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以及执法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6268发布日期:2018-09-28 20:5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以及执法记录仪。



背景技术:

移动记录终端包括摄影机、相机、手机以及执法记录仪等。在这些设备中,相机、手机以及执法记录仪在拍照或者录像时需要观看屏幕,而屏幕一般都是固定的,无法旋转。但这些设备上的影像获取装置模组没有旋转的功能,在垂直方向上的视角范围就受到了限制。因此,在进行拍摄记录时,设备需要以固定角度进行拍摄,视角范围固定,操作复杂,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以及执法记录仪,能够使影像获取装置进行旋转,增加拍摄的视角范围,操作简单,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包括:影像获取装置,包括镜头前壳;转动机构,与移动记录终端的壳体连接,并与镜头前壳的一端连接;数据线组件,包括第一出线接口、第二出线接口、连接第一出线接口与第二出线接口的套管以及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第二出线接口以及套管内的数据传输线,第一出线接口与镜头前壳的另一端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防水件,防水件由第一出线接口以及镜头前壳夹持,并且第一出线接口、防水件以及镜头前壳相互静止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包括:轴套,与壳体连接,其中心部位设置有圆形通孔;转轴,至少部分设置于轴套的圆形通孔中,与轴套转动连接,转轴的一端连接镜头前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转轴包括:连接部,设置于轴套的圆形通孔中,呈圆柱状设置,在一直径的相对两端处形成向圆心部分的凹槽,凹槽中设置有一弹性件,弹性件的弹性延伸方向与连接部的直径方向相同,且弹性件远离连接部的圆心的一侧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远离连接部的圆心的一侧呈弧形设置,并突出连接部设置;固定部,由连接部的一端同轴延伸形成,与连接部相连接的部分为圆柱体,且直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影像获取装置;其中,轴套的圆形通孔中设置有与滑动件配合的弧形凹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固定部的圆柱体部分上设置有一与其同轴的圆环形凹陷,其上套设有一个密封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水板,防水板上套设有防水圈,防水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轴套通过固定件连接,并贴靠与轴套的部分表面上,盖板与固定部夹持防水板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任一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数据线组件中的第二出线接口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水件,防水件由壳体与第二出线借口夹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数据线组件还包括: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其一端连接于数据传输线延伸出第一出线接口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影像获取装置的内部;主板端连接器,连接数据传输线延伸出第二出线接口的一端;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与出线接口之间、主板端连接器与出线接口之间同样设置有套管,数据传输线设置于套管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出线接口朝向镜头前壳的部分设置为圆柱体,防水件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的圆柱体部分上,第二出线接口朝向主板端连接器的部分设置为圆柱体,防水件设置于第二出线接口的圆柱体部分上,且防水件为密封圈。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上方形成有一个开口,影像获取装置设置于开口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执法记录仪,包括摄像组件,摄像组件包括:影像获取装置,包括镜头前壳;转动机构,与移动记录终端的壳体连接,并与镜头前壳的一端连接;数据线组件,包括第一出线接口、第二出线接口、连接第一出线接口与第二出线接口的套管以及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第二出线接口以及套管内的数据传输线,第一出线接口与镜头前壳的另一端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防水件,防水件由第一出线接口以及镜头前壳夹持,并且第一出线接口、防水件以及镜头前壳相互静止设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包括:轴套,与壳体连接,其中心部位设置有圆形通孔;转轴,至少部分设置于轴套的圆形通孔中,与轴套转动连接,转轴的一端连接镜头前壳。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转轴包括:连接部,设置于轴套的圆形通孔中,呈圆柱状设置,在一直径的相对两端处形成向圆心部分的凹槽,凹槽中设置有一弹性件,弹性件的弹性延伸方向与连接部的直径方向相同,且弹性件远离连接部的圆心的一侧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远离连接部的圆心的一侧呈弧形设置,并突出连接部设置;固定部,由连接部的一端同轴延伸形成,与连接部相连接的部分为圆柱体,且直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影像获取装置;其中,轴套的圆形通孔中设置有与滑动件配合的弧形凹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固定部的圆柱体部分上设置有一与其同轴的圆环形凹陷,其上套设有一个密封圈。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水板,防水板上套设有防水圈,防水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轴套通过固定件连接,并贴靠与轴套的部分表面上,盖板与固定部夹持防水板设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任一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数据线组件中的第二出线接口设置于壳体内,并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水件,防水件由壳体与第二出线借口夹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数据线组件还包括: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其一端连接于数据传输线延伸出第一出线接口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影像获取装置的内部;主板端连接器,连接数据传输线延伸出第二出线接口的一端;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与出线接口之间、主板端连接器与出线接口之间同样设置有套管,数据传输线设置于套管中。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出线接口朝向镜头前壳的部分设置为圆柱体,防水件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的圆柱体部分上,第二出线接口朝向主板端连接器的部分设置为圆柱体,防水件设置于第二出线接口的圆柱体部分上,且防水件为密封圈。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上方形成有一个开口,影像获取装置设置于开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方式在摄像组件中加入了旋转机构,以及数据线组件,影像获取装置依靠旋转机构进行旋转,数据线组件的第一出线接口与镜头前壳之间加入了防水件,并且三者同步转动,因此能够很好的保护防水件,不使其产生较大摩擦,提高其使用寿命,且防水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中的数据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中的转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转动机构中的轴套与转轴组装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执法记录仪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执法记录仪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执法记录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执法记录仪的摄像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与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1包括影像获取装置12、转动机构13以及数据线组件14。

