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7493发布日期:2018-11-07 09:1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销售员在向客户推荐商品时,一般根本没有时间去深挖客户的需求,往往采用的都是无差别的销售方式,这种无差别的销售对待,效率极低并且会造成资源错配的以及无法想象的不良后果。销售员可能推荐了不合适的商品,客户可能买了自己不需要的商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用以帮助销售员确切的知道顾客的需求,不麻木的推销商品,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推销合适用户真实需求的商品,客户购买到真实需要的商品,减少资源错配和资源浪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在该实施例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其中,第一用户可以是顾客,并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对应的可推送信息,进而将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其中,第二用户可以是销售员等。这样,销售员可以根据可推送信息确切的知道顾客的需求,不麻木的推销商品,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推销合适用户真实需求的商品,客户也购买到真实需要的商品,减少资源错配和资源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用户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

将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进行对应存储;

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

根据存储的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用户数据获取装置等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及与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历史操作信息,并在本地进行对应存储,这样,就可以在第二用户需要第一用户的信息时,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等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根据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从存储的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找到与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而用户的浏览信息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用户的需求,因此,可以根据该历史操作信息向第二用户的用户端推送可推送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已存储的用户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用户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以及与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并且可以将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及对应的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对应存储。这样,在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时,可以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并且可以将该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确定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

对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如,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中包括“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则确定的对应的操作关键字可能包括“失眠”“解救”“方法”等,这样,对所要的历史操作信息进行统计,就会得到比较全面的统计结果,进而根据统计结果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消息。其中,该可推送消息可以是统计过的关键字,或者统计图表等。

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历史操作信息确定为可推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包括:

确定所述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所支持的目标消息类型;

将所述可推送消息的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消息类型,得到转换后的可推送消息;

推送所述转换后的可推送消息至所述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用户端可以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等,这样,由于该用户端的设备类型的不同,其所支持的消息类型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智能眼镜支持的消息类型可以是文字类型,而智能耳机支持的消息类型可以是语音类型。这样,针对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的不同,将可推送消息的类型转换为该用户端所支持的目标消息类型,从而保证可推送消息在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上可以正常输出,第二用户可以正常查看可推送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信息: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信息和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和/或

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信息:所述用户的浏览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身份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信息和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中的任一项。当身份标识信息为用户生物特征信息时,可以通过摄像头等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当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终端设备,将用户的终端设备编号或者位置,方位等作为其身份标识信息。另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身份标签信息,根据身份标签,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如射频标签,二维码标签,条形码标签和蓝牙装置等。而历史操作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浏览信息,也可以是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如用户在商场店面等的浏览轨迹等,从而便于销售员根据浏览轨迹和浏览信息确定用户可能需要的商品,从而做出恰当的服务及推荐。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时,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指定地点的至少一个身份标签读取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时,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指定地点的至少一个身份标签读取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如团友来到一间大型的商场,里面有众多商店,鲜花商店、电子产品商店、服装商店、化妆品商店……,若在每个店面装上射频读取装置,就能记录团友的轨迹。当销售员佩戴对应的射频读取装置时,就能获取当前团友的轨迹,判断该团友正在寻找的商品,从而做出恰当的服务及推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所述身份识别特征包括固定特征和习惯特征,所述固定特征包括用户的性别、面部特征、眼部特征、声音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习惯特征包括穿衣特征、发型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身份特征通过摄像头采集第一用户的图像和/或麦克风采集第一用户的声音后,通过分类器将第一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进行分类;

获取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包括第一用户的生活地区、第一用户的年龄段;

将第一用户根据身份识别特征和附加身份特征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用户的分类;

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具体为: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和附加身份特征,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特征和附加身份特征识别出第一用户所属的分类;将第一用户所属的分类中每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历史操作信息的集合作为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和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确认或修改所述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

当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确认全部的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时,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显示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当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修改所述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时,根据第一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和修改后的附加身份特征重新获取第一用户的分类,并获取重新分类后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根据重新获取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重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将重新确定的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和修改后的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当需要同时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眼部特征、声音特征时,通过生物特征采集装置进行采集,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装置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虹膜识别单元、拾音器阵列、存储单元、补光单元、处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虹膜识别单元、拾音器阵列、存储单元、补光单元均与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处理单元对图像采集单元、虹膜识别单元、拾音器阵列所采集的数据的处理结果;

处理单元每隔预设时间获取光学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并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当识别到出现人像时:

