的齿条7,耳机耳套组件6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齿轮32上下运动,因齿轮32与齿条7啮合,所以齿轮32旋转,从而使耳机线2缠绕于绕线凸台33上或将缠绕于绕线凸台33上的耳机线2进行释放。

进一步地,齿轮轴31的另一端容置于耳机支架外壳1上设有的条形导向槽内,所述条形导向槽沿耳机耳套组件6的调整方向设置,即条形导向槽与齿条7平行,齿轮轴31的另一端端部设有设有用于引出耳机线2的豁口34,耳机线2由豁口34引出后缠绕于绕线凸台33上。

进一步地,齿轮轴31、齿轮32及绕线凸台33为一体式结构,齿条7与耳机支架外壳1为一体式结构。

耳机耳套组件6包括耳机外壳、PCBA板及耳套,PCBA设置于耳机外壳内,耳套套设于耳机外壳的正面,耳机外壳的背面与滑片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7所示,滑片4组装在耳机耳套组件6上,并且与耳机支架下壳5之间可以相对滑动。耳机线2缠绕在绕线凸台33上,耳机线2的一端由耳机支架外壳1和耳机支架下壳5形成的容置腔引出、并且与另一侧的耳机线相连,耳机线2的另一端穿过齿轮轴32的中心孔、并且深入耳机耳套组件6中与PCBA板相连接。齿轮32通过齿轮轴31固定在滑片4上。齿条7与耳机支架外壳1为一体成型,耳机支架外壳1与耳机支架下壳5固定在一起,齿轮轴31的另外一端容置于耳机支架外壳1上的条形导向槽内,这样齿轮32与耳机支架外壳1的齿条7啮合在一起。当拉动耳机耳套组件6沿着耳机支架下壳5上的滑槽9进行上下运动时,耳机耳套组件6带动滑片4一起运动,因为齿轮32固定在滑片4上,齿轮32也会随着上下运动,同时齿轮32与耳机支架外壳1上的齿条7啮合,所以齿轮32同时发生绕齿轮轴31的旋转运动。这时缠绕在绕线凸台33上的耳机线2的圈数会发生变化;当耳机耳套组件6向上运动时,滑动距离L变小,齿轮32顺时针旋转,将多余线缠绕到绕线凸台33上。当耳机耳套组件6向下运动时,滑动距离L变大,齿轮32逆时针旋转,将多余的缠绕到绕线凸台33上的耳机线2释放出来。线材缠绕的圈数可以通过绕线凸台33的直径D与滑动距离L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获得:N=L/π*D。耳机线2穿过齿轮轴31时,需要点胶将线一端固定在齿轮轴31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耳机耳套组件带动绕线组件上下运动,绕线组件包括同轴的齿轮和绕线凸台,齿轮与齿条啮合,线材通过缠绕在绕线凸台上来防止夹线,在整个耳机耳套组件的活动过程中,均没有多余的耳机线在壳体内出现,耳机线基本都是拉紧的。这就避免了组装过程中容易压线的问题,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也不会出现在客户实际使用时,因为线材在壳体内不可控的卷曲造成卡线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