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6677发布日期:2019-01-05 09:4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接近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用户常用的电子设备。智能手机等电子显示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电子产品的显示性能的需求逐步提升,全面屏(超窄边框)的设计己经成为当前研究的主流方向。而要实现全面屏的设计,就需要对显示屏上的器件(如摄像头、传感器等器件)重新布局,以避免这类器件占据过多的边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以解决接近传感器的布局而限制全面屏设计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框架、屏幕组件以及接近传感器,框架包括第一边框以及与第一边框相对的第二边框,第一边框开设有电子设备的受话器的出音通道,第一边框还设有传输通道,屏幕组件连接于框架并盖设于传输通道的一端。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框架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并位于传输通道远离屏幕组件的一端,;接近传感器经由传输通道发射以及接收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透射区覆盖有油墨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道为通孔结构,屏幕组件与接近传感器分别位于通孔结构的两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道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设置于第一边框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屏幕组件与接近传感器分别位于凹槽结构的两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框包括主体以及承载部,承载部凸设于主体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屏幕组件叠置于承载部,并与承载部相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包括连接于主体的承载面,屏幕组件叠置于承载面;传输通道开设于承载部,且传输通道的一端贯穿承载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装设件,装设件连接于承载部并与屏幕组件相对设置,接近传感器连接于装设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装设件包括朝向屏幕组件的第一安装面以及背离屏幕组件的第二安装面,装设件设有通孔,通孔贯穿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并与传输通道连通,接近传感器连接于第二安装面且与通孔相对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及第二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及第二传输通道彼此间隔设置,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传输通道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传输通道连通;接近传感器包括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发射器对应于第一通孔并经由第一通孔及传输通道发射信号,接收器对应于第二通孔并经由第二通孔及传输通道接收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道为一个,通孔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接近传感器包括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发射器对应于第一通孔并经由第一通孔及传输通道发射信号,接收器对应于第二通孔并经由第二通孔及传输通道接收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面设有凹陷部,凹陷部与通孔连通,接近传感器设于凹陷部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连接于电子设备的主板并盖设于凹陷部,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柔性电路板朝向凹陷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保护件,保护件容置于凹陷部内并罩设于接近传感器,保护件设有透射孔,接近传感器经由透射孔发射或/及接收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装设件、承载部以及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外壳,外壳罩设于框架之外。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包括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均经由传输通道与屏幕组件相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道为一个,发射器以及接收器彼此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以及第二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与第二传输通道相间隔设置,发射器对应于第一传输通道并经由第一传输通道与屏幕组件相对,接收器对应于第二传输通道并经由第二传输通道与屏幕组件相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为红外接近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保护件,保护件设有第一透射孔以及第二透射孔,发射器容置于第一透射孔中,接收器容置于第二透射孔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屏幕组件以及接近传感器,壳体包括第一边框以及与第一边框相对的第二边框,第一边框开设有电子设备的受话器的出音通道,第一边框还设有传输通道;屏幕组件盖设于壳体;接近传感器设置于壳体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接近传感器与屏幕组件分别位于传输通道的两端;接近传感器经由传输通道发射以及接收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道为通孔结构,屏幕组件与接近传感器分别位于通孔结构的两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通道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设置于壳体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屏幕组件与接近传感器分别位于凹槽结构的两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装设件,装设件连接于第一边框以及第二边框之间,且装设件与屏幕组件相对设置,接近传感器连接于装设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装设件设有通孔,通孔与传输通道连通,接近传感器连接于装设件背离屏幕组件的一侧,且接近传感器对应于通孔设置以通过通孔及传输通道发射以及接收信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包括发射器以及接收器,通孔包括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彼此间隔设置,发射器对应于第一通孔并经由第一通孔及传输通道发射信号,接收器对应于第二通孔并经由第二通孔及传输通道接收信号。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通过将显示组件叠置于框架上,并在框架上开设传输通道能够充分地利用黑边与框架的连接部位的空间形成接近传感器的信号传输通道,能够将接近传感器进行合理布局,而避免将接近传感器嵌入屏幕组件的边缘,因此避免占据电子设备的边框,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全面屏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正面投影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区域iii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屏幕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屏幕组件的一种变通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正面投影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环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作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称为“终端”、“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在本申请实现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在硬件方面,影响电子设备全面屏设计的主要因素包括了电子设备正面所显露的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前的物体距离(例如人脸、手掌等部位),在该物体距离小于预设值时,电子设备的屏幕自动熄灭,以避免该物体触碰屏幕造成误操作现象。接近传感器通常需要设计在屏幕组件正面的上部,并嵌入屏幕组件的边缘,这就需要屏幕组件的边缘预留一定的宽度以容纳接近传感器,因此,全面屏的实现受到了限制。因此,发明人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改进接近传感器的结构或者设置方式来减小屏幕的边缘宽度,以提高屏占比。

