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手持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7933发布日期:2018-09-01 00:1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护林员手持终端。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手持终端已成为护林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通讯设备,从以前的电池可拆卸的手持终端到如今的一体式手持终端,从以前的手持终端拥有键盘,到如今的触摸屏手持终端,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手持终端不小心掉落,会造成手持终端摔坏,屏幕摔爆的问题,且目前手持终端上面的插孔都没有防尘结构,灰尘容易进到插孔内,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护林员手持终端,包括手持终端本体,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缓冲结构,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按键,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正面设置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触摸键;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缓冲块依次设置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一端;

所述手持终端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所述第一缓冲块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防尘盖,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防尘盖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防尘盖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防尘盖滑动抵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部;

所述第二缓冲块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二防尘盖,所述第三连接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四连接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防尘盖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防尘盖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防尘盖滑动抵接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部。

所述手持终端本体还设置有对讲天线接口和耳机接口,所述第一防尘盖滑动盖合所述对讲天线接口,所述第二防尘盖滑动盖合所述耳机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终端本体远离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第三缓冲块、第四缓冲块和第三防尘盖,所述第三缓冲块、所述第三防尘盖和所述第四缓冲块依次设置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防尘盖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铰接;

所述手持终端本体还设置有数据线接口,所述第三防尘盖活动盖合所述数据线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三缓冲块和所述第四缓冲块分别为硅胶块。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重启针孔。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音量加键和音量减键,所述音量加键和所述音量减键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卡槽盖,所述第一卡槽盖活动盖合所述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源键。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和第二卡槽盖,所述第二卡槽盖活动盖合所述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护林员手持终端,通过在手持终端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缓冲结构和第二缓冲结构,即在手持终端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第三缓冲块和第四缓冲块,使得手持终端在掉落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并且通过在手持终端插孔上设置滑动件,很好地避免灰尘进入插孔内,使手持终端不会因为灰尘而导致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护林员手持终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护林员手持终端的一方向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护林员手持终端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护林员手持终端的又一方向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护林员手持终端的再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护林员手持终端,包括手持终端本体100,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缓冲结构,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按键,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的正面设置有触摸屏110,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触摸键(图未示)。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块210、第二缓冲块220、第一滑动组件230 和第二滑动组件240,所述第一缓冲块210、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30、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40和所述第二缓冲块220依次设置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的一端。

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31、第二凹槽234、第三凹槽241 和第四凹槽244。

所述第一缓冲块210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211,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30包括第一连接件232、第二连接件235和第一防尘盖233,所述第一连接件23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31内,所述第二连接件235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34 内,且所述第一凹槽231和所述第二凹槽234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232 连接于所述第一防尘盖233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件235连接于所述第一防尘盖233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防尘盖233滑动抵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的底部。

所述第二缓冲块220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221,所述第二滑动组件240包括第三连接件242、第四连接件245和第二防尘盖243,所述第三连接件24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41,所述第四连接件245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244,且所述第三凹槽241和所述第四凹槽244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件242连接于所述第二防尘盖243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件245连接于所述第二防尘盖243 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防尘盖243滑动抵接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21的底部。

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还设置有对讲天线接口400和耳机接口500,具体地,所述对讲天线接口400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31和所述第二凹槽234之间,所述耳机接口500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41和所述第四凹槽244之间,所述第一防尘盖233滑动盖合所述对讲天线接口400,所述第二防尘盖243滑动盖合所述耳机接口500。

具体地,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容置槽221的底部均高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设置所述对讲天线接口400和耳机接口500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32凸起于所述第一凹槽231,所述第二连接件235凸起于所述第二凹槽234,所述第三连接件242凸起于所述第三凹槽241,所述第四连接件 245凸起于所述第四凹槽24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31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图未示),另一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图未示),且所述第一凹槽231内设置有第一滚动杆(图未示),所述第一滚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所述第一滚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32铰接,所述第二凹槽234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三滑槽(图未示),另一侧壁开设有第四滑槽(图未示),且所述第二凹槽234内设置有第二滚动杆(图未示),所述第二滚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槽内,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四滑槽内,且所述第二滚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35铰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林员手持终端可以作为森林巡山工作人员的一种通讯工具,通过在对讲天线接口400插入对讲天线,可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无线通讯,使用者通过推动所述第一防尘盖233,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232在所述第一凹槽231内开始滑动,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235在所述第二凹槽234内开始滑动,所述第一连接件232 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35的滑动速度和滑动方向相同,通过所述第一滚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32铰接和所述第二滚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35铰接,进而使得第一连接件232倒向第一凹槽231内和第二连接件倒向第二凹槽234内,因此带动第一防尘盖233滑动盖合所述对讲天线接口400。

