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监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8469发布日期:2019-09-12 09:1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程监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远程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从人口年龄分布来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并且,由于众多独生子女在外工作,老人独居或者上班期间家中老人无人照看已经成为一大难题。因此,采用远程监护的方法是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视频的远程监控技术,其通过摄像头采集视频数据来对老人的行为进行监控,并将视频数据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对老人的状态进行识别判断报警。但是,在现有的技术方法中,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然后以互联网的形式传输的视频数据量庞大,产生的额外费用比较高昂,易对老人生活产生额外负担。

因此,目前的情形需要一种远程监护系统对独居或在家独处的老人进行监护,对异常情形及时进行报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监护系统,实现对独居或独处的老人进行监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老人的隐私被泄露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监护系统,包括网关设备、多个节点设备以及服务器;所述网关设备,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人体定位模块、温湿度模块、紧急按钮、WiFi模块、门传感器模块及窄带物联网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人体定位模块、温湿度模块、紧急按钮、WiFi模块、门传感器模块及窄带物联网模块相连,用于向各个模块供电;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人体定位模块、温湿度模块、紧急按钮、 WiFi模块、门传感器模块及窄带物联网模块相连,用于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及处理数据,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人体定位模块,包括:亮度采集电路、红外补光控制电路、CMOS图像采集电路、热释电红外采集电路以及SRAM存储电路;所述亮度采集电路、红外补光控制电路、CMOS图像采集电路、热释电红外采集电路以及SRAM存储电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主控芯片连接,用于获取亮度数据及区域化定位数据;所述紧急按钮,设置在所述所述网关设备外部;所述WiFi模块,用于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节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门传感器模块,设置在门框上,用于监控门的开关情况;所述窄带物联网模块,用于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节点设备,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人体定位模块、温湿度模块、紧急按钮及WiFi模块,所述节点设备包括的各个模块的功能与所述网关设备相同;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网关设备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亮度采集电路包括亮度传感器芯片、亮度第一电阻、亮度第二电阻、亮度第三电阻、亮度第四电阻和亮度第一电容;所述亮度传感器芯片的一脚接电源电压,所述亮度传感器芯片的二脚通过所述亮度第一电阻接地,所述亮度传感器芯片的三脚接地,所述亮度传感器芯片的四脚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亮度数据引脚,以及通过所述亮度第二电阻接电源电压,所述亮度传感器芯片的五脚通过所述亮度第一电容接地,以及通过所述亮度第三电阻接电源电压,所述亮度传感器芯片的六脚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亮度时钟引脚,以及通过所述亮度第三电阻接电源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补光控制电路包括红外补光控制芯片、第一连接器、补光第一二极管、补光第二二极管、补光第一电阻、补光第二电阻、补光第一电感、补光第二电感、补光第一电容、补光第二电容、补光第三电容以及补光第四电容;所述补光第一电感的一端接所述补光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补光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红外补光控制芯片的六脚,所述补光第一电感的另一端接所述补光第二电容的一端、通过所述补光第三电容接地、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脚以及接所述补光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补光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所述补光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红外补光控制芯片的一脚;所述补光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所述红外补光控制芯片的三脚、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另一脚以及通过所述补光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红外补光控制芯片的四脚通过所述补光第二电阻接地以及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红外补光控制引脚;所述红外补光控制芯片的五脚通过所述补光第四电容接地以及通过所述补光第二电感接电源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CMOS图像采集电路包括图像传感器芯片、图像第一电阻、图像第二电阻、图像第三电阻、图像第四电阻、图像第一电容、图像第二电容、图像第三电容、图像第四电容;所述图像第一电阻的一端接电源电压、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电源电压端以及通过所述图像第一电容接地,所述图像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图像第二电容接地,以及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数字电源电压端和模拟电源电压端;所述图像第二电阻的一端接电源电压,所述图像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复位端、通过所述图像第三电容接地,以及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图像复位引脚;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基准电压端通过所述图像第四电容接地,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时钟端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图像时钟引脚,以及通过所述图像第三电阻接电源电压,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数据端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图像数据引脚,以及通过所述图像第四电阻接地,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图像输出端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图像输出引脚。