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中,通常将屏幕组件盖设于壳体上,屏幕组件与壳体共同形成电子设备的外观,屏幕组件上通常还嵌入接近传感器。具体而言,接近传感器通常嵌入装设在屏幕组件的边缘,使屏幕组件的边框较宽(或形成较宽的通俗意义上的“黑边”),用户体验不佳,且不利于电子设备全面屏的实现。因此,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得出,改变接近传感器接收、发射信号的路径或/及方式,能够变换其设置位置,以避免接近传感器占据屏幕组件边缘的空间。

所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尽可能减小屏幕组件的边框宽度(也即减小屏幕组件的“黑边”宽度),发明人在投入大量的研究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接近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内部,在壳体上开设传输通道,接近传感器与屏幕组件分别设置于传输通道的两端,接近传感器经由传输通道以及屏幕组件发射以及接收信号,而避免将接近传感器嵌入屏幕组件的边缘,因此减小屏幕组件的边框宽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全面屏设计。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框架、屏幕组件以及接近传感器,框架设有传输通道,屏幕组件连接于框架;屏幕组件包括显示部以及非显示部,非显示部连接于显示部的边缘,非显示部盖设于传输通道的一端。接近传感器设置于框架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并位于传输通道远离屏幕组件的一端,接近传感器与非显示部相对;接近传感器经由传输通道以及非显示部发射以及接收信号。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屏幕组件以及接近传感器,壳体设有传输通道;屏幕组件包括显示部以及非显示部,非显示部连接于显示部的外周,非显示部盖设于壳体;接近传感器设置于壳体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接近传感器与非显示部分别位于传输通道的两端;接近传感器经由传输通道以及非显示部发射以及接收信号。

在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将接近传感器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传输通道的方式,接近传感器通过传输通道发射以及接收信号,能够使接近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具有较灵活的变动空间,以将接近传感器进行合理布局,而避免将接近传感器嵌入屏幕组件的边缘,因此避免接近传感器占据电子设备的边框,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全面屏设计。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类型不限,以电子设备在使用时较常见的放置方式为参考放置方式,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背向用户的一侧则为“背侧”,“顶部”指靠近电子设备上边缘的部分,“底部”则指靠近电子设备下边缘的部分。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2、屏幕组件14以及接近传感器30。屏幕组件14连接于壳体12,壳体12设有传输通道125,接近传感器30设置于壳体12内并对应于传输通道125设置,传输通道125用于提供接近传感器30的信号的传输通道或/及路径,使接近传感器30能够通过传输通道125发射或/及接收信号,以便于检测电子设备100前的物体距离(例如人脸、手掌等部位),以允许屏幕组件14在该物体距离小于预设值时自动熄灭,从而避免该物体触碰屏幕组件14造成误操作现象。

壳体12用于装设屏幕组件14以及用于收容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元器件,壳体1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2包括前壳121及后壳123。屏幕组件14大致盖设在前壳121的一侧,后壳123设置在前壳121背离屏幕组件14的一侧。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5,前壳121包括框架1211以及装设件12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1211大致呈圆角矩形框状,其环绕形成一收容空间1241,收容空间1241用于装设装设件1213。框架1211与装设件1213共同构成电子设备100的中框结构,也即,前壳121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的中框结构。此时,后壳123可以包括边框以及后盖(图中均未标出,请参阅图1),后壳123罩设在前壳121外,且后壳123与屏幕组件14共同构成电子设备14的外观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框架1211还可以用于构成电子设备100的边框,此时,后壳123作为电子设备123的电池后盖盖设于框架1211的一侧。应当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的边框是指电子设备100沿厚度方向的侧边部分,该边框与电子设备100的后壳(如作为电池后盖形式的后壳123)和前侧表面(如屏幕组件14)之间共同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的边框既可能与前侧表面为一体结构,也可能与后壳为一体结构,还可能是独立的边框,其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受限制。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1211与后壳123及屏幕组件14组装于一起。

