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65344发布日期:2020-01-10 21:3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及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接入网技术的发展,3gpp协议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其中,3gppr15协议定义了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和新无线(newradio,nr)的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架构。在dc架构应用的初期阶段,大部分网络运营商采用的是dc架构中的lte和nr双连接(e-utra-nrdualconnectivity,en-dc)架构。采用这种架构不需要将现有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4g)核心网更新为5g核心网,而只需要在现有4g基站的基础上,新增加5g基站,从而为终端提供“4g+5g”的联合接入服务,提升无线承载的带宽,达到提升数据传输速率的效果。而在其它的通信网络(例如无线局域网)中,也有提升无线承载的带宽的方法,同样可以达到提升数据传输速率的效果。

以dc架构中的en-dc架构为例,在en-dc网络下,终端先通过4g基站接入网络,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连接。当该4g基站存在协同的5g基站时,4g基站可以通过rrc重配置为终端与4g基站建立的特定的4g无线承载新增5g网络的链路资源,将原先的4g无线承载分裂到双链路上,形成分裂承载(splitbearer)。通过分裂承载,用户的上行数据可以同时通过4g和5g的无线链路进行传输,分流到4g和5g的小区,再在5g基站中汇聚,下行数据同样可以通过5g基站分流,通过4g和5g的小区发送到终端,并在终端中汇聚。由此可见,分裂承载具备更大的带宽,分裂承载的数据吞吐率更高。这种通过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无线路由器等)配置的方式提升了带宽的无线承载,可以称为大带宽无线承载。

在当前网络架构中,由于目前尚无相应的协议约定网络侧设备在配置大带宽无线承载时如何选择无线承载,当终端和网络侧设备建立了多个无线承载时,网络侧设备可能只会将其中的某一个或者部分无线承载配置为大带宽无线承载,而网络侧设备配置的大带宽无线承载有可能并不是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无线承载。如果网络侧设备将一个已建立好的无线承载配置为大带宽无线承载,而终端有数据业务请求产生时,有可能会重新建立新的无线承载业务来传输业务数据,而不会使用建立好的大带宽无线承载来传输业务数据,例如图1所示,这就会导致大带宽无线承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及终端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网络接口时,将第一网络接口与已有的大带宽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从而使得基于第一网络接口的数据业务可以通过已有的大带宽无线承载传输数据,从而充分利用大带宽无线承载的资源,提升业务数据传输时的数据吞吐率,提升网络性能和大带宽无线承载的有效利用率。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网络接口;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该第一无线承载集合包括网络侧设备为终端设备新建立的第一无线承载和已有的至少一条第二无线承载,第一网络接口是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生成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和第一网络接口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该第二无线承载集合包括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与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的无线承载;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确定目标无线承载,该目标无线承载为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带宽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承载;终端设备将目标无线承载与第一网络接口进行映射绑定。

由上述第一方面可知,终端设备可以在生成第一网络接口时,将该第一网络接口与目标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从而使得基于第一网络接口的数据业务可以通过目标无线承载传输数据,从而充分利用目标无线承载大带宽的特性,提升业务数据传输时的数据吞吐率。

可选的,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该无线承载建立请求用于请求网络侧设备为终端设备建立新的第三无线承载;若第三无线承载的带宽值大于第二网络接口对应的无线承载,且与第二网络接口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则终端设备将第二网络接口与第三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从而使得基于第二网络接口的数据业务通过新建的第三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充分利用第三无线承载的大带宽特性,第二网络接口是终端设备在第三无线承载建立之前生成的网络接口。

可选的,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包括: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ci或业务流模板tft中的至少两项;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和第一网络接口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ci、ip地址和业务流模板tft中的至少两项,确定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所支持的业务类型和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

