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保护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8437发布日期:2019-10-14 18:5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保护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的设计和结构,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保护盖。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然而,智能设备的制造厂商在对智能设备的各种接口的布局进行设计使,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案:一种是将用于数据通信和充电的数据电力接口设置在智能设备的底部侧边上,并将sim卡槽和存储卡槽等其它接口设置在智能设备的后盖的内部;另外一种也将数据电力接口设置在智能设备的底部侧边上,但将sim卡槽和存储卡槽等其它接口设置在智能设备的两侧的侧边上。

对于第一种布局设计,让使用者需要更换sim卡或存储卡时,通常需要将智能设备的后盖打开,甚至需要将智能设备的电池卸除后才能更换,这是非常麻烦的。此外,由于智能设备的后盖通常采用互补的卡合结构卡合至智能设备,随着后盖开启的次数的增多,很有可能会导致卡合结构的磨损而导致后盖不能稳固地卡合至智能设备。对于第二种布局设计,由于智能设备的各种接口均设置在外侧而暴露于使用环境中,容易受到灰尘和湿气的侵蚀,从而造成各种接口的失效。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保护盖,该保护盖可以保护智能设备的各种接口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使用者对各种接口的操作同时不影响智能设备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保护盖,其包括:主体框架;盖体,所述盖体覆盖所述主体框架,并包括两个分离的盖体部件;开关构件,所述开关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位于所述两个盖体部件之间,每个所述盖体部件的一侧枢接至所述开关构件;以及两个滑片,每个所述滑片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盖体部件下方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内,并且每个所述滑片的一侧接触所述开关构件,每个所述滑片的另一侧与对应的所述盖体部件的另一侧相卡合,以使所述盖体部件扣合于所述主体框架。其中所述开关构件控制所述滑片的另一侧脱离对应的所述盖体部件的另一侧,以打开所述盖体部件,当所述两个盖体部件均被打开时,所述保护盖呈双翼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盖中的所述开关构件在与所述两个滑片接触的位置处具有相互面对并向内渐缩的两个第一倾斜表面;并且每个所述滑片的与所述开关构件接触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互补的第二倾斜表面;其中当构件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接触并推动所述第二倾斜表面,从而控制每个所述滑片的另一侧脱离对应的所述盖体部件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盖中的所述开关构件包括滑块,每个所述滑片的一侧接触所述滑块,通过滑动所述滑块控制每个所述滑片的另一侧脱离对应的所述盖体部件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盖中的所述滑块进一步包括凸柱,每个所述滑片的一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凸柱的横截面积,并且所述凸柱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凸柱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别抵靠对应的所述通孔的内侧周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盖中的所述每个滑片进一步包括肩部,所述肩部通过弹性构件接触所述开关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盖中的每个所述盖体部件的另一侧包括具有卡合部,每个所述滑片的另一侧于对应的所述盖体部件的所述卡合部相卡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盖中的由钛合金或不锈钢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盖中的所述两个盖体部件的上表面是磨砂表面或所述两个盖体的上表面包覆有皮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护盖的智能设备,其中所述保护盖设置于所述智能设备的后盖,并覆盖所述智能设备的通信端口,其中所述保护盖是根据本文上述实施方式所描述的保护盖,当所述保护盖的盖体被打开时,所述通信端口暴露在所述保护盖的主体框架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智能设备中的所述通信端口包括sim卡槽和位于其上的sim卡、存储卡槽和设置于其中的存储卡、充电端口、和/或数据端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智能设备中的所述保护盖跨越所述后盖的宽度,和/或当所述盖体闭合时,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后盖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保护盖的智能设备后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保护盖的智能设备的立体图,其中保护盖的盖体处于打开的状态;

图3a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盖的俯视图;

图3b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盖的侧视图;

图4a是沿着图3a中的a-a线的保护盖的截面图;

图4b是示出图4a的保护盖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a是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盖的分解图;

图5b是图5a的保护盖的截面图;

图5c是图5b的保护盖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6a是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盖的俯视图;