处理单元根据光学采集单元采集面部特征所需的光学环境以及当前的光学环境判断是否需要补光或是否需要进行高动态范围成像;当需要补光时,处理单元启动补光单元根据采集面部特征所需的光学环境以及当前的光学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行补光处理,并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用户的面部数据,由处理单元分析后将用户的面部特征写入存储单元;

处理单元根据虹膜识别单元采集眼部特征所需的光学环境以及当前的光学环境判断是否需要增减光补偿;当需要增减光补偿时,处理单元启动补光单元根据采集眼部特征所需的光学环境以及当前的光学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行增减光补偿,并通过虹膜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眼部数据,由处理单元分析后将用户的眼部特征写入存储单元;

处理单元获取拾音器阵列所采集的声音数据,并对所述声音数据中的声源进行定位,处理单元过滤声源处于预设范围之外的声音信息后,对剩下的声音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再进行声纹识别,并将声纹识别的结果写入存储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推送系统,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之前,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通过用户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

将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进行对应存储;

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

根据存储的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已存储的用户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

对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包括:

确定所述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所支持的目标消息类型;

将所述可推送消息的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消息类型,得到转换后的可推送消息;

推送所述转换后的可推送消息至所述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信息: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信息和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

和/或

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信息:所述用户的浏览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时,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指定地点的至少一个身份标签读取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推送方法中步骤s103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图。该信息推送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的应用程序中,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任一具有信息推送功能的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

步骤s101,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其中,历史操作信息可以是历史购买操作信息,历史浏览操作信息,还可以是历史增加操作信息,历史删除操作信息和历史修改操作信息等。

步骤s102,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步骤s103,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在该实施例中,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其中,第一用户可以是顾客,并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对应的可推送信息,进而将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其中,第二用户可以是销售员等。这样,销售员可以根据可推送信息确切的知道顾客的需求,不麻木的推销商品,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推销合适用户真实需求的商品,客户也购买到真实需要的商品,减少资源错配和资源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信息: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信息和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和/或

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信息:所述用户的浏览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身份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信息和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中的任一项。当身份标识信息为用户生物特征信息时,可以通过摄像头等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当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终端设备,将用户的终端设备编号,位置或者方位等作为其身份标识信息。另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给身份标签信息,根据身份标签,确定用户身份信息,如射频标签,二维码标签,条形码标签和蓝牙装置等。而历史操作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浏览信息,也可以是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如用户在商场店面等的浏览轨迹等,从而便于销售员根据浏览轨迹和浏览信息确定用户可能需要的商品,从而做出恰当的服务及推荐。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201-s202:

步骤s201,通过用户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其中,用户数据获取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步骤s202,将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进行对应存储;

上述步骤s101包括步骤s203-s204:

步骤s203,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其中,用户身份识别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步骤s204,根据存储的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用户数据获取装置等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及与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历史操作信息,并在本地进行对应存储,这样,就可以在第二用户需要第一用户的信息时,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等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根据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从存储的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找到与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而用户的浏览信息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用户的需求,因此,可以根据该历史操作信息向第二用户的用户端推送可推送消息。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下面以用户身份标识信息为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信息,历史操作信息为用户的浏览信息为例。

在旅游大巴上或类似班房的场景上,座位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假设每个座位都设有终端设备。当用户要使用终端设备提供的服务时,需要与终端设备交互,若此过程中用户浏览了一篇叫“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的文章,终端就会获取到该浏览信息,并推送给第二用户的用户端,如销售员的用户端,这样,销售员就能知道这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这个座位上对应的这个人浏览了一篇叫“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的文章。因此可以推测此客户有失眠问题,可以向此客户推荐枕头、床褥、保健品之类的商品。

当然,还可以为每个座位上的终端设备设置编号,从而使得销售员根据终端设备编号方便快速的定位到客户,或者根据客户快速查看到其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信息。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包括步骤s301:

步骤s301,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已存储的用户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用户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以及与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并且可以将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及对应的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对应存储。这样,在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时,可以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并且可以将该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确定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用户是在终端设备上进行操作的,可以由这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或/和第二用户的用户端通讯。而如果用户需要通过应用程序操作终端设备,可以由这台终端设备或/和被终端设备操作的终端设备与服务器或/和第二用户的用户端通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用户的用户端可以与服务器或/和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或/和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操作的终端设备通讯。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包括步骤s401-s402:

步骤s401,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

步骤s402,对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如,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中包括“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则确定的对应的操作关键字可能包括“失眠”“解救”“方法”等,这样,对所要的历史操作信息进行统计,就会得到比较全面的统计结果,进而根据统计结果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消息。其中,该可推送消息可以是统计过的关键字,或者统计图表等。

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历史操作信息确定为可推送信息。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实施例二

下面以用户身份标识信息为用户生物特征信息,历史操作信息为用户的浏览信息,第二用户的用户端为智能眼镜为例。

客户在手机上装有厂商提供的应用程序,客户在该应用程序上浏览信息,应用程序会记录客户浏览过的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过程中可能会打开摄像头记录客户的生物特征并一同上传至服务器。此摄像头可以是客户手机上的摄像头,也可以是一种外置的摄像设备。销售员佩戴一种用户身份识别装置,可以是智能眼镜,当销售员望向客户时,智能眼镜通过摄像头获取客户的生物特征,并将此特征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匹配此特征,找到对应此特征的客户信息,并将此信息返回到智能眼镜,智能眼镜接收到此信息后将此信息输出到眼镜镜片,此时销售员通过眼镜镜片看向客户销售员会看见客户本人以及此客户对应的信息。譬如客户应用程序上浏览了一篇叫“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的文章,销售员在看见客户的同时,也能通过镜片看到此客户浏览过“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的记录。因此可以推测此客户有失眠问题,可以向此客户推荐枕头、床褥、保健品之类的商品。当然,销售员看见的也未必是“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的记录,也可以是处理过的信息,例如是统计图表或简化过的关键词等。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息推送方法中步骤s103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3包括步骤s501-s503:

步骤s501,确定所述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所支持的目标消息类型;

步骤s502,将所述可推送消息的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消息类型,得到转换后的可推送消息;

步骤s503,推送所述转换后的可推送消息至所述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用户端可以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等,这样,由于该用户端的设备类型的不同,其所支持的消息类型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智能眼镜支持的消息类型可以是文字类型,而智能耳机支持的消息类型可以是语音类型。这样,针对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的不同,将可推送消息的类型转换为该用户端所支持的目标消息类型,从而保证可推送消息在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上可以正常输出,第二用户可以正常查看可推送消息。

其中,推送可推送信息至第二用户的用户端,可以是直接推送,也可以是间接推送,如推送可推送消息至服务器,再由服务器发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或者由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从服务器中获取。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实施例三

下面以用户身份标识信息为用户生物特征信息,历史操作信息为用户的浏览信息,第二用户的用户端为智能耳机为例。

客户在手机上装有厂商的应用程序,客户在该应用程序上浏览信息,应用程序会记录客户浏览过的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过程中可能会打开摄像头记录客户的生物特征并一同上传至服务器。此摄像头可以是客户手机上的摄像头,也可以是一种外置的摄像设备。销售员佩戴一种用户身份识别装置,可以是一种带有摄像头的蓝牙智能耳机,当摄像头望向客户时,智能耳机通过摄像头获取客户的生物特征,并将此特征通过蓝牙传至销售员的手机上,再通过手机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匹配此特征,找到对应此特征的客户信息,并将此信息返回到手机,手机接收到此信息后将此消息转化成语音,并通过智能耳机播放。此时销售员通过智能耳机收听此客户对应的信息。譬如客户在应用程序上浏览了一篇叫“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的文章,销售员就能听见“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这几个字的语音。因此可以推测此客户有失眠问题,可以向此客户推荐枕头、床褥、保健品之类的商品。当然,销售员听见的也未必是“解救失眠的10种方法”的语音,也可以是处理过的信息,例如是统计图表或简化过的关键词的语音。

可见,实施例二中的第二用户的用户端可以自己与服务器通信,发送数据以及接收数据,而实施例三中的第二用户的用户端要通过蓝牙将数据发送至手机,再由手机与服务器通信,发送数据以及接收数据后,再将数据返回至用户端。也就是说,第二用户的用户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与服务器连接。同理,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与服务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时,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指定地点的至少一个身份标签读取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时,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时,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指定地点的至少一个身份标签读取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如团友来到一间大型的商场,里面有众多商店,鲜花商店、电子产品商店、服装商店、化妆品商店……,若在每个店面装上射频读取装置,就能记录团友的轨迹。当销售员佩戴对应的射频读取装置时,就能获取当前团友的轨迹,判断该团友正在寻找的商品,从而做出恰当的服务及推荐。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实施例四

