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1870发布日期:2018-10-26 17:55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运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为关注,因此,能够进行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检测设备被人们广泛的所使用,以此人们可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上述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检测设备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心电、呼吸、血氧、脉率、体温、血压等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检测设备,进而能够实现上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检测,再通过设备本身的显示功能查看各项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也可通过手机与检测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将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传输至手机进行查看。

但是,人员分享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给其他人时,具有不安全、无指向性,且分享的数据过于庞大,需借助其他软件,导致过程复杂。针对相关技术中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分享的不安全、无指向性和过程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分享的不安全、无指向性和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用于对检测终端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本申请的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检测终端检测得到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识别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根据识别结果建立与所述检测终端的对应关系;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的识别码执行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用于将所述识别码同步至所述检测终端。

进一步的,识别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包括:提取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第一身份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检测终端的第二身份信息是否一致;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识别结果建立与所述检测终端的对应关系包括:如果判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检测终端的第二身份信息一致,则建立所述第一生命体征与所述检测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识别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整理识别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排序整理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存储排序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根据存储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病情诊断,得到诊断报告。

进一步的,获取检测终端检测得到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之前还包括:通过所述检测终端录入所述身份信息;验证所述身份信息是否满足身份认证条件;如果验证所述身份信息满足身份认证条件,则通过所述身份信息绑定所述检测终端。

进一步的,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的识别码执行预设操作之后还包括:检测识别码是否被扫描;如果检测识别码被扫描,则将诊断报告和/或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扫描端;接收在所述扫描端根据所述诊断报告和/或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生成的诊断意见。

进一步的,还包括:收到检测终端发出的授权请求;根据所述授权请求建立所述检测终端与监护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诊断报告和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对应关系下的监护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备运维库获取检测终端检测得到的第一设备运行数据;根据体征库中的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建立用户病历库;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运行数据制定设备维护方案;根据所述设备维护方案确定设备故障问题,并通过对所述设备故障问题的统计生成设备升级指导意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装置,用于对检测终端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本申请的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检测终端检测得到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关系建立单元,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建立与所述检测终端的对应关系;执行单元,用于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的识别码执行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用于将所述识别码同步至所述检测终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整理单元,用于整理识别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排序单元,用于排序整理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排序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诊断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病情诊断,得到诊断报告。

进一步的,还包括:录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检测终端录入所述身份信息;验证单元,用于验证所述身份信息是否满足身份认证条件;绑定单元,用于如果验证所述身份信息满足身份认证条件,则通过所述身份信息绑定所述检测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数据处理的方式,通过对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识别,并建立对应关系,达到了生成识别码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通过识别码有指向性、安全和简单分享数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生命体征数据分享的不安全、无指向性和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七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方法,用于对检测终端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处理。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8:

步骤s102、获取检测终端检测得到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生命体征数据为第一生命体数据的数据集合;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呼吸、血氧、脉率、体温以及血压信息;上述的信息通过相应的检测终端检测获得,比如:呼吸数据通过呼吸检测仪检测获得,体温数据通过体温计检测获得。获取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是指检测终端周期性主动上传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或者服务器周期性的遍历检测终端,若遍历到检测终端中具有缓存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则将其传输至数据库存储。为处理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提供保障。

步骤s104、识别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

身份信息是指能够唯一识别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个人信息;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指纹、人脸和账号信息;选取上述信息的一种即可实现唯一识别。具体而言,检测终端检测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前,需要先录入身份信息,如此,能够保证在检测时,将该身份信息作为标签插入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中,作为识别数据的身份的识别点。

步骤s106、根据识别结果建立与所述检测终端的对应关系;

识别结果是指对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中的身份信息与检测终端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的结果;如果一致,则认为该检测终端与该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为同一身份,建立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是指检测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请求与响应关系,从而能够为通过生成的识别码查看服务器的内容提供保障;如果不一致,则认为该检测终端与该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为不同的身份,需要与另一个检测终端的身份信息作比对,直至出现一致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为在检测获得时,通过插入检测终端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为多个不同检测终端检测获得的数据集合,多个检测终端对应一个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心电、呼吸、血氧、脉率、体温以及血压的6个检测终端对应一个身份信息。

步骤s108、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的识别码执行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用于将所述识别码同步至所述检测终端。

服务器中存储与身份信息关联的已有内容或待生成的内容(至少包括与该身份对应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将上述内容的链接和身份信息置于识别码内,识别码为通过智能端可识别的,优选为二维码;该二维码被发送至身份信息一致的检测终端上,如此,当人员(被检测人或监护人)想查询上述内容时,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通过该链接获取服务器中存储的内容;实现了数据分享的安全、有指向性和过程简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终端对应的身份通过智能端扫描二维码,查看自身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终端将被检测人的二维码发送给监护人,监护人通过识别二维码查看该被监测人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护人包括但不限于,被检测人的父母、被检测人的监护医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数据处理的方式,通过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识别,并建立对应关系,达到了生成识别码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通过识别码有指向性、安全和简单分享数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生命体征数据分享的不安全、无指向性和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2所示,

识别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包括:

步骤s202、提取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第一身份信息,

步骤s204、判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检测终端的第二身份信息是否一致;

第一身份信息是指获取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时,根据检测终端的身份信息插入其中的身份信息;第二身份信息是指可唯一识别检测终端的身份信息;由于上传的生命体征数据为多个身份下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集合,需要通过第一、二身份信息间的比对是否一致,为建立对应关系提供保障。

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识别结果建立与所述检测终端的对应关系包括:

步骤s206、如果判断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检测终端的第二身份信息一致,则建立所述第一生命体征与所述检测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第一、二身份信息间的比对一致,则建立检测终端和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关系相对应,从而能够为识别码的生成提供保障,使识别码被读取时,至少能够关联到存储于该身份下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所示,识别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2、整理识别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步骤s304、排序整理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步骤s306、存储排序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步骤s308、根据存储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病情诊断,得到诊断报告。

对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整理、排序并存储,存储于相应的身份下;再对存储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为病情诊断过程,再根据诊断的结果和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生成诊断报告,诊断报告存储于相应的身份下,可以反映被检测人员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病情、症状和对应的身份信息;从而当识别码被扫描时,不仅可以查看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还可以查询诊断报告,从而能够让被检测人简单、迅速的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病情诊断过程为根据呼吸频率判断是否有打呼现象,或者呼吸是否阻塞、停止的现象,进而能够诊断出被检测人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以及是否伴随呼吸阻塞、停止或打呼等症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病情诊断过程为根据体温和呼吸频率判断是否有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幅度过高或发热现象,进而能够诊断出被检测人是否感冒,以及是否伴随发热、咳嗽症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病情诊断过程为根据心电判断是否出现心跳过快、骤然停止、心跳过慢等现象,进而能够诊断出被检测人是否患有心脏疾病,以及是否伴随心跳过快、骤然停止、心跳过慢等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诊断报告为心率-时间折线图、呼吸-时间折线图,以及确诊病情和症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4所示,获取检测终端检测得到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之前还包括:

步骤s402、通过所述检测终端录入所述身份信息;

步骤s404、验证所述身份信息是否满足身份认证条件;

步骤s406、如果验证所述身份信息满足身份认证条件,则通过所述身份信息绑定所述检测终端。

身份认证条件是指判断身份信息是否为被检测人的唯一识别信息;如果录入的身份信息符合身份认证条件,则将检测终端和该身份信息绑定,从而能够为识别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提供保障。与检测终端连接建立用户库,根据检测终端采集的用户信息(至少包括身份信息),将用户库与体征库进行关联。建立每个用户的体征库,将采集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储存在体征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终端录入一手机号码,则通过发送验证码验证是否为本人持有的手机号码,若是则判断为是被检测人的唯一识别信息,绑定该检测终端和该手机号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终端录入一指纹,则通过服务器识别该指纹是否为唯一识别信息(判断是否为指纹、人脸等),若是则绑定该检测终端和该手机号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终端录入一账号信息,则判断该账号信息是否为注册的账号或者关联的账号,若是则判断为是被检测人的唯一识别信息,绑定该检测终端和该手机号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录入密码进行账号注册并登录服务器,或者通过qq、微信等关联账号登录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5所示,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的识别码执行预设操作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2、检测识别码是否被扫描;

步骤s504、如果检测识别码被扫描,则将诊断报告和/或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扫描端;

步骤s506、接收在所述扫描端根据所述诊断报告和/或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生成的诊断意见。

检测终端检测识别码是否被读取,若被读取则向服务器发出一查询识别码中链接中内容的请求,服务器收到该请求,则判断为识别码在检测终端被扫描,将链接对应存储空间的内容(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和/或诊断报告)发送至扫描该检测终端的智能端予以显示。监护人(医生)根据该诊断报告,编辑并上传诊断的意见,诊断意见可以为自行调理、购买药物等;诊断意见存储于该身份下,当再次被读取时,可以在读取端予以显示,从而被检测人可查询诊断意见,根据该意见购买药物或自行调理;从而能够让被检测人简单、迅速的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且可以通过有指向性的分享数据,给出诊断意见,进而人员可以通过自行调理或买药等治疗疾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所示,还包括:

步骤s602、收到检测终端发出的授权请求;

步骤s604、根据所述授权请求建立所述检测终端与监护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s606、将诊断报告和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对应关系下的监护端。

授权请求是指检测终端对监护端进行授权的请求信号,其中,至少包括监护端的id信息,监护端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表明被检测人与多个医生具有医疗关系;将监护端的id信息和检测终端的身份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并在该对应关系下降该身份下的诊断报告和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监护端直接予以显示;进而监护端的医护人员能够实时通过智能端直接查看病人的身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医疗策略对症治疗;能够对监护端体系下的病人实时监控,进而提高了监护端的医疗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7所示,还包括:

步骤s702、设备运维库获取检测终端检测得到的第一设备运行数据;

步骤s704、根据体征库中的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建立用户病历库;

步骤s706、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运行数据制定设备维护方案;