影像获取装置12包括镜头前壳121。转动机构13与移动记录终端的壳体11连接,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1内部。转动机构13的一端与影像获取装置12的镜头前壳121的一端连接。数据线组件14包括数据传输线141、第一出线接口142、第二出线接口143以及套管144。套管144连接第一出线接口142与第二出线接口143,数据传输线141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142、第二出线接口143以及套管144内,并且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出线接口142以及第二出线接口143。第一出线接口142与镜头前壳121的另一端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防水件145,防水件145由第一出线接口142以及镜头前壳121夹持。第一出线接口142、防水件145以及镜头前壳121相互静止设置。也就是说,当影像获取装置12转动时,第一出线接口142、防水件145以及镜头前壳121同时同角度转动。影像获取装置12可以不与壳体11连接,由转动机构13以及数据线组件14支撑即可。

其中,数据线组件14可以为现有的数据线组件14,防水件141可以采用防水密封圈一类的环体来进行防水,或其他的防水物体,只需连接于镜头前壳121以及数据线组件14之间,并且起到防水作用即可。转动机构13可以是无档位转动机构或者有档位转动机构,例如齿轮式转动机构。优选的,数据传输线141为同轴线。

通过上述方式,摄像组件中加入了旋转机构,以及数据线组件,影像获取装置依靠旋转机构进行旋转,数据线组件的第一出线接口与镜头前壳之间加入了防水件,并且三者同步转动,因此能够很好的保护防水件,不使其产生较大摩擦,提高其使用寿命,且防水性能良好。

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2包括影像获取装置22、转动机构23以及数据线组件24。

移动记录终端的壳体21的上方形成有一个开口,影像获取装置22设置于开口中。开口周边的壳体21为密封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21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中间为裂口两侧为半圆形结构,或者设计为平滑结构,只需要保证影像获取装置22在转动拍摄时不会遮挡住镜头即可。

