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716发布日期:2018-10-23 17:1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声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微型发声器件通常包括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和收容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的辅助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驱动振膜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与所音圈的顶面相连的球顶和与球顶相连的折环,音圈接收外部交变的电信号,并与磁路系统共同作用生成驱使音圈运动的驱动力,进而音圈带动振膜振动发声并将声音传播出去。

相关技术中,音圈与球顶接合处的连接面积较小,导致两者的连接结构不可靠,当音圈运动时容易与球顶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发声器件,能够提高音圈与球顶的接合强度,降低两者发生脱离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发声器件,其包括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沿振动方向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与所述音圈相连的球顶和与所述球顶相连的折环,

所述球顶包括主体部分和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出的边缘部分,

所述音圈由金属导线缠绕形成为多匝的柱状结构,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音圈的顶面接合,所述边缘部分向靠近所述音圈的一侧延伸,且与所述音圈的柱面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音圈的外侧柱面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音圈包括相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球顶,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球顶,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折环的振动方向的投影落在第二部分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呈阶梯状,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球顶的阶梯面,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阶梯面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垂直相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边缘部分均与所述音圈粘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边缘部分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环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分和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向远离所述球顶的一侧凸出,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分为平板,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贴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发声器件,为了增大球顶与音圈的接合面积,球顶包括主体部分和从主体部分的至少一端延伸出的边缘部分,其中,主体部分与音圈的顶面连接,边缘部分向靠近音圈的一侧延伸且与音圈的柱面连接,通过主体部分和边缘部分均与音圈连接,增大了音圈与球顶的接合面积,进而增大了两者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两者的脱离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发声器件的外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发声器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发声器件中,球顶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1-微型发声器件;

11-振膜;

111-球顶;

111a-折环;

111b-边缘部分;

112-折环;

112a-连接部分;

112b-凸出部分;

12-音圈;

121-第一部分;

122-第二部分;

122a-阶梯面。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发声器件1,包括振膜11和驱动振膜11沿振动方向(图2中的Z方向)振动的音圈12。其中,音圈12由金属导线缠绕形成为多匝的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轴向与振动方向相同。音圈12的一端对应悬置收容于磁路系统的磁隙内,音圈12在外界交变驱动电流作用下,对应产生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与磁隙内的固定磁场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驱动音圈12沿振动方向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振膜11振动并将声音传播出去。

振膜11位于音圈12的上方,振膜11包括球顶111和折环112,折环112、球顶111与音圈12沿振动方向排布,且球顶111分别与音圈12以及折环112相连。

如图2和3所示,球顶111包括主体部分111a和从主体部分111a延伸出的边缘部分111b,主体部分111a与音圈12的顶面接合,边缘部分111b向靠近音圈12的一侧延伸,且与音圈12的柱面接合。

根据以上的描述,为了增大球顶111与音圈12的接合面积,将球顶111设置为包括主体部分111a和边缘部分111b两部分,其中,主体部分111a与音圈12的顶面连接,边缘部分111b与音圈12的柱面连接,这样一来,通过主体部分111a和边缘部分111b两部分均与音圈12连接,增大了音圈12与球顶111的接合面积,进而增大了两者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两者的脱离风险。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边缘部分111b沿音圈12的缠绕方向延伸形成封闭结构,且与音圈12的外柱面接合。由此可知,边缘部分111b罩设在音圈12外,当音圈12沿振动方向上下运动时,其作用力可以有效的传递至球顶111,并通过球顶111和折环112将振动声波传播出去。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边缘部分111b还可以与音圈12的内侧柱面相接合,通过音圈12的振动,同样可以实现振膜11的发声。

进一步,如图4所示,音圈12包括相接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其中,第一部分121靠近球顶111,第二部分122远离球顶111,且第一部分121沿折环112的振动方向的投影落在第二部分122沿此方向的投影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121沿折环112的振动方向的投影落在第二部分122沿此方向的投影内”是指,第一部分121沿振动方向的投影所得的外轮廓线位于第二部分122的投影的外轮廓线的范围内,且不包括两条外轮廓线重合的情况。

按上述的方案设置后,第一部分121缠绕的金属导线的匝数少于第二部分122缠绕的金属导线的匝数,即,第一部分121与第二部分122呈阶梯状。

第一部分121包括位于柱状结构靠近球顶111一侧的第一外柱面,第二部分122包括位于柱状结构远离球顶111一侧的第二外柱面,第一外柱面与第二外柱面共同形成柱状结构的音圈12的外柱面。

第一外柱面相比第二外柱面向音圈12的内部凹陷,由此,该凹陷处为边缘部分111b预留出空间,且使得边缘部分111b在凹陷处与第一部分121的第一外柱面接合。上述结构通过将音圈12设置成阶梯状,可以对边缘部分111b进行合理布置,在满足边缘部分111b与音圈12形成较大接触面积的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微型发声器件1结构的紧凑性。

请参见图4,在上述的阶梯结构中,第二部分122具有朝向球顶111的阶梯面122a,边缘部分111b与阶梯面122a接合。这样一来,边缘部分111b,更确切的是边缘部分111b的端面可以与该阶梯面122a接触,且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相接接合,从而使得球顶111与音圈12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增大,两者相互脱离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请参见图3,球顶111包括主体部分111a和边缘部分111b,为了方便边缘部分111b与音圈12的接合,本实施例中,设置边缘部分111b与主体部分111a垂直相接。两者垂直相接后,边缘部分111b可以沿振动方向向靠近音圈12的一侧延伸,并保持与音圈12较大面积的接触。当然,边缘部分111b与主体部分111a的相接方式不仅限于垂直相接,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边缘部分111b还可以与主体部分111a呈锐角或钝角设置。

在制造工艺方面,主体部分111a与边缘部分111b可以采用注塑工艺成型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将两者粘接固定在一起。通常情况下,球顶111为弹性件,球顶111在音圈12的驱动力下发生弹性变形,并将声音传播出去。

此外,主体部分111a与音圈12的顶面以及边缘部分111b与音圈12的外柱面均可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一种实施例,可以通过涂覆具有粘性的合成树脂粘接固定,也可以采用胶带粘接固定。

请参见图1和图2,振膜11为具有凸纹的盖体,振膜11的材料可以是纸、聚乙烯、羊毛等。

折环112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分112a和凸出部分112b,该凸出部分112b朝远离球顶111的一侧凸出,并与球顶111之间留有间隔。凸出部分112b可以更好的响应来自音圈12的驱动力,并由此将声波传播出去。

进一步,连接部分112a可以设置为平板,且连接部分112a与主体部分111a相贴合。如此设置后,连接部分112a与主体部分111a的接合面积增加,连接强度增加,两者发生脱离的风险减低。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折环112也可以设置成其它结构,例如,折环112为一平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