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6347发布日期:2019-12-27 15:5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的提出,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场合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并且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客流检测和统计属于视频智能分析的范畴,基于监控视频的客流统计分析在很多不同场合都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在商业应用上,对于大型商场、超市、体育馆、旅游景点等场所,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区域的客流统计数据可以作为经营者和管理者进行市场研究和分析的重要依据。对于地铁站、公交车站台等公共交通场所,统计各个站点乘客进出的数量,通过决策分析,合理调配和利用公共交通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塞问题。

目前,针对需要监控的各种场所安装的摄像装置多为安防摄像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安防摄像机的影子,安防摄像机需要搭配万向节支架使用,不仅体积较大、安装繁琐,且摄像机属性明显,有心之人容易避开摄像机的摄像范围逃避监控;其次,现有安防摄像机的散热效果不好,影响使用寿命;再者,现有的安防摄像机水平方向及俯仰方向的调节均是依靠万向节支架进行调整,摄像机本身无法实现角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方便安装且隐蔽性好且可调节摄像机角度的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其包括本体、面壳、摄像头模组、控制模组、散热铝座及安装座;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及紧固圆盘,所述第一机壳设有外凸的转轴,所述第二机壳设置与第一机壳的转轴对应的轴孔,所述第一机壳的转轴穿过第二机壳的轴孔后与紧固转盘固定配合在一起,使第二机壳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与紧固圆盘之间;第二机壳于轴孔外周设有多个固定孔,该紧固圆盘对应固定孔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活动槽,通过第二紧固螺丝穿过紧固圆盘的活动槽及第二机壳的固定孔将第二机壳与紧固圆盘固定在一起;所述面壳可拆卸的配合在本体第一机壳及第二机壳的外周,所述摄像头模组可转动的配合在本体的第二机壳一端,所述控制模组设置在本体的第一机壳内,控制模组具有连接摄像头模组的主板,所述散热铝座固定配合在主板上,安装座可转动的配合在第二机壳的顶端。

进一步,所述本体的第二机壳一端具有上盖,所述安装座通过转盘与第二机壳的上盖连接在一起,转盘的一端与上盖固定配合,转盘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本体第一机壳的转轴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的转轴形成第一机壳的过线孔,所述第二机壳设有安装座的过线槽,所述紧固圆盘设有对应轴孔及转轴过线孔的中心孔,摄像头模组与控制模组连接时,连接控制模组的电线可通过第一机壳的转轴中空处形成的过线孔、第二机壳的轴孔及紧固圆盘的中心孔内穿过,并从第二机壳的穿线槽穿出。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所述主板、4g功能板、wifi探针板、电源板及按键板,所述4g功能板、wifi探针板及按键板设置在主板上,电源板连接主板,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电线连接控制模组的主板,电源板提供电源给主板,并经主板给4g功能板、wifi探针板及摄像头模组供电;主板接收摄像头模组的图像数据进行相应的视频处理,wifi探针板用于探测附近wifi设备的信号强弱及位置信息并传给主板,主板可经4g功能板把数据信息传给后台;按键板与主板相连,当按键按下时可复位主板及整个硬件系统。

进一步,所述第一机壳于转轴朝向第二机壳的一端面上设有多个锁孔,该紧固圆盘对应第一机壳的多个锁孔设有多个螺丝孔,第一紧固螺丝穿过紧固圆盘的螺丝孔及第一机壳的锁孔将紧固圆盘与第一机壳锁固在一起,使第二机壳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与紧固圆盘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机壳的转轴外周设置了转盘式的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面壳包括上壳盖、主壳盖及底壳盖,所述上壳盖配合在第二机壳上,所述主壳盖套设在第一机壳的外周,所述底壳盖旋紧配合在第一机壳的底端,主壳盖对应上壳盖的位置处设有一缺口,上壳盖配合在该缺口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机壳的一端具有上盖,上盖的底面至少设有一卡勾,所述上壳盖的顶面设有与上盖的卡勾对应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第一机壳的底面与主壳盖的底部设有相互对应的螺丝孔,通过螺丝将第一机壳的螺丝孔与主壳盖的螺丝孔锁固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机壳的底端具有凸出所述主壳盖的凸垣,凸垣上至少设有一开口,所述底壳盖过盈配合在该主体的凸垣上。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组的主板固定配合在本体的第一机壳内,所述散热铝座与控制模组的主板固定配合在一起,主板上设有多个高度不同的芯片,该散热铝座设有多个对应各个芯片的散热平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集成俯仰角无极调节并可锁紧,水平转角无极调节并可锁紧的功能,无需搭配万向支架,可减小产品体积,并且安装简单,角度调节快捷、角度锁紧牢固;后期维护时,打开面盖可以方便的调节俯仰角角度锁紧力度,松动顶部螺纹连接结构,调节水平转角锁紧力度,达到便捷维护的目的;

