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6315发布日期:2020-02-04 13:0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用户不同的拍照需求,电子设备出现了多种功能不同的摄像头。例如,手机摄像头中的镜头可以包括主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通过微距镜头,可以进行微距拍摄,即在较近的拍摄距离下以大的放大倍率对物体进行拍摄,常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

当近距离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由于镜头与景物的距离很近可能只有几毫米,而现有用于补光的闪光灯与镜头距离较远,闪光灯无法向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模式下的视场补光,视场内光照度明显不足,无法拍清楚视场内的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近距离拍摄模式下视场内光照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导光件,设置于所述摄像头的物侧,所述导光件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摄像头的避让结构;补光灯,设置于所述导光件的靠近所述摄像头的一侧;其中,所述导光件用于将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导向所述摄像头的视场。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补光灯发出的光导向射向所述摄像头的视场的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避让结构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导光件上用于供光线射入到所述摄像头上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摄像头的方向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孔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摄像头的方向连续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补光灯沿所述摄像头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沿所述摄像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导光件上的所述避空结构组合形成供光线射入到所述摄像头上的空间。

进一步地,各所述导光件沿所述镜头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导光件靠近所述摄像头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补光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挡光件,设置在所述导光件与所述摄像头之间,用于阻挡所述补光灯发出的光由所述导光件直接射向所述镜头。

进一步地,所述挡光件的一端与所述摄像头连接,所述挡光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导向件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导光件和补光灯。导光件设置于摄像头的物侧,而且在导光件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摄像头的避让结构,使摄像头能够正常拍摄;补光灯设置于导光件的靠近摄像头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设置,由于导光件能够将补光灯发出的光导向射向摄像头的视场,从而,在近距离拍摄的过程中,由补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导光件导向后,能够射向摄像头的视场而起到补光的作用,使拍摄的照片亮度更加均匀,有效满足了移动终端在近距离拍摄模式下,对视场内光线强度的需求,实现了对视场内景物的清晰拍摄,满足用户对拍摄的图片的质量需求,提升了用户的拍照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导光件和补光灯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摄像头组成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放大率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多个第二种导光件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移动终端;11、摄像头;112、pcb板;113、图像传感器;114、固定器,115、镜头;12、补光灯;13a(13b)、导光件;130、斜面;131a、透光孔;131b、内侧壁;132b、空间;133b、外侧壁;15、挡光件;17、被拍摄物;18、屏幕;19、屏幕放大图像,2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视场是指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能够看到的被拍摄物的区域;物侧指靠近被拍摄物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可以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该移动终端作为手机上进行举例说明,并不是对移动终端的类型进行限定。