进一步的,所述热释电红外采集电路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芯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芯片的一脚接电源电压,二脚接所述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红外信号引脚,三脚、四脚、五脚以及六脚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SRAM存储电路包括SRAM存储芯片、存储第一电容、存储第二电容以及存储第一电阻;所述存储第一电容和所述存储第二电容并联连接,一端接电源电压和所述SRAM存储芯片的电源电压端,另一端接地以及接所述SRAM存储芯片的接地端,所述SRAM存储芯片的片选端通过所述存储第一电阻接电源电压,所述SRAM存储芯片的的数据输出端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

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模块包括温湿度采集电路,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包括温湿度传感器芯片、温湿度第一电阻、温湿度第二电阻、温湿度第一电容、温湿度第一电容;所述温湿度第一电容和温湿度第一电容并联连接,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的电源电压端、通过所述温湿度第一电阻接电源电压,以及接所述温湿度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温湿度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的数据端以及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温湿度数据引脚;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的接地端以及空脚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WiFi模块包括WiFi通信电路,所述WiFi通信电路包括WiFi通信芯片,WiFi第一电阻、WiFi第二电阻、WiFi第三电阻、 WiFi第四电阻、WiFi第一电容、WiFi第二电容、WiFi极性电容、WiFi 电感;所述WiFi第一电容、所述WiFi第二电容和所述WiFi极性电容并联连接,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所述WiFi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WiFi 第二电阻的一端、接所述WiFi电感的一端,以及接所述WiFi通信芯片的电源电压端;所述WiFi电感的另一端接固定电压;所述WiFi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WiFi通信芯片的复位端;所述WiFi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WiFi通信芯片的使能端;所述WiFi通信芯片的片选端、主输出从输入端、主输入从输出端和时钟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WiFi片选引脚、WiFi主输出从输入引脚、WiFi主输入从输出引脚和 WiFi时钟引脚连接,数据接收端和数据发送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WiFi数据接收引脚和WiFi数据发送引脚连接;所述WiFi通信芯片的接地端接地,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WiFi第三电阻接地,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WiFi第四电阻接所述WiFi电感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窄带物联网模块包括窄带数据传输电路和SIM电路,所述窄带数据传输电路和所述SIM电路以及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连接;所述SIM电路包括SIM芯片、控制器、SIM第一电阻、SIM第二电阻、SIM第三电阻、SIM第一电容、SIM第二电容、SIM第三电容、SIM 第四电容;所述SIM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时钟端,所述SIM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SIM芯片的时钟端和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端口,以及通过所述SIM第一电容接地;所述SIM第二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复位端,所述SIM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SIM芯片的复位端和所述控制器的第二端口,以及通过所述 SIM第二电容接地;所述SIM第三电容的一端接所述SIM芯片的电源电压端和所述控制器的第三端口,以及所述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电源电压端,所述SIM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所述SIM芯片的接地端和所述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接地端;所述SIM第三电阻的一端接所述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数据端,所述SIM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SIM芯片的数据端和所述控制器的第四端口,以及通过所述SIM第四电容接地;所述控制器的第五端口接地;所述窄带数据传输电路包括窄带数据传输芯片、天线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三极管、窄带第一电阻、窄带第二电阻、窄带第三电阻、窄带第四电阻、窄带第五电阻、窄带第六电阻、窄带第一电容、窄带第二电容、窄带第三电容、窄带第四电容、窄带第五电容、窄带第六电容;所述窄带第一电容、窄带第二电容、窄带第三电容、窄带第四电容并联连接,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固定电压和所述窄带数据传输芯片的电源电压端;所述窄带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窄带数据传输芯片的天线端,以及通过所述窄带第五电容接地,所述窄带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天线连接器,以及通过所述窄带第六电容接地;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接所述窄带数据传输芯片的复位端,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窄带第二电阻接地,以及通过所述窄带第三电阻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窄带复位引脚;所述窄带数据传输芯片的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接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窄带数据传输芯片的窄带数据接收端通过所述窄带第四电阻接地,以及通过所述窄带第五电阻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窄带数据发送引脚;所述窄带数据传输芯片的窄带数据发送端通过所述窄带第六电阻接所述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窄带数据接收引脚。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远程监护系统,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将检测到的老人的状态转化为数字化的字节然后通过窄带进行传输,一方面降低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提高传输速度,另一方面并不直接将老人的视频等数据进行传输,从而降低老人隐私泄露的可能性。

