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距离对线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29625发布日期:2019-09-06 23:2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距离对线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力线路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距离对线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每家每户利用市电网络为用电器进行供电时,需要对其所消耗的电能进行统计,并以此为依据计算所应支付的电费,电能的统计一般通过电表进行。电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其可以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电表一般集中安装在电表箱中,通过市电线路与用户连接。

而在使用电表前,需要确定电表测量的用户所在的位置,进而明确该电表测量的用户。目前,电表与用户的对线方法采用人工排除法,即安排至少两名工作人员,一名工作人员在用户处将零线与火线短路,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表箱处用万用表逐一测试每路线路的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电阻,直到查到短路的线路,通过对讲机让用户处的工作人员告诉用户房间号,以此确定用户对应的电表。

上述人工排除法需要用户处的工作人员在每一户对线完成后移动至下一用户处重复对线步骤,造成对线效率较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距离对线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表对线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距离对线装置,包括电表控制器和目标前端控制器;

所述目标前端控制器包括第一主控模块、第一载波模块和第一阻波模块;

所述第一主控模块连接于第一载波模块的串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一阻波模块连接于第一载波模块的电力线接口,并用于与市电线路连接;

所述电表控制器包括第二主控模块、第二载波模块和第二阻波模块;

所述第二主控模块连接于第二载波模块的串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二阻波模块连接于第二载波模块的电力线接口,并用于与市电线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表控制器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为与电表控制器连接的市电线路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电表控制器还包括与第二主控模块连接的显示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波模块和第二阻波模块均为共模电感。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前端控制器还包括与第一主控模块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表控制器还包括与第二主控模块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目标前端控制器与电表控制器的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前端控制器还包括与第一主控模块和第一载波模块连接的第一降压模块,用于对市电线路提供的电源进行降压从而为第一主控模块和第一载波模块提供电源。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第一方面的远距离对线装置的远距离对线方法,包括:

将目标前端控制器设置在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目标电表且与所述目标电表通过市电线路连接;

将电表控制器设置在目标电表的市电线路中;

第一主控模块向第一载波模块发送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

第一载波模块通过第一阻波模块向市电线路发送携带有所述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

第二载波模块通过第二阻波模块从市电线路接收所述电力载波信号时,解析并获得所述电力载波信号携带的身份标识,并发送至所述第二主控模块;

第二主控模块接收所述身份标识,确认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并基于所述地址信息,建立所述目标电表和所述目标用户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将目标前端控制器设置在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中之前,还包括:

确定市电线路的供电状态;

若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处于断电状态,电源模块向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向第一载波模块发送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之前,还包括:

电表控制器向目标前端控制器发送标识发送指令;

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向第一载波模块发送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包括:

第一主控模块根据所述标识发送指令向第一载波模块发送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向第一载波模块发送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创建全部用户的身份标识,每个身份标识对应一个用户地址信息;

所述电表控制器将所述身份标识分别发送至每个目标前端控制器,一个目标前端控制器对应一个身份标识;

所述目标前端控制器接收并存储所述身份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源模块向处于断电状态的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提供电源,目标前端控制器通过市电线路发送携带有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电表控制器接收到电力载波信号时,解析电力载波信号携带的身份标识,并确认与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基于地址信息,建立目标电表和目标用户的关联关系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表箱侧设置电表控制器,在用户侧设置目标前端控制器,且通过市电线路传输携带有目标用户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的方式进行对线,无需在电表箱和用户侧均配置工作人员进行逐个测试,节省了人力及时间,实现了智能对线,提高了对线效率,同时通过第一阻波模块和第二阻波模块的设置对共模电流进行滤波,达到提升市电线路中电力载波信号的传输距离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对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表控制器的正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前端控制器的正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前端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表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如上述的远距离对线装置的远距离对线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距离对线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对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远距离对线装置包括电表控制器12和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一般情况下,电表控制器12的数量为1个,目标前端控制器11根据目标用户的数量确定,即目标前端控制器11的数量与目标用户的数量保持一致,或者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目标前端控制器11的数量。

