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3804发布日期:2019-03-30 08:4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音量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



背景技术:

音量调节是电脑控制音量的辅助工具,与系统自带相比,音量控制器能够更便捷的为您控制调节音量,可以直接使用旋钮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PC端用音量调节器结构复杂,且静电抗干扰能力较低,影响音质音效。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包括带有静电阻抗器的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调节模块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连接器J1-J2、电阻R3-R4、电容C1-C9、电感L1-L2、二极管D1和集成电路U2-U3。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J1的第1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1针脚、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2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2针脚、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3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3针脚、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2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2针脚、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G1针脚接地;所述连接器J1的第4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4针脚、所述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连接器J1的第G2针脚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G2针脚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2管脚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3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3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C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C9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ASM1117;所述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RLST236A054LV。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R2、R5-R6、R10、电容C13-C15、发光二极管D2-D3、三极管Q1和晶振Y1。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3、19、32、48、64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4管脚与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5管脚与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8管脚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管脚与所述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60管脚与所述电容C13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0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晶振Y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6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5的第一端、所述晶振Y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4-C15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4管脚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D3的负极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2、18、31、47、63管脚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STM32F103RBT6。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电阻R7-R9、电容C10-C12和编码开关SW1。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4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编码开关SW1的第3针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5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1的第一端、所述编码开关SW1的第1针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6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2的第一端、所述编码开关SW1的第4针脚连接;所述编码开关SW1的第2、5、6针脚、所述电容C10-C12的第二端均接地。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USB接口直接与PC端进行连接,提供电源和数据通信,且加设ESD芯片,提高静电抗干扰能力,优化音质音效;利用编码开关的旋钮控制音量的大小,精准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调节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防静电干扰用音量调节器,包括带有静电阻抗器的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调节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连接器J1-J2、电阻R3-R4、电容C1-C9、电感L1-L2、二极管D1和集成电路U2-U3。

优选的,所述连接器J1的第1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1针脚、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2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2针脚、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3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3针脚、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2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2针脚、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G1针脚接地;所述连接器J1的第4针脚分别与所述连接器J2的第4针脚、所述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连接器J1的第G2针脚连接;所述连接器J1的第G2针脚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电感L2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2管脚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4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3的第3管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3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2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C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C9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2的第1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ASM1117;所述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RLST236A054LV。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R2、R5-R6、R10、电容C13-C15、发光二极管D2-D3、三极管Q1和晶振Y1。

优选的,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3、19、32、48、64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4管脚与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5管脚与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8管脚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管脚与所述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60管脚与所述电容C13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0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所述晶振Y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6管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15的第一端、所述晶振Y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4-C15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4管脚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D3的负极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2、18、31、47、63管脚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STM32F103RBT6。

优选的,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电阻R7-R9、电容C10-C12和编码开关SW1。

优选的,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4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所述编码开关SW1的第3针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5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1的第一端、所述编码开关SW1的第1针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6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12的第一端、所述编码开关SW1的第4针脚连接;所述编码开关SW1的第2、5、6针脚、所述电容C10-C12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发光二极管D2为电源工作指示灯,为红色;所述发光二极管D3为运行指示灯,为绿色。

USB接口用于连接PC端,并使用USB上的5V来提供电源,5V经过集成电路U2后变为3.3V向控制模块供电,USB数据端D+、D-经过ESD芯片连接到控制模块。编码开关接到控制模块上,使用控制模块的TIM2采用编码器模式来采集编码开关的脉冲,当有开关脉冲来时,会引发TIM2的相关中断,在中断子程序中发送USB字节到PC上,PC上收到后操作系统会自行处理其功能。由于使用的是USB HID,所以PC上不需要安装驱动就可以使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USB接口直接与PC端进行连接,提供电源和数据通信,且加设ESD芯片,提高静电抗干扰能力,优化音质音效;利用编码开关的旋钮控制音量的大小,精准高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