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859发布日期:2019-01-15 22:2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或设计者追求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的小型化、嵌入化、隐秘化以及美观化需求。如果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整体外形尺寸越小,佩戴前后容易丢失。并且,用户在驾车、运动或工作等情况下,大多数人喜欢佩戴一只蓝耳耳机或无线耳机,且习惯佩戴在左耳还是右耳不确定。现有的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大多是分左耳与右耳的两只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急需一只既能适宜左耳和右耳的交换佩戴,又能在佩戴后符合用户的耳甲腔轮廓让用户感觉到舒适自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在左耳和右耳之间无法交换佩戴且容易丢失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无线耳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包括佩戴至耳甲腔的耳机头和佩戴至耳廓根部的耳挂;所述耳挂的一端具有连接头,所述耳机头的外壳上具有铆接孔,且所述铆接孔的开口小于所述连接头的尺寸;所述耳挂通过将所述连接头插入到所述铆接孔内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耳机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耳挂上的连接头为球状,所述耳机头的外壳的铆接孔由球形槽构成,且在所述连接头插装到所述球形槽时,通过使连接头在所述球形槽内旋转调整所述耳挂主体部分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铆接孔位于所述耳机头外壳的侧部,且所述连接头的尺寸与所述铆接孔的尺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耳机头外壳的侧部具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与所述铆接孔相衔接;所述连接头经由所述安装通道装配到所述铆接孔或从所述铆接孔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安装通道由耳机头外壳表面的凹槽构成,所述凹槽与铆接孔衔接处的尺寸与所述铆接孔相配,且所述凹槽的尺寸由与铆接孔的衔接处向自由端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耳机头还包括佩戴到外耳道并将音频传递到听觉神经的耳帽,所述耳帽包括声道段、连接段以及柔性抵靠段,所述连接段首端连接有声道段以及尾端连接有柔性抵靠段,音频依次穿过所述声道段、连接段以及柔性抵靠段后进入外耳道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耳机头的外壳内包括控制单元、音频单元以及蓝牙模块,所述音频单元和蓝牙模块通过导线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有至少一个音源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耳机头的外壳具有触摸屏,并通过触碰所述触摸屏切换音频单元的开或关、音频播放或暂停以及控制控制单元的通话进行或中断,且所述触摸屏通过声控单元或光控单元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连接头和/或铆接孔的内部空间为鸭梨型。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耳机中,所述耳挂上的连接头为半包围的球状或椭圆球的球状,所述耳机头的外壳的铆接孔的内部空间为半包围的球状或椭圆球的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耳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耳挂将所述连接头插入到所述铆接孔内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耳机头,实现将所述耳挂连接头简单快捷装配所述耳机头中,使所述耳挂可以以铆接孔中心为重心进行任意角度旋转,进而实现将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交换佩戴在左右耳,且能够根据每个人的耳甲腔轮廓进行稍微调整以舒适地实现佩戴。并且该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便于拆装,进而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剖切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A-A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B-B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C-C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中耳机头的剖切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中耳机头A-A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中耳机头B-B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中耳机头C-C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中耳挂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中耳挂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中中耳挂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耳机头 2-耳挂 21-连接头

11-铆接孔 12-安装通道 12a-凹槽

3-耳帽 31-声道段 32-连接段

33-柔性抵靠段 13-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无线耳机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无线耳机可应用于耳机领域中。本实施中的无线耳机包括佩戴至耳甲腔的耳机头1和佩戴至耳廓根部的耳挂2;耳挂2的一端具有连接头21,耳机头1的外壳上具有铆接孔11,且铆接孔11的开口小于连接头21的尺寸;本实施例通过所述耳挂2将所述连接头21插入到所述铆接孔11内的方式安装到所述耳机头1,实现将所述耳挂2的连接头21简单快捷装配所述耳机头1中,使所述耳挂2可以以铆接孔11中心为重心进行任意角度旋转,进而实现将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交换佩戴在左右耳,且能够根据每个人的耳甲腔轮廓进行稍微调整以舒适地实现佩戴。并且该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便于拆装,进而便于收纳。

