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的拍摄需求,智能终端提供了针对图像拍摄的虚化模式,虚化模式可以将主体物体与背景(主体物体以外的物体)明显地区分开来,从而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虚化模式在拍摄过程中实现了背景的虚化,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双摄像组件在虚化算法下实现对背景的虚化。然而,相关技术所提供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双摄像组件成本较高,由于对镜头光轴的角度有严格的要求以至于更换摄像组件需要专业的校准流程,以及无法在后期对图像进行焦点与景深的灵活处理。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使用双摄像头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中,设备成本较高以及处理算法复杂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取景过程中,获取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将所述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进行关联存储;接收对所述拍摄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所述区域选定操作用于指示所述拍摄图像中的焦点区域;根据所述焦点区域以及所述物距信息,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虚化处理。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取景过程中,获取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将所述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进行关联存储;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拍摄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所述区域选定操作用于指示所述拍摄图像中的焦点区域;图像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焦点区域以及所述物距信息,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虚化处理。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取景过程中获取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并在拍摄指令下将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进行关联存储,使得能够根据拍摄图像的物距信息对拍摄图像进行快速的后期处理,与相关技术中通过双摄像头来获取拍摄图像以及对拍摄图像进行后期处理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仅通过单个摄像头完成拍摄图像的获取,以及根据物距信息完成拍摄图像后期的焦点区域的确定以及非焦点区域的虚化处理,在保障拍摄图像的焦点区域图像清晰的同时,降低了终端拍摄设备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成像原理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所示图像处理方法所涉及的虚化效果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图5所示图像处理方法的实施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8示出了图7所示图像处理方法所涉及的景深处理界面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说明。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换句话说,在聚焦完成后,焦点前后的范围内所呈现的清晰图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对焦:对焦也叫对光、聚焦。通过照相机对焦机构变动物距和像距的位置,使被拍景物成像清晰的过程就是对焦。通常数码相机有多种对焦方式,分别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对焦方式为自动对焦。虚化(数码相机拍照技术):一般在拍摄过程中,虚化是指背景虚化,背景虚化就是使景深变浅,使焦点聚集在主题上,主题以外的物体被虚化,主题可以是取景框内由拍摄用户选中的主体物体。背景虚化与景深直接相关,当主体物体清晰,而背景很模糊,则称之为景深浅;若背景虚化不明显,即主体物体与背景同样清晰,则称之为景深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用于设置有单个摄像头的终端,该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一类的电子设备,且该摄像头可以是终端的前置摄像头或后置摄像头。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设置有单个摄像头的终端,该方法包括:步骤101,取景过程中,获取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其中,取景画面为终端内单个摄像头拍摄范围内的画面,且随着终端的角度变换,取景画面在摄像头拍摄范围内变换。对于终端而言,各个取景画面是由像素点构成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停留在某一取景画面时,终端对取景画面内的各个像素点进行对焦。当存在像素点对焦成功时,终端确定该像素点对焦成功时的物距信息。物距信息指各个像素点在对焦成功时到,该像素点对应的景物镜头组件光心的距离。可选的,景物由相同物距信息下的像素点构成,或,不超过物距差阈值的各个像素点构成。当景物由不超过物距差阈值的各个像素点构成时,终端所获取的各个景物的物距信息为各个景物内像素点的平均物距信息。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物距信息精确到厘米单位,取景画面由100个像素点构成。其中像素点1至像素点10的物距信息为1.00米,像素点11至像素点50的物距信息为1.50米,像素点51至70的物距信息为1.55米,像素点71至100的物距信息为2.00米。