可选的,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该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是终端设备在生成第一网络接口时对应生成的;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还包括: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双连接dc状态信息或服务质量qos参数,其中,所述dc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无线承载是否为分裂承载,所述qos参数用于指示无线承载在核心网管控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确定目标无线承载,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dc状态信息或qos参数确定目标无线承载。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的模块。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终端设备,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上述网络侧设备。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网络接口时,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该第一无线承载集合包括网络侧设备为该终端设备新建立的第一无线承载和已有的至少一条第二无线承载,该第一网络接口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生成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和第一网络接口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该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包括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与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的无线承载,终端设备根据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从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确定带宽值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承载,并且将该目标无线承载与第一网络接口进行映射绑定。通过本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生成第一网络接口时,将该第一网络接口与目标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从而使得基于第一网络接口的数据业务可以通过目标无线承载传输数据,从而充分利用目标无线承载大带宽的特性,提升业务数据传输时的数据吞吐率,提升网络性能和大带宽无线承载的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当前网络架构中无线承载的一种使用状况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接口映射绑定的无线承载变化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图计算框架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本申请中所出现的模块的划分,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类似的形式,本申请中均不作限定。并且,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者可以分布到多个电路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承载建立请求为终端设备建立无线承载,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需要进行的数据业务对应的网络接口与建立的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从而利用该无线承载传输相应的业务数据。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无线路由器等无线局域网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架构,还可以应用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mts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utran)架构,或者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edge)系统的无线接入网(gsmedgeradioaccessnetwork,geran)架构。在utran架构或/geran架构中,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的功能由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支持节点(servinggprssupport,sgsn)完成,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公共数据网网关(publicdatanetworkgateway,pgw)的功能由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gprssupportnode,ggsn)完成。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例如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landmobilenetwork,plmn)系统,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通信系统或5g之后的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接入网设备也可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设备。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连接,用于接收终端设备的数据并发送给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在不同通信系统中对应不同的设备,例如,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the2nd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2g)系统中对应基站与基站控制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e3rd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3g)系统中对应基站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rnc),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4g)系统中对应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b,enb),在5g系统中对应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下一代节点b(nextgenerationnodeb,gnb))。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包含无线收发功能、且可以与网络设备配合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设备。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或5g之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为解决现有的网络架构中,终端设备无法有效地利用已建立好的大带宽无线承载,导致优质的网络资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终端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301、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网络接口。

当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层中有数据业务请求产生时,该数据业务请求中会携带接入点名称(accesspointname,apn),当该数据业务请求携带的apn与现有的无线承载对应的apn不一致时,终端设备会利用该数据业务请求携带的apn请求网络侧设备建立新的无线承载。新的无线承载建立完成后,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层会配置与该数据业务请求对应的网络接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接口即终端设备在新的第一无线承载建立后对应生成的网络接口。

302、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承载集合包括网络侧设备为终端设备新建立的第一无线承载和已有的至少一条第二无线承载,该第一网络接口是终端设备根据该新建的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生成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包括的已有的至少一条第二无线承载是第一无线承载建立之前就已经建立好的,其中包括的至少一条无线承载是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进行注册时网络侧设备主动为终端设备建立的,而不是由终端设备主动触发建立的,其它无线承载是由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层根据需求主动触发网络侧设备建立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需求主动触发网络侧设备建立更多的无线承载,以增加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无线承载的数量,从而使第一无线承载集合尽可能地包含更多的大带宽无线承载,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网络接口可以尽可能地与大带宽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从而提高大带宽无线承载的利用率。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的作用是从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筛选出与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的大带宽无线承载。

3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和第一网络接口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确定出每条无线承载所支持的业务类型,例如特定业务和一般业务。特定业务是指数据业务中小部分特殊业务(例如特定ip业务,特定ip业务需要特定的无线承载来进行ip报文的五元组信息的传输),这种特定业务只能基于特定的网络接口和无线承载来进行业务数据传输。一般业务是指数据业务中大部分的互联网业务,这种一般业务可以基于任意的网络接口和无线承载来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第二无线承载集合包括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与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的无线承载。

304、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确定目标无线承载,目标无线承载为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带宽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承载。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了第二无线承载集合后,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确定一条带宽值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无线承载来和第一网络接口进行映射绑定。该目标无线承载即大带宽无线承载,它可以是接入网场景中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分裂承载,或者是其它通行场景中通过其它方式提升了带宽的无线承载。通常情况下,这种大带宽无线承载的数量较少,所以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从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将一条带宽值最大的无线承载确定为目标无线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网络接口是终端设备根据新建的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生成的,所以第一网络接口和第一无线承载所支持的业务类型也必然是一致的,即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也包含第一无线承载,那么就有可能存在目标无线承载为第一无线承载的情况。

305、终端设备将目标无线承载与第一网络接口进行映射绑定。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无线承载后,该目标无线承载即对于第一网络接口而言的最优无线承载,终端设备将该目标无线承载与该第一网络接口进行映射绑定,从而使得业务数据基于该第一网络接口和目标无线承载进行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生成第一网络接口时,将该第一网络接口与目标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网络接口的数据业务可以通过目标无线承载传输数据,从而充分利用目标无线承载大带宽的特性,提升业务数据传输时的数据吞吐率,提升网络性能和大带宽无线承载的有效利用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在新的大带宽无线承载建立时,将一些已经与带宽值较小的无线承载建立了映射绑定关系的网络接口与新的大带宽无线承载重新进行映射绑定,从而充分利用新建的大带宽无线承载的网络资源。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无线承载对应的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状态信息、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参数、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osclassidentifier,qci)、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protocoladdress,ip)和业务流模板(trafficflowtemplate,tft)等参数。

以下将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另一实施例可以包括:

401、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网络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01的内容与步骤301的内容相类似,可以参考上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402、终端设备获取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dc状态信息、qos参数、qci、ip地址和tft。

