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连杆结构的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1781发布日期:2019-09-03 22:4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采用连杆结构的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采用连杆结构的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且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采用连杆结构且使得在不观看显示器时定位于吊顶上方的显示器能够在观看显示器时从吊顶下降且自动地调整观看角度的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将显示器(即tv)放置在室内某一位置并观看。

是否观看或不观看,此类显示器均占用一部分空间。

近来,已在墙壁或吊顶上安装并使用显示器从而能够提高且实际上提高空间使用率。

确切地说,已开发可安装在吊顶上的将显示器悬挂在吊顶上的显示器固定装置。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吊顶悬挂型显示器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中所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吊顶悬挂型显示器固定装置包含:吊顶附接托架(12);支撑杆(16)和支撑杆(18),安装在吊顶附接托架下且具有可变长度;调整托架(22),连接至支撑杆且调整左角度和右角度;装置附接托架(24),联接到调整托架;一对托架连接板(26),附接在附接托架的某一位置处;托架(32),用于角度调整螺钉,所述托架联接到托架连接板;角度调整板(30),形成于托架连接板上且紧靠用于角度调整螺钉的托架的外圆周安装;以及角度调整螺钉(34),通过紧密粘附角度调整板来使角度调整板压靠角度调整螺钉托架。

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吊顶悬挂型显示器固定装置中,必须调整显示器的位置,或手动地调整观看角度,且显示器还始终暴露在室内。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所述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采用连杆结构且使得在不观看显示器时定位于吊顶上方的显示器能够在观看显示器时自动从吊顶下降,且自动调整显示器的观看角度。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采用连杆结构且包含:主体,具有含有开放下部部分的中空形状且布置在吊顶上方;固持托架,固持所述主体;滑动构件,安装在主体内部且可向下滑动到吊顶下方;升降构件,使滑动构件在主体下方向下滑动;支撑件,联接在滑动构件下的左侧和右侧上;主连杆,具有后部和前部,所述后部经由铰接轴可旋转地联接在支撑件之间,显示器安装在所述前部处;以及角度调整单元,使主连杆绕铰接轴旋转以调整显示器的角度,其中升降构件使主体中的滑动构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以将显示器移动到吊顶上方或下方,且角度调整单元使经由升降构件移动到吊顶下方的主连杆旋转以调整显示器的观看角度。

此外,铰接联接到角度调整单元的联接突出部可从主连杆的后部突出以使主连杆绕铰接轴旋转,且角度调整单元可包含:第一联接构件,铰接联接到联接突出部;第二联接构件,铰接联接到滑动构件的下部部分以与第一联接构件间隔开;第三联接构件,设置在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的空间上方;第四联接构件,设置在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的空间下方;连杆构件,具有四边形形状且铰接联接到第一联接构件、第二联接构件、第三联接构件以及第四联接构件中的每一个;螺旋轴,螺旋联接到第三联接构件,且可旋转地联接到第四联接构件;以及旋转电动机,联接到第四联接构件以使螺旋轴旋转,其中当螺旋轴经由旋转电动机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以使第三联接构件与第四联接构件之间的间隙变窄时,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的间隙经由连杆构件变宽,且当螺旋轴经由旋转电动机在另一方向上旋转以使第三联接构件与第四联接构件之间的间隙变宽时,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的间隙经由连杆构件变窄,且主连杆的后部绕铰接轴旋转以调整安装在主连杆的前部处的显示器的角度。

此外,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可进一步包含罩盖构件,所述罩盖构件具有截断部分从而允许主连杆突出且由此可旋转,所述罩盖构件安装在滑动构件的下部部分处以包围支撑件和角度调整单元。

此外,升降构件可包含:导螺杆,其上部端可旋转地联接在主体内部;升降单元,联接到滑动构件的上部端以通过导螺杆的旋转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以及主电动机,使导螺杆旋转,其中当主电动机旋转时,导螺杆旋转,且在升降单元沿导螺杆上下移动时,滑动构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以使显示器相对于吊顶向上或向下移动。

