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切换开关及广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676发布日期:2019-09-03 19:5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切换开关及广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广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切换开关及广播系统。



背景技术:

广播发射台调频发射系统按照发射功率的不同,可分为大功率与小功率两类发射系统。其中,大功率调频发射系统(简称大调频发射系统)均由5台主机与1台备机组成,简称“5+1”调频发射系统。由于“5+1”调频发射系统中设备数量多,造成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复杂,操作便利性差,不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切换开关及广播系统,解决当前“5+1”调频发射系统中存在设备熟练多,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复杂,操作便利性差,不便于维护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切换开关,该射频切换开关包括:

包括:至少两个端口面板,所述两个端口面板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端口面板和第二端口面板,所述第一端口面板包括三个插孔,所述第二端口面板包括四个插孔,其中,所述三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单独设置,所述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采用竖向连接管连接;所述四个插孔阵列排布。

进一步地,该开关包括:六个端口面板,所述六个端口面板通过插孔顺序相连,其中,第一端口面板包括所述三个插孔;第二-第六端口面板包括所述四个插孔。

其中,所述阵列排布包括2*2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四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三插孔采用竖向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插孔和所述第四插孔采用竖向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四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采用横向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插孔和所述第四插孔采用横向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与第二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第二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与第三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第三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与第四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第四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与第五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第五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与第六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与第二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相连,第二端口面板的第四插孔与第三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相连,第三端口面板的第四插孔与第四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相连,第四端口面板的第四插孔与第五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相连,第五端口面板的第四插孔与第六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相连。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广播系统,该系统包括:调频发射系统、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切换开关和通用代播系统,所述调频发射系统包括五台主机和一台备机,所述备机与所述主机相连,所述主机与所述射频切换开关相连,所述射频切换开关与所述通用代播系统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五台主机包括第一主机、第二主机、第三主机、第四主机和第五主机;所述第一主机、第二主机、第三主机、第四主机或第五主机分别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相应地,所述第一主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二主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三主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四主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五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五主机的第一端口与备机相连;

所述第一端口面板的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一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二端口面板的第二插孔相连,所述第二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面板的第二插孔相连,所述第三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面板的第二插孔相连,所述第四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五端口面板的第二插孔相连,所述第五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六端口面板的第二插孔相连;

所述第六端口面板的第三插孔与所述通用代播系统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五台主机包括第一主机、第二主机、第三主机、第四主机和第五主机;所述第一主机、第二主机、第三主机、第四主机或第五主机分别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相应地,所述第一主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二主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三主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四主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五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五主机的第一端口与备机相连;

所述第一端口面板的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主机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一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二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所述第二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所述第三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所述第四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五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所述第五主机的第二端口与第六端口面板的第一插孔相连;

所述第六端口面板的第四插孔与所述通用代播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个端口面板,所述两个端口面板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端口面板和第二端口面板,所述第一端口面板包括三个插孔,所述第二端口面板包括四个插孔,其中,所述三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单独设置,所述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采用竖向连接管连接;所述四个插孔阵列排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简化连接线路,提高操作便利性,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射频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射频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射频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射频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在调频发射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进行连接的情况。该射频切换开关100包括:至少两个端口面板,所述两个端口面板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端口面板110和第二端口面板120,所述第一端口面板110包括三个插孔,所述第二端口面板120包括四个插孔121,其中,所述三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111、第二插孔112和第三插孔113,所述第一插孔111单独设置,所述第二插孔112和第三插孔113采用竖向连接管114连接;所述四个插孔121阵列排布。

可选地,所述三个插孔可以按照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位置排布,也可以排成横向一排或竖向一排。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切换开关,包括:六个端口面板,所述六个端口面板通过插孔顺序相连,其中,第一端口面板包括所述三个插孔;第二-第六端口面板包括所述四个插孔。