设置物距差阈值为10厘米,则取景画面由3个景物组成:景物1由像素点1至像素点10构成,景物1对应的物距信息为1米;景物2由像素点11至像素点70构成,景物2对应的物距信息为1.52米(即像素点11至像素点70的平均物距信息);景物3由像素点71至像素点100构成,景物1对应的物距信息为2.00米。可选的,取景过程中,终端获取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并将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存储于终端。步骤102,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将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进行关联存储。在终端接收到拍摄指令时,终端内设置的单个摄像头获取取景画面内的各个像素点,并将取景画面内各个像素点所构成的图像存储为拍摄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拍摄图像中相同物距信息下的像素点构成一景物,而拍摄图像由多个景物构成。在存储拍摄图像的同时,终端获取与拍摄图像中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并对各个物距信息进行存储,其中存储各个物距信息时,终端将各个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中与各个物距信息相对应的景物一一关联起来,从而实现终端将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关联存储。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表一所示,物距信息精确到厘米单位,终端在接收到拍摄指令后,获得一张由100个像素点构成的拍摄图像。其中,终端在存储该拍摄图像时,以列表的形式将各个物距信息与该物距信息相对应的景物进行关联存储,如物距信息1.00米处的各个像素点构成了景物1,相应的,物距信息1.00米与景物1在列表中关联存储。表一物距信息景物1.00米景物1(像素点1至像素点10)1.50米景物2(像素点11至像素点50)1.55米景物3(像素点51至像素点70)2.00米景物4(像素点71至像素点100)因此,当需要对拍摄图像作后期处理时,终端关联存储的操作有利于拍摄图像的后期处理的快速进行。步骤103,接收对拍摄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区域选定操作用于确定拍摄图像中的焦点区域。可选的,区域选定操作可以是对拍摄图像中任一图像区域的触控操作,该触控操作可以是单击操作、双击操作、按压操作、长按操作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区域选定操作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区域选定操作确定出拍摄图像中的焦点区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通过手指点击拍摄图像,其中,手指与拍摄图像的接触部分为点击区域,终端获取点击区域中各个像素点对应的物距信息,并根据该物距信息确定包含点击区域的景物,其中景物由各个像素点构成。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拍摄图像包括三个人物(人物1、人物2和人物3),其中,人物1与人物2在拍摄图像中并排站立(即人物1与人物2的物距信息是一致的),而人物3站在人物1与人物2的身后两米处(即人物3的物距信息不同于人物1与人物2的物距信息),当用户点击人物1的局部区域时,终端根据用户的点击区域获取的焦点区域包括人物1与人物2,其获取焦点区域的具体过程为:终端获取用户点击区域的目标物距信息,从预先存储的拍摄图像的各个物距信息中获取与目标物距信息一致的像素点,最终将像素点的物距信息与目标物距信息一致的各个像素点确定为焦点区域。可选的,当确定出包含点击区域的景物为一个时,将景物确定为拍摄图像的焦点区域;当确定出包含点击区域的景物为至少两个时,终端比较各个景物所包含的点击区域中像素点的个数,将包含点击区域中像素点个数最多的景物确定为焦点区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多次接收拍摄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则确定出拍摄图像的多个焦点区域,各个焦点区域之间并行执行后续的步骤。步骤104,根据焦点区域以及物距信息,对拍摄图像进行虚化处理。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拍摄图像由多个景物组成,终端对拍摄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拍摄图像中焦点区域的清晰度,终端根据焦点区域的物距信息获取拍摄图像中除焦点区域以外的景物,从而对拍摄图像中除焦点区域以外的景物作虚化处理。其中,清晰度与各个像素点到镜头组件光心的距离有关。各个像素点到镜头组件光心的距离不同,则各个像素点的清晰度也是不同的,当焦点区域的像素点对应的景物到镜头组件光心的距离都处于相同物距信息下的距离,则焦点区域的清晰度是最高的,即终端通过获取焦点区域的物距信息,能够保留拍摄图像中焦点区域的清晰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留焦点区域的清晰度可以通过判断焦点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清晰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来实现。可选的,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将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带入brenner梯度函数,当函数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则该图像是清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判断图像清晰度的算法不作限定。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取景过程中获取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并在拍摄指令下将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进行关联存储,使得能够根据拍摄图像的物距信息对拍摄图像进行快速的后期处理,与相关技术中通过双摄像头来获取拍摄图像以及拍摄图像的后期处理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仅通过单个摄像头完成拍摄图像的获取,以及根据物距信息完成拍摄图像后期的焦点区域的确定以及非焦点区域的虚化处理,使得在保障拍摄图像的焦点区域图像清晰的同时,降低了终端拍摄设备的成本。