在旅行团的场景中,导游往往会将一种贴纸贴到团友身上,以便识别该团友是本团的团友,而非其他团的团友。若将这种贴纸换成射频标签贴纸(或其他具备射频功能的装置),不仅具备原有用人眼识别的功能,还可以让机器识别。譬如在各景点装有射频读取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团友进入这种装有射频读取装置的场景,就能通过射频读取装置记录团友的行为特征。譬如团友来到一间大型的商场,里面有众多商店,鲜花商店、电子产品商店、服装商店、化妆品商店……,若在每个店面装上射频读取装置,就能记录团友的轨迹。当销售员佩戴对应的射频读取装置时,就能获取当前团友的轨迹,判断该团友正在寻找的商品,从而做出恰当的服务及推荐。

当然,还可以在店面贴上射频标签,用户佩戴射频读取装置,从而实现记录用户轨迹的目的。

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完整、准确的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如用户的位置不固定,或者用户没有明显的信息用于区分出用户的身份;或者是,难以将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与某一个用户准确的对应起来,如用户操作时没有严格确定的身份标识信息,而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所述身份识别特征包括固定特征和习惯特征,所述固定特征包括用户的性别、面部特征、眼部特征、声音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习惯特征包括穿衣特征、发型特征中的一种或多种;身份特征通过摄像头采集第一用户的图像和/或麦克风采集第一用户的声音后,通过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将第一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进行分类;

获取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包括第一用户的生活地区(如通过用户的电脑的ip地址得到或对用户的智能手机进行定位得到或根据用户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得到)、第一用户的年龄段(如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图像进行识别或根据用户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得到);

将第一用户根据身份识别特征和附加身份特征进行分类,得到第一用户的分类(在同一分类中的第一用户为同一个用户的可能性更大,且有相同购物需求的可能性更大);

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具体为: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和附加身份特征,并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特征和附加身份特征识别出第一用户所属的分类;将第一用户所属的分类中每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历史操作信息的集合作为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和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确认或修改所述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

当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确认全部的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时,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显示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当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修改所述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时,根据第一用户的身份识别特征和修改后的附加身份特征重新获取第一用户的分类,并获取重新分类后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根据重新获取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重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将重新确定的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和修改后的第一用户的附加身份特征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当需要同时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眼部特征、声音特征时,通过生物特征采集装置进行采集,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装置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虹膜识别单元、拾音器阵列、存储单元、补光单元、处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虹膜识别单元、拾音器阵列、存储单元、补光单元均与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处理单元对图像采集单元、虹膜识别单元、拾音器阵列所采集的数据的处理结果;

处理单元每隔预设时间获取光学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并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当识别到出现人像时:

处理单元根据光学采集单元采集面部特征所需的光学环境以及当前的光学环境判断是否需要补光或是否需要进行高动态范围成像;当需要补光时,处理单元启动补光单元根据采集面部特征所需的光学环境以及当前的光学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行补光处理,并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用户的面部数据,由处理单元分析后将用户的面部特征写入存储单元;

处理单元根据虹膜识别单元采集眼部特征所需的光学环境以及当前的光学环境判断是否需要增减光补偿;当需要增减光补偿时,处理单元启动补光单元根据采集眼部特征所需的光学环境以及当前的光学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行增减光补偿,并通过虹膜识别单元采集用户的眼部数据,由处理单元分析后将用户的眼部特征写入存储单元;

处理单元获取拾音器阵列所采集的声音数据,并对所述声音数据中的声源进行定位,处理单元过滤声源处于预设范围之外(如距离拾音器一米以外的声源的数据需要被过滤掉)的声音信息后,对剩下的声音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再进行声纹识别,并将声纹识别的结果写入存储单元。通过这种同时采集面部特征、眼部特征、声音特征的处理,能够更好的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匹配,防止面部特征、眼部特征、声音特征匹配的不是同一个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推送系统,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之前,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通过用户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

将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用户操作过的历史操作信息进行对应存储;

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

根据存储的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用户身份识别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并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已存储的用户身份标识信息和历史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

对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操作关键字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可推送信息推送至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包括:

确定所述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所支持的目标消息类型;

将所述可推送消息的类型转换为所述目标消息类型,得到转换后的可推送消息;

推送所述转换后的可推送消息至所述供第二用户使用的用户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信息: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信息和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

和/或

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信息:所述用户的浏览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历史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时,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身份标签信息,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操作信息,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指定地点的至少一个身份标签读取装置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地点的历史轨迹信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