四个插孔的阵列排布可以是1*4,4*1或2*2,可选地,所述阵列排布选择2*2阵列,按照2*2的阵列排布的插孔分布分散,易于走线,简化插孔与设备的线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个端口面板,所述两个端口面板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端口面板和第二端口面板,所述第一端口面板包括三个插孔,所述第二端口面板包括四个插孔,其中,所述三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单独设置,所述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采用竖向连接管连接;所述四个插孔阵列排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简化连接线路,提高操作便利性,便于维护。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射频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四个插孔,以及六个端口面板通过优化后的四个插孔相连接的结构。具体地,所述射频切换开关200包括:六个端口面板,所述六个端口面板包括:第一端口面板210、第二端口面板220、第三端口面板230、第四端口面板240、第五端口面板250和第六端口面板260。其中,第一端口面板210包括三个插孔,所述三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211、第二插孔212和第三插孔213,所述第一插孔211单独设置,所述第二插孔212和第三插孔213采用竖向连接管214连接;第二-第六端口面板包括所述四个插孔。其中,以第二端口面板220为例,所述第二端口面板220包括第一插孔221、第二插孔222、第三插孔223和第四插孔224,所述第一插孔221和所述第三插孔223采用竖向连接管225连接;所述第二插孔222和所述第四插孔224采用竖向连接管225连接。第三端口面板230、第四端口面板240、第五端口面板250和第六端口面板260所包括的插孔的连接结构与第二端口面板220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端口面板210的第一插孔211与第二端口面板220的第一插孔221相连,第二端口面板220的第三插孔223与第三端口面板230的第一插孔231相连,第三端口面板230的第三插孔233与第四端口面板240的第一插孔241相连,第四端口面板240的第三插孔243与第五端口面板250的第一插孔251相连,第五端口面板250的第三插孔253与第六端口面板260的第一插孔261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切换开关通过六个端口面板、第一个端口面板的三插孔设计,以及其他面板的插孔的四个插孔的设计,四个插孔中的两个插孔采用竖向连接管进行连接,六个端口面板通过各个端口面板上的插孔相连,多面板和多插孔的设计丰富射频切换开关相连的设备的数量,并且插孔之间的连接线路简单,提高连接便利性。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射频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四个插孔,以及六个端口面板通过优化后的四个插孔相连接的结构。具体地,所述射频切换开关300包括:六个端口面板,所述六个端口面板包括:第一端口面板310、第二端口面板320、第三端口面板330、第四端口面板340、第五端口面板350和第六端口面板360。其中,第一端口面板310包括三个插孔,所述三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311、第二插孔312和第三插孔313,所述第一插孔311单独设置,所述第二插孔312和第三插孔313采用竖向连接管314连接;第二-第六端口面板包括所述四个插孔。其中,以第二端口面板320为例,所述第二端口面板320包括第一插孔321、第二插孔322、第三插孔323和第四插孔324,所述第一插孔321和所述第二插孔322采用横向连接管325连接;所述第三插孔323和所述第四插孔324采用横向连接管325连接。第三端口面板330、第四端口面板340、第五端口面板350和第六端口面板360所包括的插孔的连接结构与第二端口面板320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端口面板310的第一插孔311与第二端口面板320的第三插孔323相连,第二端口面板320的第四插孔324与第三端口面板330的第三插孔333相连,第三端口面板330的第四插孔334与第四端口面板340的第三插孔343相连,第四端口面板340的第四插孔344与第五端口面板350的第三插孔353相连,第五端口面板350的第四插孔354与第六端口面板360的第三插孔363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射频切换开关包括六个端口面板、第一个端口面板的三插孔设计,以及其他面板的插孔的四个插孔的设计,四个插孔中的两个插孔采用横向连接管连接,六个端口面板通过各个端口面板上的插孔相连,多面板和多插孔的设计丰富射频切换开关相连的设备的数量,并且横向连接管连接的插孔使得线路连接更加简洁,缩短走线长度,提高连接便利性。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广播系统:调频发射系统410、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切换开关420和通用代播系统430,所述调频发射系统410包括五台主机411和一台备机412,所述备机412与所述主机411相连,所述主机411与所述射频切换开关420相连,所述射频切换开关420与所述通用代播系统430相连。

所述射频切换开关在调频发射系统的主机未故障时导通与调频发射系统的主机相连的通路,在调频发射系统的主机故障时导通与调频发射系统的备机和/或通用代播系统相连的通路。

以调频发射系统为“5+1”发射系统为例,即调频发射系统包括5个主机和1个备机,通过射频切换开关将通用代播系统并入“5+1”发射系统,调频通用代播系统和“5+1”发射系统相互独立,只有在“5+1”发射系统的主机发生故障时,才会通过射频切换开关切换至通用代播系统进行代播。具体地,在主机发生故障时,并且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时,通过N+1控制器将故障主机置于“旁路”状态,随后使用射频切换开关将故障频率切换至通用代播系统播出,由此可以减少“5+1”发射系统自有备机的占用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广播系统包括调频发射系统、射频切换开关和通用代播系统,可以实现在调频发射系统主机故障时,采用射频切换开关切换至备机和/或通用代播系统,提高系统冗余度,提高广播系统的可靠性,保证广播正常进行。