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设置有单个摄像头的终端,该方法包括:步骤201,取景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摄像头的镜头组件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对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进行对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音圈马达,音圈马达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音圈马达用于驱动镜头组件移动以完成对焦。其主要原理是在一个永久磁场内,通过改变音圈马达内线圈的直流电流大小,来控制弹簧片的拉伸位置,从而驱动镜头组件移动实现自动对焦功能,使得取景画面中的各个景物逐渐清晰。步骤202,当取景画面中目标景物对焦成功时,根据镜头组件的镜头位置确定像距信息。在对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进行对焦的过程中,驱动组件驱动镜头组件移动到不同位置时,不同物距处的景物会对焦成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图像处理芯片同时记录下对焦成功的景物及镜头组件的镜头位置,根据镜头组件的镜头位置确定景物的像距信息,景物的像距信息为镜头组件到图像传感器的距离。其中,图像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转换功能,将感光面上的光像转换为与光像成相应比例关系的电信号,具体为图像传感器将其受光面上的光像,分成许多小单元,将其转换成可用的电信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图像处理芯片将景物(对应像素点)和景物的像距信息一一对应存储。步骤203,根据镜头组件的焦距和像距信息,确定目标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各个景物对焦成功时,终端根据光学成像的原理可以得到景物的物距信息与像距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光学成像原理对应的公式为1/f=1/v+1/u公式(2-1)公式(2-1)中,f是焦距信息,v是像距信息,u是物距信息。其中,f是终端内与摄像组件有关的固有参数,即f是已知的,对于各个景物来说,f是相同的。根据步骤202得到各个静物对焦成功时的v,而f是已知的,从而可以根据公式(2-1)推导出目标景物的u,最终得到取景画面中所有景物的物距信息。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3所示,取景画面包含3个景物(s1、s2和s3),则在镜头组件302移动对焦的过程中,确定出各个景物在对焦时的像距信息(v1、v2和v3),终端根据已知的焦距信息f与各个景物的像距信息确定出取景画面中所有景物的物距信息(u1、u2和u3)。其中,s1’、s2’和s3’分别为s1、s2和s3在图像传感器302处的成像,且景物物距越短,其成像比例越小,其中,成像比例是指景物尺寸与该景物的成像之比。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图像处理芯片存储取景画面中所有景物的物距信息。步骤204,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将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进行关联存储。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1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步骤205,接收对拍摄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103,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步骤206,获取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物距信息,以及非焦点区域对应的非焦点物距信息。为了保证对拍摄图像进行后期处理时,任意指定焦点区域的图像都是清晰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拍摄图像为超焦距图像,超焦距图像为最小像距信息对应的拍摄图像。根据公式(2-1)与图3可知,景物的焦距信息与物距信息是成反比的,终端根据镜头组件的精度信息获取镜头组件所能调整的最小像距信息,即将镜头组件的位置调整为与图像传感器最近时的位置,使得镜头组件可对焦的范围包括了最大物距处的景物,即取景画面中所有景物都达到了清晰度的要求,使得终端在接收到对拍摄图像中任一图像区域的区域选定操作时,根据区域选定操作确定的焦点区域中各个景物都是清晰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确定焦点区域后,从图像处理芯片中获取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物距信息,以及非焦点区域对应的非焦点物距信息。其中,非焦点区域是拍摄图像除焦点区域以外的区域。步骤207,根据焦点物距信息和非焦点物距信息,确定非焦点区域的虚化程度。在实际的图像后期处理过程中,为了实现焦点区域与非焦点区域的自然过渡,根据非焦点区域中各个景物与焦点区域之间的不同距离,实现非焦点区域中各个景物的不同虚化程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焦点物距信息和非焦点物距信息后,终端通过图像处理芯片获取非焦点区域中各个景物与焦点区域的物距差,非焦点区域中各个景物的虚化程度可随着与焦点区域的物距差的增大而增大。即在非焦点区域中,越靠近焦点区域的景物,其虚化程度较小;越远离焦点区域的景物,其虚化程度越大。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焦点区域的物距为2m,非焦点区域包含4个景物(分别为景物1、静物2、景物3和景物4),其物距分为为1.5m、2.3m、3m和5m,则物距差分别为0.5m、0.3m、1m和3m。那么非焦点区域中各个景物的虚化程度从弱到强依次为景物2、景物1、景物3和景物4,即景物2的虚化程度最弱,景物4的虚化程度最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焦点区域包括多个景物时,终端获取焦点区域中物距最大的景物,并通过图像处理芯片获取非焦点区域中各个景物与该景物的物距差。步骤208,根据虚化程度对非焦点区域进行虚化处理。