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8636发布日期:2020-05-29 13:51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蓝牙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作为各种智能设备正常工作、娱乐时需要的配备设备,在智能设备市场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频繁。在无线耳机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建立无线通信后,继而可以实现语音通话以及音乐播放等功能。然而现有蓝牙耳机只能手动关机,在不使用的时候也不会自动关机,造成电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确定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的通信请求;

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向用户发出与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提示音。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工作模式;

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非工作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三时长;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可选地,所述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是,判断佩戴所述蓝牙耳机的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剩余电量;

若所述剩余电量低于第一电量,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和/或,

若所述剩余电量低于第二电量,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待播放音频信号;

若所述待播放音频信号符合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蓝牙耳机播放提示音。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蓝牙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确定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本申请可以使长时间处于未佩戴状态的蓝牙耳机自动关机,节省了资源,提高了蓝牙耳机的使用时间,给用户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在下述介绍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为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介绍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b、d,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下面的描述提供了示例,并且不对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进行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描述的元素的功能和布置做出改变。各个示例可以适当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以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组合各种步骤。此外,可以将关于一些示例描述的特征组合到其他示例中。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佩戴状态:与未佩戴状态相对,为蓝牙耳机处于被用户所佩戴的状态。可通过在蓝牙耳机中设置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确定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例如,可通过温度传感器确定与蓝牙耳机接触部分的温度,若该温度与人体温度相近,则蓝牙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也可利用距离传感器探测耳道轮廓,以确定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节电模式:相比蓝牙耳机处于工作模式,蓝牙耳机处于节电模式时,可较为省电。相比蓝牙耳机处于关机时,蓝牙耳机处于节电模式时,蓝牙耳机的启动速度较快。处于节电模式下的蓝牙耳机可处于待机状态、注销状态或休眠状态等。

工作模式:与非工作模式相对。蓝牙耳机处于工作模式时,蓝牙耳机播放音频信号。工作模式为蓝牙耳机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可以根据耳机中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以及输出电压,也可以根据扬声器或者无线通信模块的工作状态,判断蓝牙耳机是否处于工作模式。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101、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蓝牙耳机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应用于能与蓝牙耳机通信并向蓝牙耳机发送控制信号的各种设备中,如与蓝牙耳机连接的各种终端。

若蓝牙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则可循环执行上述步骤s102,直至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并执行下述步骤s102。

s102、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

上述第一时长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第一时长可以是50秒、2分钟等。确定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后,可设定预设时间间隔,不断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未佩戴状态。直至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时长大于第一时长为止,并执行下述步骤s103。

s103、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由于蓝牙耳机在大于第一时长的时间内都处于未佩戴状态,可控制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以节省电能。

s104、确定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

蓝牙耳机处于节电模式后,可由某些事件触发,恢复为工作模式。这些事件包括:用户按了启动开关、终端向蓝牙耳机发送了通话请求等。上述第二时长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第二时长可以是50秒、3分钟等。

确定蓝牙耳机处于节点模式后,可设定预设时间间隔,不断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节点模式。直至蓝牙耳机处于节电模式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为止,并执行下述步骤s105。

s105、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检测到用户长时间为佩戴蓝牙耳机的情况下,会自动关闭蓝牙耳机,节省了能耗。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解决蓝牙手机仅能通过手动关机,而无法自动关机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工作模式;

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非工作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三时长;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上述第三时长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第三时长可以是2分钟、3分钟等。如果蓝牙耳机较长时间处于非工作模式,即蓝牙耳机较长时间未接收到任何音频信号,也未播放任何音频信号,可将蓝牙耳机关机,以节约蓝牙耳机中电池的电量。

可选地,步骤s101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是,判断佩戴所述蓝牙耳机的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举例来说,可通过下列方法确定佩戴蓝牙耳机的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由于在睡眠时的人体温度低于人在清醒时的人体温度,可通过温度传感器确定佩戴蓝牙耳机的用户体温,并根据用户体温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也可通过运动传感器确定佩戴蓝牙耳机的用户有无大幅度的运动,再配合温度传感器确定用户的体温。最后,在用户无大幅度运动,且用户体温处于睡眠体温范围内时,确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