进一步地,框架1211设有传输通道125。在本实施例中,传输通道125为凹槽结构,其设于框架1211朝向收容空间1241的一侧,并对应于屏幕组件14的边缘处。可以理解的是,传输通道125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例如,传输通道125可以设于框架1211的顶部位置、左侧边、右侧边、底部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顶部”、“左侧”、“右侧”、“底部”的含义可以理解如下: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0且屏幕组件14朝向用户正面时,用户的眼睛所靠近的一侧为“顶部”、用户的左手所靠近的一侧为“左侧”、用户的右手所靠近的一侧为“右侧”、用户的下颔所靠近的一侧位“底部”。具体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传输通道125位于框架1211的顶部位置。

进一步地,框架1211包括主体127以及承载部129,主体127大致呈矩形框体状,承载部129设置于主体127朝向收容空间1241的一侧,并相对于主体127凸伸设置。

承载部129设有承载面1291以及设置面1293,承载面1291连接于主体127,承载面1291用于连接屏幕组件14。设置面1293位于承载部129朝向收容空间1241的一侧,并连接于承载面129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面1293大致垂直于承载面1291。传输通道125开设于设置面1293,并相对于设置面1293呈凹陷结构。传输通道125的一端贯穿承载面1291,并与屏幕组件14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装设件1213用于装设印刷电路板、接近传感器30及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板。装设件1213嵌在框架1211中,使框架1211呈环绕装设件1213设置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设件1213大致呈板状,其连接于设置面1293。装设件1213装设于框架1211内时,装设件1213位于屏幕组件14与后壳123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设件1213的材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金属、塑料、树脂、玻璃、橡胶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设件1213、主体127以及承载部129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装设件1213、主体127以及承载部129可以组装于一起。

进一步地,装设件1213包括第一安装面1215以及第二安装面1217,第一安装面1215位于装设件1213朝向收容空间1241的一侧,第二安装面1215位于装设件1213背离收容空间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设件1213开设有通孔1218,通孔1218设置于装设件1213靠近承载部129的一侧,且通孔1218与传输通道125连通,通孔1218用于与传输通道125共同形成接近传感器30的信号传输路径,以允许接近传感器30能够借助该传输路径传输信号,从而使接近传感器30的设置位置能够较为灵活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218贯穿第一安装面1215以及第二安装面1218。

请同时参阅图5、图7及图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30连接于第二安装面1218,接近传感器30经由通孔1218以及传输通道125发射或/及接收信号。进一步地,接近传感器30可以包括发射器32以及接收器34,发射器32用于发射信号,接收器34用于接收被外界物体反射的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接收器34的工作受到发射器32的影响,可以将发射器32与接收器34隔离设置。例如,装设件1213的通孔1218设计为为两个,两个通孔1218彼此间隔设置,且两个通孔1218分别与传输通道125连通,当接近传感器30连接于装设件1213时,发射器32可以对应于其中一个通孔1218设置,而接收器34可以对应于另一通孔1218设置,如此,能够避免发射器32发射的信号干扰接收器34的正常检测工作,从而提高传感器组件30检测的准确率。

例如,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孔1218可以包括第一通孔1216以及第二通孔1219,发射器32对应于第一通孔1216设置,接收器34对应于第二通孔设置。此时,传输通道125可以包括第一传输通道1251以及第二传输通道1253,第一传输通道1251以及第二传输通道1253彼此间隔设置于承载部129,第一通孔1216与第一传输通道1251相连通形成发射器32的信号发射通道,第二通孔1219与第二传输通道1253相连通形成接收器34的信号接收通道,如此,通过设置彼此独立的信号发射通道以及信号接收通道,能够避免发射器32发射的信号干扰接收器34的正常检测工作,从而提高传感器组件30检测的准确率。

