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加急提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26740发布日期:2019-05-10 23:4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消息加急提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加急提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消息交互成为普遍,其中,消息交互的平台为通讯产品,当消息发出后,对方要先阅读消息,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答复,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一个对话过程。当消息发送到一个多人群组中后,对于消息发送方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得到指定接收方的回复。

相关技术中,发送消息后,接收方若迟迟未读,或接收方已读,但迟迟未给予有效答复或批示。发送方的后续处理手段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式:第一种:继续等待,第二种:再发送一条消息,第三种,再发一条@对应接收方用户的消息进行提醒,然而以上三种提醒方式,提醒的效果均不好,在接收方用户忙于其他事情不在当前应用内时,通常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回复对应的消息。

公开内容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消息加急提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消息得不到接收方用户反馈时,提醒方式的有效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消息加急提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在所述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所述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获取与所述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并根据所述加急发送方式将所述目标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本公开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消息加急提醒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目标发送用户;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所述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加急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急发送方式将所述目标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本公开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设置为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

本公开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非暂态计算机执行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的有益效果:

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在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进而,获取与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并根据加急发送方式将目标消息发送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由此,满足了消息能够被指定用户接收到,保证了通信交互效率。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式效果比对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第一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第二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第三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第四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第五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公开第六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公开第七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第八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第九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第九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相关技术中,发送方用户无法有效提醒接收方用户及时回复有关消息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针对发送消息的新的加急提醒方式,如图1所示,本公开中的消息加急提醒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接收方用户对有关消息的回复速度,提高了通信双方的通信交互效率。

具体而言,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

具体地,首先确定待回复的目标消息,该目标消息可以为包含“@”等指定接收用户的信息,这时,目标发送用户信息为紧跟“@”等指定标识后的用户名等,当然,也可以识别当前新接收的消息,对消息进行关键词识别,当消息中包含用户名或者能够定位到对应接收用户信息时,将其确定为目标消息,这时识别出的用户名或者可以定位到对应接收用户信息为第一目标发送用户,比如,对于消息“小明你今天吃饭了吗”,就关键词识别发现用户名“小明”,从而确定该消息为目标消息,“小明”为对应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该目标消息还可以为发送方用户指定的某个消息,比如,用户a在发送一条消息后,基于预设触发操作将其标记为目标消息,这时对应的目标发送用户信息可以基于该消息进行语义分析获取,比如,如图3所示,当前发送方用户对发送的消息进行长按操作后,触发了加急菜单的显示,用户选择加急菜单后可以将该消息确定为目标消息。针对该目标消息可以基于语义识别等方式确定对应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

步骤102,在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

其中,在目标消息发送后,发送方用户为了快速获取该目标消息的回复信息,对该目标消息发送加急发送指令,其中,该加急发送指令的触发时机,可以为发送目标消息后的任意时刻,也可以是在目标消息发送的预设时段后,仍然没有接收到第一目标发送用户的回复消息后,自动对该目标消息发送的加急发送指令。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获取发送方用户对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的方式不同,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继续参照图3,当检测到发送方用户对目标消息实施预设的触发操作(比如长按操作)后,认为获取到对应的加急发送指令;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发送方用户的语音加急指令或者动作加急指令,比如,获取发送方用户发送的“将我最后发送的这个消息加急发送”,则认为获取到针对对应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

步骤103,获取与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并根据加急发送方式将目标消息发送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具体地,获取发送方用户针对该加急发送指令发送的加急发送方式以及选择的第二目标发送用户,进而,根据加急发送方式将目标消息发送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其中,加急发送方式包括短信提醒、电话呼叫提醒、应用内加急提醒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加急发送方式的具体提醒方式可以仅仅对目标发送用户发送提醒事项,比如,发送“您有一条加急消息,请尽快回复消息”等提醒消息,也可以通过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提醒具体目标消息的内容,比如,通过电话呼叫提醒目标消息对应的语音内容,又比如,通过短信提醒目标消息的文本内容等。

