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8975发布日期:2019-02-22 21:50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防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尤其涉及防水手机壳。



背景技术:

出于避免丢失、方便联系等目的,有很多人在游泳时都会将手机随身携带,为了防止手机进水,防水手机壳应运而生。

现有的防水手机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体和盖体,盖体和壳体连接后形成一密封空腔,使用时,用户将手机放入该密封空腔即可。

由于防水手机壳是完全密封的结构,因此,用户间歇休息需要播放音乐时,声音难以透过防水手机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阻碍手机声音传播的防水手机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防水手机壳,包括盖体和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盖体的一端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盖体的另一端通过一搭扣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盖体封堵所述开口,所述盖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出声孔,所述出声孔连通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盖体的外侧,还包括防水透音膜,所述防水透音膜固定在所述盖体上并封堵所述出声孔。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孔与手机的喇叭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音膜与所述盖体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壳体的外侧,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通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通孔与手机的传输接口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带和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可转动套设在所述密封件上,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环相连,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盖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孔和所述防水透音膜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出声孔与所述防水透音膜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通孔位于两个所述出声孔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背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十字型的卡扣件,所述壳体上设于所述卡扣件相配合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水手机壳的盖体上设置出声孔且利用防水透音膜封堵出声孔,在不影响防水手机壳防水性能的前提下让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够从防水手机壳的内部传播出来;出声孔设置在盖体上,出声孔与手机的喇叭孔距离较近,有利于降低声音损耗,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水手机壳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水手机壳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放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水手机壳内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水手机壳中的连接带/环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盖体;

2、壳体;

3、支撑板;

4、卡槽;

5、喇叭孔;

6、防水透音膜;

7、传输接口;

8、密封件;

81、旋转凸起;

91、连接带;

92、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防水手机壳的盖体上设置出声孔且利用防水透音膜封堵出声孔,在不影响防水手机壳防水性能的前提下让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够从防水手机壳的内部传播出来。

请参照图1至图4,防水手机壳,包括盖体1和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2,所述盖体1的一端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壳体2相连,所述盖体1的另一端通过一搭扣与所述壳体2相连,所述盖体1封堵所述开口,所述盖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出声孔,所述出声孔连通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盖体1的外侧,还包括防水透音膜6,所述防水透音膜6固定在所述盖体1上并封堵所述出声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水手机壳的盖体上设置出声孔且利用防水透音膜封堵出声孔,在不影响防水手机壳防水性能的前提下让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够从防水手机壳的内部传播出来;出声孔设置在盖体上,出声孔与手机的喇叭孔距离较近,有利于降低声音损耗,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孔与手机的喇叭孔5对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出声孔与手机的喇叭孔对应设置,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够沿直线传播出防水手机壳,并不会被防水手机壳的其他部位所阻挡,有利于保证传播出防水手机壳的声音的音量。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音膜6与所述盖体1胶粘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防水透音膜与盖体连接简单、加工便利。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1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壳体2的外侧,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通孔的密封件8,所述密封件8与所述盖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通孔与手机的传输接口7对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用户可以通过所述通孔给防水手机壳内的手机充电、传输数据等,而不需要特意将手机从防水手机壳中取出,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利于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8与所述盖体1螺纹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螺纹连接的密封件和盖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带91和连接环92,所述连接环92可转动套设在所述密封件8上,所述连接带9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环92相连,所述连接带91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盖体1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连接带和连接环,可以有效地预防密封件丢失。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孔和所述防水透音膜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出声孔与所述防水透音膜6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通孔位于两个所述出声孔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背面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防水手机壳上设置支撑板,用户可以将防水手机壳立于台面上,方便用户查看防水手机壳内的手机显示的内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3上设有十字型的卡扣件,所述壳体上设于所述卡扣件相配合的卡槽4。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防水手机壳,包括盖体1和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2,所述盖体1的一端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壳体2相连,所述盖体1的另一端通过一搭扣与所述壳体2相连,所述盖体1封堵所述开口,所述盖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出声孔,所述出声孔连通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盖体1的外侧,还包括防水透音膜6,所述防水透音膜6固定在所述盖体1上并封堵所述出声孔。

优选的,所述出声孔与放置在防水手机壳内的手机的喇叭孔5对应设置。

为让用户能够在不从防水手机壳内取出手机的前提下为手机充电和/或传输数据,本实施例的防水手机壳中的盖体1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壳体2的外侧,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通孔的密封件8,所述密封件8与所述盖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通孔与放置在防水手机壳内的手机的传输接口7对应设置。

为防止密封件8意外丢失,防水手机壳还包括连接带91和连接环92,所述连接环92可转动套设在所述密封件8上,所述连接带9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环92相连,所述连接带91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盖体1上。

详细的,所述出声孔和所述防水透音膜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出声孔与所述防水透音膜6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通孔位于两个所述出声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音膜6与所述盖体1胶粘连接,所述密封件8与所述盖体1螺纹连接。为方便密封件8的拆卸,所述密封件8上设有旋转凸起81,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凸起81呈十字型。

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背面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

所述支撑板3上设有十字型的卡扣件,所述壳体上设于所述卡扣件相配合的卡槽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手机壳,盖体上设置出声孔且利用防水透音膜封堵出声孔,在不影响防水手机壳防水性能的前提下让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够从防水手机壳的内部传播出来;出声孔设置在盖体上,出声孔与手机的喇叭孔距离较近,有利于降低声音损耗,提高用户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盖体上的通孔给防水手机壳内的手机充电、传输数据等,利于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设置连接带和连接环,可以有效地预防密封件丢失;防水手机壳上设置支撑板,用户可以将防水手机壳立于台面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