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2878发布日期:2019-06-05 23:1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箱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较大空间,较大功率输出或者是大型演出时使用的音箱。



背景技术:

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其作用时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一定的空间。

音箱是音响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担负着真实还原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音,我们所要表达的声音让更多的人听到和接受,在技术上关键就是声音的频宽所指涵盖自然界声音的范围,,灵敏度所指就是声音的清晰度,声压功率所指就是声音的大小,对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做到真实的还原的能力。

由于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受正是评价一个音响系统音质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因此,可以认为,音箱系统性能的高低对声音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声音大致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和超低音,所述高音和低音均是从声源的同一位置上发出。目前使用的音箱,是采取分体式的,即一个或多个中高音箱体和一个或多个中低音箱体,实际使用时高音、中音、低音和超低音是通过不同的箱体将声音进行扩散,目前使用中的低音箱体,实际使用中会出现低音没有经过压缩很快会劣化,低音迅速散失,造成低音软弱无力,或者低音拖尾,不能正确表达声音所需要表达的力量感,不能正确精准表达声音所要表达的音色。

声音大致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和超低音,所述高音和低音均是从声源的同一位置上发出。目前使用的音箱,是采取分体式的,即一个或多个中高音箱体和一个或多个中低音箱体,实际使用时高音、中音、低音和超低音是通过不同的箱体将声音进行扩散,目前使用中的低音箱体,使用中低音的产量均衡难以精准有效的统一管理,低音的散失,软弱无力及拖尾,很难驾驭表达声音所需要表达的力量感,上述问题是演出过程中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一种新的低音箱体,可以正确精准表达声音,防止低音迅速散失,避免低音软弱无力,低音拖尾的现象的箱体被提出。

此外,针对目前这种分体式的音箱,也不利于大型演出的使用。

目前的演出音箱多是线阵,是将多个小功率音箱叠加,低音单独匹配,在大功率和大动态的情况下是靠增加音箱的数量来提高声压功率的,随着音箱数量的增加全频音箱和低音音箱在声音上无法做到有效的平衡和统一,难以有效的把低音和全频统一均衡,大的现场演出,即使专业调音人员也无法面对数量庞大的小功率音箱做到声音统一均衡。因此,一种一体式箱体,且适用大型演出场地,适用于复杂环境的音箱被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集约式整体音箱。

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8),其特征在于:箱体(8)内设有隔板B(14),所述隔板B(14)将箱体(8)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下部的腔室内设有隔板A(1),即箱体(8)内腔由隔板A(1)和隔板B(14)分隔为上部的全频腔(7)、下部的低音腔(2)和低音扩散腔(11),所述全频腔(7)内设有音频输出单元A(9),所述低音腔(2)内设有音频输出单元B(3),所述音频输出单元B(3)的扬声口设在低音扩散腔(11)端,所述低音腔(2)设在低音扩散腔(11)后部,所述低音扩散腔(11)正面的箱体(8)上设有倒相管(13)和导音孔(15),所述倒相管(13)与低音腔(2)连通,导音孔(15)与低音扩散腔(11)连通。

实际工作时:音频输出单元B(3)的导向号角将声音向低音扩散腔(11)扩散,并通过低音扩散腔(11)正面的导音孔(15)扩散到空间内,音频输出单元B(3)导向号角后方的声音在低音腔(2)内进行压缩后通过倒相管(13)扩散到空间内,经过低音扩散腔(11)扩散的低音和倒相管(13)扩散的低音进行在空中进行混合后能达到强劲有力,低音不拖尾,且力量感十足。

该设计对于超低音及低音的表达更好,低音下限高于一般音箱的低音和共鸣下限。

低音腔(2)内低音产生共鸣,共鸣之后的低音从倒相管(13)释放出,低音扩散腔(11)内低音产生共鸣,通过导音孔(15)释放出,双向共鸣后的声音,在箱体(8)前方汇合,加强低音的表现。

普通箱体只具有反向单腔共鸣,没有共鸣处理,低音表达饱满度宏观动态效率极低。音频输出单元B反向共鸣和正向共鸣均由共鸣腔进一步加强。经过两个腔共鸣后的声音,在箱体前方均一致投送汇集,极大的提高了低音的效率和动态。