又如,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孔1218可以包括第一通孔1216以及第二通孔1219,发射器32对应于第一通孔1216设置,接收器34对应于第二通孔设置。此时,传输通道125为一个,第一通孔1216以及第二通孔1219分别设置于传输通道125的相对两侧,且第一通孔1216以及第二通孔1219分别与传输通道125相连通。如此,借助第一通孔1216以及第二通孔1219将发射器32与接收器34相隔离,能够避免发射器32发射的信号干扰接收器34的正常检测工作,而将传输通道125设计为一个较宽的凹槽结构,能够简化前壳121的制造步骤,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30可以为红外接近传感器,此时,发射器32为红外发射器,接收器34为红外接收器,红外接近传感器通过红外线发射以及红外线接收来进行工作,当物体靠近电子设备100时,由红外接近传感器发射后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强度较大;当物体远离移动终端100时,由红外接近传感器发射后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强度较小,红外接近传感器基于检测到的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强度,可以得知移动终端100与接近物体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30可以为超声接近传感器,此时,发射器32为超声发射器,接收器34为超声接收器,超声接近传感器通过超声波发射以及超声波接收来进行工作,当物体靠近电子设备100时,由超声接近传感器发射后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强度较大;当物体远离移动终端100时,由超声接近传感器发射后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强度较小,超声接近传感器基于检测到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强度,可以得知移动终端100与接近物体的距离。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36以及基板38,柔性电路板36设置于装设件1213的第二安装面1215,并与电子设备100的控制主板电连接。基板38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6朝向装设件1213的一侧,发射器32以及接收器34彼此间隔地设置于基板38。发射器32的几何中心与接收器34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14毫米。通过将发射器32以及接收器34彼此间隔地设置,能够在空间上隔离发射器32以及接收器34,以减小发射器32发射的信号对接收器34的影响。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发射器32与接收器34可以彼此邻接设置,以利于减小接近传感器30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保护件39,保护件39叠置于基板38朝向装设件1213的一侧,并罩设于接近传感器30之外。保护件39贯穿地设有透射孔391,接近传感器30容置于透射孔391中,并经由透射孔391发射或/及接收信号。进一步地,透射孔391为两个,其包括第一透射孔3911以及第二透射孔3913,第一透射孔3911以及第二透射孔3913彼此间隔地设置,发射器32容置于第一透射孔3911,接收器34容置于第二透射孔3913,如此,可以将发射器32与接收器34隔离设置,避免接收器34的工作受到发射器32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射器32、接收器34以及基板38封装为一芯片结构,以利于接近传感器30的组装。或者,发射器32、接收器34、基板38以及保护件39可以封装为一芯片结构,以利于接近传感器30的组装,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容置上述的芯片结构以减小传感器组件30的安装空间,装设件1213可以设有凹陷部1220。凹陷部1220设置于第二安装面1217,且通孔1218贯穿凹陷部1220的底壁,使凹陷部1220与通孔1218相连通。柔性电路板36盖设于凹陷部1220,使发射器32、接收器34、基板38以及保护件39容置于凹陷部1220中,从而使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薄型化设计。

请再次参阅图5及图8,屏幕组件14连接于壳体12的框架1211,并与装设件1213相对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屏幕组件14包括显示模组141和盖板143。盖板143盖设于框架1211,且盖板143与框架1211之间通过黏胶(具体可以是光学透明胶或其他的胶黏剂)连接在一起。盖板143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作为屏幕组件14的透明面板,能够保护显示模组141免于刮擦损坏。进一步地,盖板143可以为玻璃盖板、树脂盖板或蓝宝石盖板等。