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11、补光灯12和导光件13a(13b)。导光件13a(13b)设置于摄像头11的物侧,而且在导光件13a(13b)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摄像头的避让结构,通过该避让结构,使导光件13a(13b)不会干扰摄像头11的正常拍摄。补光灯12设置于导光件13a(13b)的靠近摄像头11的一侧,即补光灯12和摄像头11设置在导光件13a(13b)的相同一侧。通过该补光灯12,能够在需要补光时,发光而对摄像头的视场进行补光;而导光件13a(13b)则用于将补光灯12的光线导向摄像头11的视场。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该补光灯12和导光件13a(13b),从而在需要对摄像头11的视场进行补光拍摄时,补光灯12发光,并经过导光件13a(13b)的导向,能够均匀照射视场中的被拍摄物17上,从而实现了在确保拍照亮度的前提下,使拍摄的照片亮度更加均匀,可靠满足了对图片拍摄的清晰度的要求,改善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2所示,摄像头11包括pcb板112、图像传感器113、固定器114和镜头115。手机中通常使用cmos作为图像传感器113,cmos图像传感器将dsp(数字处理芯片)集成于一体,外观上显示为一个部件。图像传感器113(集成有dsp的cmos图像传感器)固定在pcb板112上,固定器114设置在图像传感器113的外侧(即靠近被拍摄物的一侧)并与pcb板112连接,固定器114设置有容纳镜头115的空腔,镜头115与图像传感器113相对。在拍照过程中,被拍摄物的光线进入摄像头11,光线首先经过镜头115,然后到达图像传感器113,光线中的光子打到图像传感器113上产生可移动电荷,这是内光电效应,可移动电荷汇集形成电信号,经过a/d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即把电荷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送到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最终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形成显示图像,即实现了对被拍摄物的拍照。具体的,dsp的结构包括isp(imagesignalprocessor,镜像信号处理器)和jpegencoder(jpeg图像解码器),其中,isp是决定影像流畅的关键。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cmos,可以将dsp集成在cmos内。cmos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安装空间受限的手机。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11可以是常规的独立的一个摄像头11,也可以是有多个摄像头11,或者摄像头11与另外的一个或者多个透镜组成的复合摄像头1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用于拍摄物体到图像传感器上成像的器件即为摄像头11。摄像头11的外侧指不属于摄像头11的周围空间,摄像头11的正视图(拍摄时面对被拍摄物17)一般为圆形,沿周向即环绕该圆形的方向,径向指沿该圆形的直径延伸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11能够实现近景微距拍摄,微距拍摄指的是通过摄像头11的光学能力,在保证被拍摄物成像清楚的前提下,移动终端在距离被拍摄物较近时,能够以较大的光学放大率进行拍摄,其中,光学放大率指的是图像传感器113的成像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之间的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感受到的放大率=光学放大率*屏幕放大率*数码放大率,光学放大率指图像传感器113上成像的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的比值,屏幕放大率指屏幕尺寸与图像传感器113尺寸的比值,数码放大率是用户人为放大屏幕中部分而产生同一部分的放大后在屏幕上的尺寸与放大前在屏幕上的尺寸的比值。具体的,举例说明,用户在拍摄后所感受到的图像的放大原理,如图3所示,被拍摄物17上反射的光线在经过镜头115后到达图像传感器113上,然后产生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件,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dsp处理后,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屏幕18上形成图像,而用户可在屏幕18上按需对图像的局部进行放大,此时在屏幕18上所显示的图像便为屏幕放大图像19。

具体的,根据基本的光学成像原理,tan(fov/2)=成像高度/焦距=被拍摄物高度/物距,光学放大率=成像高度/被拍摄物高度=焦距/物距。其中,fov为视场角,视场角是指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115中心为顶点,以被测或被拍摄物可通过镜头115中心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构成的夹角。fov通常用于衡量镜头115的视野范围,例如,常规的标准镜头115的视角在45度左右,广角镜头115的视角在60度以上。根据上面的光学放大率的计算公式,要增大光学放大率,可通过减小物距或增大焦距来实现,即在保证成像清楚的前提下,镜头115尽可能的靠近被拍摄物和增加镜头115的焦距来实现。

根据高斯成像公式,1/f=1/u+1/v。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当u>2f,在图像传感器113上成缩小倒立的像;当u=2f,v=f,即焦距等于像距,在图像传感器113上成等大倒立的像;f<u<2f,在图像传感器113上成放大倒立的像;当u=f,不成像;当u<f,呈虚像,不能在图像传感器113上成像。因此,在焦虑f不变的情况下,v和u呈相反的变化趋势,u增加,则v减小,u减小,则v增加。由于微距拍摄是一种近距离拍摄以得到放大的被拍摄物的图像的拍摄方式,即在图像传感器113上成放大的实像,因此,近景微距拍摄时,物距u比较小,因此,为了满足对焦的需要,镜头115的焦距需要更小,以保证f<u<2f,且像距和物距满足上述的高斯成像公式。

