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热点小区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23530发布日期:2020-10-23 19: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识别热点小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小区的热度参数,所述热度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量、资源利用率、预设时段内的用户波动率;

根据预设热点标准和所述热度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

当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满足预设热度值标准时,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为热点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度参数包括多项时,所述根据预设热点标准和所述热度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包括:

根据预设热点标准、多项所述热度参数和所述多项所述热度参数分别对应的预设热度参数权重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为热点小区之后,还包括:

获取多个确定的热点小区;

将间隔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多个热点小区的信号覆盖区域确定为热点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间隔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热点小区合并为热点区域,包括:

将距离目标小区不超过第二预设距离的热点小区确定为关联热点小区;

根据所述关联热点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的距离值,对所述关联热点小区降序排列,生成关联热点小区列表;

将所述关联热点小区列表中前第一预设数量的关联热点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确定为热点小区组;

将所述热点小区组中热点小区信号覆盖区域确定为第一热点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热点小区组中热点小区信号覆盖区域确定为第一热点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热点区域中存在第二预设数量的热点小区的信号覆盖区域属于第二热点区域时,将所述第一热点区域中热点小区信号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热点区域中热点小区信号覆盖区域合并为第三热点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预设热点标准和所述热度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之前,还包括:

在第一预设采集时段内,采集所述目标小区中预设容量的数据包的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地理位置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场景属性;

根据所述传输速率和所述场景属性,确定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第一预设采集时段内的所述预设用户量热点标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预设热点标准和所述热度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之前,还包括:

在第二预设采集时段内,采集所述目标小区中目标用户的数量波动率,其中,所述目标用户包括:在所述第二预设采集时段内,在所述目标小区传输数据总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据量的用户;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数量波动率确定所述目标小区在所述第二预设采集时段内的预设用户波动率热点标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预设热点标准和所述热度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之前,还包括:

在第三预设采集时段内,采集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利用率;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利用率,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预设资源利用率热点标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利用率包括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物理层时频资源prb利用率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下行物理层时频资源prb利用率;

所述在第三预设采集时段内,采集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利用率,包括:

在所述第三预设采集时段内,采集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物理层时频资源prb利用率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下行物理层时频资源prb利用率;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资源利用率,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预设资源利用率热点标准,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上行物理层时频资源prb利用率,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预设上行物理层时频资源prb利用率热点标准;

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下行物理层时频资源prb利用率,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预设下行物理层时频资源prb利用率热点标准。

10.一种识别热点小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目标小区的热度参数,所述热度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量、资源利用率、预设时段内的用户波动率;

第一确定模块,根据预设热点标准和所述热度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

第二确定模块,当所述目标小区的热度值满足预设热度值标准时,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为热点小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热点小区的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识别热点小区的准确性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热度参数,热度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量、资源利用率、预设时段内的用户波动率;根据预设热点标准和热度参数确定目标小区的热度值;当目标小区的热度值满足预设热度值标准时,确定目标小区为热点小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根据目标小区的热度参数确定的热度值能体现出目标小区可分配资源的状况,进而体现出小区内的通讯设备的通讯质量。本方案将热度值满足预设热度标准的目标小区确定为热点小区,识别热点小区的准确性高,人工成本低,识别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薛伟;徐睿;陈果;涂越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1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