图6b是示出图6a的保护盖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一些实施方式表示在所附附图中。在附图的以下描述中,相同元件符号通常指示相同部件。应注意,所述附图仅表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且发明允许其它等效的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保护盖20的智能设备1的后视图。其中智能设备1(例如智能手机)具有覆盖智能设备1的背面的后盖10。如智能设备的通常设计,后盖10上可形成有多个孔,在这些孔中分别容纳有镜头11和闪光灯12等部件。智能设备1还可具有保护盖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设置在后盖10上并且保护盖20的宽度跨越智能设备1的整个宽度,使得保护盖20的两端(图1中所述的左端和右端)固定于智能设备的两个相对的侧边。此举可以通过保护盖20来进一步增强智能设备1两侧的强度。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也可仅跨越智能设备1的宽度的一部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也可跨越智能设备1的至少一部分的高度而设置,即将图1所示的保护盖20旋转90度而设置在后盖10上。

保护盖20设置在智能设备1的各种通信端口的上方并覆盖这些端口,这些通信端口包括但不限于sim卡槽和位于其上的sim卡、存储卡槽和设置于其中的存储卡、充电端口、和数据端口等中的至少一个。保护盖包括盖体21和开关构件22,开关构件22设置在保护盖20的中央并位于盖体22之间,开关构件22可控制盖体22的开启与闭合。当盖体22闭合时,盖体22能够保护位于盖体22下方的智能设备1的通信端口免受外部环境(例如灰尘和湿气等)的影响,从而保护这些端口能够长时间可靠地使用。当盖体22打开时,位于盖体22下方的智能设备1的通信端口可暂时暴露于外部环境,使得使用者可以对这些通信端口进行各种操作,例如更换sim卡和存储卡,通过充电线连接充电端口进行充电,和通过数据线连接数据端口以与其它电子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等。

图2是图1所述的智能设备1的立体图,其中盖体22处于被打开的状态。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开关构件22,可使盖体22以靠近开关构件22的一侧为枢轴而枢转,从而使得盖体22的远离开关构件22的另一侧脱离智能设备1而打开盖体22。如图2所示,盖体22处于打开状态的智能设备1的保护盖20呈现出张开双翅的双翼形状。

这种形状的保护盖20使得盖体22在闭合时能够和智能设备1融为一体,即使在盖体22打开时也能够呈现出双翼的造型而保证智能设备1的美观。此外,当盖体22被打开时,呈现出双翼的造型的保护盖20也可以充当智能设备1的支架,因此当智能设备1放置在桌面上时,保护盖20可支撑智能设备1使其朝向使用者倾斜,从而方便使用者的操作和阅读。再者,当盖体22被打开并且智能设备1放置在桌面上时,双翼造型的保护盖20在其与桌面之间形成了额外的空间。即使在使用充电线或数据线和位于保护盖20下的充电端口和数据端口连接时,该空间允许充电线或数据线在该空间内弯折并引出该空间,从而保证在智能设备1充电或与其它电子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仍能保证智能设备1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可以由与后盖10相同的材料制成。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也可以由与后盖10不同的材料制成。制成保护盖20的可以是金属(例如,钛合金或不锈钢)、陶瓷、塑料或类似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的盖体22可以具有磨砂表面或包覆有皮革材料。使得智能设备1更加易于抓取并且更加美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可以设置在后盖10的上方而使盖体22从后盖10所在的平面向外突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20可以嵌设在后盖10中,并经构造使盖体22大致与后盖10齐平,从而保护盖20与后盖10所在的平面共面,使得当保护盖20闭合时,保证智能设备1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