目标电表位于电表箱中,电表箱中安装有多个电表,每个电表对应一位用户,用户可以理解为一个用电单位,如一栋单元楼里的每个住宅为一个用户,电表与对应用户的配电箱通过市电线路连接,以使电表明确用户的用电数据。其中,电表和配电箱通过市电线路连接也可以理解为电表侧的市电线路与对应用户侧的市电线路连通。进一步的,电表控制器12每次可以接入一个电表的市电线路中。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表控制器的正视图。参考图2,电表控制器12上设置有控制端火线接口21和控制端零线接口22,通过控制端火线接口21和控制端零线接口22实现电表控制器12接入电表的市电线路中。进一步的,每个用户对应一个目标前端控制器11,目标前端控制器11可拆卸的接入用户的市电线路中,即目标前端控制器11接入配电箱的市电线路中。

电表控制器12上还设置有电源按键24,用于进行电表控制器12内部的电源模块55的工作状态的切换,从而为与电表控制器12连接的线路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电表控制器12上还设置有按键模块56和显示模块54,分别用于对电控控制器的控制以及显示电表控制器12的操作信息。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前端控制器的正视图。参考图3,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上设置有前端火线接口31和前端零线接口32,通过前端火线接口31和前端零线接口32实现目标前端控制器11接入用户的市电线路中。当电表控制器12接入某个电表的市电线路中,其可以与该电表对应的用户的市电线路中目标前端控制器11进行数据通信。可以理解的是,电表箱内电表的数量与用户数量相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前端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考图4,目标前端控制器11包括第一主控模块41、第一载波模块42和第一阻波模块43。其中,第一主控模块41连接于第一载波模块42的串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图4中第一载波模块42的5号和6号管脚),第一阻波模块43连接于第一载波模块42的电力线接口(图4中第一载波模块421号和2号管脚),并用于与市电线路连接,其中第一阻波模块43的1、2号管脚对应图3中的前端火线接口31和前端零线接口32。

具体的,第一主控模块41集成处理器及存储器的功能,其可以为51单片机。第一载波模块42可以接收市电线路传输的电力载波信号,还可以向市电线路发送第一主控模块41生成的电力载波信号,其可以为hl-plc载波模块。

进一步的,目标前端控制器11还包括输出端与第一主控模块41和第一载波模块42连接的第一降压模块44,其输入端与第一阻波器用于与市电线路连接的接口电性连接,用于对市电线路提供的电源进行降压从而为第一主控模块41和第一载波模块42提供电源。其中,第一降压模块44的内部结构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表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考图5,电表控制器12包括第二主控模块51、第二载波模块52和第二阻波模块53。其中,第二主控模块51连接于第二载波模块52的串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图5中第二载波模块52的5号和6号管脚),第二阻波模块53连接于第二载波模块52的电力线接口(图5中第一载波模块42的1号和2号管脚),并用于与市电线路连接,其中第二阻波模块53的1、2号管脚对应图2中的控制端火线接口21和控制端零线接口22。

具体的,第二主控模块51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及存储。进一步的,第二主控模块5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中,以第二主控模块51为stm32单片机为例。此时,stm32单片机的工作电压为3.3伏,为了保证stm32单片机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需要将目标电表的电力线路中的工作电压降至stm32单片机的工作电压。实施例中,可在电表控制器12内设置供电电池和第二降压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二降压模块将供电电池提供的电源电压变换至第二主控模块51、第二载波模块52及其他器件的工作电压,满足电表控制器12的正常工作要求。另外,还可将电表控制器12内用于为实现线路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55作为自身的供电电池。其中,降压装置的内部结构实施例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电表控制器12中的按键模块56和显示模块54均信号连接于第二主控模块51,其中,按键模块56包含多个按键,用于工作人员对电表控制器12进行控制以及输入身份标识等操作,显示模块54可以为lcd显示屏。

