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48604发布日期:2018-10-12 22:5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家居设备的品牌、型号繁杂,而对大多数家庭而言,通常不会仅选用一个品牌或型号的家居设备。例如,用户家选用的电视是乐视的,空调是小米的,热水器是格力的。又不同品牌、型号的家居设备的通信控制方式并不相同,这就需要用户对各个家居设备进行单独地操作控制,无疑增加了用户的操作复杂度。

另外,用户对家居设备的管理方式多为一对一操作,并且大多数家居设备的操作多为一次操作一次执行,并不能记忆每个用户的行为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管理方法和系统,用于兼容不同品牌、型号的终端设备的统一控制,且记忆不同用户的不同行为习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物联网管理方法,包括:

建立用户账户;

存储用户针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设置的工作参数;

根据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获取并设置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

进一步地,建立用户账户为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建立;其中,用户的注册信息包括用户的生物学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根据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获取并设置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

对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获取身份验证结果;

根据身份验证结果获取用户针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

利用获取到的工作参数对终端设备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存储为分布式存储。

一种物联网管理系统,包括:

管理设备和存储设备;其中,

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用户账户和用户针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设置的工作参数;

管理设备包括:

账户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用户账户;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从存储设备中获取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并利用工作参数对终端设备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建立用户账户为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建立;其中,用户的注册信息包括用户的生物学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接收操作请求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

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对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获取身份验证结果;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身份验证结果获取用户针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

参数设置单元,用于利用获取到的工作参数对终端设备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存储设备包括若干分布式存储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用户和终端设备之间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操作接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不同供应商的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的技术问题;并且,本技术方案通过存储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设置的工作参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记忆用户对终端设备惯常设置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获取并设置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前所述,有些终端设备每次关机后再重启时会舍弃用户上次设置的工作参数,而使用系统默认的工作参数。这样,用户在每次启动终端设备后都要进行工作参数的设置,如若工作参数的项数较多,用户还得费时费力逐项回想。

还有一些终端设备虽然可以保存用户上次设置的工作参数,但该终端设备可能为多个用户共享使用。由于不同用户对同一终端设备的使用偏好可能有所不同,因而,不同用户对同一终端设备设置的工作参数也有所不同。当前用户启动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应用的还是上一个用户设置的工作参数,这样,当前用户还得按自己的喜好重新设置一遍。同样地,下一个用户使用该终端设备时,仍然面临相同的问题。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中每次都需要用户与终端设备直接进行交互操作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

鉴于此,特提出一种物联网管理方法,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10、建立用户账户。

具体地,可以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建立用户账户,用户的注册信息要能唯一标识用户的身份信息。优选地,用户的注册信息为用户的生物学特征信息,如用户的指纹、虹膜、面部特征等。对用户的注册信息获取成功之后相当于建立了用户的一个私有且唯一的账户。

为方便存储以及保证存储的安全性,可将用户的注册信息转换为二维码或加密字符串进行保存。

s130、存储用户针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设置的工作参数。

这里的工作参数是指用户期望某种类型终端设备正常运作时的工作参数。需注意的是,在本步骤中,工作参数并不限定于用户对具体的某个终端设备而设置,而是针对于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而设置。例如,用户对电视机、空调、机顶盒等家居设备分别设置的工作参数。只要某用户对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使用习惯不变,那么其账户下存储的针对该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就不需要修改。

为提高数据存储量以及数据存取速度,对工作参数的存储可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优选地,采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方式。

s150、根据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获取并设置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

当检测到用户对终端设备发起操作请求时,获取用户针对该类型的终端设备预先设置好的工作参数,并利用获取到的工作参数对终端设备进行设置,这样,终端设备就可以按照用户的惯常设置进行工作。

本物联网管理方法的实施,在用户和终端设备之间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操作接口,用户只需根据自己的使用偏好设置某种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而不需关心不同品牌或不同型号的终端设备在工作参数设置上的差异。在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更新之前,该类型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设置都可以通过本物联网管理方法托管执行,节省了用户重复操作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由于本物联网管理方法中存储的工作参数针对的是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而不是特定地方或特定品牌/型号的终端设备,也就是说,建立的是用户与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对应关系,消除了用户对终端设备管理的地域限制,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获取并设置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0包括:

s131、接收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

当检测到用户对终端设备发起操作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

s133、对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获取身份验证结果。

将获取到的用户身份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用户注册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认为该用户为合法用户;若比对不成功,则认为该用户为非法用户。

s135、根据身份验证结果获取用户针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

当判断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为合法用户时,获取该用户账户下存储的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

s137、利用获取到的工作参数对对应的终端设备进行设置。

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以及根据身份验证结果来判断是否执行对应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获取与设置的操作,提高了本物联网管理方法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物联网管理系统,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物联网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设备310和存储设备330。又,