可选的,对非焦点区域进行虚化处理,可以通过对非焦点区域进行高斯模糊得到虚化后的非焦点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虚化处理所涉及的算法不作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非焦点区域中不同景物对应不同的模糊半径,将各个景物对应的模糊半径带入高斯模糊算法中,即得到非焦点区域中不同景物的模糊结果,使得非焦点区域呈现出不同景物不同虚化程度的视觉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对虚化处理所涉及的虚化算法不作限定。示意性的,如图4所示,区域401勾勒出了焦点区域,该焦点区域中,物距信息一致的景物所呈现出的图像效果明显清晰与非焦点区域,在图4中,除区域401之外的区域为非焦点区域。在非焦点区域中,我们可以观察得到,距离焦点区域中的景物越远的景物其虚化程度更深,距离焦点区域中的景物越近的景物其虚化程度更浅,如图4中的桌子与窗户,桌子的部分区域距离焦点区域较近,虚化效果不明显,而距离焦点区域较远的窗户其虚化效果很明显。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光学成像原理确定出各个景物的物距信息,对于焦点区域而言,终端确定出焦点物距信息,对于非焦点区域而言,终端确定出非焦点物距信息,从而终端根据焦点物距信息和非焦点物距信息确定非焦点区域的虚化程度,与相关技术中通过抠图方式来确定虚化景物的方法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是在根据各个景物的光学特性的基础上来确定非焦点区域,即通过各个景物的物距信息来确定非焦点区域以及其虚化程度,使得拍摄图像的虚化效果过渡自然,降低了虚化过程中对虚化算法的难度。在对非焦点区域进行虚化处理的过程中,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虚化处理方法是建立在模糊算法基础上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另外一种虚化处理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涉及复杂的虚化算法且能够充分地利用镜头组件下各个景物的光学特性,使得拍摄图像的虚化处理效果更接近于自然虚化效果。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设置有单个摄像头的终端,该方法包括:步骤501,取景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摄像头的镜头组件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对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进行对焦。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201,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步骤502,当取景画面中目标景物对焦成功时,根据镜头组件的镜头位置确定像距信息。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2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步骤503,取景过程中,根据预设拍摄频率拍摄候选图像并存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取景过程中,终端根据预设的拍摄频率拍摄并存储不同像距处对焦成功的图像,并记录为候选图像。其中,不同候选图像对应不同候选对焦景物,候选对焦景物是候选图像中对焦成功的景物。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镜头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8mm,镜头组件的移动对焦速度为4mm/s,设置拍摄频率为10张/s,则镜头组件在完成一轮对焦的过程中,终端能够获取并存储20张候选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503与步骤501至502并行执行,即在获取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的物距信息的同时,根据预设拍摄频率拍摄候选图像并存储,以便于后期实现对拍摄图像任意景物处的对焦与虚化。步骤504,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将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进行关联存储。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102,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步骤505,接收对拍摄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103,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步骤506,根据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景物,从候选图像中确定目标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并未在接收拍摄指令之前接收到与区域选定操作相关的指令,终端在接收拍摄指令后获取的拍摄图像为短焦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根据区域选定操作确定出焦点区域,并根据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景物的物距信息从候选图像中确定出目标图像,目标图像包含有与焦点景物的物距信息相同的景物,记为候选对焦景物。其中,目标图像中的候选对焦景物与焦点景物匹配,即候选对焦景物的物距信息与焦点景物的物距信息一致(或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镜头组件在完成一轮对焦的过程中,终端获取并存储了3张候选图像。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区域610示意有该3张候选图像(候选图像611、候选图像612和候选图像613),其中,取景画面主要包含有3个景物(按照物距信息由远及近分别为s1、s2和s3)。在镜头移动的过程中,该3张候选图像分别包含有对焦成功的景物与未对焦成功的景物。如候选图像611中,景物s3对焦成功(图中阴影区域视为对焦成功的区域),s1、s2以及剩余背景处的景物在该镜头组件移动位置下未对焦成功,呈现出自然的虚化效果;如候选图像612中,景物s2对焦成功,s1、s3以及剩余背景处的景物在该镜头组件移动位置下未对焦成功,呈现出自然的虚化效果;又如候选图像613中,景物s1对焦成功,s2、s3以及剩余背景处的景物在该镜头组件移动位置下未对焦成功,呈现出自然的虚化效果。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区域620示意了终端接收对拍摄图像(短焦图像)621的区域选定操作,并根据区域选定操作确定出焦点区域622。