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本地与云端服务智能加速网络芯片的教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07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本地与云端服务智能加速网络芯片的教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利用本地与云端服务智能加速网络芯片的教育系统,属于互联网+教育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通常,普通的管理模块只提供单一的局部的信息及数据的统一管理,范围小、效率低、成本高,不能发挥云计算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云端计算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云计算服务正逐步被广大用户所普遍接受。互联网络已经逐渐普及,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人们在工作中、学习中和生活中已经不能脱离互联网了。同时互联网也给各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各类经济网站也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现有教学中主要要采用教师直接教授的传统方式进行授课,这就需要教帅与学生处于同一地点才能实现,当教师与学生所处地点不同时,此种传统方式则不适用。网络培训教育和考试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普通的培训和考试通过大课讲解或集体观看录像等形式,无法通过模拟操作和测试进行监督与考核,现有的教育装置不能够更加深入的记忆。随着科技的进步,日前有远程教学系统,用以解决教师与学生所处地点不同的授课问题,但现有远程教学系统需要的设备较多,其经济投入大,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利用本地与云端服务智能加速网络芯片的教育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利用本地与云端服务智能加速网络芯片的教育系统,包括教育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云计算服务器和用户模块,其特征是:所述信息管理系统与教育管理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信息管理系统连接有信息交换模块和信息监控模块,所述信息交换模块电性连接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发布服务器,所述云计算服务器与教育管理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云计算服务器连接有云端处理芯片,所述云端处理芯片电线连接有云端数据库、数据对比模块和数据备份模块,所述用户模块与教育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用户模块连接有用户移动客户端和用户本地终端,所述用户本地终端包括多媒体模块、录入模块、控制模块和固定终端,所述多媒体模块包括显示屏、摄像头和音响,所述录入模块包括扫描装置和数位板,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本地终端主机,所述固定终端包括学习桌,所述学习桌包括固定桌板和两个支撑座,所述固定桌板固定安装在支撑座的上部,所述固定桌板的上部设有两根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铰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铰接有屏幕支架,所述显示屏安装在屏幕支架的前部,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显示屏的上部中间,所述摄像头可拆卸,所述固定桌板的前部铰接有活动桌板,所述活动桌板的下部设有键盘抽屉,所述活动桌板的上部中间设有电热玻璃台板,所述数位板安装在活动桌板的上部右侧,所述音响安装在活动桌板的上部左侧,左侧所述支撑座的前部固定连接有储存柜,所述储存柜的上部铰接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与活动桌板的下部铰接,右侧所述支撑座的右侧设有活动辅桌,所述活动辅桌与右侧的支撑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活动辅桌的内部设有空气净化器,所述扫描装置安装在活动辅桌的上部,所述本地终端主机安装在储存柜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屏、摄像头、音响、数位板和扫描装置均与本地终端主机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屏为防蓝光显示器。

作为优选:所述数位板的角度可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玻璃台板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教育管理系统与用户模块之间设有安全防火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扫描等多媒体方式将学习资料进行汇总采集处理,并通过信息交换模块录入数据库服务器,用户能根据实时需求选择资料,通过发布服务器发布学习资料,通过设置数据库服务器实现了数据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通过设置学习监控模块,信息监控模块能对用户上传和发布的学习资料进行全面监控,将有害信息自动隔离,增加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通过设置云计算服务器,云计算服务器内部的云端处理芯片能整合云端和本地的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