此外,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可进一步包含具有中空形状的保护套管,导螺杆插入到所述保护套管中,其中保护套管的一侧安装在升降单元上且保护套管的另一侧安装在滑动构件的下部部分处,使得保护套管与升降单元一起上下移动以包围在升降单元下方突出的导螺杆。

此外,多个滑动凹槽可竖直地形成于主体中,且多个联接孔沿滑动凹槽形成于滑动构件中,且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插入到联接孔中的每一个中且联接到联接孔中的每一个以沿滑动凹槽滑动,其中滑动凸起包含:滑动部分,从滑动构件突出以沿滑动凹槽滑动,且包括在其外圆周的边缘处从其外表面向内倾斜的倾斜表面;以及联接部分,从滑动部分突出以联接到联接孔,且在联接部分的端部处具有突出部,其中突出部插入到联接孔中且扣在联接孔的外圆周上。

公开内容的有利效应

如上文所描述,根据本公开的采用连杆结构的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获得以下效应。

第一,经由升降构件和角度调整单元,当不观看显示器时,显示器维持在吊顶上方,且当观看显示器时,显示器自动从吊顶下降从而允许观看且自动调整显示器的观看角度。

第二,通过配置由连杆组成的角度调整单元,螺旋轴经由旋转电动机在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上旋转以调整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的间隙,进而使第一联接构件铰接联接到的联接突出部的位置绕铰接轴旋转,且由此易于调整显示器的位置,且当旋转电动机停止时,可防止因显示器的重量所致的观看角度改变。

第三,通过配置如上文所描述的罩盖构件,不暴露包含于其中的角度调整单元、支撑件以及主连杆中的每一个的后部,进而维持美感且最小化杂质渗透。

第四,通过配置包含导螺杆、升降单元以及主电动机的升降构件,安装可易于执行,且显示器可易于移动到吊顶上方或下方。

第五,当保护套管包围在升降单元下方突出的导螺杆时,可防止涂布在导螺杆上的润滑油落到外部,且可防止杂质堆积。

第六,通过配置如上文所描述的包含滑动部分和联接部分的滑动突出部,当包含多个滑动凸起时,可使在滑动构件滑动期间因摩擦出现所致的阻力最小化,且当滑动凸起的滑动部分通过摩擦磨损掉时,可易于通过使用联接部分替换滑动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吊顶悬挂型显示器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一侧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出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升降构件的结构和操作的侧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出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由升降构件移动的显示器的示范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中从主体滑动的滑动构件的另一侧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出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角度调整单元的底面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出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角度调整单元的结构和操作的侧横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出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由角度调整单元移动的显示器的示范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出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中的罩盖构件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中的滑动凸起的侧横截面图和拆解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中的滑动凸起的平面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一种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所述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采用连杆结构,且使得在不观看显示器时定位于吊顶上方的显示器能够在观看显示器时自动从吊顶下降,且自动调整显示器的观看角度。

如图2到图11中所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突出型显示器(t)位置调整装置包含主体(100)、固持托架(200)、滑动构件(300)、升降构件(400)、支撑件(500)、主连杆(600)、角度调整单元(700)、罩盖构件(800)以及滑动凸起(900)。

主体(100)具有含有开放下部部分的中空形状,且安置于如图4中所示出的吊顶(p)上方。

即,主体(100)安置于吊顶(p)上的室内空间的顶部上。

稍后将描述的组件安装在主体(100)上,如图3中所示出。

固持托架(200)固持主体(100),如图4中所示出。

即,固持托架(200)将主体(100)固持在吊顶(p)上,进而防止主体(100)移动或掉落。

滑动构件(300)安装在主体(100)内部。

滑动构件(300)通过使用稍后将描述且如图3中所示出的升降构件来在竖直方向上在主体(100)内部滑动,进而在不观看显示器(t)时升降吊顶(p)上方的显示器(t)或在不观看显示器(t)时降低吊顶(p)下方的显示器(t)。