在以上述电话呼叫提醒的方式发送目标消息时,为了避免目标消息的发送方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的电话号码的泄露,还可获取一个中间号码,基于中间号码向第二目标用户发送电话提醒。比如,如图7所示,可以命名为“lark加急消息”的中间号码向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发送电话提醒。

另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针对选定的所有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同时选择同样的加急发送方式进行提醒,或者,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第二目标发送用户选择不用的加急方式提醒,或者,针对同一个目标消息,可以采用多次加急发送,每次加急发送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均可不同,或者,针对不同的目标消息分别采用不同或者相同的加急发送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可以和第一目标发送用户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灵活的满足了发送方用户加急提醒的需求,比如,第一目标发送用户是当前会话场景中所有的用户,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可能仅仅是当前会话场景中的某个用户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获取与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的方式不同,示例如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获取对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之后,提供针对目标消息的加急操作界面,其中,加急操作界面中包括至少一个可选加急发送方式控件和至少一个可选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其中,每个可选加急发送控件对应于一种或多种加急发送方式,每个可选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对应于一个用户,从而,在本示例中,可以确定至少一个可选加急发送方式控件中被触发的目标加急发送方式控件,并确定与目标加急发送方式控件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进而,确定至少一个可选目标发送用户控件中被触发的至少一个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并确定与至少一个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对应的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当获取到加急发送指令后,首先显示加急操作界面,该操作界面中展现了当前会话场景中所有的用户对应的圆形控件(可选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发送方用户点击对应用户前的圆形控件时,圆形控件呈现对号突出显示,以指示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目标发送用户,进而,如图5所示(图中仅示出一个第二目标发送用户),显示包含可选加急发送方式控件的加急操作界面,其中,该加急操作界面中的可选加急发送方式控件包括“仅应用内”、“应用+短信”、“应用+电话”,当发送方用户选择“应用+短信”控件后,该空间高亮显示(图中以灰色表示),第二目标发送用户不但接收到如图6所示的短信提醒,还接收到如图7所示的电话呼叫提醒,其中,电话呼叫提醒界面还可以包括目标消息的来源会话应用的图标等。这种加急提醒方式,保证了当前不在会话界面中的用户也可以收到提醒消息,有效性较高。

其中,如图8-a所示,在发送方用户已加急发送对应的消息后,还可在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的电子设备上的界面上以悬浮窗的形式显示目标消息的发送通知,比如,目标消息的内容、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方式等,以便于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快速了解到当前发送方用户很着急,由此,直观的提示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其中,继续参照图8-a,在发送方用户确认前,上述悬浮窗始终显示在操纵系统的上层,不依赖会话场景所在界面显示。或者,如图8-b所示,还可以特殊样式的横幅方式将目标消息的发送通知在同一个界面全部展示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当发送方用户确定的加急发送方式为应用内提醒时,则如图9所示,在应用内以闪电加急提醒标识突出显示对应的目标消息,以便于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尽快回复对应的目标消息。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加急发送指令中包含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信息,基于对加急发送指令的语义识别可获取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信息,举例而言,当加急发送指令为语音指令:“对王小二电话提醒”,则识别第二目标发送用户为“王小二”,加急提醒方式为电话提醒。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为了确保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可以及时回复对应的消息等,还可以基于预设的发送周期以加急发送方式将目标消息发送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比如,每隔10秒钟就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发送提醒短信等。

