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4936发布日期:2019-06-15 00:21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外呼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



背景技术:

外呼系统是指通过电脑自动往外拨打用户电话,将录制好的语音通过电脑播放给用户,它是基于cit技术的现代客户服务中心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外呼分为两个阶段:外呼数据的获取以及外呼动作的发起,主要有电话回访、电话语音播报、电话呼叫系统等方面,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现有的业务人员每天的饱和工作量为100-150个电话,而且业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流动性大,培训和管理成本都很高,在线上高压作业且大概率被拒绝的情况下,业务员会有挫败感强、情绪管理差等问题,业务员不能根据客户的语音进行合理的分析,造成了整个业务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解决了业务员不能根据客户的语音进行合理的分析,造成了整个业务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引起不必要损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包括中央处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大数据存储库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并且中央处理系统与数据备份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外呼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并且中央处理系统与安全评估系统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大数据分析系统包括处理中心,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入端与语音识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语音识别模块的输入端与呼叫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中心与公海大数据库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并且处理中心与语音类别分析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语音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回馈确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中心与数据存储单元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新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新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新数据处理模块与中央处理系统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骚扰拦截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新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大数据存储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中央控制系统与数据加密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全评估系统包括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评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评估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通过中央处理系统与大数据存储库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并且中央处理系统与数据备份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与外呼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并且中央处理系统与安全评估系统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智能化的外呼系统,超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采用实时同步识别技术,延迟控制在0.3ms内,识别率高达96%,支持多语种及个性语音定义,可以海量呼出,每天能拨打1000个电话,工作量接近人工的10倍。

(2)、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包括处理中心,处理中心的输入端与语音识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并且语音识别模块的输入端与呼叫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处理中心与公海大数据库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并且处理中心与语音类别分析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语音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回馈确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处理中心与数据存储单元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骚扰拦截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强大的语音神经反馈功能,确保量子机器人在与人类客户对话中,能收放自如、智能打断、快速反应、保障用户的体验。

(3)、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通过中央处理系统与数据备份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与公海大数据库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中央控制系统与数据加密模块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支持公海大数据,1.2亿企业全息数据的实时搜索,具备地域、行业、模糊搜索设定的三维一体数据分层架构,可以便捷搜寻目标客户,对数据进行双重备份和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安全评估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大数据分析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中央处理系统、2大数据分析系统、21处理中心、22语音识别模块、23呼叫数据采集模块、24公海大数据库、25语音类别分析模块、26语音反馈模块、27回馈确认模块、28数据存储单元、29骚扰拦截模块、210a/d转换模块、211发送模块、3大数据存储库、4数据备份模块、5外呼模块、6安全评估系统、61数据分析模块、62处理模块、63评估模块、64输出模块、7新数据接收模块、8新数据处理模块、9电源模块、10数据加密模块、11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外呼系统,包括中央处理系统1和大数据分析系统2,中央处理系统1的输出端与新数据接收模块7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新数据接收模块7的输出端与新数据处理模块8的输入端连接,新数据处理模块8与中央处理系统1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1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电源模块9的输出端与新数据接收模块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9的输出端与大数据存储库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中央控制系统1与数据加密模块10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中央控制系统1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11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1与大数据分析系统2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强大的语音神经反馈功能,确保量子机器人在与人类客户对话中,能收放自如、智能打断、快速反应、保障用户的体验,中央处理系统1与大数据存储库3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并且中央处理系统1与数据备份模块4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1与外呼模块5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智能化的外呼系统,超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采用实时同步识别技术,延迟控制在0.3ms内,识别率高达96%,支持多语种及个性语音定义,可以海量呼出,每天能拨打1000个电话,工作量接近人工的10倍,并且中央处理系统1与安全评估系统6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安全评估系统6包括数据分析模块61,数据分析模块61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62的输入端连接,处理模块62的输出端与评估模块63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评估模块63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64的输入端连接,大数据分析系统2包括处理中心21,处理中心21的输出端与骚扰拦截模块29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处理中心21的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210的输入端连接,a/d转换模块210的输出端与发送模块211的输入端连接,处理中心21的输入端与语音识别模块22的输出端连接,依据自身行业特点,定制专业话术,智能语音依据行业话术与客户沟通,并且语音识别模块22的输入端与呼叫数据采集模块23的输出端连接,处理中心21与公海大数据库24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支持公海大数据,1.2亿企业全息数据的实时搜索,具备地域、行业、模糊搜索设定的三维一体数据分层架构,可以便捷搜寻目标客户,对数据进行双重备份和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并且处理中心21与语音类别分析模块25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21的输出端与语音反馈模块26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处理中心21的输出端与回馈确认模块27的输入端连接,处理中心21与数据存储单元28通过导线实现双向连接。

使用时,将海量数据存储在大数据存储库3中,中央处理系统1通过数据备份模块4和数据加密模块10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加密,通过外呼模块5进行呼叫,大数据分析系统2中的呼叫数据采集模块23将通话中的语音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语音识别模块22进行语音识别,并对语音进行类别分析,通过语音反馈模块26确保量子机器人在与人类客户对话中,能收放自如、智能打断、快速反应、保障用户的体验,公海大数据库24可以对1.2亿企业全息数据的实时搜索,具备地域、行业、模糊搜索设定的三维一体数据分层架构,a/d转换模块210将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形式并通过发送模块211将数据发出,骚扰拦截模块29对骚扰电话自动进行识别并拦截,通过显示单元11提供多维度的管理报表和对关键运营指标的可视化管理,帮助各层级管理人员了解服务运营情况,获取全面的运营管理决策支持,安全评估系统6中的数据分析模块61对语音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估,通过输出模块64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系统1,并存储在大数据存储库3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