2、本实用新型中,将监护过程中得到的用户的数据通过窄带进行传输,减轻了数据传输的压力,提高了传输速度。

3、本实用新型中,监护过程中得到的用户的图像数据只是在节点设备和网关设备之间组成的自组网络之间进行传输,并不对外发送,降低了图像数据泄露的可能性,保障用户的隐私。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远程监护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程监护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亮度采集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红外补光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CMOS图像采集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释电红外采集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SRAM存储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温湿度采集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WiFi通信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SIM电路的电路图;

图11(1)和图11(2)是本实用新型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说明书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且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了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远程监护系统,包括网关设备、多个节点设备以及服务器;

网关设备,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人体定位模块、温湿度模块、紧急按钮、WiFi模块、门传感器模块及窄带物联网模块;

电源模块,与主控模块、人体定位模块、温湿度模块、紧急按钮、WiFi 模块、门传感器模块及窄带物联网模块相连,用于向各个模块供电;

主控模块,与人体定位模块、温湿度模块、紧急按钮、WiFi模块、门传感器模块及窄带物联网模块相连,用于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及处理数据,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如图2所示;

人体定位模块,包括:亮度采集电路、红外补光控制电路、CMOS图像采集电路、热释电红外采集电路以及SRAM存储电路;亮度采集电路、红外补光控制电路、CMOS图像采集电路、热释电红外采集电路以及SRAM存储电路与主控模块的主控芯片连接,用于获取亮度数据及区域化定位数据;

温湿度模块,用于采集温湿度数据;

紧急按钮,设置在网关设备外部;

WiFi模块,用于网关设备与节点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门传感器模块,设置在门框上,用于监控门的开关情况;

窄带物联网模块,用于网关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节点设备,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人体定位模块、温湿度模块、紧急按钮及WiFi模块,节点设备包括的各个模块的功能与网关设备相同;

服务器,与网关设备通信连接。

网关设备带有和节点设备相同的模块,并且具有相同的功能,但是另外网关设备还具有门传感器,以及将所有的节点设备和自身的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发送至服务器。因此,网关设备仅仅只有一个,但是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监测范围设置调整。

网关设备进行初始化操作,读取自身的设备信息以及组网编码,配置网关设备工作在STA模式,并根据获取的组网编码设置其网络SSID与密码,准备接受来自节点设备的数据。

同样地,节点设备也需要进行初始化操作,区别在于当节点设备读取自身的设备信息以及组网编码之后,是配置自身工作在AP模式,然后节点设备根据获取的组网编码搜索对应的网络并加入自组网络,节点设备产生的数据只会通过自组网络发送给网关设备,并不会发送至外部,从而减小了隐私数据泄露的可能性。

当节点设备和网关设备都能够正常工作之后,开始采集节点设备和网关设备监测范围内的数据监测用户的状态。首先节点设备和网关设备的亮度传感器每隔第一预设时长检测区域内的亮度数据,如果亮度数据小于等于亮度阈值,说明当前环境过暗,不便于后续获取图像,因此开启红外补光灯;如果亮度数据大于亮度阈值,则没有必要开启红外补光灯。然后节点设备和网关设备的图像传感器在亮度足够的情形下每隔第二预设时长捕获并保存图像信息,并且每次都将最新获取的图像信息和距离新保存的时间间隔最近的上一幅图像信息进行差运算,得到第一判定结果。其次,节点设备和网关设备的红外传感器获取红外感应数据,根据红外感应数据得到第二判定结果。