进一步的,电源按键24连接于电源模块55,用于控制电源模块55的工作状态。通过设置在电表控制器12一侧的电源按键24指示交流供电档位还是直流供电档位。可选的,设定一档表示交流供电档位,二挡表示直流供电档位。进一步的,直流供电档位输出电压值为24伏,交流供电档位输出电压值为220伏。

示例性的,当目标用户的电力线路处于断电状态时,电表控制器12将电源模块55设置为交流供电档位,即实现交流供电,此时,通过220伏交流电可以为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提供电压,进而实现通过市电线路传输电力载波信号,同时通过24伏直流电供自身工作使用。当目标用户的电力线路处于通电状态时,电表控制器12将电源模块55设置为直流供电档位,即电表控制器12通过24伏直流电供自身工作使用,对于直流供电,根据具体器件工作电压再经第二降压模块进行电压变换。

进一步的,第一阻波模块43和第二阻波模块53均为共模电感,当电路中的正常电流流经共模电感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此时正常信号电流主要受线圈电阻的影响(和少量因漏感造成的阻尼);当有共模电流流经线圈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线圈表现为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效果,以此衰减共模电流,达到滤波及增大电力载波信号传输距离的作用。

进一步的,目标前端控制器11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5,其信号连接于第一主控模块41,电表控制器12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57,其信号连接于第二主控模块51。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中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5用于与电表控制器12中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57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实现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与电表控制器12的无线通信连接,其可以是wifi模块、nfc模块、zigbee模块和蓝牙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57的类型应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5的类型一致。

上述,通过电源模块55向处于断电状态的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提供电源,目标前端控制器11通过市电线路发送携带有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电表控制器12接收到电力载波信号时,解析电力载波信号携带的身份标识,并确认与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基于地址信息,建立目标电表和目标用户的关联关系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表箱侧设置电表控制器12,在用户侧设置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且通过市电线路传输携带有目标用户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的方式进行对线,无需在电表箱和用户侧均配置工作人员进行逐个测试,节省了人力及时间,实现了智能对线,提高了对线效率,同时通过第一阻波模块43和第二阻波模块53的设置对共模电流进行滤波,达到提升市电线路中电力载波信号的传输距离的作用。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如上述的远距离对线装置的远距离对线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6,该远距离对线方法包括:

s101:将目标前端控制器设置在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中,目标用户对应目标电表且与目标电表通过市电线路连接。

具体的,实施例中设定电表箱中接入电表控制器12的电表记为目标电表,相应的,与目标电表对应的用户记为目标用户,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中安装的前端控制器记为目标前端控制器11。

示例性的,将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中的前端火线接口31和前端零线接口32分别与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中的火线和零线连接,实现目标前端控制器11的接入。

s102:将电表控制器设置在目标电表的市电线路中。

示例性的,将电表控制器12中的控制端火线接口21和控制端零线接口22分别与目标电表的市电线路中的火线和零线连接,实现电表控制器12的接入。

s103:第一主控模块向第一载波模块发送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

s104:第一载波模块通过第一阻波模块向市电线路发送携带有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主控模块41中存有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其中,身份标识可以由第一主控模块41自行生成,也可以由第二主控模块51生成后经第二无线通信模块57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5发送至第一主控模块41中。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其具体的生成规则实施例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载波模块42将身份标识写入电力载波信号中,并将电力载波信号经第一阻波模块43发送至接入的市电线路中。其中,电力载波信号的调制规则实施例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前端控制器11无法指定接收端,因此,仅能将电力载波信号写入市电线路中。

其中,电力载波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其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s105:第二载波模块通过第二阻波模块从市电线路接收电力载波信号时,解析并获得所述电力载波信号携带的身份标识,并发送至所述第二主控模块。

s106:第二主控模块接收身份标识,确认与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并基于地址信息,建立目标电表和目标用户的关联关系。

