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6105发布日期:2018-11-27 23:35阅读:1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收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收纳盒。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播放音频设备的一种,能够有效的进行音频播放,实用性较高,已然成为用户居家生活的常用品。尤其是无线耳机,其结构小巧,便于携带,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然而,耳机的收纳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例如,在用户需要使用耳机时,需要先将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从收纳盒中取出后,再分别依次戴到耳部;而无法将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同时从收纳盒中取出并带到相应戴到左耳和右耳,操作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耳机取放的耳机收纳盒。

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主体上开设有面朝所述盖体的第一耳机槽和第二耳机槽,所述第一耳机槽用于收容左耳耳机,所述第二耳机槽用于收容右耳耳机;所述第一耳机槽包括用于容纳耳机头部的第一容纳槽和用于容纳耳机手柄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耳机槽包括用于容纳耳机头部的第三容纳槽和用于容纳耳机手柄的第四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左侧,所述第四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三容纳槽的右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的周围形成有凹陷部,所述耳机手柄露出于所述凹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由所述主体表面的边缘向中间下陷而成,且靠近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处具有较大的下陷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手柄呈杆状,当所述耳机手柄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或所述第四容纳槽时,所述耳机手柄露出所述凹陷部的高度超出所述耳机手柄的径向尺寸的3/5。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且当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盖合时,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耳机槽相对,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二耳机槽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相互盖合的面均呈长圆形,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大致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的底部分别设有充电探针,所述充电探针用于与耳机头部的充电触点相抵接,以分别对相应的左耳耳机或右耳耳机进行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探针包括弹性针座和导电触头,所述导电触头设于所述弹性针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耳机槽和第二耳机槽的内壁分别设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用于控制与所述充电探针相对应的充电电路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机收纳盒,在耳机收纳盒的主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放置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第一耳机槽和第二耳机槽,同时,第一耳机槽和第二耳机槽用于收纳耳机手柄的位置分别与用户的左手和右手相对应,从而在使用耳机时,可以用左手方便的从第一耳机槽中取出左耳耳机,相应的,用户可以通过右手便利的从第二耳机槽中取出右耳耳机,使得耳机的取放操作极为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耳机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耳机收纳盒,取用左耳耳机操作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耳机收纳盒,取用右耳耳机操作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中耳机收纳盒的主体上设置凹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耳机收纳盒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中耳机收纳盒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耳机收纳盒,包括主体10和盖体20,盖体20与主体10可转动地连接,主体10上开设有面朝盖体20的第一耳机槽11和第二耳机槽12,第一耳机槽11用于收容左耳耳机L,第二耳机槽12用于收容右耳耳机R;第一耳机槽11包括用于容纳耳机头部的第一容纳槽11a和用于容纳耳机手柄的第二容纳槽11b,第二耳机槽12包括用于容纳耳机头部的第三容纳槽12a和用于容纳耳机手柄的第四容纳槽12b,第二容纳槽11b位于第一容纳槽11a的左侧,第四容纳槽12b位于第三容纳槽12a的右侧。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用于收纳左耳耳机L的第一耳机槽11中,用于容纳耳机手柄的第二容纳槽11b位于左侧,从而便于左手在第一耳机槽11内取放左耳耳机L,如图2所示。相应的,由于用于收纳右耳耳机R的第二耳机槽12中,用于容纳耳机手柄的第四容纳槽12b位于右侧,从而便于右手在第二耳机槽12内取放右耳耳机R,如图3所示。上述设置,使得该耳机收纳盒便于左耳耳机L和右耳耳机R的取放,提高用户使用便捷性。

第二容纳槽11b和第四容纳槽12b位于第一容纳槽11a和第三容纳槽12a之间,从而使得整体性较为协调,不仅美观,同时也便于左手取放左耳耳机L,右手取放右耳耳机R。

此外,第二容纳槽11b和第四容纳槽12b可以通过并排的形式交错排布,使得左耳耳机L和右耳耳机R在收纳时更为紧凑,从而减小耳机收纳盒尺寸,实现小型化,提高了便携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主体10于第二容纳槽11b和第四容纳槽12b的周围形成有凹陷部10a,耳机手柄露出于凹陷部10a。从而利用该凹陷部10a能让耳机手柄足够多的露出来,以便耳机的取放。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中,凹陷部10a可以是通过开槽的形式,使得耳机手柄的两侧能够空出供手指拿捏的空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形成凹陷部10a。

如图4和图5所示,该凹陷部10a由主体10表面的边缘向中间下陷而成,通过凹陷的方式使得耳机手柄能够充分露出来,同时,这种下陷的形式形成凹陷部10a不会出现棱角,从而避免了主体10表面出现较多棱角而影响美感。

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陷部10a靠近第二容纳槽11b和第四容纳槽12b处具有较大的下陷深度,以便在手指拾取耳机时,能够便捷地拿捏耳机手柄。

耳机手柄呈杆状,当耳机手柄收纳于第二容纳槽11b和/或第四容纳槽12b时,耳机手柄露出凹陷部10a的高度超出耳机手柄的径向尺寸的3/5。这种设置下,耳机手柄的大部分能够从凹陷部10a露出,以便取用;同时,也能够保证耳机手柄能够稳定的收容在相应的第二容纳槽11b和/或第四容纳槽12b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20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和第二限位槽22,且当盖体20与主体10盖合时,第一限位槽21与第一耳机槽11相对,第二限位槽22和第二耳机槽12相对。

该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与主体10盖合时,利用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槽21和第一耳机槽11形成收容左耳耳机L的腔体,以稳定的收容左耳耳机L,提高收容稳定性,避免因晃动而引起刮伤;相应的,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槽22和第二耳机槽12之间也能够形成收容右耳耳机R的腔体,提高对右耳耳机R收容的稳定性能。

主体10和盖体20相互盖合的面均呈长圆形,第二容纳槽11b和第四容纳槽12b大致沿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在满足对左耳耳机L和右耳耳机R进行收纳的同时,使得整体结构小巧,便于用户携带。

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槽11a和第三容纳槽12a的底部分别设有充电探针13,充电探针13用于与耳机头部的充电触点(图未示)相抵接,以分别对相应的左耳耳机L或右耳耳机R进行充电。从而使得该耳机收纳盒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收容作用,而且能够对耳机进行充电,提高耳机的续航性能。

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探针13包括弹性针座和导电触头,导电触头设于弹性针座上,使得导电触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以在放入左耳耳机L和/或右耳耳机R时,导电触头与充电触点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柔性抵接,而不会出现硬性抵接而受损。

第一耳机槽11和第二耳机槽12的内壁分别设有轻触开关14,轻触开关14用于控制与充电探针13相对应的充电电路的通断。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清楚开关设置在第二耳机槽12和第二耳机槽12的内壁,从而在相应的放入左耳耳机L和右耳耳机R并盖合盖体20与主体10后,利用左耳耳机L和右耳耳机R的抵压力触发轻触开关14接通相应充电探针13的充电电路,充电操作极为简便。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