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5737发布日期:2018-11-07 08:5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可穿戴式设备为用户可以穿戴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等。随着穿戴式智能技术的发展,可穿戴式设备已经从幻想走入现实,并逐渐与人们的生活融合,凭借自身的可穿戴性、智能性深受人们欢迎。

可穿戴式设备可以实现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的大部分功能,其中,社交是可穿戴式设备上的重要功能,例如,用户只需要抬起手臂就可以通过可穿戴式设备回短信、打电话、发邮件以及qq聊天等等,十分方便。然而,由于可穿戴式设备体型小、屏幕小,用户在可穿戴式设备上添加社交好友时操作起来较为不便,甚至需要回到手机、电脑等较大的智能设备上完成社交好友的添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中可穿戴式设备体型小、屏幕小,导致在可穿戴式设备上进行社交好友添加时,用户操作的便捷度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对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以获取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

当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所述握手状态时,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检测所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所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运动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以获取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

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所述握手状态时,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检测所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所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以及

好友添加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所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所述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所述的步骤。

本发明根据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当处于时,将好友添加请求发送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并检测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当检测到时,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从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通过握手就能完成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简化了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过程,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可穿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的实现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对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以获取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设备上的社交应用进行好友添加的场景,社交应用可为qq、微信等支持社交聊天的应用程序。为了便于区分,将当前进行社交好友添加的两个用户分别称为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将这两个用户穿戴的可穿戴式设备对应地称为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在对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时,可通过可穿戴式设备上预设的运动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对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以获得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其中,运动信息可包括运动方向、运动幅度等。

在步骤s102中,根据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运动信息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是否为预设的上下握手动作,当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不处于握手状态。优选地,在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时,监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上下握手动作的重复执行次数,当该次数超过预设的次数阈值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不处于握手状态,从而降低错误判断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的概率。

优选地,在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是否为预设的上下握手动作时,先判断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方向是否为向上、向下两个方向循环出现,当是时,再判断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运动幅度是否超过预设的幅度阈值,当都超过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从而较为准确地检测出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

优选地,在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是否为预设的上下握手动作时,在监测到的运动信息中获取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在运动时的加速度变化,计算该加速度变化与上下握手动作关联的加速度变化的匹配度,当该匹配度超过预设的匹配阈值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不为上下握手动作,从而通过加速度变化的匹配提高了检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步骤s103中,当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时,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检测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时,生成好友添加请求,将该好友添加请求通过蓝牙、nfc(近场通信)等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给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并检测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以提高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好友添加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步骤s104中,当检测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从该好友添加请求中获取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社交账号信息,将该社交账号信息添加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预设好友列表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同样也通过检测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处于握手状态后生成、通过蓝牙、nfc(近场通信)等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当处于时,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接收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从而通过用户间的握手就可以实现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简化了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社交好友添加的便捷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方法的实现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对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以获取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上预设的运动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对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以获得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其中,运动信息可包括运动方向、运动幅度等。

在步骤s202中,根据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运动信息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是否为预设的上下握手动作,当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不处于握手状态。优选地,在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时,监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上下握手动作的重复执行次数,当该次数超过预设的次数阈值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不处于握手状态,从而降低错误判断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的概率。

在步骤s203中,当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时,生成好友添加请求。

在步骤s204中,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上预设的骨传导模块,将好友添加请求发送给第二可穿戴式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时,生成好友添加请求,将该好友添加请求转换为音频文件,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上预设的骨传导模块,将该音频文件发送给与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握手的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通过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接收该音频文件,从而提高好友添加请求发送的准确性。在将好友添加请求发送给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时,检测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

在步骤s205中,当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骨传导模块接收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从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中获取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社交账号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骨传导模块接收该好友请求的音频文件,将该音频文件转换为相应的请求数据,从该请求数据中获取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社交账号信息。

在步骤s206中,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社交账号信息添加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好友列表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当处于时,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上的骨传导模块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接收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从而通过用户间的握手就可以实现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简化了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社交好友添加的便捷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

运动检测单元31,用于对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以获取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上预设的运动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对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进行监测,以获得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其中,运动信息可包括运动方向、运动幅度等。

状态确定单元32,用于根据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信息,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运动信息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是否为预设的上下握手动作,当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不处于握手状态。优选地,在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时,监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上下握手动作的重复执行次数,当该次数超过预设的次数阈值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不处于握手状态,从而降低错误判断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的概率。

请求发送单元33,用于当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时,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检测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时,由社交应用程序生成好友添加请求,将该好友添加请求通过蓝牙、nfc(近场通信)等近距离通信方式发送给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并检测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以提高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好友添加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好友添加单元34,用于当检测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从该好友添加请求中获取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社交账号信息,将该社交账号信息添加到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预设好友列表中。

优选地,如图4所示,好友添加单元34包括请求生成单元441和骨传导单元442,其中:

请求生成单元441,用于当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时,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生成好友添加请求;以及

骨传导单元442,用于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上预设的骨传导模块,将好友添加请求发送给第二可穿戴式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时,生成好友添加请求,将该好友添加请求转换为音频文件,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上预设的骨传导模块,将该音频文件发送给与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握手的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通过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接收该音频文件,从而提高好友添加请求发送的准确性。在将好友添加请求发送给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时,检测第二可穿戴式设备是否向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

优选地,当检测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通过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骨传导模块接收该好友请求的音频文件,将该音频文件转换为相应的请求数据,从该请求数据中获取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社交账号信息。

优选地,状态确定单元32包括运动测量单元421和运动匹配单元422,其中:

运动测量单元421,用于根据运动信息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是否为预设的上下握手动作;以及

运动匹配单元422,用于当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握手状态,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不处于握手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是否为预设的上下握手动作时,先判断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方向是否为向上、向下两个方向循环出现,当是时,再判断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向上和向下运动的运动幅度是否超过预设的幅度阈值,当都超过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从而较为准确地检测出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

优选地,在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是否为预设的上下握手动作时,在监测到的运动信息中获取第一可穿戴式设备在运动时的加速度变化,计算该加速度变化与上下握手动作关联的加速度变化的匹配度,当该匹配度超过预设的匹配阈值时,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为上下握手动作,否则,确定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的运动动作不为上下握手动作,从而通过加速度变化的匹配提高了检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当处于时,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接收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从而通过用户间的握手就可以实现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简化了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社交好友添加的便捷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装置的各单元可由相应的硬件或软件单元实现,各单元可以为独立的软、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软、硬件单元,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四: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可穿戴式设备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式设备5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51中并可在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2。该处理器50执行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或者,处理器50执行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单元31至34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当处于时,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接收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从而通过用户间的握手就可以实现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简化了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社交好友添加的便捷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单元31至34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第一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握手状态,当处于时,向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好友添加请求,并接收到第二可穿戴式设备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时,将第二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添加到预设的好友列表中,从而通过用户间的握手就可以实现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简化了可穿戴式设备上社交应用的好友添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社交好友添加的便捷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例如,rom/ram、磁盘、光盘、闪存等存储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