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液晶电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079发布日期:2019-04-29 12:3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液晶电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电视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壁挂式液晶电视机。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机的成功研发开启了电视机的新时代,从电视机显示的图像来看,是由显示技术带动了电视机的发展。最开始人们用的是黑白电视机,显像技术发展起来以后,出现了彩色电视机,但显像不够清晰,功能不齐全,质量不好,外国彩电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抢滩了中国电视机市场。现在中国产业快速发展,国内的电视机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的更新当中。

随着液晶电视产品的多样化及注重用户体验的要求,超薄液晶电视机已成为市场主流。但液晶电视机的超薄设计,会使得内部空间变小,散热性能变差,从而影响整机性能、质量和使用可靠性。同时,现有的液晶电视机比较常见是采用嵌入式安装固定在墙体上,这种安装方式对墙体破坏比较大,安装过程也比较繁琐,人工成本高,拆换、维修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壁挂式液晶电视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壁挂式液晶电视机,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和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内嵌在前壳体的中部,前壳体与液晶显示屏的衔接处在所述前壳体上设有小灯泡,所述前壳体的上边框内嵌安装有第一光感传感器,所述前壳体的两侧边框分别内嵌安装有第二光感传感器和第三光感传感器,所述前壳体的下边框内嵌安装有第四传感器,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电路板和LED灯珠,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有光控模块,所述光控模块分别与第一光感传感器、第二光感传感器、第三光感传感器和第四光感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光控模块还电性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小灯泡和LED灯珠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上粘有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的另一端粘有金属箔,所述金属箔与后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后壳体的内壁辊涂有纳米石墨层,所述后壳体的外壁辊涂有辐射散热涂料层,所述后壳体外壁的顶端固定安装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分开有圆孔,圆孔内套有旋杆,所述旋杆的顶部设有圆形把手,所述旋杆的侧壁交错安装有弧形凸块,所述L型支架外套有中空的圆管,所述圆管的内壁交错设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与弧形凸块的位置呈一一对应,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弧形卡块,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分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和凹槽的位置呈一一对应,且所述通孔和弧形卡块相匹配;所述圆管的一侧侧壁的高度高于另一侧侧壁的高度,且较高的侧壁的顶端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螺栓,所述圆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的内壁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撑板,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底端均和撑板的顶端接触,所述底座的一端侧壁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螺栓。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箔为铝箔或铜箔。

作为优选,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有电源模块。

使用时,第一光感传感器、第二光感传感器、第三光感传感器和第四光感传感器分别感应不同位置的光线,并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输给光控模块,光控模块将四个光感传感器的感应信息综合后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作出分析处理,并控制LED灯珠的发光亮度,从而调节液晶显示屏的亮度,当外界光线很暗时,启动小灯泡辅助调节。

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使旋杆转动,当旋杆上的弧形凸块与弧形卡块接触时,弧形凸块推动弧形卡块向凹槽方向移动,直至将弧形卡块推入凹槽内,然后通过将L型支架的竖直部分向上提,可实现L型支架和圆管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个光感传感器,能感应不同位置的光线,并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输给光控模块,光控模块采集信息后传递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LED灯珠的发光亮度,从而调节液晶显示屏的亮度,使液晶显示屏的亮度随外界光线强弱而自动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导热硅胶片,将电路板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导热硅胶片传递给金属箔,由于金属箔与后壳体接触,将热量传递到后壳体,后壳体的内壁辊涂有纳米石墨层,纳米石墨层能将热量迅速传递到整个后壳体,增大了散热面积,后壳体的外壁辊涂有辐射散热涂料层,通过辐射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支架、圆管、弧形凸块、弧形卡块、旋杆和第一弹簧的相互配合,使电视机挂在墙壁上时更稳固,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只需转动旋杆,旋杆上的弧形凸块推动弧形卡块向凹槽内移动,然后通过将L型支架的竖直部分向上提,即可实现L型支架和圆管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和后壳体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的一种电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壳体;2、后壳体;3、液晶显示屏;4、小灯泡;5、第一光感传感器;6、第二光感传感器;7、第三光感传感器;8、第四光感传感器;9、电路板;10、导热硅胶片;11、金属箔;12、纳米石墨层;13、辐射散热涂料层;14、L型支架;15、旋杆;16、把手;17、弧形凸块;18、圆管;19、凹槽;20、第一弹簧;21、弧形卡块;22、螺栓;23、底座;24、第二弹簧;25、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壁挂式液晶电视机,如图1-图7所示,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和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内嵌在前壳体的中部,前壳体与液晶显示屏的衔接处在所述前壳体上设有小灯泡,所述前壳体的上边框内嵌安装有第一光感传感器,所述前壳体的两侧边框分别内嵌安装有第二光感传感器和第三光感传感器,所述前壳体的下边框内嵌安装有第四传感器,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电路板和LED灯珠,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有光控模块,所述光控模块分别与第一光感传感器、第二光感传感器、第三光感传感器和第四光感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光控模块还电性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小灯泡和LED灯珠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上粘有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的另一端粘有金属箔,所述金属箔与后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后壳体的内壁辊涂有纳米石墨层,所述后壳体的外壁辊涂有辐射散热涂料层,所述后壳体外壁的顶端固定安装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分开有圆孔,圆孔内套有旋杆,所述旋杆的顶部设有圆形把手,所述旋杆的侧壁交错安装有弧形凸块,所述L型支架外套有中空的圆管,所述圆管的内壁交错设有凹槽,凹槽的位置与弧形凸块的位置呈一一对应,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弧形卡块,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分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和凹槽的位置呈一一对应,且所述通孔和弧形卡块相匹配;所述圆管的一侧侧壁的高度高于另一侧侧壁的高度,且较高的侧壁的顶端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螺栓,所述圆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的内壁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撑板,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底端均和撑板的顶端接触,所述底座的一端侧壁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螺栓。

所述金属箔为铝箔或铜箔。

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有电源模块。

使用时,第一光感传感器、第二光感传感器、第三光感传感器和第四光感传感器分别感应不同位置的光线,并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输给光控模块,光控模块将四个光感传感器的感应信息综合后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作出分析处理,并控制LED灯珠的发光亮度,从而调节液晶显示屏的亮度,当外界光线很暗时,启动小灯泡辅助调节。

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使旋杆转动,当旋杆上的弧形凸块与弧形卡块接触时,弧形凸块推动弧形卡块向凹槽方向移动,直至将弧形卡块推入凹槽内,然后通过将L型支架的竖直部分向上提,可实现L型支架和圆管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个光感传感器,能感应不同位置的光线,并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输给光控模块,光控模块采集信息后传递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LED灯珠的发光亮度,从而调节液晶显示屏的亮度,使液晶显示屏的亮度随外界光线强弱而自动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导热硅胶片,将电路板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导热硅胶片传递给金属箔,由于金属箔与后壳体接触,将热量传递到后壳体,后壳体的内壁辊涂有纳米石墨层,纳米石墨层能将热量迅速传递到整个后壳体,增大了散热面积,后壳体的外壁辊涂有辐射散热涂料层,通过辐射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支架、圆管、弧形凸块、弧形卡块、旋杆和第一弹簧的相互配合,使电视机挂在墙壁上时更稳固,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只需转动旋杆,旋杆上的弧形凸块推动弧形卡块向凹槽内移动,然后通过将L型支架的竖直部分向上提,即可实现L型支架和圆管的分离。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