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2754发布日期:2019-07-06 11:27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一种音频输出装置,应用范围非常广,用户在使用耳机时,既可以独自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又不会影响到他人,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耳机也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设备,人们对其表现的音质效果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内设有导声管,导声管用于导线引入到耳机外壳内的耳机芯,传统的导声管设计都是音频线外备与导音管共用,这样会导致音频后空腔容积受限与不稳定,无法完全呈现低频响应特征,即无法高质量的表现出低音,特别是重低音的震撼力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加音腔的大小,能够高质量的表现出低音效果的耳机声学腔体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包括耳机后壳、耳机面盖和喇叭组件,所述喇叭组件位于耳机后壳和耳机面盖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耳机后壳包括容纳部和管道部,所述容纳部与管道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管道部的另一端连接有线芯导出端;

所述管道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分隔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所述分隔壁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分隔壁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导声管,分隔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线芯管;

所述分隔壁为阶梯型,包括第一纵向端、与第一纵向端连接的第一横向端、以及与第一横向端连接的第二纵向端,所述第一纵向端与第一侧壁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端位于容纳部的开口处;

所述形成导声管部分的第一侧壁上设有泄音孔。

优选的,所述喇叭组件与耳机面盖之间形成前音腔,喇叭组件与耳机后壳之间形成后音腔,两个音腔的结构设计能够使耳机的工作频带范围更广。

优选的,所述线芯导出端包括线芯固定块和与线芯固定块连接的音频线外备,线芯固定块对线芯进行固定,音频线外备能够对线芯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线芯固定块上设有用于固定线芯的铜扣,将线芯进行固定与引导。

优选的,线芯固定块与音频线外备的连接处还设有外观屏蔽件,提高耳机的整体美观性以及密封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耳机后壳和耳机面盖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耳机进行拆卸与组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导声管和线芯管为独立设置区域,且在形成导声管部分的第一侧壁上设有泄音孔,不仅增加了音腔的大小,同时也高质量的表现出低音效果;

2、管道部的一端连接容纳部,另一端连接线芯导出端,本实用新型将线音频线外备设置在管道部之外,解决传统的导声管设计都是音频线外备与导音管共用的问题,提高后音腔的容积大小,更好的表现出低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管道部的剖视图;

其中,1为耳机后壳;11为容纳部;12为管道部;121为第一侧壁;122为第二侧壁;123为分隔壁;2为耳机面盖;3为喇叭组件;4为线芯导出端;41为线芯固定块;42为音频线外备;43为外观屏蔽件;5为导声管;6为线芯管;7为泄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包括耳机后壳、耳机面盖和喇叭组件,所述喇叭组件位于耳机后壳和耳机面盖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耳机后壳包括容纳部和管道部,所述容纳部与管道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管道部的另一端连接有线芯导出端;所述管道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分隔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平行,所述分隔壁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分隔壁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导声管,分隔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线芯管;所述分隔壁为阶梯型,包括第一纵向端、与第一纵向端连接的第一横向端、以及与第一横向端连接的第二纵向端,所述第一纵向端与第一侧壁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端位于容纳部的开口处;所述形成导声管部分的第一侧壁上设有泄音孔。

本实施例中,导声管和线芯管为独立设置区域,且在形成导声管部分的第一侧壁上设有泄音孔,不仅增加了音腔的大小,同时也高质量的表现出低音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包括耳机后壳1、耳机面盖2和喇叭组件3,所述喇叭组件3位于耳机后壳1和耳机面盖2形成的腔体内,所述耳机后壳1包括容纳部11和管道部12,所述容纳部11与管道部12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管道部12的另一端连接有线芯导出端4;所述管道部12包括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和分隔壁123,所述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平行,所述分隔壁123设于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之间,分隔壁123与第一侧壁121之间形成导声管5,分隔壁123与第二侧壁122之间形成线芯管6;所述分隔壁为阶梯型,包括第一纵向端、与第一纵向端连接的第一横向端、以及与第一横向端连接的第二纵向端,所述第一纵向端与第一侧壁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纵向端位于容纳部的开口处;所述形成导声管部分的第一侧壁上设有泄音孔7。

具体的,耳机后壳和耳机面盖为可拆卸连接,采用卡扣的方式扣合连接在一起,喇叭组件设于耳机后壳和耳机面盖形成的腔体内,喇叭组件将腔体分隔成前音腔和后音腔,两个音腔的结构设计能够使耳机的工作频带范围更广,更符合现代人对耳机音频效果的追求,耳机后壳包括容纳部和管道部,容纳部为凸起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容纳部的第一开口与耳机面盖连接,容纳部的第二开口与管道部连通,喇叭组件置于耳机后壳和耳机面盖的连接处空间内,管道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分隔壁,分隔壁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导声管,分隔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线芯管,在设计上,导声管的空间大小要大于线芯管的空间大小,线芯管用于容纳连接喇叭单体的线芯,分隔壁包括第一纵向端、第一横向端和第二纵向端,第一纵向端与第一侧壁的内壁连接,第二纵向端位于容纳部的开口处,第二侧壁在容纳部的开口处即将后音腔分隔成线芯管和导声管,更大程度保证后音腔容积的一致性,第一纵向端与第一侧壁的内壁连接,形成导声管,在形成导声管部分的第一侧壁设有泄音孔,实现导声管与外界的连通,也即实现了后音腔与外界的连通,能够完全呈现出其低频响应特征,更高质量的表现出低音,尤其是重低音的震撼力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线芯导出端4包括线芯固定块41和与线芯固定块41连接的音频线外备42,线芯固定块41对线芯进行固定,音频线外备42能够对线芯起到保护作用,线芯固定块41上设有用于固定线芯的铜扣,将线芯进行固定与引导,线芯固定块41与音频线外备42的连接处还设有外观屏蔽件43,提高耳机的整体美观性以及密封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传统耳机结构设计中音频线外备与导音管共用的情况更改为将音频线外备设置到管道部之外,即本实施例中的导声管只用于容纳连接喇叭组件的线芯,而不包括音频线外备,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导声管的容积大小,提高音效质量,采用真空吸附的方法对线芯进行吸附,并将其固定在线芯固定块的铜扣上,再通过音频线外备的保护实现与外界的连接,而外观屏蔽件的设计能够提高耳机整体的美观性,是产品外在更加协调与美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高耳机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