当然,也可以持续的给第二目标用户以加急发送的方式发送目标消息,比如,连续拨打电话提醒、将短信始终显示在系统的上层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目标消息发送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后,检测第二目标发送用户针对根据加急发送方式发送的目标消息是否发出确认消息,比如,第二目标发送用户是否接听提醒电话或者直接在会话场景中回复对应的目标消息,如果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确认,则停止以加急方式发送该目标消息,并且为了便于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及时了解到对应的目标消息的具体内容,如图9所示,当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确认加急提醒后,在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的会话界面定位到目标消息位置处显示。其中,在第二目标发送用户未回复或者确认对应的目标消息后,始终以加急方式发送该目标消息,比如始终显示提醒短信的弹窗,或者始终受到提醒电话等,保证第二目标发送用户不会遗忘回复目标消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当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确认或者回复对应的目标消息后,还可向发送方用户反馈回执通知,举例而言,如图10所示,可以短信的方式向发送方用户反馈目标消息反馈成功的信息,其中,信息中包含了对应加急操作界面的网页链接地址、目标消息的发送时间、第二目标用户信息等。另外,参照图11,还可以在目标消息的已读列表中,为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的用户头像标注加急提醒标识,以直观的为发送方用户展示当前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对目标消息的读取状态。其中,当第二目标发送用户未读目标消息后,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的头像在未读用户列表中。为了更加全面的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在下述示例中,目标消息为消息a,消息发送方为甲,第一目标发送用户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均为消息接收人乙,举例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甲发送消息a后,在app内以一般消息提醒的方式显示在乙的会话界面上,为了促使用户乙快速回复对应的消息,用户甲对a发送加急发送指令以将消息a设置为加急发送,并且选择用户乙为目标发送用户,进而,选择加急发送方式“app内提醒(应用内提醒)”、“短信提醒”、“电话提醒”,于是根据该加急发送方式将消息a分别以应用内加急提醒的方式、短信提醒方式、电话呼叫提醒方式将该消息a提醒至用户乙,用户乙在确认收到该加急提醒之前,一直以加急方式提醒用户乙,当用户乙确认收到加急提醒后,一方面,针对消息a生成确认收到的回执消息,将该回执消息反馈至用户甲,以便于用户甲及时了解到对方的接收状态,另一方面,为用户乙定位到应用内消息a所在会话的位置,标记用户乙已读消息a,从而,消息a更换为已读状态,用户甲可以直观的看到该读取状态的变化。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在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进而,获取与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并根据加急发送方式将目标消息发送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由此,满足了消息能够被指定用户接收到,保证了通信交互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消息加急提醒装置。

图1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10、第一获取模块20、第二获取模块30和加急发送模块40,其中,确定模块10,用于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目标发送用户。

第一获取模块20,用于在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

第二获取模块30,用于获取与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加急发送模块40,用于根据加急发送方式将目标消息发送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如图13所示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包括:提供模块50,且第二获取模块30包括第一确定单元31和第二确定单元32,其中,

提供模块50,提供针对所述目标消息的加急操作界面,其中,所述加急操作界面中包括至少一个可选加急发送方式控件和至少一个可选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其中,每个所述可选加急发送控件对应于一种或多种加急发送方式,每个可选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对应于一个用户。

第一确定单元31,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可选加急发送方式控件中被触发的目标加急发送方式控件,并确定与目标加急发送方式控件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

第二确定单元32,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可选目标发送用户控件中被触发的至少一个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并确定与至少一个目标发送用户控件对应的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装置,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在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进而,获取与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并根据加急发送方式将目标消息发送给第二目标发送用户。由此,满足了消息能够被指定用户接收到,保证了通信交互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设置为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

下面参考图1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1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5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11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1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11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1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11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1101、rom1102以及ram1103通过总线11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105也连接至总线11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11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11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11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1108;以及通信装置1109。通信装置11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1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1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1108被安装,或者从rom11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11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而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

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

在所述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所述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

获取与所述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并根据所述加急发送方式将所述目标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确定目标消息中的第一目标发送用户;

在所述目标消息发送后,获取对所述目标消息的加急发送指令;

获取与所述加急发送指令对应的加急发送方式和第二目标发送用户,并根据所述加急发送方式将所述目标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目标发送用户。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00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1001。当该计算机指令1001由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前述的本公开各实施例的消息加急提醒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非暂态存储介质中,如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