下面将详细描述保护盖的具体结构。

请参见图3a和图3b,图3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盖30的俯视图,图3b是保护盖30的侧视图。与保护盖20类似,保护盖30具有盖体31和开关构件32。另外,保护盖30还具有主体框架33,并且盖体31包括两个相互分离的盖体部件311和312。如图3a和3b所示,当盖体30闭合时,盖体30的两个盖体部件311和312覆盖于主体框架33上方,并且开关构件32设置在主体框架33上并位于盖体部件311和312之间,使得盖体部件311与312的一侧连接至开关构件32。当盖体部件311和312被打开时,盖体部件311和312可以以其与开关构件32相连的一侧作为枢轴而旋转,使得盖体部件311和312的远离开关构件32的一侧脱离主体框架33(例如,沿着图3b中的箭头a1和a2的方向)而被打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部件311和312在远离开关构件32的一侧还分别具有卡合部313和314(例如图3b中所述的向外延伸的钩状)。当盖体部件311和312闭合时,卡合部313和314扣合与保护盖30中的其它互补结构(未图示)扣合。从而将盖体部件311和312扣合至主体框架33上。

请参阅图4a,图4a是沿着图3a中的a-a线截取的保护盖30的截面图。如图4a所示,保护盖30进一步保护设置在主体框架33中的两个滑片314和342。其中滑片341位于盖体部件311下方,滑片342位于盖体部件312的下方。滑片341和342的一侧与开关构件32接触,而滑片341和342远离开关构件32的另一侧343和344可形成为与卡合部313和314互补的形状。例如,如图4a所示,滑片341和342的侧部343和344可形成为朝向主体框架33的中间(即朝向开关构件32)延伸的钩状,使得当盖体部件311和312闭合时,钩状的卡合部313和314和钩状的侧部343和344相互扣合,从而将盖体部件311和312扣合至主体框架33上。

在图4a所示的保护盖300中,开关构件32能够控制滑片341和342在x方向上来回滑动,从而控制滑片341和342的侧部343和344分别脱离卡合部313和314而打开盖体部件311和3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部件311和312与开关构件22的枢接部可进一步包括弹性部件(未图示,例如,弹簧),从而当盖体部件311和312被打开时,其侧部343和344能够自动弹起。

请继续参阅图4b,图4b是图4a中虚线方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进一步示出开关构件32与滑片341和342的接触方式。如图4b所示,开关构件32沿着y方向向下延伸,并且在开关构件21的侧壁的下部向内渐缩而具有倾斜表面321和322。滑片341和342在于开关构件32接触的一侧具有分别与倾斜表面321和322互补的倾斜表面345和346,使得开关构件32的倾斜表面321和322分别抵靠倾斜表面345和345。当沿着y方向向下按动开关构件时,通过倾斜表面321和345,以及倾斜表面322和346的配合,使得开关构件32能够推动滑片341和342在x方向滑动。例如,如图4b所示,当按动开关构件32时,滑片341沿着-x方向滑动,使得侧部343脱离卡合部313而打开盖体部件311,同时滑片342沿着+x方向滑动,使得侧部344脱离卡合部314而打开盖体部件312。应注意,通过开关构件打开盖体部件的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打开盖体部件,例如,开关构件可以是可在图4a所示的x方向滑动的滑块,通过将两个滑片分别连接所述滑块来控制滑片的滑动以打开盖体部件。

请参阅图5a-5c,图5a-图5c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护盖40的示意图。其中图5a是保护盖40的分解图,图5b是保护盖400的截面图。如图5a所示,保护盖40与保护盖30类似,包括具有盖体部件411和412的盖体、开关构件42、主体框架43和两个滑片441和442,其中盖体部件411和412的卡合部413和414分别与滑片441和442的侧部443和444扣合。

下面将描述保护盖40与保护盖30的不同之处。在保护盖40中,开关构件42包括支座421以及可滑动地设置在支座421中的滑块422,以控制滑片441和442滑动。滑片441和442进一步包括肩部447和448,并且在肩部447和448上分别设置有弹性构件451和452(例如弹簧)。当滑片441和442接触开关构件42时,弹性构件451和452也分别抵靠至支座421。结合图5b,通过设置弹性构件451和452,当使用者施加力使滑块422沿着+x方向滑动时,滑块422控制滑片441也沿着+x方向滑动,侧部443脱离卡合部413而打开盖体部件411,同时弹性构件451被压缩。当使用者移除施加在滑块422上的力,被压缩的弹性构件451会恢复到初始状态,由于弹性构件的一端接触固定设置在主体框架43的支座421,因此弹性构件451会推动滑片441的肩部447沿-x方向移动至初始状态。从而在滑片441被滑动后,其能够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而无需进一步操作滑块422。滑片442与滑片441相同,滑片442被滑动后,其也能够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而无需进一步操作滑块422。