具体地,为便于耳挂2和耳机头1的连接,耳挂2上的连接头21为球状,耳机头1的外壳的铆接孔11由球形槽构成,且在球状的连接头21插装到球形槽时,通过使连接头21在球形槽内旋转调整耳挂2主体部分的相对位置。其中球状的耳挂2的连接头21和球形槽的耳机头1镶嵌匹配,便于实现任意方向角度旋转。在球状的耳挂2的连接头21和球形槽的耳机头1相互进行角度旋转的过程中,球状的耳挂2的连接头21和球形槽的耳机头1之间的接触面因光滑且相互匹配产生的摩擦力相当小,进而便于相互旋转;并且不会因为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作用破坏接触面的完整性,进而来影响耳挂2以球形槽的中心为重心做任意旋转角度的动作。其中,耳挂2上的连接头21为半包围的球状或椭圆球的球状,耳机头1的外壳的铆接孔11的内部空间为半包围的球状或椭圆球的球状。

优选地,考虑到耳挂2和耳机头1的整体结构特点以及佩戴到用户耳朵上的佩戴效果,则铆接孔11位于耳机头1外壳的侧部。进一步地,为实现耳挂2和耳机头1的连接功能、任意旋转角度功能以及便于拆装功能,该连接头21的尺寸与铆接孔11的尺寸匹配。

其中,铆接孔11的开口小于连接头21的尺寸,可以使得耳挂2的连接头21在耳机头1的铆接孔11中做任意角度旋转的过程中,限制/阻挡耳挂2的连接头21滑脱耳机头1的铆接孔11。但是该种结构设置使耳挂2的连接头21在从耳机头1的铆接孔11中拆装过程中很费力,且有可能破坏连接头21和铆接孔11的结构完整性。为既能实现耳挂2以球形槽的中心为重心做任意旋转角度的动作,又能便于拆装,耳机头1外壳的侧部具有安装通道12,安装通道12与铆接孔11相衔接。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连接头21经由安装通道12装配到铆接孔11或从铆接孔11拆卸。

进一步地,安装通道12由耳机头1外壳表面的凹槽12a构成,为保障耳挂2连接头21插入到耳机头1的铆接孔11的顺畅性,凹槽12a与铆接孔11衔接处的尺寸与铆接孔11相配,且凹槽12a的尺寸由与铆接孔11的衔接处向自由端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的耳机头1还包括佩戴到外耳道并将音频传递到听觉神经的耳帽3,耳帽3包括声道段31、连接段32以及柔性抵靠段33,连接段32首端连接有声道段31以及尾端连接有柔性抵靠段33,音频依次穿过声道段31、连接段32以及柔性抵靠段33后进入外耳道内侧。前述结构设置,进一步增强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佩戴在左右耳的舒适性以及嵌入性。

相应地,为使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科学地以及舒适地嵌入用户外耳道,则声道段31的外缘横截面积大于连接段32和/或柔性抵靠段33的外缘横截面积,且连接段32的外缘横截面积小于柔性抵靠段33的外缘横截面积。

本实施例的耳挂2包括佩戴后位于耳朵前面的耳前部和佩戴后位于耳朵后面的耳后部,耳前部和耳后部纵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耳前部的长度小于耳后部的长度。其中,耳挂2的作用就是辅助固设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佩戴到左右耳;并且耳挂2为弹性材料制成,佩戴后自适应用户的耳朵厚度以及大小。

本实施例中耳机头1的外壳内包括控制单元、音频单元以及蓝牙模块,音频单元和蓝牙模块通过导线连接在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调控音频单元、蓝牙模块以及其他的功能模块来实现蓝牙耳机或其他的无线耳机的音频播放、暂停或中断等功能,并且蓝牙模块连接有至少一个音源设备,进而通过控制单元独立或一致地控制音源设备的音频播放、暂停或中断等功能。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可视化管理,耳机头1的外壳具有触摸屏13,并通过触碰触摸屏13切换音频单元的开或关、音频播放或暂停以及控制控制单元的通话进行或中断。并且,为实现更人性化以及科学的可视化的管理该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触摸屏13可通过声控单元或光控单元控制。为便于操作,上述触摸屏13可位于耳机头1的外壳背向耳帽3的一面。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蓝牙耳机或其他无线耳机也可通过磁吸方式实现电源开关,并通过蓝牙模块接收音频指令、控制单元执行音频指令进而实现音频相关的调节。

此外,连接头21和/或铆接孔11的内部空间还可为鸭梨型。前述结构简单,便于拆装以及生产制造,能够有效的实现耳挂2以铆接孔11的中心为中心进行任意角度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