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车载设备、交通工具、交通系统及信息交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3367发布日期:2018-11-24 12:2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站台、车载设备、交通工具、交通系统及信息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任何城市,公共交通都是必不可少的交通枢纽,公共交通作为市民群众的主要出行方式,不断提高公共交通运营质量、完善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满足市民群众出行需求,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公共交通也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的重要手段,对增强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公共交通中,公交站台的名称都是印刷的公交站牌,公交车司机驾驶车辆沿公交线路行驶,由司机识别各公交站台并控制车辆进行停靠。传统公共交通运营过程中,往往会看到由于司机疲劳驾驶、操作不当以及司机过度劳累死等事故频发,为市民的公共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发展,其高安全性、高效性和高环保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目前无人驾驶技术主要集中在私家车领域,因此无人驾驶公交领域也必然会成为无人驾驶技术下一阶段所要进军的重要领域。

可以预料的到的是,到了无人驾驶公交领域,则需要公交车辆自身的控制系统按照设定的公交线路控制公交车辆安全运行,并沿途自动进行站点到达的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停靠的判断以及当前行驶路线是否正确的判断等,而要实现这些自动控制功能的基础则是公交车辆与站台之间要能实现双方身份信息的交互,只有相互之间获知对方身份之后才能进行是否达到站点、该站点是否是需要停靠的站点以及当前行驶路线是否正确等方面的判断。但现有的公交车辆与公交站台之间并无任何信息交互的基础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台、车载设备、交通工具、交通系统及信息交互方法,以实现交通工具与站台之间的身份信息的自动交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台,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一身份信息获取模块;

第一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站台自身的站台身份信息;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与进入通信范围内的交通工具建立通信连接,并将站台身份信息通过通信连接发给交通工具,以及用于接收交通工具通过通信连接发送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安全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模块将站台身份信息发给交通工具之前,对站台身份信息进行第一安全签名处理。

可选地,第一安全模块用于采用预设的第一私钥对站台身份信息进行签名处理;第一私钥具有唯一对应的第一公钥,且该第一公钥预先分配给站台对应的合法身份交通工具。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交通工具身份信息为交通工具采用预设的第二私钥签名后的信息,第二私钥具有唯一对应的第二公钥,且该第二公钥预先分配给交通工具对应的合法身份站台;

第一安全模块还用于采用预先分配到的第二公钥对交通工具身份信息进行验签,如验签成功,则验证交通工具身份合法;

或,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与后台的服务器连接,并将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发给服务器进行验证。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交通工具上的车载设备,包括第二通信模块、第二身份信息获取模块;

第二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进入与站台的第一通信模块进行的通信范围内时建立通信连接,并将交通工具身份信息通过通信连接发给站台,以及用于接收站台通过通信连接发送的站台身份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安全模块,用于在第二通信模块将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发给站台之前,对交通工具身份信息进行第二安全签名处理。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安全模块用于采用预设的第二私钥对交通工具身份信息进行签名处理,第二私钥具有唯一对应的第二公钥,且该第二公钥预先分配给交通工具对应的合法身份站台。

可选地,站台身份信息为站台采用与预设的第一私钥签名后的信息,第一私钥具有唯一对应的第一公钥,且该第一公钥预先分配给站台对应的合法身份交通工具;

第二安全模块还用于采用预先分配到的第一公钥对站台身份信息进行验签,如验签成功,则验证站台身份合法;

或,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与后台的服务器连接,并将站台身份信息发给服务器进行验证。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其包括如上的车载设备。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系统,其包括如上的站台和如上的交通工具。

可选地,还包括与车载设备和站台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连接的服务器;