显示模组141设置于盖板143朝向装设件1213的一侧,且显示模组141和盖板143通过光学透明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图中未标出)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41未完全覆盖盖板143的全部表面,也即,显示模组141贴合于盖板143时,盖板143的边缘与显示模组141的边缘之间预留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便于盖板143与框架1211相贴合,且使显示模组141的边缘与框架1211之间设有间隙。由于间隙的存在以及盖板143贴合的需要,显示模组141发出的光线1410透出盖板143后,盖板143的边缘由于没有光线射出或射出的光线非常弱而形成黑边,由此,盖板143可以区分为显示部1431以及非显示部1433,其中,显示部1431位于显示模组141上方,而非显示部1433为盖板143上除了显示部1431以外的区域,简而言之,非显示部133可以理解为盖板143的黑边区域。

屏幕组件143通过非显示部1433连接于承载部129,具体而言,非显示部1433叠置于承载部129的承载面1291,并盖设于传输通道125的一端,接近传感器30通过传输通道125与非显示部133相对设置,接近传感器30能够通过传输通道125以及非显示部133发射或/及接收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41可以包括显示屏1411及驱动电路1412,其中,显示屏1411为显示模组141与盖板143接触的区域,驱动电路1412位于显示模组141背离盖板143的一侧,并位于显示模组141的边缘。此时,由于驱动电路1412的存在,显示屏1411上与驱动电路1412叠置的部分不能发出光线,因此显示屏1411可以区分为子显示部以及子非显示部,此时,盖板143的显示部1431可以是盖板143中位于子显示部上方的区域,而盖板143的非显示部1433可以是盖板143中位于子非显示部上方的区域以及该区域至盖板143边缘的区域的结合。应当理解的是,盖板143的非显示部1433可以理解为通俗的黑边。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将显示组件10的黑边区域叠置于框架1211的承载部129上,并在承载部129上开设传输通道125,能够充分地利用黑边与框架1211的连接部位的空间形成接近传感器30的信号传输通道,能够将接近传感器30进行合理布局,而避免将接近传感器30嵌入屏幕组件14的黑边区域,因此避免占据电子设备100的边框,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全面屏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非显示部1433可以设有透射区1434,透射区1434正对于传输通道125设置,透射区1434用于允许接近传感器30的信号通过,以避免非显示部1433阻碍接近传感器30的信号收发。进一步地,透射区1434可以为孔状,也可以为涂敷有油墨的区域,该油墨用以滤除可见光,并保证透射区1434的外观与非显示部1433的其他区域的外观相同或相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30相对于装设件1213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例如,在上述提供的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30设置于装设件1213背离屏幕组件14的一侧(具体地如第二安装面1217),使接近传感器30经由通孔1218以及传输通道125发射或/及接收信号;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30可以设置于装设件1213朝向屏幕组件14的一侧(具体地如第一安装面1215),使接近传感器30对应于传输通道125设置,并能够经由传输通道125发射或/及接收信号;又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30可以设置于传输通道125内,并与承载部129连接,使接近传感器30能够经由传输通道125发射或/及接收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组件30相对于框架1211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例如,接近传感器30可以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大致顶部的位置,此时,传输通道125开设于电子设备100的大致顶部的位置,其中,传输通道125可以进一步地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大致顶部的中央位置处,以利于接近传感器30准确感测物体距离。具体而已,电子设备100通常包括设置于壳体12内的受话器(又称听筒,图中未示出),壳体12上对应受话器设有出音孔70(参见图1及图3),出音孔70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大致顶部的位置,且出音孔70邻近于接近传感器30设置。换言之,接近传感器30邻近出音孔70,并设置于出音孔70的一侧,以便于更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耳部/脸部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当用户将电子设备100移动到脸旁或耳边(如接听或拨打电话时),接近传感器30的检测更为准确,以利于屏幕组件14根据电子设备100与用户脸部/耳部之间的距离熄灭或点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接近传感器30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大致顶部位置时,框架1211可以包括第一边框1201以及第二边框1203(参见图2),第一边框1201以及第二边框1203相对设置,且大致彼此平行,屏幕组件14设置于第一白泥坑1201与第二边框1203之间。第一边框1201作为电子设备的“顶部”边框,第二边框1203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底部”边框。第一边框1201上对应于出音孔70开设有出音通道,出音通道设置于出音孔70与受话器之间以用于传输声波,此时,传输通道125邻近出音通道设置于第一边框1201上。