具体的,由于电表控制器12和目标前端控制器11通过市电线路相连,因此,电表控制器12可以接收到市电线路中的电力载波信号。进一步的,第二主控模块51经第二阻波模块53和第二载波模块52接收到包含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后,对该电力载波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身份标识。

进一步的,第二主控模块51中预先存储有各用户的地址信息,以及地址信息与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地址信息可以是基于用户的门牌号生成的信息,通过地址信息可以明确用户位置。可选的,对应关系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或以文档的形式记录,其具体的记录形式实施例不作限定。典型的,当第二主控模块51获取到身份标识后,根据身份标识和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查找与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电表控制器12接入目标电表后,仅能接收到目标前端控制器11发送的电力载波信号。

上述,通过目标前端控制器11通过市电线路发送携带有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电表控制器12接收到电力载波信号时,解析电力载波信号携带的身份标识,并确认与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基于地址信息,建立目标电表和目标用户的关联关系的技术方案,节省了人力及时间,实现了智能对线,提高了对线效率,同时通过第一阻波模块43和第二阻波模块53的设置对共模电流进行滤波,达到提升市电线路中电力载波信号的传输距离的作用。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距离对线方法的流程图。该远距离对线方法是对上述远距离对线方法的具体化。参考图7,该远距离对线方法包括:

s201:第二主控模块创建全部用户的身份标识,每个身份标识对应一个用户地址信息。

示例性的,身份标识可以由电表控制器12侧的工作人员输入至电表控制器12中,例如,参考图2,电表控制器12设置有按键装置23,通过按键装置23可以输入身份标识。可选的,身份标识也可以由电表控制器12自动创建。其中,生成规则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电表控制器12每创建一个身份标识后,建立与一个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地址信息可以由电表控制器12侧的工作人员输入至电表控制器12中,也可以由服务器或控制设备发送至电表控制器12中。可选的,地址信息也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手中,此时,电表控制器12每创建一个身份标识后,工作人员确定身份标识与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

s202:电表控制器将身份标识分别发送至每个目标前端控制器,一个目标前端控制器对应一个身份标识。

具体的,电表控制器12依次将身份标识发送至每个目标前端控制器11。其中,具体的发送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57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5实现电表控制器12和目标前端控制器11之间的数据通信,从而完成身份标识的发送。或者是,通过目标前端控制器11和电表控制器12的火线接口和零线接口建立目标前端控制器11和电表控制器12之间的导线通路,之后,通过导线通路向每个目标前端控制器11发送身份标识。

可选的,电表控制器12也可以每创建一个身份标识后,向对应目标前端控制器11发送该身份标识。

s203:目标前端控制器接收并存储身份标识。

示例性的,目标前端控制器11存储身份标识。可选的,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上设置有指示灯,当存储成功后,通过闪亮指示灯的方式提示工作人员存储成功。

进一步的,目标前端控制器11存储身份标识后,工作人员基于身份标识确认该目标前端控制器11对应的地址信息,并将该目标前端控制器11放置在相应地址信息的市电线路中。

可选的,身份标识可以复用,即当电表控制器12和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为新的电表箱中的电表进行对线时,仅需更改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无需创建新的身份标识。

s204:确定市电线路的供电状态。

具体的,电表控制器12确定通电状态的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检测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上是否有电压,若无电压,则说明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处于断电状态,否则,说明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处于通电状态。或者是,电表控制器12通过市电线路向目标前端控制器11发送一个指示信号,并确定是否可以在市电线路中接收到目标前端控制器11发送的反馈信号。若可以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说明目标用户的电路线路处于通电状态,否则,说明目标用户的电路线路处于断电状态。

若确定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处于断电状态,电源模块55向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提供电源。