服务器用于在交通工具进入与站台的第一通信模块进行的通信范围内并建立通信连接后,获取交通工具的信息和站台的信息。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交通工具的第二通信模块进入与站台的第一通信模块能进行通信的范围内时,与站台的第一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交通工具的第二通信模块将交通工具身份信息通过通信连接发给站台,并接收站台发送的站台身份信息;以及站台的第一通信模块将站台的站台身份信息发给交通工具,并接收交通工具发送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站台、车载设备、交通工具、交通系统及信息交互方法,在站台和设置于交通工具的车载设备上设置有在进入一定通信范围能自动实现通信连接的通信模块,这样交通工具在进入到站台的一定范围内时就能与站台实现通信连接,并基于该通信连接获取站台的身份信息以及将自身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发给站台,从而使得交通工具和站台可以相互获知对方的身份,为当前到达的点是否是站台,以及该站台是否是需要停靠的站点和当前行驶路线是否正确等方面的判断提供了基础,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交通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站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交通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站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交通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交通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交通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交通信息交互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公共交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公交车领域、地铁/轻轨等领域。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示例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系统,参见图1所示,包括站台1和交通工具2,交通工具2进入站台1的一定范围时,可与站台1实现通信连接,并基于该通信连接获取站台1的站台身份信息,以及将自身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发给站台1,从而使得交通工具和站台可以相互获知对方的身份,为当前到达的点是否是站台,以及该站台是否是需要停靠的站点和当前行驶路线是否正确等方面的判断提供了基础,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

在本实施例中,站台1的形状可与现有各种站台相同,也可以设置为新的形状以标识其可对接无人驾驶停靠。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站台包括第一身份信息获取模块11,该第一身份信息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站台的身份信息,其获取方式可以是在需要时从后台云端实时的获取;也可以预先获取(例如预先从后台云端或配置设备上获取)并在本地进行存储。采用后面这种方式时,对站台身份信息在本地进行存储时可以采用各种安全存储方式进行存储,以提升其安全性,避免泄露或被篡改。例如第一身份信息获取模块11可以采用各种安全芯片或安全存储器进行存储。

第一通信模块12,用于与进入通信范围内的交通工具建立通信连接,并从第一身份信息获取模块11获取站台身份信息以通过该通信连接发给交通工具,以及用于接收交通工具通过通信连接发送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模块12可以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且该近距离通信模块包括但不限于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通信模块12可以在设置有第二通信模块的交通工具进入到通信范围内(例如50m)时,与第二通信模块自动完成通信连接的建立,其中通信连接的具体建立过程可采用各种实现通信连接的建立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交通工具2可以是各种陆上交通工具,例如公交车、各种私家车、地铁、轻轨等。在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水上驾驶时,该交通工具还可以是各种水上交通工具。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交通工具2上设置有车载设备20,该车载设备20包括第二身份信息获取模块21和第二通信模块22,其中:

第二身份信息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其获取方式也可以是在需要时实时的从后台云端获取,也可以预先获取(例如预先从后台云端或配置设备上获取)并在本地进行存储,进行存储时也可以采用各种安全存储方式,避免交通工具的身份信息泄露或被篡改,例如第二身份信息获取模块21也可以采用各种安全存储芯片或存储器进行存储。

第二通信模块22用于在进入与站台1的第一通信模块12进行的通信范围内时建立通信连接,并从第二身份信息获取模块21获取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通过该通信连接发给站台1,以及用于接收站台1通过该通信连接发送的站台身份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模块22也可以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且该近距离通信模块包括但不限于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交通工具进入站点一定范围内与站台建立好通信连接之后,对于二者身份信息的发送顺序和发送规则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设定。例如:

一种示例中,设定交通工具向站台发送交通工具身份信息,站台同时向交通工具发站台身份信息;

一种示例中,设定交通工具先向站台发送交通工具身份信息,站台在接收到交通工具身份信息之后才向交通工具发站台身份信息;或者设定站台先向交通工具发送站台身份信息,交通工具在接收到站台身份信息之后才向站台发交通工具身份信息;

一种示例中,设定交通工具先向站台发送交通工具身份信息,站台在接收到交通工具身份信息且在接收到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满足一定条件(例如判断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完整、在发送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验证是否通过等)时,才向交通工具发站台身份信息;或者设定站台先向交通工具发送站台身份信息,交通工具在接收到站台身份信息且在接收到的站台身份信息满足一条件时才向站台发交通工具身份信息。