4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ci、ip地址和业务流模板tft中的至少两项,确定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所支持的业务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qci用于指示无线承载的业务时延和丢包率等指标,当无线承载对应的qci的取值在5到9之间时,说明该无线承载可以支持一般业务,否则说明该无线承载只能支持特定业务。ip地址和tft用于限定无线承载所能传输的ip报文的五元组信息。若无线承载对应的参数信息中存在tft,则说明该无线承载只能支持特定业务,如果不存在tft,说明其可能支持一般业务。通过qci、ip地址和tft形成的参数信息组合,可以判断无线承载支持的业务类型。

404、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支持的业务类型,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是终端设备在生成第一网络接口时对应生成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获取该路由信息来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例如,假设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中包含的路由规则是通用路由规则,没有特殊的标识进行限定,且其中包含的路由表存在默认路由,就可以说明该第一网络接口支持一般业务,否则说明该第一网络接口只能支持特定业务。

405、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所支持的业务类型和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

在本实施中,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和第一网络接口是否均同时支持一般业务或者特定业务,就能确定与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的无线承载,就可以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

406、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dc状态信息或qos参数确定目标无线承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dc状态信息可以指示该无线承载是否为分裂承载。当一条无线承载对应的dc状态信息指示该无线承载为分裂承载时,说明该无线承载为目标无线承载。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qos参数可以作为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所有无线承载的带宽大小参考。具体的,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qos参数中的最大汇聚比特速率(aggregationmaximumbitrate,ambr)指示了该无线承载在核心网管控下的最大速率,ambr指示的该无线承载在核心网管控下的最大速率越大,说明其带宽越大。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qos参数选择带宽最大的无线承载作为目标无线承载。

407、终端设备将目标无线承载与第一网络接口进行映射绑定。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07与上述步骤305的内容相类似,可参考对上述步骤305的相关描述,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408、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无线承载建立请求用于请求网络侧设备为终端设备建立新的第三无线承载。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主动触发网络侧设备建立新的无线承载,即第三无线承载。新建第三无线承载的目的是增加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无线承载的数量,从而增大目标无线承载的筛选范围,使得终端设备生成的网络接口有更大的无线承载选择空间。

409、若该第三无线承载的带宽值大于第二网络接口对应的无线承载,且与第二网络接口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则终端设备将第二网络接口与第三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网络接口是终端设备在第三无线承载建立之前生成的网络接口。该第二网络接口原本与其他不具备大带宽特性的无线承载进行了映射绑定,当该新建的第三无线承载大于第二网络接口原本对应的无线承载的带宽值,且可以和第二网络接口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则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网络接口与第三无线承载重新进行映射绑定,如图5所示。这样可以使得原来基于第二网络接口的数据业务通过新建的第三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也充分利用了新建的第三无线承载的网络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主动触发建立更多的无线承载,提高了无线承载的选择空间,可以在终端设备生成新的网络接口时,更易于选择出一个适合新网络接口的大带宽无线承载,也可以在新建的无线承载为大带宽无线承载时,为终端设备已有的网络接口提供一个更优的无线承载选择。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进行描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生成模块601,用于生成第一网络接口;

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该第一无线承载集合包括网络侧设备为终端设备新建立的第一无线承载和已有的至少一条第二无线承载,第一网络接口是生成模块601根据第一无线承载对应生成的;

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和第一网络接口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第二无线承载集合包括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与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的无线承载;

确定模块603,还用于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确定目标无线承载,该目标无线承载为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带宽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承载;

映射绑定模块604,用于将目标无线承载与第一网络接口进行映射绑定。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605,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该无线承载建立请求用于请求网络侧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建立新的第三无线承载;

映射绑定模块604,还用于若第三无线承载的带宽值大于第二网络接口对应的无线承载,且与第二网络接口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匹配,则将第二网络接口与第三无线承载进行映射绑定,该第二网络接口是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无线承载建立之前生成的网络接口。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包括: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ci、ip地址、业务流模板tft中的至少两项;

确定模块603,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ci、ip地址和业务流模板tft中的至少两项,确定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所支持的业务类型;

确定模块603,具体还用于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

确定模块603,具体还用于根据第一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所支持的业务类型和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确定第二无线承载集合。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获取模块602,还用于获取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是生成模块601在生成第一网络接口时对应生成的;

确定模块603,具体还用于根据第一网络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确定第一网络接口所支持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每条无线承载的参数信息还包括: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双连接dc状态信息或服务质量qos参数,其中,dc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无线承载是否为分裂承载,qos参数用于指示无线承载在核心网管控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确定模块603,具体还用于根据第二无线承载集合中每条无线承载对应的dc状态信息或qos参数确定目标无线承载。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2。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处理器7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7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只读光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7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701相连接。存储器702也可以和处理器701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7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701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7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7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在具体实现中,处理器7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每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ore)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ore)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703。

收发器703可以在处理器701的控制下,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承载处理的方法以及终端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