在确定焦点区域622的过程中,终端首先根据用户完成区域选定操作的点击区域623,确定与该点击区域的物距信息一致的焦点区域622,焦点区域622包含点击区域623,且焦点区域622对应的焦点景物与候选图像612中对焦成功的景物s2一致,则将候选图像612确定为目标图像。步骤507,将拍摄图像替换为目标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根据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景物,从候选图像中确定目标图像后,终端将拍摄图像替换为目标图像。目标图像不仅包含有对焦成功的焦点区域,其非焦点区域也是根据镜头组件的光学特性实现了自然虚化,从而步骤507之后不需要对非焦点区域进行虚化处理。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在接收拍摄指令之前接收到与区域选定操作相关的指令,则终端无需拍摄一张短焦图像,直接根据该区域选定操作从候选图像中确定出目标图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无论终端在接收拍摄指令之前是否接收到与区域选定操作相关的指令,当终端再次接收到对目标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时,终端继续执行与步骤505至步骤507相关的逻辑操作。如,终端接收到对目标图像(第一次获取的目标图像记为第一目标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执行的内容为:接收对第一目标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根据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景物,从候选图像中确定第二目标图像;将第一目标图像替换为第二目标图像。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原有用于实现非焦点区域虚化效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另外一种虚化处理方法,即终端根据预设拍摄频率拍摄候选图像并存储,在接收到对拍摄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时,根据区域选定操作下的焦点区域从候选图像中确定出目标图像,该目标图像既包含有清晰的焦点区域也包含有实现虚化效果的非焦点区域。该方法不需要涉及复杂的虚化算法且能够充分地利用镜头组件下各个景物的光学特性,使得拍摄图像的虚化处理效果更接近于自然虚化效果。在实际的图像处理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对图像焦点区域清晰范围与非焦点区域虚化范围的自由调节,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对拍摄图像执行景深处理的步骤。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设置有单个摄像头的终端,步骤208和步骤505之后,还包括:步骤701,接收景深处理指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在显示有拍摄图像的显示屏中设置有景深进度条,用户可通过景深进度条上的按钮来调节景深深度。终端根据用户在景深进度条的拖动操作,生成景深处理指令。其中,景深处理指令中包括景深深度。步骤702,根据景深处理指令和物距信息,对拍摄图像进行景深处理。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702包括:一、根据景深深度以及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物距信息,确定景深范围。其中,景深范围是根据景深深度以及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物距信息确定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景深进度条的拖动距离与景深深度成正比。如,设置景深进度条的拖动距离与景深深度的比例为1∶50,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物距信息为u(cm),用户在景深进度条的拖动距离为1cm,根据1∶50的比例关系确定景深深度为50cm,则景深范围为[u-50,u+50]。即物距信息在[u-50,u+50]之间的景物呈现出景深效果。二、根据景深范围确定拍摄图像中的景深内景物和景深外景物。景深内景物位于景深范围之内,景深外景物位于景深范围之外。在上述示意性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景深范围为[u-50,u+50],则物距信息在[u-50,u+50]之间的景物为景深内景物,即景深内景物位于景深范围之内,相应的,景深外景物位于景深范围之外,即物距信息在[u-50,u+50]之外的景物为景深外景物。三、对景深外景物进行虚化处理。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景深内景物在原有焦点区域的基础上实现了景深效果,对于景深外景物而言,则进行虚化处理,其中,对景深外景物进行虚化处理的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8所示,终端正在对拍摄图像810进行景深处理。其中,用户可通过景深进度条820上的按钮821来调节景深深度。终端接收用户对景深进度条820的调节操作并从调节操作中获取景深深度,从而确定景深范围。如图8所示,经过景深处理后的拍摄图像810’相较于未经景深处理的拍摄图像810而言,清晰的景物增多,但物距较远的景物仍然呈现出了虚化效果。其中,终端根据景深范围确定清晰的景物,即为景深内景物;终端根据景深范围将拍摄图像810中除清晰的景物之外的景物作虚化处理,即为景深外景物,从而终端获取带有景深效果的拍摄图像810’。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景深处理指令确定出景深深度,并根据景深深度以及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物距信息,确定拍摄图像的景深范围,在景深范围之内的景深内景物实现景深效果,以及在景深范围之外的景深外景物执行虚化操作,从而满足了用户对图像焦点区域清晰范围与非焦点区域虚化范围的自由调节,在原有焦点区域的基础上实现了景深效果。