下面将参照图5c描述开关构件42与滑片441和442的接触方式。如图5a和图5c所示,滑片441和442在与开关构件42接触的一侧具有通孔445和446,同时滑块422进一步具有沿y方向向下延伸进入通孔445和446的凸柱423。如图5c所示,通孔445和446具有比凸柱423的横截面积大的面积。并且通孔445和446在y方向上相互移位地叠置,使得通孔445和446相互重叠的面积大约等于凸柱423的面积,或略大于凸柱423的面积,从而凸柱423能够穿过其中。如图5c所示,凸柱423的侧壁424抵靠通孔445的内侧周边而不接触通孔446的内侧周边,凸柱423的与侧壁424相对的侧壁425抵靠通过446的内侧周边而不接触通孔445的内侧周边。

在凸柱423和通孔445和446具有上述构造的情况下,当滑块42沿着+x方向滑动时,由于凸柱423的侧壁424抵靠通孔445的内侧周边,因此凸柱423推动滑片441沿+x方向滑动而打开盖体部件411。同时由于凸柱423的侧壁424并未接触通孔446的内侧周边,因此凸柱423并不会使滑片442沿+x方向滑动,直至通孔445和446完全重叠。因此,当滑块42沿着+x方向滑动时,可单独控制滑片441以打开盖体部件411,同样,当滑块42沿着-x方向滑动时,可单独控制滑片442以打开盖体部件412。

请参见图6a,图6a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护盖500的俯视图。图中省略的保护盖500的盖体以示出保护盖500的内部结构。与图5a-5c所示的保护盖40类似,位于开关构件52的支座521上的滑块522可控制滑片541和542来打开保护盖50的两个盖体部件。与保护盖40不同的是,滑块522并非沿着图5a所示的x方向是可滑动的,而是以其中心轴线是可旋转的。通过滑块522的旋转,使得滑片541和542远离开关构件52的侧部脱离对应的盖体部件的卡合部来打开保护盖50的盖体。

请参见图6b,图6b是示出图6a中保护盖50在虚线框中的部分的放大图。如图6b所示,滑块522被表示为圆形,并围绕其中心526是可旋转的。滑块522在其边缘处具有凸柱523,凸柱523延伸穿过滑片541和542的通孔545和546,并与通孔545和546的内侧周边。与保护盖40类似,通孔545和546具有比凸柱523的横截面积大的面积。并且通孔445和446相互移位地叠置,使得通孔545和546相互重叠的面积大约等于凸柱523的面积,或略大于凸柱423的面积。凸柱523的侧壁524接触并抵靠通孔545的内侧周边,并且与侧壁524相对的侧壁525接触并抵靠通孔546的内侧周边。

当滑块522顺时针旋转式,位于滑块522周边的凸柱523沿着箭头a3所示的方向移动,凸柱523的侧壁524推动滑片541沿+x方向滑动而打开对应的盖体部件。同时由于凸柱523的侧壁524并未接触通孔546的内侧周边,因此凸柱423并不会使滑片542沿+x方向滑动,直至通孔545和546完全重叠。因此,当滑块52顺时针旋转时,可单独控制滑片541以打开对应的盖体部件,同样,当滑块42逆时针旋转时,可单独控制滑片542以打开对应的盖体部件。

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护盖40和50可以使用开关构件单独控制每个盖体部件和的打开与闭合,并且当开关构件控制盖体部件打开后,与该盖体部件对应的滑片可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而无需进一步操作开关构件。从而更加易于使用者操作保护盖40和50。

尽管上述内容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也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范围的情况下设计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