实施例五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广播系统:调频发射系统510、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切换开关520和通用代播系统530,所述调频发射系统510包括五台主机,所述五台主机包括第一主机511、第二主机512、第三主机513、第四主机514和第五主机515;所述第一主机511、第二主机512、第三主机513、第四主机514或第五主机515分别包括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所述第一主机511的第一端口11与所述第二主机512的第一端口21相连,所述第二主机512的第一端口21与所述第三主机513的第一端口31相连,所述第三主机513的第一端口31与所述第四主机514的第一端口41相连,所述第四主机514的第一端口41与所述第五主机515的第一端口51相连;所述第五主机515的第一端口51与备机516相连。

所述射频切换开关520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结构,包括第一端口面板521、第二端口面板522、第三端口面板523、第四端口面板524、第五端口面板525和第六端口面板526。

所述第一端口面板521的第二插孔212与所述第一主机511的第一端口11相连,所述第一主机511的第二端口12与第二端口面板522的第二插孔222相连,所述第二主机512的第二端口22与第三端口面板523的第二插孔232相连,所述第三主机513的第二端口32与第四端口面板524的第二插孔242相连,所述第四主机514的第二端口42与第五端口面板525的第二插孔252相连,所述第五主机515的第二端口52与第六端口面板526的第二插孔262相连;所述第六端口面板526的第三插孔263与所述通用代播系统530相连。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该广播系统还包括多工器540,与第二端口面板-第六端口面板的第四插孔相连,还连接有天线开关板560,第一端口面板521的第三插孔213连接有测试负载550。调频发射系统510还包括跳线排570,与通用代播系统530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广播系统,包括射频切换开关,通过六个端口面板、第一个端口面板的三插孔设计,以及其他面板的插孔的四个插孔的设计,四个插孔中的两个插孔采用竖向连接管进行连接,六个端口面板通过各个端口面板上的插孔相连,多面板和多插孔的设计丰富射频切换开关相连的设备的数量,并且插孔之间的连接线路简单,提高系统连接便利性。

实施例六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广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广播系统:调频发射系统610、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射频切换开关620和通用代播系统630,所述调频发射系统610包括五台主机,所述五台主机包括第一主机611、第二主机612、第三主机613、第四主机614和第五主机615;所述第一主机611、第二主机612、第三主机613、第四主机614或第五主机615分别包括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所述第一主机611的第一端口11与所述第二主机512的第一端口21相连,所述第二主机612的第一端口21与所述第三主机613的第一端口31相连,所述第三主机613的第一端口31与所述第四主机614的第一端口41相连,所述第四主机614的第一端口41与所述第五主机615的第一端口51相连;所述第五主机615的第一端口51与备机616相连。

所述射频切换开关620采用上述实施例三中的结构,包括第一端口面板621、第二端口面板622、第三端口面板623、第四端口面板624、第五端口面板625和第六端口面板626。

相应地,所述第一主机611的第一端口11与所述第二主机612的第一端口21相连,所述第二主机612的第一端口21与所述第三主机613的第一端口31相连,所述第三主机613的第一端口21与所述第四主机614的第一端口41相连,所述第四主机614的第一端口41与所述第五主机615的第一端口51相连;所述第五主机615的第一端口61与备机616相连。

所述第一端口面板621的第二插孔312与所述第一主机611的第一端口11相连,所述第一主机611的第二端口12与第二端口面板622的第一插孔321相连,所述第二主机612的第二端口22与第三端口面板623的第一插孔331相连,所述第三主机613的第二端口32与第四端口面板624的第一插孔341相连,所述第四主机614的第二端口42与第五端口面板625的第一插孔351相连,所述第五主机615的第二端口52与第六端口面板626的第一插孔361相连。所述第六端口面板626的第四插孔364与所述通用代播系统630相连。

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该广播系统还包括多工器640,与第二端口面板-第六端口面板的第二插孔相连,还连接有天线开关板660,第一端口面板621的第三插孔313连接有测试负载650。调频发射系统610还包括跳线排670,与通用代播系统630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广播系统,包括射频切换开关,通过六个端口面板、第一个端口面板的三插孔设计,以及其他面板的插孔的四个插孔的设计,四个插孔中的两个插孔采用横向连接管进行连接,六个端口面板通过各个端口面板上的插孔相连,多面板和多插孔的设计丰富射频切换开关相连的设备的数量,并且插孔之间的连接线路简单,提高系统连接便利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