管理设备310包括账户建立模块311和数据处理模块313。其中,账户建立模块311,用于建立用户账户。

具体地,可以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建立用户账户,用户的注册信息要能唯一标识用户的身份信息。优选地,用户的注册信息为用户的生物学特征信息,如用户的指纹、面部特征等,对用户的注册信息获取成功之后相当于建立了用户的一个私有且唯一的账户。

建立的用户账户存储于存储设备310中。为方便存储以及保证存储的安全性,可将用户的注册信息转换为二维码或加密字符串进行保存。

数据处理模块313,用于根据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从存储设备330中获取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并利用工作参数对终端设备进行设置。

存储设备330,用于存储用户账户以及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设置的工作参数。

这里的工作参数是指用户期望某种类型终端设备正常运作时的工作参数。需注意的是,在本模块中,工作参数并不限定于用户对具体的某个终端设备而设置,而是针对于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而设置。例如,用户对电视机、空调、机顶盒等家居设备分别设置的工作参数。只要用户对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使用习惯不变,那么其账户下存储的针对该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就不需要修改。

例如,用户a在家设置了一套智能家居设备的配置方案,具体地,空调24度,热水器20点准时烧洗澡水,照明灯22时自动关闭等。这一套工作参数设置完成后保存于存储设备上用户a对应的账户下。当用户a出差到达酒店时,只要成功本登录物联网管理系统,酒店的上述智能家居设备就能自动按照其预先设置的工作参数进行工作。

为提高数据存储量以及存取速度,管理设备310和存储设备330均采用分布式架构,优选地,采用区块链分布式架构。

用户通过各个管理设备310登录本物联网管理系统,以实现对小区、物业、家庭住户的终端设备(如电脑、空调、手机等)进行管理。用户在本次使用时完成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设置后,在下次修改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之前,管理设备310都可以拥有对该类型终端设备的操作规范,从而避免了一对一设置的复杂操作,也避免了用户对同种类型终端设备的多次设置等复杂情况的出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数据处理模块313包括:

接收操作请求单元3131,用于接收用户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发起的操作请求。

当检测到用户对终端设备发起操作请求时,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

身份验证单元3133,用于对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获取身份验证结果。

将获取到的用户身份信息与预先存储在存储设备330中的用户注册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认为该用户为合法用户;若比对不成功,则认为该用户为非法用户。

参数获取单元3135,用于根据身份验证结果获取用户针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

当判断发起操作请求的用户为合法用户时,从存储设备330中获取该用户账户下存储的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

参数设置单元3137,用于利用获取到的工作参数对终端设备进行设置。

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以及根据身份验证结果来判断是否执行对应终端设备的工作参数获取与设置的操作,提高了本物联网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在具体应用中,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的app接入本物联网管理系统。具体地,移动设备、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与管理设备310连接,管理设备310通过互联网与存储设备330连接。

移动设备上的app主要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生物学特征信息,如通过手机的摄像头app获取用户的面部特征,且还为用户提供了至少两个操作接口:注册和登录。

在用户注册时,管理设备310将获取到的生物学特征转换为二维码或加密字符串后保存于存储设备330中,完成用户专有账户的建立。

在用户登录时,参见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s510、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上的app请求登录本物联网管理系统。

s520、本物联网管理系统的管理设备将移动设备上的app传送来的用户生物学特征与存储设备上存储的用户注册信息进行比对,判断用户的身份验证是否通过,若是,则认为当前用户为合法用户,执行步骤s530;若否,则认为当前用户为非法用户,执行步骤s540。

s530、获取用户本次的生物学特征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更新后,再上传至物联网存储设备进行存储。

由于用户的生物学特征会随着时间发生具有一定规律的变化,因而,对用户每次登录时录入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更新,可避免身份认证的失败。

s540、记录失败次数,若失败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启动报警操作,若失败次数少于预设次数时返回步骤s520。

s550、管理设备从存储设备中获取用户针对特定类型的终端设备设置的工作参数。

s560、管理设备连接终端设备,根据获取到的工作参数对终端设置进行设置。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