本地和云端多重计算提高了网络数据计算的效率;通过设置云端数据库,云端数据库能记录储存所有网络数据形态,并通过数据对比模块来比对本地数据和云端数据,提高本地数据处理效率;通过设置数据备份模块,数据备份模块能将云端数据库定期备份,防止云端数据损毁,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通过设置用户模块,用户模块包括用户移动客户端和用户本地终端,用户能在任何地点使用用户移动客户端进行学习,方便用户使用;用户本地终端功能强大,方便了用户使用,通过设置录入模块,扫描装置和数位板能方便学习做笔记和答题,并实时上传,方便用户使用;通过设置显示屏,显示屏能通过电动推杆上下调节高度,用户能根据个人需求调整角度;并通过本地终端主机对本地数据进行处理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本地与云端服务智能加速网络芯片的教育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户终端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支撑座;2、固定桌板;3、电动推杆;4、活动架;5、屏幕支架;6、显示屏;7、摄像头;8、活动桌板;9、音响;10、电热玻璃台板;11、储存柜;12、本地终端主机;13、液压杆;14、键盘抽屉;15、活动辅桌;16、铰链;17、空气净化器;18、扫描装置;19、数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本地与云端服务智能加速网络芯片的教育系统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利用本地与云端服务智能加速网络芯片的教育系统,包括教育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云计算服务器和用户模块,其特征是:所述信息管理系统与教育管理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信息管理系统连接有信息交换模块和信息监控模块,所述信息交换模块电性连接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发布服务器,所述云计算服务器与教育管理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云计算服务器连接有云端处理芯片,所述云端处理芯片电线连接有云端数据库、数据对比模块和数据备份模块,所述用户模块与教育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所述用户模块连接有用户移动客户端和用户本地终端,所述用户本地终端包括多媒体模块、录入模块、控制模块和固定终端,所述多媒体模块包括显示屏6、摄像头7和音响9,所述录入模块包括扫描装置18和数位板19,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本地终端主机12,所述固定终端包括学习桌,所述学习桌包括固定桌板2和两个支撑座1,所述固定桌板2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的上部,所述固定桌板2的上部设有两根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的输出端铰接有活动架4,所述活动架4上铰接有屏幕支架5,所述显示屏6安装在屏幕支架5的前部,所述摄像头7安装在显示屏6的上部中间,所述摄像头7可拆卸,所述固定桌板2的前部铰接有活动桌板8,所述活动桌板8的下部设有键盘抽屉14,所述活动桌板8的上部中间设有电热玻璃台板10,所述数位板19安装在活动桌板8的上部右侧,所述音响9安装在活动桌板8的上部左侧,左侧所述支撑座1的前部固定连接有储存柜11,所述储存柜11的上部铰接液压杆13,所述液压杆13的输出端与活动桌板8的下部铰接,右侧所述支撑座1的右侧设有活动辅桌15,所述活动辅桌15与右侧的支撑座1通过铰链16连接,所述活动辅桌15的内部设有空气净化器17,所述扫描装置18安装在活动辅桌15的上部,所述本地终端主机12安装在储存柜11的上部。所述显示屏6、摄像头7、音响9、数位板19和扫描装置18均与本地终端主机12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6为防蓝光显示器。所述数位板19的角度可调节。所述电热玻璃台板10的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教育管理系统与用户模块之间设有安全防火墙。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扫描等多媒体方式将学习资料进行汇总采集处理,并通过信息交换模块录入数据库服务器,用户能根据实时需求选择资料,通过发布服务器发布学习资料,通过设置数据库服务器实现了数据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通过设置学习监控模块,信息监控模块能对用户上传和发布的学习资料进行全面监控,将有害信息自动隔离,增加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云计算服务器,云计算服务器内部的云端处理芯片能整合云端和本地的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本地和云端多重计算提高了网络数据计算的效率;通过设置云端数据库,云端数据库能记录储存所有网络数据形态,并通过数据对比模块来比对本地数据和云端数据,提高本地数据处理效率;通过设置数据备份模块,数据备份模块能将云端数据库定期备份,防止云端数据损毁,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用户模块,用户模块包括用户移动客户端和用户本地终端,用户能在任何地点使用用户移动客户端进行学习,方便用户使用;用户本地终端功能强大,方便了用户使用,通过设置录入模块,扫描装置18和数位板19能方便学习做笔记和答题,并实时上传,方便用户使用;通过设置显示屏6,显示屏6能通过电动推杆3上下调节高度,用户能根据个人需求调整角度;并通过本地终端主机12对本地数据进行处理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