作为改进,设有分频器(4),所述分频器(4)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电压回路,

电压回路一:包含音频输出单元A(9)的信号输出端、电感L4和电容C4,所述音频输出单元A(9)的信号输出端和电容C4并联,之后在与电感L4串联,

电压回路二:包含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感L3、可变电阻R,

所述电容C3、可变电阻R与音频输出单元B(3)的信号输出端形成串联后,再与电容C1、电容C2、电感L3之间并联。

实际工作时:声音通过分频器控制,将中高音和中低音分别传递至音频输出单元A和音频输出单元B,音频输出单元A和音频输出单元B分别将分频器定位的声音推出,能够更好的表达高音和低音,将不同的声音传递到不同的单元,声音还原更好,效果更好。

此外,分频器还可以为:设有至少两个电压回路,即一个连接音频输出单元A(9)的电压回路A和一个连接音频输出单元B(3)的电压回路B,

包含电感L、电容C5、电容C6、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电感L的线圈中部引出接线接头,形成电感L1;

所述音频输出单元A(9)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容C7并联后与电容C5串联,形成串联电路A,

所述电感L1和电容C6串联,形成串联电路B,

所述串联电路A和串联电路B并联,形成电压回路A;

所述电容C8和音频输出单元B(3)的信号输出端并联,之后再与电感L串联,形成电压回路B。

作为改进,所述全频腔(7)内还设有中音频输出单元D(16)。

由于全频腔(7)内同时设有音频输出单元A(9)和音频输出单元D(16),以及低音腔(2)内设有的音频输出单元B(3),因此需要使用三路分频器(4),所述分频器(4)设有三个电压回路,

包含电感L、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和电容C9,所述电感L的线圈中部引出接线接头,形成电感L1;

所述音频输出单元A(9)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容C7并联后与电容C5串联,形成串联电路A,

所述电感L1和电容C6串联,形成串联电路B,

所述串联电路A和串联电路B并联,形成电压回路A;

所述电容C8和音频输出单元B(3)的信号输出端并联,之后再与电感L串联,形成电压回路B,

所述电容C9和音频输出单元D(16)的信号输出端并联,之后再与电感L串联,形成电压回路C。

作为改进,全频腔(7)内的音频输出单元A(9)正面设有防尘网A(10)。

作为改进,箱体(8)材质使用木质。

所述音频输出单元A(9)是高音单元、音频输出单元B(3)是低音单元、音频输出单元C(16)是中低音单元。

箱体高中低音一体式设计,低音单独隔仓处理,箱体在大功率大动态的时候木制结构物理性能统一稳定,同时所有箱体的共振,泛音一致,最大程度的解决了物理性质对声音做出的过多不一致的反映。

箱体采用25mm~28mm的优质进口板材,不锈钢角马固定,整体木制结构取消了传统音箱金属或塑料把手,把零部件对木制箱体的结构破坏减少到最小,采用现在最大功率的高音频输出单元B,优质的板材,坚固的结构,高精度大功率的单元和独自研发的分频器,大大降低音箱的使用数量,声音在频宽,稳定,统一得到了体现,做到了效率高,音箱数量使用少,低音和全频易于统一均衡管理,从而减少了一系列功放线材到周边设备的使用数量和复杂的连接问题。

减少音箱的使用数量,提供声音的精确表达,做到了效率高,音箱数量使用少,低音和全频声音统一,高效率减少了音箱使用数量,从而减少了一系列功放线材到周边设备的使用数量和复杂的连接问题。

大型演出施工时,随场地的增大而增加音箱的数量,施工难效率低,调音更是难以均衡统一,即使专业调音人员使用了专业的调音台进行调音,有时也无法适应其需要。

此外,独特的低音腔能有效防止低音迅速散失,增强力量感,提高声音的准确表达,低音腔是将音频输出单元B反向的声音进行压缩后通过倒相孔进行扩散。上述独特的低音腔是指音频输出单元B的号角方向是朝向低音扩散腔,即音频输出单元B的正向声音经过低音扩散腔进行压缩和共鸣后通过低音扩散腔与外界的连通处向外扩散,并且与倒相孔扩散出的声音相位一致,并汇合保持同向扩散。