所述第三凹槽241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五滑槽(图未示),另一侧壁开设有第六滑槽(图未示),且所述第三凹槽241内设置有第三滚动杆(图未示),所述第三滚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五滑槽内,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六滑槽内,且所述第三滚动杆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42铰接,所述第四凹槽244 的一侧壁开设有第七滑槽(图未示),另一侧壁开设有第八滑槽(图未示),且所述第四凹槽244内设置有第四滚动杆(图未示),所述第四滚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七滑槽内,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八滑槽内,且所述第四滚动杆与所述第四连接件245铰接,使用者通过推动所述第二防尘盖243,进而使得所述第三连接件242在所述第三凹槽241内开始滑动,使得所述第四连接件245在所述第四凹槽244内开始滑动,所述第三连接件242和所述第四连接件245的滑动速度和滑动方向相同,通过所述第三滚动杆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42 铰接和所述第四滚动杆与所述第四连接件245铰接,进而使得第三连接件242 倒向第三凹槽241内和第四连接件倒向第四凹槽244内,因此带动第二防尘盖 243滑动盖合所述耳机接口500。

如图2所示,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远离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第三缓冲块310、第四缓冲块320和第三防尘盖330,所述第三缓冲块310、所述第三防尘盖330和所述第四缓冲块 320依次设置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防尘盖330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铰接;

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还设置有数据线接口(图未示),所述第三防尘盖330用于盖合所述数据线接口。

具体地,所述第一缓冲块210、所述第二缓冲块220、所述第三缓冲块310 和所述第四缓冲块320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不累赘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块210、所述第二缓冲块220、所述第三缓冲块310和所述第四缓冲块320分别为硅胶块,即所述第一缓冲块210、所述第二缓冲块220、所述第三缓冲块310和所述第四缓冲块320的材质为硅胶,使用硅胶块作为缓冲块,使得手持终端在掉落到地面的时候,硅胶块与地面发生碰撞,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达到减震的效果,具体地,硅胶块的厚度大于手持终端本体100的厚度,且硅胶块高于手持终端本体100的正面和背面。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上还具有功能键和针孔,例如,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重启针孔600,所述重启针孔 600用于手持终端卡机时手动修复手持终端卡机状态,例如,所述手持终端本体 100的一侧设置有音量加键710和音量减键720,所述音量加键710和所述音量减键720对应设置,又如,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电源键900。手持终端上的功能键与现有技术的相关功能键的作用效果相同,本实施例中不累赘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终端本体还设置有两个卡槽,即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图未示)和第一卡槽盖810,所述第一卡槽盖810 活动盖合所述第一卡槽,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图未示)和第二卡槽盖820,所述第二卡槽盖820活动盖合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盖810和所述第二卡槽盖820均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100铰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块210的表面、所述第二缓冲块220的表面、所述第三缓冲块310的表面和所述第四缓冲块320的表面分别具有条形纹理,所述条形纹理向外侧凸起,通过设置纹理,可以使手持终端具备有更好地使用体验,且不容易由于手滑而导致手持终端掉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林员手持终端还包括处理器模块和GPRS模块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所述处理器模块和GPRS 模块设置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内部,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背面还设置有摄像头(图未示),当护林员在巡山时发现灾情,把灾情拍摄下来,通过处理器模块处理之后,再通过GPRS模块,对灾情的位置进行定位,且通过上传灾情的照片或者上传灾情的视频,把相关的信息发送至远端森林监控系统进行灾情上报,灾情监控系统收到上报信息后,自动发送信息给位于灾情附近的护林员手持终端,使接收到信息的护林员能够第一时间加入到灾情救援中,具体地,所述手持终端还具备数字和模拟对讲功能,也就是说护林员之间可以通过对讲功能,直接在巡山的时候进行沟通,当护林员发现灾情时,通过第一时间的对讲,可以让位于灾情附近的其他护林员尽快赶过来,加入到灾情救治之中,能更好更快速地解决灾情,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终端本体的背面还设置有一防水保护袋(图未示),所述防水保护袋与所述手持终端本体可拆卸连接,当护林员在巡山过程中,如果遇到下雨天气,为了预防手持终端进水,损坏电子器件,在手持终端的背面设置一防水保护袋,通过把防水保护袋从手持终端拆下,再把手持终端放进防水保护袋内,使得手持终端能预防进水,手持终端如何放进防水保护袋内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不累赘描述。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