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传感器组件30可以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底部位置,此时,传输通道125开设于电子设备100的大致底部的位置。具体而言,传输通道125可以设置于第二边框1203上,以使接近传感器30的安装部位能够避开元器件较为集中的顶部位置,使接近传感器30能够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组装。

或者,接近传感器30可以靠近于电子设备100的左侧边的位置,此时,传输通道125开设于电子设备100的左侧边的位置;或者,接近传感器30可以靠近于电子设备100的右侧边的位置,此时,传输通道125开设于电子设备100右侧边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输通道125可以为除凹槽结构以外的其他通道结构。例如,传输通道125可以为通孔结构,其设置于承载部129并贯穿呈承载部129,且屏幕组件14的非显示部1433与接近传感器30分别位于该通孔结构的两端,接近传感器30能够通过该通孔结构及非显示部1433接收或/及发射信号。

请参阅图10,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电子设备100可作为智能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终端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通常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存储器104、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106、音频电路110、传感器、输入模块118、电源模块12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比图10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0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相对于处理器102来说,所有其他的组件均属于外设,处理器102与这些外设之间通过多个外设接口124相耦合。外设接口124可基于以下标准实现: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spi)、内部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但不并限于上述标准。在一些实例中,外设接口124可仅包括总线;在另一些实例中,外设接口124还可包括其他元件,如一个或者多个控制器,例如用于连接屏幕组件14的显示控制器或者用于连接存储器的存储控制器。此外,这些控制器还可以从外设接口124中脱离出来,而集成于处理器102内或者相应的外设内。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102或屏幕组件14。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射频模块106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射频模块106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射频模块106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datagsm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division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0a,ieee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802.11n)、网络电话(voiceoverinternetprotoca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音频电路110、扬声器101、声音插孔103、麦克风105共同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100或屏幕组件14之间的音频接口。具体地,音频电路110从处理器102处接收声音数据,将声音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传输至扬声器101。扬声器101将电信号转换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音频电路110还从麦克风105处接收电信号,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数据,并将声音数据传输给处理器102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音频数据可以从存储器104处或者通过射频模块106获取。此外,音频数据也可以存储至存储器104中或者通过射频模块106进行发送。

传感器设置在壳体12内或屏幕组件14内,传感器的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接近传感器、运行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重力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另外,电子设备100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输入模块118可包括设置在屏幕组件14上的触摸显示屏109,触摸显示屏109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摸显示屏109上或在触摸显示屏109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地,触摸显示屏109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该触摸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02,并能接收处理器102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摸显示屏109的触摸检测功能。除了触摸显示屏109,在其它变更实施方式中,输入模块118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如按键107。按键107例如可包括用于输入字符的字符按键,以及用于触发控制功能的控制按键。控制按键的实例包括“返回主屏”按键、开机/关机按键等等。

屏幕组件14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数字、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在一个实例中,触摸显示屏109可设置于屏幕组件14上从而与屏幕组件14构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屏幕组件14的显示屏1411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i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当显示屏1411为液晶显示屏时,其还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光板、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以及上偏光片等结构。当显示屏141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时,其还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层、阳极、有机层、导电层、发射层以及阴极等结构。

电源模块122用于向处理器102以及其他各组件提供电力供应。具体地,电源模块122可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如电池或者交流电)、充电电路、电源失效检测电路、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灯以及其他任意与电子设备100内或屏幕组件14内电力的生成、管理及分布相关的组件。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定位器119,定位器119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所处的实际位置。本实施例中,定位器119采用定位服务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定位,定位服务,应当理解为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电子设备100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被定位对象的位置的技术或服务。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全屏电子设备,全屏电子设备应当理解为,屏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值的电子设备,也即,屏幕组件14设置在壳体12正面时,屏幕组件14的表面积与壳体12正面的投影面积的百分比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屏占比的预设值可以大于或等于74%,如74%、75%、76%、78%、79%、80%、81%、83%、85%、87%、89%、90%、91%、93%、95%、97%、99%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全屏电子设备的正面可以设置有三个或更少的实体键,或/及,全屏电子设备的正面可以设置有两个或更少的开孔,以简化全屏电子设备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全屏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