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无线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3330发布日期:2019-05-07 20:3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无线探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无线wifi嗅探的安全无线探针。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对于电力机房的安全要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对接入电力机房的网络需要进行重点的防范。由于现在移动热点的普及,且移动热点自身具有体积小,隐蔽性强等特点,在电力机房中,较难防止这些有意或者无意的无线热点。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也设计了对应的wifi嗅探器。例如专利号为201621098496.1的实用新型《一种带ble蓝牙嗅探器的手持式wifi探针》中就公开了一种带ble蓝牙嗅探器的手持式wifi探针,包括电源模块、ble蓝牙模块、arm处理器主控模块、wifi通讯模块和内置天线模块。该实用新型的一种带ble蓝牙嗅探器的手持式wifi探针具有同时实现wifi嗅探器和蓝牙嗅探器的功能;同时具有蓝牙嗅探器、wifi嗅探器和wifi通讯模块,可实现同时进行与蓝牙、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实时设置和获取数据;具有方向性的pcb天线设置,便于设备的查找,提高了使用范围,简化了使用方式,携带方便,大大提高了便捷度。

该实用新型虽然公开了wifi嗅探器的内部结构,但是却没有公开其手持式的具体结构。由于嗅探器的嗅探范围有限,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确实需要在一层的范围内移动并找到wifi源。而对比文件中嗅探器自带了wifi通讯模块,这就导致其同样依赖wifi来进行通讯,给机房安全带来了隐患,并不适用于电力机房内的wifi嗅探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改进,提供一种用于室内无线wifi嗅探的安全无线探针,便于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勘察,同时自身无wifi通讯模块,确保了机房的保密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安全无线探针,包括手持操作端以及和手持操作端相连的探针端,手持操作端包括固定在便携壳体内的平板电脑,所述便携壳体四角设有柔性加厚垫层,所述便携壳体后方设有探针端固定架,所述便携壳体内单独设有无线发送模块。

优选的,所述探针端固定架为一个卡接住探针端的u形卡接槽,u形卡接槽内侧设有纳米贴层,所述u形卡接槽底部还设有供线缆通过的通孔。这样的结构能够快速安装拆卸探针端,而且确保探针端无论固定在哪里都确保稳定安全。

优选的,便携壳体背面一侧设有可拆卸扫描仪,可拆卸扫描仪输出端连接到手持操作端。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未必对机房所在楼层熟悉,因此在嗅探过程中有可能错过一些位置。而通过可拆卸式扫描仪,可以通过扫描地理信息,便于操作人员掌握楼层信息,提高嗅探的效率,且避免遗漏。

优选的,所述便携壳体背面另一侧设有手指接插套。由于本发明整体体积较大,且扁平的平板电脑不利于长时间手持。通过手指接插套能减少长时间手持后的负担。

优选的,无线发送模块为短距离可识别无线传输系统,所述探针端上安装有带有夹体的抱紧箍,所述夹体上设有卡接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采用的无线传输系统为蓝牙或其他短距离系统,且加密并只能被探针识别,这样不会产生新的wifi源,并且保证探针端可以离开手持操作端进行持续性的定点嗅探。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安全无线探针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启手持操作端,执行初步扫描;

步骤2:针对在无线拓扑或安全事件中选择需定位的无线设备,由手持操作端进入定位界面;

步骤3:扫描者以当前站立物理位置为中心,驻留10秒后,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走1~2米;

步骤4:根据手持操作端反馈获取实际位置。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手持操作端反馈具体为:靠近被定位无线设备,动态曲线图、距离柱状图向上递增,蜂鸣提示音频率加快;

远离被定位无线设备,动态曲线图和距离柱状图将向下递增,蜂鸣提示音频率变慢;

动态曲线持续≦-10,被定位无线设备距离扫描器≦0.2米半径;

动态曲线持续≦-20,被定位无线设备距离扫描器≦0.5米半径;