步骤s708、根据所述设备维护方案确定设备故障问题,并通过对所述设备故障问题的统计生成设备升级指导意见。

通过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建立用户身体状况记录,通过云计算建立用户病历库,从而实现身份识别。第一设备运行数据的检测为周期性进行,当设备出现状况时,才会进入步骤s706,设备没有状况,按周期循环检测是否出现状况。预先根据出厂时给于设备的唯一编码,建立与设备一一对应的设备库;根据设备采集用户生命体征信息建立设备与用户体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将最终生成的指导意见同步至相关联的终端,为设备维护、优化、升级等提供保障。设备可以为检测终端,也可以为其他设备;通过检测终端或其他设备连接建立设备运维库,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运行情况(第一设备运行数据)制定设备的保养、修理、报废方案。保养: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使用状态定期提醒用户进行设备定期检验和维护;维修:通过用户检测时,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设备的采集状态异常,及时提醒用户维修;报废:根据统计设备的使用年薪,维修次数,运行状态,给于用户建议是否应该报废;如设备使用超过两年建议保养,如设备发现其生理采集值长期高于标准值建议维修,如设备使用年薪高于5年,且维修次数高于3次等情况建议设备报废。根据设备唯一编码确认设备批次,统计每一批次设备使用的情况,根据设备维护方案中的使设备故障问题及批次差异性,提出生产过程改进方案,及设备批次召回,升级,改进方案。如同一批次产品出现故障率过高,建议批次召回,进行相关故障问题的整体整改,维修。如多批次设备出现相同问题,建议更改生产方案或更换产品器件等。根据设备唯一编码确认设备型号,统计同一型号的使用情况,根据型号的相同问题,给于设备的更新和优化方案。如同一型号设备多台统计出现相同问题,云平台会给出软件更新提醒或设备更新方案,从而能够实现同批次或同样型号的设备的整改、维修、升级,并且可以不断更新、优化设备,以适应不同的要求。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命体征数据的处理装置,用于对检测终端检测到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处理。

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检测终端检测得到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关系建立单元,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建立与所述检测终端的对应关系;执行单元,用于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的识别码执行预设操作,其中,所述预设操作用于将所述识别码同步至所述检测终端。

具体的,生命体征数据为第一生命体数据的数据集合;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心电、呼吸、血氧、脉率、体温以及血压信息;上述的信息通过相应的检测终端检测获得,比如:呼吸数据通过呼吸检测仪检测获得,体温数据通过体温计检测获得。获取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是指检测终端周期性主动上传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或者服务器周期性的遍历检测终端,若遍历到检测终端中具有缓存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则将其传输至数据库存储。为处理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提供保障。身份信息是指能够唯一识别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个人信息;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指纹、人脸和账号信息;选取上述信息的一种即可实现唯一识别。具体而言,检测终端检测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前,需要先录入身份信息,如此,能够保证在检测时,将该身份信息作为标签插入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中,作为识别数据的身份的识别点。识别结果是指对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中的身份信息与检测终端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的结果;如果一致,则认为该检测终端与该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为同一身份,建立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是指检测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请求与响应关系,从而能够为通过生成的识别码查看服务器的内容提供保障;如果不一致,则认为该检测终端与该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为不同的身份,需要与另一个检测终端的身份信息作比对,直至出现一致的。服务器中存储与身份信息关联的已有内容或待生成的内容(至少包括与该身份对应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将上述内容的链接和身份信息置于识别码内,识别码为通过智能端可识别的,优选为二维码;该二维码被发送至身份信息一致的检测终端上,如此,当人员(被检测人或监护人)想查询上述内容时,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通过该链接获取服务器中存储的内容;实现了数据分享的安全、有指向性和过程简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为在检测获得时,通过插入检测终端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命体征数据为多个不同检测终端检测获得的数据集合,多个检测终端对应一个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心电、呼吸、血氧、脉率、体温以及血压的6个检测终端对应一个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终端对应的身份通过智能端扫描二维码,查看自身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终端将被检测人的二维码发送给监护人,监护人通过识别二维码查看该被监测人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护人包括但不限于,被检测人的父母、被检测人的监护医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数据处理的方式,通过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识别,并建立对应关系,达到了生成识别码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通过识别码有指向性、安全和简单分享数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生命体征数据分享的不安全、无指向性和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9所示,还包括:整理单元,用于整理识别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排序单元,用于排序整理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排序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诊断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病情诊断,得到诊断报告。对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整理、排序并存储,存储于相应的身份下;再对存储后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为病情诊断过程,再根据诊断的结果和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生成诊断报告,诊断报告存储于相应的身份下,可以反映被检测人员的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病情、症状和对应的身份信息;从而当识别码被扫描时,不仅可以查看第一生命体征数据,还可以查询诊断报告,从而能够让被检测人简单、迅速的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0所示,还包括:录入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检测终端录入所述身份信息;验证单元,用于验证所述身份信息是否满足身份认证条件;绑定单元,用于如果验证所述身份信息满足身份认证条件,则通过所述身份信息绑定所述检测终端。身份认证条件是指判断身份信息是否为被检测人的唯一识别信息;如果录入的身份信息符合身份认证条件,则将检测终端和该身份信息绑定,从而能够为识别第一生命体征数据的身份信息提供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