如果第一判定结果和第二判定结果都判定有人,则认定监控范围内有人,生成有定位值区域化定位数据,如果第一判定结果和第二判定结果至少一个判定无人,则认定监控范围内没有人,生成无定位值区域化定位数据。节点设备和网关设备的的温湿度传感器每隔第三预设时长获取温湿度数据。

节点设备发送节点监护数据至网关设备,节点监护数据包括节点设备通过传感器获取的亮度数据、区域化定位数据、温湿度数据和节点设备的节点设备信息,其中区域化定位数据包括有定位值区域化定位数据和无定位值区域化定位数据。网关设备在接收到节点设备发送的节点监护数据后,将节点监护数据和网关监护数据重新编码,得到监护数据并通过窄带物联网通信模块将监护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网关监护数据包括网关设备的亮度数据、区域化定位数据、温湿度数据和网关设备的网关设备信息,其中区域化定位数据包括有定位值区域化定位数据和无定位值区域化定位数据。服务器分析接收到的监护数据,若发现异常数据,则发出预警信息。

本实用新型将检测到的老人的状态转化为数字化的字节然后通过窄带进行传输,一方面降低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提高传输速度,另一方面并不直接将老人的视频等数据进行传输,从而降低老人隐私泄露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是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优化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主要改进在于:

如图3所示,亮度采集电路包括亮度传感器芯片U11、亮度第一电阻R69、亮度第二电阻R75、亮度第三电阻R70、亮度第四电阻R72和亮度第一电容C2;

亮度传感器芯片U11的一脚VCC接电源电压,亮度传感器芯片U11的二脚 ADDR通过亮度第一电阻R69接地,亮度传感器芯片U11的三脚GND接地,亮度传感器芯片U11的四脚SDA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140脚亮度数据引脚 LIG/E2P_I2C1_SDA,以及通过亮度第二电阻R75接电源电压,亮度传感器芯片U11的五脚DVI通过亮度第一电容C2接地,以及通过亮度第三电阻R70接电源电压,亮度传感器芯片U11的六脚SCL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139脚亮度时钟引脚LIG/E2P_I2C1_SCL,以及通过亮度第四电阻R72接电源电压;

如图4所示,红外补光控制电路包括红外补光控制芯片U7、第一连接器J9、补光第一二极管D2、补光第二二极管D1、补光第一电阻R14、补光第二电阻 R15、补光第一电感L14、补光第二电感L12、补光第一电容C44、补光第二电容C46、补光第三电容C45以及补光第四电容C43;

补光第一电感L14的一端接补光第一电容C44的一端、补光第一二极管D2 的阴极以及红外补光控制芯片U7的六脚SW,补光第一电感L14的另一端接补光第二电容C46的一端、通过补光第三电容C45接地、接第一连接器J9的一脚以及接补光第二二极管D1的阳极,补光第二二极管D1的阴极接补光第一电容 C44的另一端和红外补光控制芯片U7的一脚BOOST;

补光第二电容C46的另一端接红外补光控制芯片U7的三脚FB、接第一连接器J9的另一脚以及通过补光第一电阻R14接地;

红外补光控制芯片U7的四脚EN通过补光第二电阻R15接地以及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91脚红外补光控制引脚INFRARED_CTL;红外补光控制芯片 U7的五脚VIN通过补光第四电容C43接地以及通过补光第二电感L12接电源电压;

如图5所示,CMOS图像采集电路包括图像传感器芯片U13、图像第一电阻R19、图像第二电阻R7、图像第三电阻R20、图像第四电阻R21、图像第一电容C37、图像第二电容C47、图像第三电容C33、图像第四电容C48和C49;

