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音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3460发布日期:2019-01-16 06:4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车载音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音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载信息娱乐和信息通讯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车载音响系统作为车载信息娱乐和信息通讯系统的重要部分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关技术中,车载音响系统的发声模块由于厚度厚,要求出声口后有较大空间安装发声模块,因此限制了发声模块可布置的位置,仅能布置在车门内、a柱下端和中控台上表面等位置,造成布置方式不灵活;且相关技术中车载音响系统的发声模块均为正出声的形式且都需安装出声网罩,导致在车内饰的用户可视区域,需要较大面积的区域安装网罩,破坏内饰整体性,造成内饰的设计不美观,影响车内视觉用户体验;同时,相关技术中发声模块的振膜辐射面积大,要求出声孔形状和发声模块辐射面的形状接近,出声孔面积也和发声模块的辐射面面积接近,导致安装位置受限,因此相关技术的发声模块大多是仅能安装在车门、仪表盘的上表面等位置,并且保留可视的出声孔会影响车内整体设计的视觉效果。另外,相关技术中的发声模块将车体夹层作为单元的耦合后腔,增加了对车体振动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车载音响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隐藏性能的车载音响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音响系统,其包括安装在车辆内部的发声模块,所述发声模块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及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耦合后腔和发声前腔,所述壳体包括固定所述发声单元的本体、安装于所述本体两侧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所述耦合后腔,所述上盖板与本体之间围成所述发声前腔,所述发声单元的发声侧正对所述上盖板,所述本体的侧壁开设与所述发声前腔连通的侧发声口,所述侧发声口的方向朝向所述车辆内部。

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靠近所述上盖板一侧的上表面、靠近所述下盖板一侧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侧表面及沿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方向贯穿所述本体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发声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

优选的,所述本体还包括自所述下表面向靠近所述上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下盖板盖接于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本体配合将所述凹槽围合形成所述耦合后腔。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所述安装孔连通,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凹槽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本体还包括自所述上表面向靠近所述下表面方向凹陷形成的导声槽,所述上盖板盖接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本体配合将所述导声槽围合形成所述发声前腔。

优选的,所述导声槽延伸至所述侧表面并在所述侧表面形成所述侧发声口。

优选的,所述导声槽的横截面积朝所述侧表面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车辆内设置有车载空调,所述发声模块设置于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发声模块的出声口方向与所述车载空调出风口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车辆内设有中控台及与所述中控台连接的显示器,所述发声模块安装在所述显示器后侧,且所述发声模块的出声口方向与所述显示器的显示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车辆内设有中控台及与所述中控台连接的显示器,所述发声模块安装在所述显示器侧边,且所述发声模块的出声口方向与所述显示器的显示方向相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车载音响系统采用所述耦合后腔的结构设计,在保证声音品质的同时还能减少对车体的振动影响。并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围成所述发声前腔,所述本体的侧壁开设与发声前腔连通的侧发声口,减少所述发声模块所需占用的空间体积,从而使得所述发声模块可以具有更多的布置位置可能性,进而增加了所述发声模块的隐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车载音响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车载音响系统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车载音响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车载音响系统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车载音响系统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车载音响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音响系统1,其包括安装在车辆内部的发声模块100,所述发声模块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30及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元40和填充材料50。所述发声单元40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耦合后腔10和发声前腔20。

所述壳体30包括固定所述发声单元40的本体31、安装于所述本体31两侧的上盖板32和下盖板33。所述上盖板32与所述本体31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发声前腔20,所述下盖板33与所述本体31之间形成所述耦合后腔10。所述发声单元40的发声侧正对所述上盖板32,所述本体31的侧壁开设与所述发声前腔20连通的侧发声口,所述侧发声口的方向朝向所述车辆内部。

所述本体31包括靠近所述上盖板32一侧的上表面311、靠近所述下盖板33一侧的下表面312、连接所述上表面311与所述下表面312的侧表面313、沿所述上表面311向所述下表面312方向贯穿所述本体31设置的安装孔314、自所述下表面312向靠近所述上表面311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315及自所述上表面311向靠近所述下表面312方向凹陷形成的导声槽316。所述导声槽316延伸至所述侧表面313形成所述侧发声口。