稍后将详细地描述滑动构件(300)在主体(100)中的滑动。

升降构件(400)使滑动构件(300)在主体(100)中滑动。

即,升降构件(400)使滑动构件(300)移动到主体(100)中或主体(100)下方以将显示器(t)定位到吊顶(p)上方或下方。

升降构件(400)包含导螺杆(410)、升降单元(420)、主电动机(430)以及保护套管(440)。

导螺杆(410)的上部端可旋转地联接在主体(100)内部。

即,导螺杆(410)的上部端可旋转地联接到主体(100)的上部端使得导螺杆(410)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在主体(100)内部,如图3中所示出,且插入到主体(100)中以便布置于滑动的滑动构件(300)中。

升降单元(420)联接到滑动构件(300)的上部端以经由导螺杆(410)的旋转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如图3中所示出。

更详细地说,升降单元(420)螺旋联接到导螺杆(410)以联接到滑动构件(300)的上部端,且在竖直方向上沿导螺杆(410)上下移动。

升降单元(420)经由如图3(a)中所示出的导螺杆(410)的旋转来提升滑动构件(300)使得显示器(t)安置于如图4(a)中所示出的吊顶(p)上方,或降低如图3(b)中所示出的滑动构件(300)使得显示器(t)安置在如图4(b)中所示出的吊顶(p)下方。

主电动机(430)旋转导螺杆(410)。

即,如图3中所示出,主电动机(430)联接到导螺杆(410)的上部端,进而旋转导螺杆(410)且由此允许升降构件(400)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导螺杆可旋转地联接到主体(100)的上部部分。

在升降构件(400)中,导螺杆(410)经由主电动机(430)的旋转而旋转,且升降单元(420)沿导螺杆(410)上下移动,且因此,滑动构件(300)在竖直方向上滑动以使显示器(t)相对于吊顶(p)向上或向下移动。

通过配置包含导螺杆(410)、升降单元(420)以及主电动机(430)的升降构件(400),安装可易于执行,且显示器(t)可易于移动到吊顶(p)上方或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构件(400)包含导螺杆(410)、升降单元(420)以及主电动机(430)。然而,不同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只要升降构件(400)能够滑动滑动构件(300),那么升降构件(400)还可包含其它组件。

同时,保护套管(440)具有中空形状,导螺杆(410)插入到所述保护套管中,如图3中所示出;保护套管(440)的一侧安装在升降单元(420)上,且其另一侧安装在滑动构件(300)的下部部分处。

保护套管(440)与滑动构件(300)和升降单元(420)一起上下移动以包围在升降单元(420)下方突出的导螺杆(410)。

当保护套管(440)包围在升降单元(420)下方突出的导螺杆(410)时,可防止涂布在导螺杆(410)上的润滑油落到外部,且可防止杂质堆积。

支撑件(500)联接在滑动构件(300)下的左侧和右侧两者上,如图3、图6以及图7中所示出。

支撑件(500)旋转主连杆(600)以支撑联接到主连杆(600)的显示器(t)的观看角度,稍后将描述的角度调整单元(700)和主连杆(600)联接到所述支撑件,如图3中所示出。

主连杆(600)的后部经由铰接轴(601)可旋转地联接在支撑件(500)之间,且显示器(t)安装在其前部处。

即,当主连杆(600)的后部经由铰接轴(601)可旋转地联接在支撑件(500)之间时,如图6和图7中所示出,主连杆(600)的前部在竖直方向上绕铰接轴(601)旋转以调整安装在其前部处的显示器(t)的观看角度。