图像第一电阻R19的一端接电源电压、接图像传感器芯片U13的电源电压端DOVDD以及通过图像第一电容C37接地,图像第一电阻R19的另一端通过图像第二电容C47接地,以及接图像传感器芯片U13的数字电源电压端 ADVDD和模拟电源电压端AVDD;

图像第二电阻R7的一端接电源电压,图像第二电阻R7的另一端接图像传感器芯片U13的复位端RESET、通过图像第三电容C33接地,以及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132脚图像复位引脚DCMI_RESET;

图像传感器芯片U13的基准电压端VREFN和VREFH通过图像第四电容C48和C49接地,图像传感器芯片U13的时钟端接SCL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 122脚图像时钟引脚DCMI_SCL,以及通过图像第三电阻R20接电源电压,图像传感器芯片U13的数据端SDA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123脚图像数据引脚 DCMI_SDA,以及通过图像第四电阻R21接电源电压,图像传感器芯片U13的图像输出端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图像输出引脚;

如图6所示,热释电红外采集电路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芯片U6,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芯片U6的一脚VCC接电源电压,二脚OUT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104脚红外信号引脚PIR1_SIGNAL,三脚GND、四脚GND2、五脚GND3以及六脚GND4接地;

如图7所示,SRAM存储电路包括SRAM存储芯片U3、存储第一电容C27、存储第二电容C28以及存储第一电阻R18;存储第一电容C27和存储第二电容 C28并联连接,一端接电源电压和SRAM存储芯片U3的电源电压端VDD和 VDD2,另一端接地以及接SRAM存储芯片U3的接地端GND和GND2,SRAM 存储芯片U3的片选端CS1通过存储第一电阻R18接电源电压,SRAM存储芯片 U3的的数据输出端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亮度采集电路中的亮度传感器芯片U11的型号为 bh1750fvi,图5中的TP4和TP5为测试点,测试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红外补光控制电路的控制芯片U7的型号为lm3405,CMOS图像采集电路的控制芯片U13的型号为ov7725chip,热释电红外采集电路的控制芯片U6的型号为 pir_module,SRAM存储电路的控制芯片U3的型号为is62wv51216。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是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优化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主要改进在于,温湿度模块包括温湿度采集电路,如图8所示,温湿度采集电路包括温湿度传感器芯片U12、温湿度第一电阻R76、温湿度第二电阻R77、温湿度第一电容C68、温湿度第二电容C66;

温湿度第一电容C68和温湿度第二电容C66并联连接,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温湿度传感器芯片U12的电源电压端VDD、通过温湿度第一电阻R76接电源电压,以及接温湿度第二电阻R77的一端;

温湿度第二电阻R77的另一端接温湿度传感器芯片U12的数据端DATA以及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111脚温湿度数据引脚TEM_HUMI_DATA;

温湿度传感器芯片U12的接地端GND以及空脚端NC接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温湿度采集电路的控制芯片U12的型号为dht11,图10中的TP3为测试点,测试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温湿度采集电路的控制芯片U12的型号为dht11,图10中的TP3为测试点,测试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是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优化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主要改进在于,WiFi模块包括WiFi通信电路,如图9 所示,WiFi通信电路包括WiFi通信芯片U15,WiFi第一电阻R3、WiFi第二电阻R4、WiFi第三电阻R6、WiFi第四电阻R5、WiFi第一电容C35、WiFi第二电容C36、WiFi极性电容C38、WiFi电感L11;

WiFi第一电容C35、WiFi第二电容C36和WiFi极性电容C38并联连接,一端接地,另一端接WiFi第一电阻R3的一端、接WiFi第二电阻R4的一端、接WiFi 电感L11的一端,以及接WiFi通信芯片U15的电源电压端VCC;

WiFi电感L11的另一端接固定电压;WiFi第一电阻R3的另一端接WiFi通信芯片U15的复位端RST;WiFi第二电阻R4的另一端接WiFi通信芯片U15的使能端EN;