2、本发明采用全新的整体结构设计,对本体内部的控制模组及摄像头模组等器件进行全新布局,使其有别于常规摄像机,达到良好的隐蔽效果;

3、本发明在本体内部设计全新走线槽结构,整机连接线有序引出设备外,使产品更加紧凑且美观,设计合理;

4、本发明对设备大部分面壳零件做便捷拆换设计,面壳采用快捷拆装设计、通过更换不同颜色,表面花纹的面壳,达到呈现不同外观效果、融入不同环境的目的,使产品实现高度定制化,一套产品通过更换不同的面壳呈现不同的颜色,表面纹路,从而达到一机多变,可定制性强,匹配性高;

5、本发明前端设计镜头盖快捷更换机构,方便后期对镜头进行更换,调整维护;

6、本发明于本体内设计散热铝座,散热铝座具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散热平面,可解决控制模组局部热点的问题;同时外观上散热铝座不可见,保证产品外观美观性;

7、本发明将控制模组设置在本体的第一机壳内,第一机壳与第二机壳构成本发明的第一保护外壳,外加设置在本体外的面壳形成双层外壳包裹设计,为本发明内部电子元器件提供更强的防护功能,同时设备外观整体性强,针对性在设备内部设计走线线槽,约束整机连接线的走线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本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本体的第一机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本体的第二机壳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组合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其包括本体1、面壳2、摄像头模组3、控制模组4、散热铝座5及安装座6。

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本体1为圆柱结构,其包括第一机壳11、第二机壳12、紧固圆盘13及后盖14,所述第一机壳11设有外凸且中空的转轴111,转轴11的中空处形成该第一机壳11的过线孔112,所述第二机壳12设置与第一机壳11的转轴111对应的轴孔121,第一机壳11的转轴111一端穿过第二机壳12的轴孔121,使第二机壳12相对第一机壳11可以转动,该第二机壳12上还设有连通安装座6的过线槽122,所述第一机壳11于转轴111朝向第二机壳12的一端面上设有多个锁孔113,第二机壳12于轴孔121外周设有多个固定孔123,所述紧固圆盘13设置在第二机壳12背离第一机壳11的一端,该紧固圆盘13对应固定孔123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活动槽131,紧固圆盘13对应第一机壳11的多个锁孔113设有多个螺丝孔132,多个第一紧固螺丝14穿过紧固圆盘13的螺丝孔132及第一机壳11的锁孔113将紧固圆盘13与第一机壳11锁固在一起,使第二机壳12可相对第一机壳11及紧固圆盘13转动,第二机壳12调整好角度后,第二紧固螺丝15穿过紧固圆盘13的活动槽131及第二机壳12的固定孔123将第二机壳12与紧固圆盘13固定在一起,实现俯仰角度的无极调节并锁紧,紧固圆盘13的中心位置设有对应轴孔121及过线孔112的中心孔133,后盖14与第一机壳11扣合在一起。

如5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机壳11的转轴111外周设置了转盘式的加强筋114,该转盘式的加强筋114可增强第一机壳11的局部机械强度,同时可有效支撑第一机壳11与第二机壳12之间的间隙,有效杜绝安装完成后零件相对晃动的问题。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圆盘13的活动槽131为两个,所述第二机壳12的固定孔123及第一机壳11的锁孔113分别为四个,紧固圆盘13的每一活动槽131分别对应第二机壳12的两个固定孔123,所述第一紧固螺丝14及第二紧固螺丝15分别具有四个,所述紧固圆盘13的四个螺丝孔132由紧固圆盘13的表面内凹设置。所述第二机壳12的上部具有上盖124,上盖124的底面设有至少一卡勾125。

所述面壳2包括上壳盖21、主壳盖22及底壳盖23,所述上壳盖21的顶面设有与所述上盖124的卡勾125对应配合的卡槽211,通过卡槽211与卡勾125的配合,使上壳盖21固定配合在第二机壳12上。所述主壳盖22套设在第一机壳11的外周,主壳盖22对应上壳盖21的位置处设有一缺口24,上壳盖21配合在该缺口24内,所述底壳盖23旋紧配合在本体1第一机壳11的底端。所述主体1的第一机壳11底面与主壳盖22的底部设有相互对应的螺丝孔,通过螺丝将第一机壳11的螺丝孔与主壳盖22的螺丝孔锁固在一起。所述第一机壳11的底端具有凸出主壳盖22的凸垣115,凸垣115上至少设有一开口116,所述底壳盖23过盈配合在该主体1的凸垣115上。