如图1所示,导光件13a(13b)上设置有用于将补光灯12发出的光导向射向摄像头11的视场的斜面130,斜面130与避让结构相邻。例如,当将避让结构设置为孔时,该斜面130便是孔的壁面。即孔的壁面设置成倾斜状。具体地为,当将手机平放在水平面上,该斜面130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的绝对值小于90都,并不是垂直与水平面呈90°的状态。至于斜面130的倾斜程度,以能够较好的将光线导向射向视场中为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件13a(13b)的具体结构不限,只需能够通过斜面130将补光灯12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视场即可,优选将导光件13a(13b)设置成板状结构,安装方便性好。同时,斜面130设置的具体形状需要有利于光线在导光件13a(13b)内部经过不断反射后,最终能够通过该斜面130而射向到视场中,保证进入到视场内的光线强度。而且,以图1所示为参照,从斜面130上各处射向被拍摄物的光线之间保持以近似平行光束射出,在该平行光束传播至被拍摄物的过程中,平行光束的照度基本不变,进而能够实现对被拍摄物均匀补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补光灯12辐射的光的波段与摄像头11需要采集的光的波段相适应。例如,当摄像头11需要采集的是红外光,则补光灯12辐射红外光。再例如,当摄像头11采集的光线为可见光,则补光灯12辐射可见光。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避让结构为开设在导光件13a上用于供光线射入到摄像头11(参照图7)上的透光孔131a,而且,透光孔13a的形状为透光孔131a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摄像头11的方向缩小,横截面是指是垂直于透光孔131a的轴线所获得的截面。这样,可使摄像头11位于透光孔131a靠近摄像头11的一侧或至少部分位于透光孔131a内。这样,导光件13a便是围绕摄像头11设置,便也实现了摄像头11的周围围绕设置有斜面130,从而摄像头11在拍摄时,能够在摄像头11周围的各位置对被拍摄物17进行补光,使被拍摄物17能够补光均匀。而由被拍摄物17上所反射的光线便穿过该透光孔131a而射入到摄像头11上,最终实现成像。具体设置中,透光孔131a的形状优选与摄像头11的外形保持相同,从而确保由被拍摄物17上所反射的光线能够顺利穿过该透光孔131a而射向至摄像头11上,不会被阻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孔131a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摄像头11的方向连续缩小。这样,所形成的斜面130的形状为平整光滑的面,避免光线出现任意反射,使光线能够被准确导向射向视场中。

如图7所示,在采用将围绕摄像头11设置一个完整连续的导光件13a时,为提高补光的均匀性,优选采用将补光灯12设置有多个,而且多个补光灯12沿摄像头11的周向均匀分布。即相邻两个的补光灯12之间所呈的夹角大小相同。当然,可以理解地,在满足补光需求的前提下,也可将多个补光灯12不均匀间隔设置。

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导光件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还可以将导光件13b沿摄像头11(参照图8)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各导光件13b上的避让结构组合形成供光线穿过射入到摄像头11上的空间132b;摄像头11位于空间132b靠近摄像头11的一侧或至少部分位于空间132b内,而斜面130形成于每个导光件13b朝向摄像头11的一侧上;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即在此种设置方式,以满足围绕摄像头11一周设置导光件13b的区域为参照,将每个导光件13b设置的面积小于该区域的面积。从而,便可根据实际的补光要求来具体设置导光件13b的个数。示例性地,当每个导光件13b设置的面积为三分之一该区域的面积,并在整个区域内都需要设置有导光件13b时,便可通过三个上述导光件13b进行拼接组合设置来实现。当然,以该区域面积大小为参照,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设置每个导光件13b的面积大小和该区域内导光件13b所设置的个数,设置方式不受限制。通过上述方式设置,能够实现对被拍摄物17进行补光,而由被拍摄物17上所反射的光线便穿过该空间132b而射入到摄像头11上,最终实现成像。

如图5和图6所示,为实现各导光件13b上避让结构能够组合形成空间132b,在具体设置中,可采用将每个导光件13b设置成近似于扇形的形状。具体为,导光件13b具有靠近于摄像头11(参照图8或图9)的内侧壁131b和远离于摄像头11的外侧壁133b,内侧壁131b和外侧壁133b均呈弧形状,而且内侧壁131b的周长小于外侧壁133b的周长。这样,各导光件13b在组合时,在每个导光件13b的内侧壁131b共同围合下而形成空间132b,而在此种结构下,斜面130便形成在导光件13b的内侧壁131b上。同时,各导光件13b相互组合形成的空间132b优选与摄像头11的外形保持相同,从而确保由被拍摄物17(参照图1)上所反射的光线能够顺利穿过该空间132b而射向至摄像头11上,不会被阻挡。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将摄像头11的外形为多边形时,各导光件13b的内侧壁131b的形状也相应设置成能够匹配的形状。如,当摄像头11的外形为四边形,并采用在摄像头11的外侧围绕设置两个导光件131b时,此时的每个导光件13b的内侧壁131b的形成可以是“凹”字形,以便在两个导光件131b的拼接下,能够实现容纳摄像头11。