WiFi通信芯片U15的片选端CS0、主输出从输入端MISO、主输入从输出端MOSI和时钟端SCLK分别与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76脚WiFi片选引脚 WIFI_CS、WiFi主输出从输入引脚WIFI_MISO、WiFi主输入从输出引脚WIFI-MOSI和WiFi时钟引脚WIFI_SCLK连接,数据接收端RXD和数据发送端 TXD分别与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69脚WiFi数据接收引脚WIFI_RX和70脚 WiFi数据发送引脚WIFI_TX连接;WiFi通信芯片U15的接地端GND接地,第一输入端IO15通过WiFi第三电阻R6接地,第二输入端IO0通过WiFi第四电阻 R5接WiFi电感L11的一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WiFi通信的WiFi通信芯片U15的型号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是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优化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主要改进在于,窄带物联网模块包括窄带数据传输电路和SIM电路,窄带数据传输电路和SIM电路以及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连接;

如图10所示,SIM电路包括SIM芯片U16、控制器U22、SIM第一电阻R33、 SIM第二电阻R31、SIM第三电阻R106、SIM第一电容C42、SIM第二电容C84、 SIM第三电容C86、SIM第四电容C87;

SIM第一电阻R33的一端接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时钟端USIM_CLK, SIM第一电阻R33的另一端接SIM芯片U16的时钟端CLK和控制器U22的第一端口N4,以及通过SIM第一电容C42接地;

SIM第二电阻R31的一端接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复位端USIM_RST, SIM第二电阻R31的另一端接SIM芯片U16的复位端RST和控制器U22的第二端口N3,以及通过SIM第二电容C84接地;

SIM第三电容C86的一端接SIM芯片U16的电源电压端VCC和控制器U22 的第三端口N5,以及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电源电压端USIM_VDD,SIM 第三电容C86的另一端接SIM芯片U16的接地端GND和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 SIM接地端USIM_GND;

SIM第三电阻R106的一端接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SIM数据端

USIM_DATA,SIM第三电阻R106的另一端接SIM芯片U16的数据端IO和控制器U22的第四端口N2,以及通过SIM第四电容C87接地;控制器U22的第五端口P接地;

如图11(1)和图11(2)所示,窄带数据传输电路包括窄带数据传输芯片U8、天线连接器P3、第二连接器J15、三极管U9、窄带第一电阻R32、窄带第二电阻R47、窄带第三电阻R28、窄带第四电阻R102、窄带第五电阻R8、窄带第六电阻R2、窄带第一电容C5、窄带第二电容C39、窄带第三电容C40、窄带第四电容C83、窄带第五电容C41、窄带第六电容C85;

窄带第一电容C5、窄带第二电容C39、窄带第三电容C40、窄带第四电容 C83并联连接,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固定电压和窄带数据传输芯片U8的电源电压端VBAT1和VBAT2;窄带第一电阻R32的一端窄带数据传输芯片U8的天线端RF_ANT,以及通过窄带第五电容C41接地,窄带第一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天线连接器P3,以及通过窄带第六电容C85接地;

三极管U9的第一端COLLECTOR接窄带数据传输芯片U8的复位端

RESET,三极管U9的第二端EMITTER接地,三极管U9的第三端BASE通过窄带第二电阻R47接地,以及通过窄带第三电阻R28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34 脚窄带复位引脚NB_RST;

窄带数据传输芯片U8的数据发送端DBG_TXD和数据接收端接

DBG_RXD第二连接器J15;窄带数据传输芯片U8的窄带数据接收端RXD通过窄带第四电阻R102接地,以及通过窄带第五电阻R8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 36脚窄带数据发送引脚NB_TX;窄带数据传输芯片U8的窄带数据发送端TXD 通过窄带第六电阻R2接主控模块中主控芯片的37脚窄带数据接收引脚

NB_RX。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窄带数据传输电路的控制芯片U12的型号为bc95。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