铰接联接到稍后将描述的角度调整单元(700)的联接突出部(602)从主连杆(600)的后部突出,使得主连杆(600)绕铰接轴(601)旋转。

即,联接突出部(602)远离铰接轴(601)突出,使得主连杆(600)可经由角度调整单元(700)绕铰接轴(601)旋转。

角度调整单元(700)使主连杆(600)绕铰接轴(601)旋转以调整安装在主连杆(600)的前部处的显示器(t)的角度。

即,角度调整单元(700)使经由升降构件(400)移动到吊顶(p)下方的主连杆(600)旋转以调整显示器(t)的观看角度,如图8(b)中所示出。

角度调整单元(700)包含第一联接构件(710)、第二联接构件(720)、第三联接构件(730)、第四联接构件(740)、连杆构件(750)、螺旋轴(760)以及旋转电动机(770)。

第一联接构件(710)铰接联接到如图6和图7中所示出的联接突出部(602)。

此外,第二联接构件(720)铰接联接到滑动构件(300)的下部部分以与第一联接构件(710)间隔开。

第一联接构件(710)和第二联接构件(720)经由连杆构件(750)根据第三联接构件(730)与第四联接构件(740)之间的间隙的变化而与彼此以相反方式改变。

即,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间隙在第三联接构件(730)与第四联接构件(740)之间的间隙经由连杆构件(750)变窄时变宽,且反之亦然。

第二联接构件(720)铰接联接到滑动构件(300),且因此,第二联接构件(720)的位置不改变,且随着第一联接构件(710)的位置改变,铰接联接到第一联接构件(710)的联接突出部(602)的位置移动以使主连杆(600)绕铰接轴(601)旋转,进而调整显示器(t)的位置。

第三联接构件(730)设置在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空间上方。

第三联接构件(730)螺旋联接到稍后将描述的螺旋轴(760),且根据螺旋轴(760)的旋转而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另外,第四联接构件(740)设置在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空间下方,所述第二联接构件与第三联接构件(730)间隔开。

稍后将描述的螺旋轴(760)可旋转地联接到第四联接构件(740),且旋转电动机(770)联接和固定到第四联接构件(740)。

连杆构件(750)具有四边形形状且铰接联接到第一联接构件(710)、第二联接构件(720)、第三联接构件(730)以及第四联接构件(740)中的每一个。

即,连杆构件(750)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710)、第二联接构件(720)、第三联接构件(730)以及第四联接构件(740)中的每一个的顶点处,且铰接联接到其上以形成四边形形状。

如上文所描述的联接的连杆构件(750)允许第三联接构件(730)与第四联接构件(740)之间的间隙以与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间隙的变化相反的方式改变。

详细地说,连杆构件(750)允许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间隙在第三联接构件(730)与第四联接构件(740)之间的间隙变窄时变宽,且允许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间隙在第三联接构件(730)与第四联接构件(740)之间的间隙变宽时变窄。

螺旋轴(760)螺旋联接到第三联接构件(730),且可旋转地联接到第四联接构件(740),如上文所描述。

当如上文所描述的联接的螺旋轴(760)旋转时,螺旋联接到其上的第三联接构件(730)沿螺旋轴(760)移动,进而调整第三联接构件(730)与第四联接构件(740)之间的间隙。

此外,旋转电动机(770)联接到第四联接构件(740)以使螺旋轴(760)旋转。

旋转电动机(770)使螺旋轴(760)如图7(a)中所示出的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以经由连杆构件(750)在第三联接构件(730)与第四联接构件(740)之间的间隙变窄时使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间隙变宽;旋转电动机(770)使螺旋轴(760)如图7(b)中所示出的在另一方向上旋转,以经由连杆构件(750)在第三联接构件(730)与第四联接构件(740)之间的间隙变宽时使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间隙变窄。

通过配置如上文所描述的由连杆组成的角度调整单元(700),螺旋轴(760)经由旋转电动机(770)在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上旋转,以调整第一联接构件(710)与第二联接构件(720)之间的间隙,进而使第一联接构件(710)铰接联接到的联接突出部(602)的位置绕铰接轴(601)旋转,由此易于调整显示器(t)的位置,且当旋转电动机(770)停止时可防止因显示器(t)的重量所致的观看角度的改变。