进一步参阅图4,图4是图3中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中的数据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影像获取装置22包括镜头前壳221。数据线组件24包括数据传输线241、第一出线接口242、第二出线接口243、套管244、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246以及主板端连接器247。优选的,数据传输线241为同轴线。套管244连接第一出线接口242与第二出线接口243,数据传输线241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242、第二出线接口243以及套管244内,并且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出线接口242以及第二出线接口243。第一出线接口242与第二出线接口243均为空心结构。第一出线接口242与镜头前壳221的另一端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防水件245,防水件245由第一出线接口242以及镜头前壳221夹持。第一出线接口242、防水件245以及镜头前壳221相互静止设置。也就是说,当影像获取装置22转动时,第一出线接口242、防水件245以及镜头前壳221同时同角度转动。第一出线接口242朝向镜头前壳221的部分设置为圆柱体,第一出线接口242远离镜头前壳221的部分在径向上的截面大于该圆柱体部分在径向上的截面。防水件245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242的圆柱体部分上。优选两部分为同轴圆柱体。第二出线接口243朝向主板端连接器247的部分设置为圆柱体,第二出现口远离主板端连接器247的部分的截面不小于该圆柱体部分在径向上的截面。防水件245设置于第二出线接口243的圆柱体部分上。优选两部分为同轴圆柱体。第二出线接口243可以为一个空心的圆柱体结构。优选的,防水件245为密封圈。

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246的一端连接于数据传输线241延伸出第一出线接口24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影像获取装置22的内部。主板端连接器247连接数据传输线241延伸出第二出线接口243的一端。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246与出线接口之间、主板端连接器247与出线接口之间同样设置有套管244,数据传输线241设置于套管244中。也就是说,整个数据传输线241均被套管244或者出线接口保护,并不暴漏在外。

当影像获取装置22相对于壳体21旋转时,第一出线接口242、密封圈以及镜头前壳221均一起转动,密封圈产生很小的摩擦甚至没有摩擦,这样防水方式就从动态防水转换为静态防水。同时转动时的主要受力点转移到套管244的中间段,而不是数据传输线241上,这样可以起到数据传输线241的可靠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参阅图5,图5是图3中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中的转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转动机构23与移动记录终端的壳体21连接,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21内部。转动机构23的一端与影像获取装置22的镜头前壳221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23包括轴套231以及转轴239。轴套231与壳体21连接,其中心部位设置有圆形通孔。转轴239至少部分设置于轴套231的圆形通孔中,与轴套231转动连接,转轴239的一端连接影像获取装置22的镜头前壳221。转轴239优选在连接镜头前壳221的部分为凸出轴套231设置。

转轴239包括连接部291以及固定部295。连接部291设置于轴套231的圆形通孔中,呈圆柱状设置。其在一直径的相对两端处形成向圆心部分的凹槽292,凹槽292中设置有一弹性件293,弹性件293的弹性延伸方向与连接部291的直径方向相同。弹性件293远离连接部291的圆心的一侧设置有滑动件294,滑动件294远离连接部291的圆心的一侧呈弧形设置,并突出连接部291设置。固定部295由连接部291的一端同轴延伸形成,与连接部291相连接的部分为圆柱体,且直径小于连接部291的直径,固定部295的圆柱体部分上设置有一与其同轴的圆环形凹陷296,其上套设有一个密封圈233。固定部295远离连接部291的一端连接影像获取装置22。固定部295远离连接部291的一端的形状可以根据影像获取装置22的需求来制定形状,因此形状并不固定。进一步参阅图6,图6是图5中的转动机构中的轴套与转轴组装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轴套231的圆形通孔中设置有与滑动件294配合的弧形凹陷2312。优选的,轴套231的圆形通孔中设置有一环状突起2311,该环状突起2311的厚度需要与滑动件294相对应,以满足滑动件294的滑动需求。环状突起2311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2312,并且多个弧形凹陷2312贴靠设置,呈圆环状布满该环状突起2311的内侧。

优选的,连接部291整个设置于轴套231的圆形通孔中,固定部295的圆柱体部分也设置于轴套231的圆形通孔中,且圆形通孔对应固定部295的圆柱体部分呈收拢状,与固定部295的圆柱体部分上的密封圈233呈过盈配合状态,以更好的将转轴239预定在轴套231中的预定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93为弹簧,滑动件294为钢柱。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93与滑动件294可进行更换,比如弹性件293换为弹片,滑动件294换为钢珠等。