具体的,电表控制器12中的电源模块55可以为电表控制器12和与其连接的市电线路提供电源。参考图2,通过设置在电表控制器12一侧的电源按键24指示电源模块55的工作状态。可选的,电源模块55处于工作状态时,其输出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进一步的,直流电源提供电压值为24伏,交流电源提供电压值为220伏。当确定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处于断电状态时,切换电源按键24从而将电源模块55设置为供电状态,此时,通过220伏交流电可以为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提供电压,进而实现通过市电线路传输电力载波信号,同时通过24伏直流电供自身工作使用。

s205:将目标前端控制器11设置在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中,目标用户对应目标电表且与目标电表通过市电线路连接。

s206:将电表控制器12设置在目标电表的市电线路中。

具体的,实施例中设定电表箱中接入电表控制器12的电表记为目标电表,相应的,与目标电表对应的用户记为目标用户,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中安装的前端控制器记为目标前端控制器11。

示例性的,将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中的前端火线接口31和前端零线接口32分别与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中的火线和零线连接,实现目标前端控制器11的接入。

进一步的,将电表控制器12中的控制端火线接口21和控制端零线接口22分别与目标电表的市电线路中的火线和零线连接,实现电表控制器12的接入。

s207:电表控制器向目标前端控制器发送标识发送指令。

具体的,标识发送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前端控制器11向电表控制器12反馈身份标识。电表控制器12通过当前接入的市电线路向目标前端控制器11发送标识发送指令,该标识发送指令可以通过电力载波信号的方式发送,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如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5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57)的方式发送。当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时,电表控制器12还可以广播该标识发送指令,各目标前端控制器11均可以接收该标识发送指令。可选的,该标识发送指令的具体信号格式实施例不做限定。

s208:第一主控模块根据标识发送指令向第一载波模块42发送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

s209:第一载波模块通过第一阻波模块向市电线路发送携带有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主控模块41中存有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其中,身份标识可以由第一主控模块41自行生成,也可以由第二主控模块51生成后经第二无线通信模块57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5发送至第一主控模块41中。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其具体的生成规则实施例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载波模块42将身份标识写入电力载波信号中,并将电力载波信号经第一阻波模块43发送至接入的市电线路中。其中,电力载波信号的调制规则实施例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前端控制器11无法指定接收端,因此,仅能将电力载波信号写入市电线路中。

其中,电力载波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其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s210:第二载波模块通过第二阻波模块从市电线路接收电力载波信号时,解析并获得电力载波信号携带的身份标识,并发送至第二主控模块。

s211:第二主控模块接收身份标识,确认与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并基于地址信息,建立目标电表和目标用户的关联关系。

具体的,由于电表控制器12和目标前端控制器11通过市电线路相连,因此,电表控制器12可以接收到市电线路中的电力载波信号。进一步的,第二主控模块51经第二阻波模块53和第二载波模块52接收到包含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后,对该电力载波信号进行解析,以得到身份标识。

进一步的,第二主控模块51中预先存储有各用户的地址信息,以及地址信息与身份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地址信息可以是基于用户的门牌号生成的信息,通过地址信息可以明确用户位置。可选的,对应关系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或以文档的形式记录,其具体的记录形式实施例不作限定。典型的,当第二主控模块51获取到身份标识后,根据身份标识和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查找与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

上述,通过电源模块55向处于断电状态的目标用户的市电线路提供电源,目标前端控制器11通过市电线路发送携带有目标用户的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电表控制器12接收到电力载波信号时,解析电力载波信号携带的身份标识,并确认与身份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基于地址信息,建立目标电表和目标用户的关联关系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表箱侧设置电表控制器12,在用户侧设置目标前端控制器11,且通过市电线路传输携带有目标用户身份标识的电力载波信号的方式进行对线,无需在电表箱和用户侧均配置工作人员进行逐个测试,节省了人力及时间,实现了智能对线,提高了对线效率,同时通过第一阻波模块43和第二阻波模块53的设置对共模电流进行滤波,达到提升市电线路中电力载波信号的传输距离的作用。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