因此,为了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或者为了实现身份的校验认证,请分别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站台1还包括第一安全模块13,该第一安全模块13用于在第一通信模块12将站台身份信息发给交通工具2之前,对该站台身份信息进行第一安全签名处理,从而提升站台身份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交通工具2还包括第二安全模块23,该第二安全模块23用于在第二通信模块22将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发给站台1之前,对该交通工具身份信息进行第二安全签名处理,从而提升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全签名处理和第二安全签名处理根据具体场景和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灵活采用各种签名方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种应用场景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在本示例中,为站台分配了一对密钥,即第一私钥和第一公钥,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唯一对应。该分配动作可由配置人员或后台云端系统完成。该站台的第一私钥安全存储在站台本地,也可以在本地不存储存储在后台云端,或者在本地和云端同时存储;该站台的第一公钥仅分配给该站台对应的合法身份交通工具。本实施例中的合法身份交通工具是指与该站台对应的各交通工具,例如应该经过该站台和/或应该在该站台停靠的所有公交车辆。

在本示例中,为交通工具也分配了一对密钥,即第二私钥和第二公钥,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公钥和第二私钥唯一对应。该分配动作也可由配置人员或后台云端系统完成。该交通工具的第二私钥安全存储在交通工具本地,也可以在本地不存储存储在后台云端,或者在本地和云端同时存储;该交通工具的第二公钥仅分配给该交通工具对应的合法身份站台。本实施例中的合法身份站台具是指与该交通工具对应的各站台,例如该交通工具应该经过和/或停靠的所有站台。

在本应用场景中,第一安全模块13则可以通过分配到的第一私钥对站台信息进行安全签名处理后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2发给交通工具2;第二安全模块13则可以通过分配到的第二私钥对交通工具信息进行安全签名处理后,通过第二通信模块22发给站台1。在第一通信模块12接收到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后,第一安全模块13还用于对该交通工具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包括:第一安全模块13采用预先分配到的第二公钥对该交通工具身份信息进行验签,如验签成功,则验证发送该交通工具身份信息的交通工具身份合法;如验签失败或没有预先分配到第二公钥,则验证发送该交通工具身份信息的交通工具身份不合法。

在第二通信模块22接收到站台的站台身份信息后,第二安全模块23还用于对该站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包括:第二安全模块23采用预先分配到的第一公钥对该站台身份信息进行验签,如验签成功,则验证发送该站台身份信息的站台身份合法;如验签失败或没有预先分配到第一公钥,则验证发送该站台身份信息的站台身份不合法。

本应用场景中的密钥对可采用支持sm2签名、sm2验签中的sm2密钥对,也可以采用其他公钥密码算法中的密钥对。

本应用场景通过上述密钥对的签名、验签方式,既能实现提升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能实现对发送信息的对象的身份进行安全认证。且站台1所发送的站台身份信息理论上可以是由站台1发出的任何信息,例如可以是包括站台名、站台位置的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任意信息;交通工具2所发送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理论上也可以是由交通工具2发出的任何信息,例如可以是包括交通工具的标识号(例如车牌号、发动机号等)、线路号等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任意信息。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对站台和交通工具的身份验证过程也可由后台云端实现。例如第一通信模块12可以将接收到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发给后台的服务器,在该服务器上存储有第二公钥以及具有该第二公钥的各站台的清单,服务器可以查找到该站台的第二公钥,并用查找到的第二公钥对该交通工具身份信息进行验签进行验证,如果验签失败或第二公钥查找失败则判断该交通工具身份不合法。又例如,第二通信模块22也可以将接收到的站台身份信息发给后台的服务器,在该服务器上存储有第一公钥以及具有该第一公钥的各交通工具的清单,服务器可以查找到该交通工具的第一公钥,并用查找到的第一公钥对该站台身份信息进行验签进行验证,如果验签失败或第一公钥查找失败则判断该站台身份不合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全模块13和第二安全模块23可以通过各种安全芯片实现。以上应用场景仅仅是一种公钥密码算法的身份认证示例情况,具体采用何种公钥密码算法以及如何完成身份认证的方式,都可以灵活选择确定。