所述发声单元4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314内,所述凹槽315和所述导声槽316均与所述安装孔314连通。具体的,所述安装孔314向所述凹槽315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凹槽315中,且所述安装孔314与所述凹槽315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导声槽316将所述安装孔314与所述侧表面313连通,所述导声槽316的横截面积朝所述侧表面313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上盖板32盖接于所述上表面311与所述本体31共同配合将所述导声槽316围合形成所述发声前腔20。由于所述导声槽316将所述安装孔314与所述侧表面313连通,所述上盖板32盖接于所述上表面311将所述发声前腔20围合形成侧面发声结构。所述发声前腔20位于所述侧表面313一侧的出声口可呈任意所需形状,具体的,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形状与安装位置处形状一致,从而到达隐藏效果,如安装于车内空调出风口,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与所述空调出风口一致,从而实现隐藏效果,让车内饰整体性更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前腔20位于所述侧表面313一侧的出声口呈矩形。同时,由于所述导声槽316的横截面积自所述安装孔314向所述侧表面313方向逐渐增大,使得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可以尽可能的设计更薄,从而弱化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的可视效果,进而达到近似隐藏的效果。

所述下盖板33盖接于所述下表面312与所述本体31共同配合将所述凹槽315围合形成所述耦合后腔10。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所述耦合后腔10的结构设计,在保证声音品质的同时还能减少对车体的振动影响。并且相关技术中由于发声模块采用正出声并且需要在出声口安装出声网罩导致在车内用户可视区域需要较大面积安装出声网罩,破坏了车内饰整体性,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相关技术出声口后有较大空间安装发声单元,因此导致相关技术的发声模块体积过大限制了发声模块的可布置位置,而本申请中将所述发声单元40安装于所述耦合后腔10上并通过发声前腔20形成侧面出声结构,减少所述发声模块100所需占用的空间体积,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发声模块体积过大而导致可布置位置受限的弊端,从而使得所述发声模块100可以具有更多的可布置位置。

具体的,所述发声单元40与所述耦合后腔10的安装方式为外装式、后装式或镶嵌式,即所述发声单元40可全部或部分嵌入所述耦合后腔10内,也可以与所述耦合后腔10并排相对设置,只要能够实现与耦合后腔10相耦合即是可行的。

所述填充材料50设于所述耦合后腔10内用于扩大后腔声学等效体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材料50以填充包的形式设置,所述填充包设有两个,两所述填充包关于所述发声单元40间隔对称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包也可设置于其他位置,或者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填充包,所述填充材料50以粉末状的形式填充在所述耦合后腔10内也是可行的。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车载音响系统2包括安装在车辆内部的发声模块100及车载空调200。所述发声模块100设置于所述车载空调200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发声模块100的出声口方向与所述车载空调200的出风口方向相同。具体的,所述发声模块100的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与所述车载空调200的出风口形状近似,所述发声模块100被所述车载空调200的出风导向叶片遮挡,并且所述发声前腔20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车载空调200的出风方向相同,从而达到将所述发声模块100隐藏于所述车载空调200处的效果,进而使得车内饰整体性更佳。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车载音响系统3包括安装在车辆内部的发声模块100、中控台及与所述中控台连接的显示器300。所述发声模块100安装在所述显示器300后侧,且所述发声模块100的出声口方向与所述显示器300的显示方向垂直。具体的,所述发声模块100的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开口方向位于所述显示器300的侧边位置,所述发声模块100被所述显示器300遮挡,从而达到将所述发声模块100隐藏于所述显示器300后的效果,进而使得车内饰整体性更佳。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音响系统4包括安装在车辆内部的发声模块100、中控台及与所述中控台连接的显示器300。所述发声模块100安装在所述显示器300侧边,且所述发声模块100的出声口方向与所述显示器300的显示方向相同。具体的,所述发声模块100设于所述显示器300左右两侧(此处左右两侧为参考图9所示方向)。所述发声模块100的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开口方向与所述显示器300的显示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尺寸远小于所述显示器300尺寸,从而弱化了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的可视效果,进而实现近似隐藏的效果让车内饰整体性更佳。同时,所述发声前腔20的出声口处的防尘网罩也可与所述显示器300边框颜色一致,进一步弱化所述发声前腔20的可视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车载音响系统采用所述耦合后腔的结构设计,在保证声音品质的同时还能减少对车体的振动影响。并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围成所述发声前腔,所述本体的侧壁开设与发声前腔连通的侧发声口,减少所述发声模块所需占用的空间体积,从而使得所述发声模块可以具有更多的布置位置可能性,进而增加了所述发声模块的隐蔽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