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蓝牙耳机关机。在在保护用户的听力的同时,还节约了能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剩余电量;

若所述剩余电量低于第一电量,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和/或,

若所述剩余电量低于第二电量,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上述的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都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在探测到蓝牙耳机中的剩余电量较少的情况下,控制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或关机,可节省蓝牙耳机的电能消耗,减少后续用户在急需蓝牙耳机的情况下,而蓝牙耳机无法使用的概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待播放音频信号;

若所述待播放音频信号符合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蓝牙耳机播放提示音。

上述预设条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预设条件是待播放音频信号的声音强度大于强度阈值,预设条件也可以是待播放音频信号的频率高于预设频率阈值。在待播放音频信号符合预设条件时,可通过提示音提示用户是否需要播放该音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待播放音频信号设定预设条件,可避免不适合用户听的声音,如:声音强度过大或频率过高的声音,直接进入人耳,对用户的听力造成损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提高用户对蓝牙耳机的使用感受。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201、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s202、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

s203、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s204、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若蓝牙耳机在进入节电模式后,又重新处于佩戴状态,则说明用户很可能要重新使用蓝牙耳机。因此,若蓝牙耳机处于佩戴状态,则执行步骤s205;若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则执行步骤s206。

可设定时间间隔,并以该时间间隔,不断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直至蓝牙耳机恢复为佩戴状态,或者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为止。

s205、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在蓝牙耳机恢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蓝牙耳机进入工作模式,以方便用户对蓝牙耳机的使用。

s206、确定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

s207、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控制方法,在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后,检测蓝牙耳机是否恢复佩戴状态,或者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在蓝牙耳机恢复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蓝牙耳机进入工作模式,以方便用户对蓝牙耳机的使用。在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的情况下,说明蓝牙耳机长时间没有被用户使用,控制蓝牙耳机关机,以节省能耗。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301、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s302、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

s303、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s304、接收来自终端的通信请求。

上述终端可以是与蓝牙耳机连接的终端。终端接收到通信请求时,可将该通信请求发送给蓝牙耳机。

s305、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s306、向用户发出与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提示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控制方法,在蓝牙耳机处于节电模式后,若与蓝牙耳机接收到终端的通信请求,可控制蓝牙耳机恢复工作状态,以便于用户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终端的通信请求。

上述图1~图3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耳机控制方法。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蓝牙耳机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401,用于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第一确定单元402,用于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长;

第一控制单元403,用于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第二确定单元404,用于确定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长;

第二控制单元405,用于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单元406,用于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控制单元407,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通信请求;

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工作模式;

向用户发出与所述通信请求对应的提示音。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控制单元408,用于检测蓝牙耳机是否处于工作模式;

若否,确定所述蓝牙耳机处于非工作模式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三时长;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控制单元409,用于若是,判断佩戴所述蓝牙耳机的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

若是,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控制单元410,用于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剩余电量;

若所述剩余电量低于第一电量,控制所述蓝牙耳机进入节电模式;

和/或,

若所述剩余电量低于第二电量,控制所述蓝牙耳机关机。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八控制单元411,用于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待播放音频信号;

若所述待播放音频信号符合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蓝牙耳机播放提示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借助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单元”和“模块”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其中硬件例如可以是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各处理单元和/或模块,可通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而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蓝牙耳机控制方法的步骤。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dvd、cd-rom、微型驱动器以及磁光盘、rom、ram、eprom、eeprom、dram、vram、闪速存储器设备、磁卡或光卡、纳米系统(包括分子存储器ic),或适合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的任何类型的媒介或设备。

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实施例中蓝牙耳机控制方法。具体来讲:

存储器9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99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9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9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92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990和输入单元930对存储器920的访问。

输入单元9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930可包括触敏表面931(例如:触摸屏、触摸板或触摸框)。触敏表面931,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931上或在触敏表面9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9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990,并能接收处理器99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敏表面931。

显示单元9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940可包括显示面板9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41。进一步的,触敏表面931可覆盖显示面板941,当触敏表面9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99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99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9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5中,触敏表面931与显示面板9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931与显示面板941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处理器990是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99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其中,处理器99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90中。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显示单元是触摸屏显示器,终端设备还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实现上述蓝牙耳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介绍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