可见,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站台和交通工具,可以实现站台与交通工具的身份信息的自动交互、甚至完成身份的合法性认证等,为无人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二: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包括设置后台云端的服务器的交通系统示意图,请参见图6所示,该服务器3可以直接与交通工具2和站台1建立通信连接,也可以仅与其中一个建立通信连接,例如可仅与交通工具建立通信连接,当站台1与服务器3进行信息交互时,可以通过交通工具2转发实现;同样的,当服务器3仅与站台建立通信连接时,当交通工具2与服务器3进行信息交互时,可以通过站台1转发实现。本实施例中,当站台1需要与服务器3建立通信连接时,站台1的第一通信模块12还可包括能与后台服务器3进行建立通信连接的远程通信模块,当交通工具2需要与服务器3建立通信连接时,交通工具2的第二通信模块22还可包括能与后台服务器3进行建立通信连接的远程通信模块;当然与服务器3之间也可以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服务器3可以用于在交通工具2进入与站台1的第一通信模块进行的通信范围内并建立通信连接后,获取该交通工具2的信息和站台1的信息。当然,在其他时间段,服务器3也可以从交通工具2和站台1获取其需要的各种信息以及向交通工具2和站台1推送消息。例如向站台1更新合法身份交通工具清单更新信息等。

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交通系统架构,服务器3可以灵活的从交通工具2和站台1采集各种信息,以完成各种管理控制、数据分析等。

例如,在一种示例中,交通工具2和站台1各自通过实施例一所示的身份认证方式,实现对对方的身份进行认证后,将认证结果推送给服务器3,服务器3就可以根据收到的认证结果得知该交通工具2是否是该站台1的合法交通工具,例如服务器3根据认证结果确定站台1和交通工具2的身份认证结果都为合法时,可以完成该交通工具2在该站台1的签到,以及实现该交通工具2在该站台1的停靠控制等功能;当然该签到和停靠控制的判断和执行也可以由站台1实现或交通工具2自行实现。在一种示例中,交通工具2还可将达到站台1的时间信息和离开站台1的时间信息直接或通过站台1推送给服务器3,这样服务器3还可以进一步获取到各站台1在各个时间段所经过/停靠的车辆数,以及是车辆信息,从而可以提供各种交通管理依据,例如可以针对某一路公交车在各站台的停靠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从而确定这一路公交车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以及合理;也可以根据各公交车当前停靠的站台位置信息为大众推送各公交车辆的准确位置信息;根据各公交车在各站台的停靠情况计算合理的发车间隔,以及预测道路拥堵情况等等。

在一种示例中,对于交通工具2和站台1的身份认证,可以完全由服务器3实现,也可以由服务器3与交通工具2或站台1结合实现。例如:

在一种场景中,交通工具2将从站台1获取的站台身份信息发给服务器3认证,且站台1也将从交通工具2获取的交通工具身份信息信息发给服务器3进行身份认证。在另一场景中,交通工具2将从站台1获取的站台身份信息发给服务器3认证,而站台1从交通工具2获取到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后,自己完成对该交通工具身份信息的认证。在另一场景中,交通工具2将从站台1获取到站台身份信息后,自身完成对该站台身份信息的认证,而站台1从交通工具2获取到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后,将该交通工具身份信息发给服务器3进行认证。具体认证方式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示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能实现身份认证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还可包括第一存储介质,设置在站台1上,存储第一程序,该第一程序可被处理器或芯片运行以实现站台1的上述步骤或功能。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还可包括第二存储介质,设置在交通工具2上,存储第二程序,该第二程序可被处理器或芯片运行以实现交通工具2的上述步骤或功能。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还可包括第三存储介质,设置在服务器3上,存储第三程序,该第三程序可被处理器或芯片运行以实现服务器3的上述步骤或功能。

实施例三: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下面以交通工具为公交车,且该公交车具体可为无人驾驶公交车,站台为公交站台(也可为无人驾驶公交站)为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示例说明。具体参见图7所示,公交站台71、公交车72之间可以通过各自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实现通信连接,公交站台71的站台身份信息和公交车72的车辆身份信息可以各自分别存储在本地的安全芯片中。服务器73可以仅与公交站台71和公交车72中的任意一个通信连接,也可以同时与二者建立远程通信连接。图7中则是同时与二者建立通信连接。公交站台71与公交车72的信息交互过程参见图8所示,包括:

s801:公交车72的第二通信模块进入与公交站台71的第一通信模块能进行通信的范围内时,与公交站台71的第一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s802:公交站台71与公交车72基于建立的通信连接实现身份信息的交互,包括:

公交车72的第二通信模块将公交车72的车辆身份信息通过该通信连接发给公交站台71,并接收公交站台71发送的站台身份信息;以及公交站台71的第一通信模块将公交站台的站台身份信息发给公交车72,并接收公交车72发送的公交车身份信息。