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计算机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901,用于在取景过程中,获取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对应的物距信息;数据存储模块902,用于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将所述物距信息与拍摄图像进行关联存储;操作接收模块903,用于接收对所述拍摄图像的区域选定操作,所述区域选定操作用于指示所述拍摄图像中的焦点区域;图像处理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焦点区域以及所述物距信息,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虚化处理。所述信息获取模块901,包括:景物对焦子模块,用于取景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摄像头的镜头组件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对所述取景画面中各个景物进行对焦;像距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取景画面中目标景物对焦成功时,根据所述镜头组件的镜头位置确定像距信息;物距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像距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景物对应的所述物距信息。可选的,所述物距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镜头组件的焦距和所述像距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景物对应的所述物距信息。可选的,所述拍摄图像为超焦距图像;所述图像处理模块904,包括:物距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物距信息,以及非焦点区域对应的非焦点物距信息,所述非焦点区域是所述拍摄图像除所述焦点区域以外的区域;区域虚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焦点物距信息和所述非焦点物距信息,确定所述非焦点区域的虚化程度;第一虚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虚化程度对所述非焦点区域进行虚化处理。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图像拍摄模块,用于取景过程中,根据预设拍摄频率拍摄候选图像并存储,其中,不同候选图像对应不同候选对焦景物,所述候选对焦景物是所述候选图像中对焦成功的景物;可选的,所述拍摄图像为超焦距图像,所述图像处理模块904,包括:图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景物,从所述候选图像中确定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中的候选对焦景物与所述焦点景物匹配;图像替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拍摄图像替换为所述目标图像。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景深处理指令;景深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景深处理指令和所述物距信息,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景深处理。可选的,所述景深处理指令中包括景深深度;所述景深处理模块,包括:景深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景深深度以及所述焦点区域对应的焦点物距信息,确定景深范围;景物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景深范围确定所述拍摄图像中的景深内景物和景深外景物,所述景深内景物位于所述景深范围之内,所述景深外景物位于所述景深范围之外;第二虚化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景深外景物进行虚化处理。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0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10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安装并运行有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终端1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0、存储器1200和屏幕1300。处理器110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屏幕130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存储器120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120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storagemedium)。存储器120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该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包括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包括基于ios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或其它系统。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10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屏幕1300可以为触摸显示屏,该触摸显示屏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通常设置在终端1000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或异型屏。触摸显示屏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0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0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拍摄组件、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组件、电源、蓝牙组件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