音箱分频器是将不同频段的声音信号区分开,分别给予定位,然后送到相应频段的扬声器中再进行重放。分频器是音箱中的“大脑”,对音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功放输出的音乐讯号必须经过分频器中的过滤波元件处理,让各单元特定频率的讯号通过。要科学、合理、严谨地设计好音箱之分频器,才能有效地修饰喇叭单元的不同特性,优化组合,使得各单元扬长避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各自应有的特性,使各频段的频响变得平滑、声音相位准确,才能使高、中、低音播放出来的音乐层次分明、表现舒适、宽广、雄壮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单箱体内集合音频输出单元A和音频输出单元B,且高音低音相互影响小,音色好,音域宽,针对演出,适用于复杂环境的音箱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的分频器示意图。

图中所示:1是隔板A,2是低音腔,3是音频输出单元B,4是分频器,5是正极回路,6是负极回路,7是全频腔,8是箱体,9是音频输出单元A,10是防尘网A,11是低音扩散腔,12是吸音棉,13是倒相管,14是隔板B,15是导音孔,16是音频输出单元D,C1、C2、C3、C4、C5、C6、C7、C8和C9是电容,L、L3和L4是电感线圈,L1是电感线圈L上引出接的线柱所形成的一个部分,R是变阻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音箱,包括箱体(8),其特征在于:箱体(8)内设有隔板B(14),所述隔板B(14)将箱体(8)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下部的腔室内设有隔板A(1),即箱体(8)内腔由隔板A(1)和隔板B(14)分隔为上部的全频腔(7)、下部的低音腔(2)和低音扩散腔(11),所述全频腔(7)内设有音频输出单元A(9),所述低音腔(2)内设有音频输出单元B(3),所述音频输出单元B(3)的扬声口设在低音扩散腔(11)端,所述低音腔(2)设在低音扩散腔(11)后部,所述低音扩散腔(11)正面的箱体(8)上设有倒相管(13)和导音孔(15),所述倒相管(13)与低音腔(2)连通,导音孔(15)与低音扩散腔(11)连通。

全频腔(7)内的音频输出单元A(9)正面设有防尘网A(10)。

箱体(8)材质使用木质。

实施例2: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设有分频器(4),所述分频器(4)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电压回路,

电压回路一:包含音频输出单元B(3)的信号输出端、电感L4和电容C4,所述音频输出单元B(3)的信号输出端和电容C4并联,之后在与电感L4串联;

电压回路二:包含电容器C1、电容器C2、电容器C3、电感L3、可变电阻R,

所述电容器C3、可变电阻R与音频输出单元A(9)的信号输出端形成串联后,再与电容器C1、电容器C2、电感L3之间并联。

实施例3: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有分频器(4),所述分频器(4)设有至少两个并联的电压回路,

所述分频器(4)含有至少两个电压回路,即一个连接音频输出单元A(9)的电压回路A和一个连接音频输出单元B(3)的电压回路B,

包含电感L、电容C5、电容C6、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电感L的线圈中部引出接线接头,形成电感L1;

所述音频输出单元A(9)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容C7并联后与电容C5串联,形成串联电路A,

所述电感L1和电容C6串联,形成串联电路B,

所述串联电路A和串联电路B并联,形成电压回路A;

所述电容C8和音频输出单元B(3)的信号输出端并联,之后再与电感L串联,形成电压回路B。

实施例4:参照图4~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全频腔(7)内还设有中音频输出单元D(16)。

由于全频腔(7)内同时设有音频输出单元A(9)和音频输出单元D(16),以及低音腔(2)内设有的音频输出单元B(3),因此需要使用三路分频器(4),所述分频器(4)设有三个电压回路,

包含电感L、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和电容C9,所述电感L的线圈中部引出接线接头,形成电感L1;

所述音频输出单元A(9)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容C7并联后与电容C5串联,形成串联电路A,

所述电感L1和电容C6串联,形成串联电路B,

所述串联电路A和串联电路B并联,形成电压回路A;

所述电容C8和音频输出单元B(3)的信号输出端并联,之后再与电感L串联,形成电压回路B,

所述电容C9和音频输出单元D(16)的信号输出端并联,之后再与电感L串联,形成电压回路C。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