动态曲线持续在-20~-40之间,被定位无线设备距离扫描器≦5米半径。

优选的,对于安装可拆卸式扫描仪的安全无线探针,其使用方法具体为:

步骤1:开启手持操作端,通过扫描区域平面图将所在楼层的图纸;

步骤2:开启手持操作端,执行初步扫描;

步骤3:针对在无线拓扑或安全事件中选择需定位的无线设备,由手持操作端进入定位界面;

步骤4:将楼层图作为背景导入到定位界面;

步骤5:扫描者以当前站立物理位置为中心,驻留10秒后,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走1~2米;

步骤6:在定位界面上直接标识无线热点所在位置,以及到该位置的行进路线。

优选的,所述区域平面图来源可以是建筑图或者消防图。这类图纸比例准确,而且容易找到。

本发明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安全无线探针,主要优化了手持的结构,使得探针端和手持操作端更易于配合,也方便拆开使用。整个设备考虑到现场作业时的不同状况,使用起来更人性化,提高了嗅探wifi的实际效果,提高了嗅探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安全无线探针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安全无线探针的探针端取出时的背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安全无线探针,包括手持操作端1以及和手持操作端1相连的探针端2,其特征在于,手持操作端1包括固定在便携壳体3内的平板电脑4,所述便携壳体3四角设有柔性加厚垫层5,所述便携壳体3后方设有探针端固定架6,所述便携壳体3内单独设有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探针端固定架6为一个卡接住探针端2的u形卡接槽,u形卡接槽内侧设有纳米贴层,所述u形卡接槽底部还设有供线缆通过的通孔7。便携壳体3背面一侧设有可拆卸扫描仪8,可拆卸扫描仪8输出端连接到手持操作端1。所述便携壳体3背面另一侧设有手指接插套9,这样单手支持手持操作端1另一手进行操作时,不会导致手持操作端1掉落。

无线发送模块为短距离可识别无线传输系统,所述探针端2上安装有带有夹体11的抱紧箍10,所述夹体11上设有卡接件。当探针端2固定到探针端固定架6上时,一方面依靠探针端2中间的卡接部和u形卡接槽匹配,u形卡接槽内侧设有纳米贴层加强粘结度。外部依靠抱紧箍10套紧。抱紧箍10可选用弹性皮筋。当探针端2取出使用时,有时会放置在袋子中使用,此时通过夹体11上的卡接件将探针端2固定在袋口的边缘,能确保探针端2充分探出袋口,确保嗅探效果。

一种安全无线探针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启手持操作端1,执行初步扫描;

步骤2:针对在无线拓扑或安全事件中选择需定位的无线设备,由手持操作端1进入定位界面;

步骤3:扫描者以当前站立物理位置为中心,驻留10秒后,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走1~2米;

步骤4:根据手持操作端1反馈获取实际位置。

所述步骤4中手持操作端1反馈具体为:靠近被定位无线设备,动态曲线图、距离柱状图向上递增,蜂鸣提示音频率加快;

远离被定位无线设备,动态曲线图和距离柱状图将向下递增,蜂鸣提示音频率变慢;

动态曲线持续≦-10,被定位无线设备距离扫描器≦0.2米半径;

动态曲线持续≦-20,被定位无线设备距离扫描器≦0.5米半径;

动态曲线持续在-20~-40之间,被定位无线设备距离扫描器≦5米半径。

实施例2一种安全无线探针的使用方法,

步骤1:开启手持操作端1,通过扫描区域平面图将所在楼层的图纸;

步骤2:开启手持操作端1,执行初步扫描;

步骤3:针对在无线拓扑或安全事件中选择需定位的无线设备,由手持操作端1进入定位界面;

步骤4:将楼层图作为背景导入到定位界面;

步骤5:扫描者以当前站立物理位置为中心,驻留10秒后,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走1~2米;

步骤6:在定位界面上直接标识无线热点所在位置,以及到该位置的行进路线。所述区域平面图来源可以是建筑图或者消防图。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