连接部291远离固定部295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水板234,防水板234上套设有防水圈235。防水板234远离固定部295的一端上设置有盖板236,盖板236与轴套231通过固定件237连接,并贴靠与轴套231的部分表面上。盖板236与固定部295夹持防水板234设置。具体的,防水板234紧贴连接部291远离固定部295的一端,防水圈235设置于防水板234与轴套231之间的间隙中,并由盖板236压紧。轴套231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其在朝向改变的一侧表面的对角线上开设有固定孔,盖板236对应的对角线上同样开设有固定孔,固定件237穿过盖板236上的固定孔以及轴套231上的固定孔,以将盖板236与轴套231连接并固定。优选的,固定孔为螺孔,固定件237为螺栓。

本实施方式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教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影像获取装置的转动以及移动记录终端的防水性能。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机构为有档位转动机构。

请参见图7-图10,图7是本实用新型执法记录仪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执法记录仪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执法记录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执法记录仪的摄像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执法记录仪3包括摄像组件30。

摄像组件30包括影像获取装置32、转动机构33以及数据线组件34。

影像获取装置32包括镜头前壳321。转动机构33与移动记录终端的壳体31连接,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31内部。转动机构33的一端与影像获取装置32的镜头前壳321的一端连接。数据线组件34包括数据传输线341、第一出线接口342、第二出线接口343以及套管344。套管344连接第一出线接口342与第二出线接口343,数据传输线341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342、第二出线接口343以及套管344内,并且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出线接口342以及第二出线接口343。第一出线接口342与镜头前壳321的另一端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防水件345,防水件345由第一出线接口342以及镜头前壳321夹持。第一出线接口342、防水件345以及镜头前壳321相互静止设置。也就是说,当影像获取装置32转动时,第一出线接口342、防水件345以及镜头前壳321同时同角度转动。

其中,数据线组件34可以为现有的数据线组件34,防水件341可以采用防水密封圈一类的环体来进行防水,或其他的防水物体,只需连接于壳体31以及数据线组件34之间,并且起到防水作用即可。转动机构可以是无档位转动机构或者有档位转动机构,例如齿轮式转动机构。

另外,执法记录仪3还包括内部的电子器件以及后壳35。其还可以通过数据线36来与外部终端进行信息交换。同样的,执法记录仪3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装,主需要保证影像获取装置32、转动机构33以及数据线组件34的组合可以实现影像获取装置32的转动及防水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执法记录仪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执法记录仪包括摄像组件,摄像组件包括影像获取装置、转动机构以及数据线组件。

执法记录仪的壳体的上方形成有一个开口,影像获取装置设置于开口中。开口周边的壳体为密封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中间为裂口两侧为半圆形结构,或者设计为平滑结构,只需要保证影像获取装置在转动拍摄时不会遮挡住镜头即可。

影像获取装置包括镜头前壳。包括数据传输线、第一出线接口、第二出线接口、套管、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以及主板端连接器。优选的,数据传输线为同轴线。套管连接第一出线接口与第二出线接口,数据传输线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第二出线接口以及套管内,并且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出线接口以及第二出线接口。第一出线接口与第二出线接口均为空心结构。第一出线接口与镜头前壳的另一端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防水件,防水件由第一出线接口以及镜头前壳夹持。第一出线接口、防水件以及镜头前壳相互静止设置。也就是说,当影像获取装置转动时,第一出线接口、防水件以及镜头前壳同时同角度转动。第一出线接口朝向镜头前壳的部分设置为圆柱体,第一出线接口远离镜头前壳的部分在径向上的截面大于该圆柱体部分在径向上的截面。防水件设置于第一出线接口的圆柱体部分上。优选两部分为同轴圆柱体。第二出线接口朝向主板端连接器的部分设置为圆柱体,第二出现口远离主板端连接器的部分的截面不小于该圆柱体部分在径向上的截面。防水件设置于第二出线接口的圆柱体部分上。优选两部分为同轴圆柱体。第二出线接口可以为一个空心的圆柱体结构。优选的,防水件为密封圈。