在一种具体的无人驾驶应用场景中,站台为无人驾驶公交站,其第一身份信息获取模块可通过电子身份模块(例如高安全存储芯片)实现,其站台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人驾驶公交站台的名称、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其第一安全模块可采用具有密码运算功能的各种芯片实现,可以进行签名、验签运算;其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rcc(2.4ghz)近场通讯模块和第一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例如各种蜂窝通信模块),第一rcc模块可以与无人驾驶公交车上第二通信模块的对应的第二rcc(2.4ghz)近场通讯模块建立通信以交互信息,第一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与后台云端服务器3建立通信。无人驾驶公交车的第二身份信息获取模块也可通过电子身份模块(例如高安全存储芯片)实现,无人驾驶公交车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牌号、发动机号中的至少一种,还可包括路线号;发给站台时还可包括当前的实时时间信息(例如车辆进站时间,车辆离站时间,车辆进站时间和车辆离站时间可基于检测到的信号强度进行自动估算,也可基于车辆的通信信息进行确定等等)等。无人驾驶公交车的第二通信模块也可具有第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与服务器73实现远程通信,其第二安全模块则也可以采用具有密码运算功能的各种芯片实现,可以进行签名、验签运算,例如支持支持sm2签名、sm2验签。

无人驾驶后台管理系统(可以由服务器73实现)给每个无人驾驶公交站台分发sm2密钥对(公钥s,私钥s),其中公钥s向需要在该站台停靠的所有无人驾驶公交车公开,私钥s仅无人驾驶公交站台拥有;给无人驾驶公交车分发sm2密钥对(公钥c,私钥c),其中公钥c向所有需要停靠的无人驾驶公交站台公开,私钥c仅无人驾驶公交车拥有。此时一种信息交互控制过程如下:

当无人驾驶公交车行驶至无人驾驶公交站台的一定距离范围时,例如50米,无人驾驶公交车和无人驾驶公交站台的rcc模块可以自动触发通讯;

无人驾驶公交车用私钥c对无人驾驶公交车的路线号、车牌号、时间(可选)等信息作签名,签名值c发给无人驾驶公站台;无人驾驶公站台用公钥c对签名值c做验证(例如进行验签),如果验证(验签成功)通过,则无人驾驶公站台完成对公交车身份的认证,否则认证失败;并可将路线号、车牌号、时间等信息推送给服务器,以供服务器分析、处理;

无人驾驶公交车身份认证如果通过,则无人驾驶公交站台用私钥s对无人驾驶公交站台的名称,地理位置、时间(可选)等信息作签名,签名值s发给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公交车用公钥s对签名值s做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无人驾驶公交车完成对无人驾驶公交站台的身份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在一种停靠控制示例中,如果双向认证都成功(也即无人驾驶公交站台和无人驾驶公交车的身份信息都认证通过),则判断车辆需要在该站台停靠,否则车辆不可以停靠公交站台,并且把认证异常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并可定位分析失败原因;

在一种签到控制示例中,如果双向认证都成功,则对该无人驾驶公交车进行在该无人驾驶公交站台的签到。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通系统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1)用安全存储模块存储公交站台和公交车的身份信息,可确保信息的安全存储,防止身份伪造、信息篡改;

(2)基于上述架构实现的数据签名、验签机制,可实现信息交互的真实性、完整性校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防止信息的泄露与篡改;

(3)基于上述结构可实现公交站台和公交车的双向身份认证,防止公交车与站台任意一方的身份伪造;

(4)可根据公交车与公交站台双向身份认证的结果,公交车自动识别站台的名称,地理位置等信息;站台自动识别公交车的路线号码、车牌号码、到达时间、离开时间等信息,可实现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停靠以及公交车的签到等功能;

(5)后台云端的服务器可实现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使用,例如通过公交车与站台的身份认证信息,可以记录到停靠该站台的所有车辆信息,例如路线信息、车牌号、到达时间、离开时间,同一时刻公交站台停留的公交车数量,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一些有价值判断,例如同一线路各车辆的运行状态,为发车间隔提供依据,乘客可以准确获得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6)为无人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信息交互基础,有利于无人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