具体地,按需设置在该区域内的各导光件13b上的结构槽131b相互组合,形成的空间132b优选与摄像头11的外形保持相同。从而,确保由被拍摄物17上所反射的光线能够顺利穿过该空间132b而射向至摄像头11上,不会被阻挡,实现可靠成像。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具体设置中,当采用围绕摄像头11设置多个导光件13b时,可以是沿摄像头11的周向将各导光件13b连续拼接设置,也可以是将各导光件13b沿摄像头11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设置方式,以能够对被拍摄物17(参照图1)实现可靠补光为前提。

如图8和图9所示,当采用围绕摄像头11设置有多个间隔或连接的导光件13b的方式时,为了能够实现有效补光,采用在每个导光件13b靠近摄像头11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一个补光灯12。这样,每个导光件13a下至少有一个补光灯12,使每个导光件13a上都具有能够射向被拍摄物17的光线,确保对被拍摄物17进行补光的均匀性。而且,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设置每个导光件13a下所设置的补光灯12的个数,设置方式灵活,能够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在实际设置中,导光件13a(13b)的形状可以是多样,如图5所示,导光件13a可以设置成圆形,或者如图10所示,导光件13b可以设置成矩形。而且,该导光件13a(13b)还能用于具有多个摄像头11的终端设备上的使用。如图11所示,当导光件13a(13b)用于具有多个摄像头11的终端设备上时,导光件13a上便开设有与摄像头11个数相同的透光孔131a;或由多个导光件13b组合形成有与摄像头11个数相同的空间132b。

上述中,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各补光灯12在实际设置时,可以是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还包括挡光件15。该挡光件15设置在导光件13a(13b)与摄像头11之间,用于阻挡补光灯12发出的光由导光件13a(13b)直接射向摄像头11。即,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闪光灯发出的光线由导光件13a(13b)的内侧直接射向摄像头11而导致影响最后的成像质量。因而,通过设置有该挡光件15,能够对此部分的光线进行阻挡,以防止该部分的光线直接射向摄像头11,确保了成像的质量。具体地,该挡光件15优选为光线不能够穿过的挡光板,挡光板可以是根据摄像头11的形状围绕设置,而且可以是固定连接在导光件13a的内侧或固定连接在摄像头11的外侧,也可以是连接在导光件13a(13b)的内侧和摄像头11的外侧之间。同时,还可在挡光板朝向导光件13a(13b)的一侧设置有反光层或吸光层,也能够对射入到挡光板上的光线进行反射或吸收。导光件13a(13b)的内侧是指在将导光件13a(13b)安装固定在终端设备的壳体上时,与终端设备的壳体相连,并朝向于壳体内部的一侧。而在采用将挡光件15设置在摄像头11的外侧时,优选将挡光件15朝向导光件13a(13b)的内侧延伸的一端与该内侧保持平齐,以能够实现可靠挡光的功能。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将挡光件15的一端与摄像头11连接,而挡光件15的另一端朝向导向件13a(13b)的方向延伸。延伸的方向可以是垂直于摄像头11的方式延伸,也可以是以倾斜的方式延伸。具体地延伸方式,以能够有效遮挡补光灯12发出的光直接射向摄像头11为宜,在此并不作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7和图8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壳体20。其中,摄像头11和补光灯12至少部分设置在壳体20内,导光件13a(13b)连接在壳体20的外表面并位于镜头11和补光灯12靠近于被拍摄物17的一侧。从而,能够在拍摄时,实现对被拍摄物17进行可靠补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