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的一端连接于数据传输线延伸出第一出线接口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影像获取装置的内部。主板端连接器连接数据传输线延伸出第二出线接口的一端。数据传输线端连接器与出线接口之间、主板端连接器与出线接口之间同样设置有套管,数据传输线设置于套管中。也就是说,整个数据传输线均被套管或者出线接口保护,并不暴漏在外。

当影像获取装置相对于壳体旋转时,第一出线接口、密封圈以及镜头前壳均一起转动,密封圈产生很小的摩擦甚至没有摩擦,这样防水方式就从动态防水转换为静态防水。同时转动时的主要受力点转移到套管的中间段,而不是数据传输线上,这样可以起到数据传输线的可靠连接的作用。

转动机构与执法记录仪的壳体连接,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内部。转动机构的一端与影像获取装置的镜头前壳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包括轴套以及转轴。轴套与壳体连接,其中心部位设置有圆形通孔。转轴至少部分设置于轴套的圆形通孔中,与轴套转动连接,转轴的一端连接影像获取装置的镜头前壳。转轴优选在连接镜头前壳的部分为凸出轴套设置。

转轴包括连接部以及固定部。连接部设置于轴套的圆形通孔中,呈圆柱状设置。其在一直径的相对两端处形成向圆心部分的凹槽,凹槽中设置有一弹性件,弹性件的弹性延伸方向与连接部的直径方向相同。弹性件远离连接部的圆心的一侧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远离连接部的圆心的一侧呈弧形设置,并突出连接部设置。固定部由连接部的一端同轴延伸形成,与连接部相连接的部分为圆柱体,且直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固定部的圆柱体部分上设置有一与其同轴的圆环形凹陷,其上套设有一个密封圈。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影像获取装置。固定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的形状可以根据影像获取装置的需求来制定形状,因此形状并不固定。轴套的圆形通孔中设置有与滑动件配合的弧形凹陷。优选的,轴套的圆形通孔中设置有一环状突起,该环状突起的厚度需要与滑动件相对应,以满足滑动件的滑动需求。环状突起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凹陷,并且多个弧形凹陷贴靠设置,呈圆环状布满该环状突起的内侧。

优选的,连接部整个设置于轴套的圆形通孔中,固定部的圆柱体部分也设置于轴套的圆形通孔中,且圆形通孔对应固定部的圆柱体部分呈收拢状,与固定部的圆柱体部分上的密封圈呈过盈配合状态,以更好的将转轴预定在轴套中的预定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弹簧,滑动件为钢柱。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与滑动件可进行更换,比如弹性件换为弹片,滑动件换为钢珠等。

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水板,防水板上套设有防水圈。防水板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轴套通过固定件连接,并贴靠与轴套的部分表面上。盖板与固定部夹持防水板设置。具体的,防水板紧贴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防水圈设置于防水板与轴套之间的间隙中,并由盖板压紧。轴套的整体结构为长方体,其在朝向改变的一侧表面的对角线上开设有固定孔,盖板对应的对角线上同样开设有固定孔,固定件穿过盖板上的固定孔以及轴套上的固定孔,以将盖板与轴套连接并固定。优选的,固定孔为螺孔,固定件为螺栓。

本实施方式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执法记录仪的一个教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影像获取装置的转动以及移动记录终端的防水性能。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机构为有档位转动机构。实际上,执法记录仪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移动记录终端的摄像组件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摄像组件中加入了旋转机构,以及数据线组件,影像获取装置依靠旋转机构进行旋转,数据线组件的第一出线接口与镜头前壳之间加入了防水件,并且三者同步转动,因此能够很好的保护防水件,不使其产生较大摩擦,提高其使用寿命,且防水性能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