罩盖构件(800)安装在滑动构件(300)的下部部分处以包围支撑件(500)和角度调整单元(700),如图2、图5、图6以及图9中所示出。

截断部分(801)形成于罩盖构件(800)中,使得主连杆(600)的前端突出而可旋转,即主连杆(600)的前部可竖直地移动。

通过配置如上文所描述的罩盖构件(800),不暴露包含于其中的角度调整单元(700)、支撑件(500)以及主连杆(600)中的每一个的后部,进而维持美感且最小化杂质渗透。

同时,如图10(a)和图11中所示出,多个滑动凹槽(101)竖直地形成于主体(100)中,且多个联接孔(301)沿滑动凹槽(101)形成于滑动构件(300)中。

此外,滑动凸起(900)插入到联接孔(301)中且联接到所述联接孔以沿滑动凹槽(101)滑动。

即,多个滑动凸起(900)联接到联接孔(301)且沿形成于主体(100)中的滑动凹槽(101)滑动,从而促进滑动构件(300)在以上描述的主体(100)中的滑动。

滑动凸起(900)包含滑动部分(910)和联接部分(920),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出。

滑动部分(910)从滑动构件(300)突出以沿如图10(a)和图11中所示出的滑动凹槽(101)滑动。

从其外表面向内倾斜的倾斜表面(911)形成于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出的滑动部分(910)的外圆周的边缘处。

当在滑动后提升包含多个滑动凸起(900)的滑动构件(300)和从主体(100)降低所述滑动构件时,倾斜表面(911)用于通过允许插入滑动部分(910)而不通过滑动凹槽(101)扣住所述滑动部分来促进滑动部分(910)的滑动。

此外,联接部分(920)从滑动部分(910)突出以联接到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出的联接孔(301)。

插入到联接孔(301)中且勾在联接孔(301)的内侧的外圆周的边缘上的突出部(921)形成于如图10(b)和图11中所示出的联接部分(920)的端部处。

突出部(921)确保联接到联接孔(301)的滑动凸起(900)的联接,以防止滑动凸起(900)脱离。

通过配置如上文所描述的包含滑动部分(910)和联接部分(920)的滑动凸起(900),当包含多个滑动凸起(900)时,可使在滑动构件(300)滑动期间因摩擦出现所致的阻力最小化,且当滑动凸起(900)的滑动部分(910)通过摩擦磨损掉时,可易于通过使用联接部分(920)替换滑动部分(910)。

现将描述如以上描述配置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的操作过程。

首先,安装其上放置的滑动构件(300)在其上方滑动的主体(100),使得显示器(t)放置在如图4(a)中所示出的吊顶(p)上方。

当观看显示器(t)时,随着主电动机(430)如图3中所示出的旋转,升降单元(420)与导螺杆(410)一起降低以降低滑动构件(300),使得布置在滑动构件(300)下方的显示器(t)向下降低到吊顶(p)下方,以如图4(b)中所说明的出现在视野中。

当显示器(t)如上降低到吊顶(p)下方时,如图7中所示出,使用角度调整单元(700)旋转主连杆(600)以如图8(b)中所示出的调整显示器(t)的角度,从而使得易于观看显示器(t)。

当观看结束时,在另一方面,执行相反过程,且显示器(t)放置到吊顶(p)上方且在室内空间中看不到。

如上文所描述,经由升降构件(400)和角度调整单元(700),当不观看显示器(t)时,显示器(t)维持在吊顶(p)上方,且当观看显示器(t)时,显示器(t)可自动从吊顶(p)下降从而允许观看,且可自动调整显示器(t)的观看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吊顶突出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且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包含连杆结构的吊顶型显示器位置调整装置在不观看显示器时将显示器定位在吊顶上方,且在观看显示器时将显示器降低到吊顶下方且甚至自动调整观看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