所述摄像头模组3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设置在本体1的第一机壳11与后盖14下部的扣合空间内,可自动变焦、定焦、不同大小、高度的现有摄像头均可作为本发明摄像头模组3而安装在第一机壳11与后盖14内;摄像头模组3的底面设置镜头盖,镜头盖设计为可旋转开启、关闭的结构,可以便捷的对摄像头模组进行维护及更换。

所述控制模组4包括主板41、4g功能板、wifi探针板、电源板、按键板,所述4g功能板、wifi探针板及按键板设置在主板41上,电源板连接主板41,所述摄像头模组3通过电线连接控制模组4的主板41,电源板提供电源给主板41,并经主板41给4g功能板、wifi探针板、摄像头模组3供电;主板41接收摄像头模组3的图像数据进行相应的视频处理,wifi探针板用于探测附近wifi设备的信号强弱及位置信息并传给主板41,主板41可经4g功能板把数据信息传给后台;按键板与主板41相连,当按键按下时可复位主板41及整个硬件系统。

所述散热铝座5与控制模组4的主板41固定配合在一起,该散热铝座5散热设计有多个高度不同的散热平面51,本实施例中主要是接触主板41上的各种不同高度芯片及接触电源板,解决设备内部多个局部热点问题。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摄像头模组4获取摄像头监控区域内的人脸图像,主板41接收摄像头模组3的图像数据进行相应的视频处理,主板41可经4g功能板把数据信息传给后台,后台对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并把结果发送至客户端。

所述安装座6通过转盘61连接本体1第二机壳12的上盖124,所述转盘61的一端与上盖124固定配合在一起,转盘61的另一端连接安装座6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连接控制模组4的电线可通过本体1第一机壳11的过线孔112、第二机壳12的轴孔121及紧固圆盘13的中心孔133穿过,再经过第二机壳12的过线槽122、转盘61及安装座6而有序引出设备外。

本发明智能客流识别摄像机安装时,先将控制模组4及散热铝座5固定安装在本体1的第一机壳11内,电线从第一机壳11的过线孔112、第二机壳12的轴孔121及紧固圆盘13的中心孔133穿过,并从第二机壳12的过线槽122穿出,再穿过转盘61及安装座6而引至设备外,连接线从设备外连接本体1内的方式亦同。将第一机壳11的转轴111套在第二机壳12的轴孔121内,再使用第一紧固螺丝14将紧固圆盘13与第一机壳1的锁孔13锁固在一起,使第二机壳12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壳11与紧固圆盘13之间,由于紧固圆盘13与第二机壳12的锁固部分为活动槽131,可在活动槽131的范围内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当第二机壳12调整至需要的角度后,使用第二紧固螺丝15将第二机壳12与紧固圆盘13固定在一起,实现角度的无极调节并固定,本发明整体结构相当紧凑,角度调节也十分方便,同时角度调节到位后可以牢固、可靠锁紧。摄像头模组3装配在本体1内,上壳盖21通过扣位装配到第二机壳12的上盖124底面上,产品安装完成后,可以便捷更换;装配后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壳盖22为圆柱形结构,本体1的第一机壳11也为圆柱形,主壳盖22套在本体1的第一机壳11上,主壳盖22的下端部往内凸伸出两个锁片,各锁片上分别设有一螺丝孔,所述主体1的底面设有与主壳盖22的螺丝孔相互对应的螺丝孔,通过松紧螺丝可实现主壳盖22的快速更换,安装方式见图4。底壳盖33通过旋转扣位扣合到本体1的底端上,通过旋转底壳盖33,即可进行拆装工作;底壳盖33需要在主壳盖32安装完成后进行安装,装配后示意图见图2。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整个设计向的角度调节快捷,角度锁紧牢固,后期维护时通过打开面盖2的上壳盖21可以方便调节俯仰角度及锁紧力度,通过松动顶部安装座6与转盘61螺纹连接结构,可调节水平转动角度及锁紧力度,达到便捷维护的目的。

本发明可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更换不同的面壳,本发明设计了可便捷拆换的面壳结构,可在摄像头安装完成后,通过更换不同颜色、表面纹路的面壳,实现摄像头的高度定制化以及摄像头与安装环境的高度一体化。面壳的上壳盖与上盖通过相互扣合实现便捷更换;主壳盖直接套设在主体上,并通过松紧螺丝实现固定或者拆卸,实现主壳盖的快速更换;下壳盖通过旋转扣位扣合在本体的底端,通过旋转下壳盖机壳进行拆装作业。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