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5484发布日期:2020-02-04 11:08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电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电声器件。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特别对产品的发声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运用于其中的电声器件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相关技术的电声器件包括盆架以及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盆架的振膜,与振膜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弹性件以及弹性悬挂于振膜与弹性件之间的音圈。其中,弹性件包括固定于盆架的第一臂、固定于音圈背离振膜一侧的第二臂以及连接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弹臂。

然而,相关技术的电声器件结构中,弹性件中的弹臂结构与第一臂和第二臂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简单的将第一臂与第二臂连接,弹臂长度较短且不能充分利用音圈与盆架之间的空间,弹性件可靠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好、寿命长的弹性件结构以及具有改善可靠性的电声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声器件,其包括盆架以及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与所述振膜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弹性件以及弹性悬挂于所述振膜与所述弹性件之间的音圈,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臂,固定于所述音圈背离所述振膜一侧的第二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弹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对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臂包括相对且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臂包括相对且固定于所述音圈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一臂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臂几何中心连线的同侧,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一臂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臂几何中心连线的另一侧;

所述弹臂包括自所述第四端向所述第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臂、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三端延伸的第二延伸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臂与所述第二延伸臂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间隔,所述连接臂至少部分为沿所述振膜振动方向弯曲凸出的弧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与所述连接臂之间平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音圈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臂固定于所述音圈的角部,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分别位于所述音圈角部的相邻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向靠近所述振膜方向弯曲凸出。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多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音圈的角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臂还包括自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盆架延伸的焊盘;所述第一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臂背离所述振膜一侧用于连接外部电信号的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贴设于所述弹性件背离所述振膜一侧的辅助振膜,所述辅助振膜包括贴设于所述第一臂的第一贴合部,贴设于所述第二臂的第二贴合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二贴合部的折环部,所述折环部向背离所述弹性件方向弯曲凸出,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折环部正对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球顶,围绕所述球顶并与所述球顶连接的折环,所述折环包括与所述球顶连接的中间部、固定于所述盆架的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中间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向靠近所述音圈方向弯曲凸出。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与所述音圈电连接的柔性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声器件中,弹臂结构的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以及连接臂的设置充分地利用了盆架与音圈之间的空间,使得弹臂长度在有限的盆架与音圈之间的空间得到延伸。在此基础上,连接臂形成向靠近振膜方向弯曲凸出的弧形结构,使得弹臂长度进一步延长的同时保证了弹性件在音圈振动时对音圈稳定的支撑,实现了弹性件抗疲劳断裂能力的提升,并且更好的避免了振动系统振动过程中辅助振膜与弹性件的干涉。保证了电声器件良好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声器件部分结构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声器件弹性件、辅助振膜以及音圈组合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声器件弹性件与辅助振膜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声器件10,其包括盆架1以及分别固定于盆架1的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

如图2所示,振动系统2包括固定于盆架1的振膜21,与振膜2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弹性件22以及弹性悬挂于振膜21与弹性件22之间的音圈23。其中,振膜21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球顶211、围绕球顶211并与球顶211固定连接的折环212。折环212包括与球顶211连接的中间部212a,固定于盆架1的固定部212b以及连接中间部212a与固定部212b的凸出部212c。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凸出部212c向靠近音圈23的方向弯曲凸出,如此能够合理利用电声器件内部的空间,减小电声器件的体积。在本申请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凸出部212c也可以是向背离音圈23的方向弯曲凸出。

如图2-5所示,弹性件22包括固定于盆架1的第一臂221、固定于音圈背离振膜21一侧的第二臂222以及连接第一臂221与第二臂222的弹臂223,第一臂221与第二臂222相对且间隔设置。

具体的,第一臂221包括相对且固定于盆架1的第一端221a和第二端221b,第二臂222包括相对且固定于音圈23的第三端222a以及第四端222b。其中,第一端221a与第四端222b位于第一臂221与第二臂222几何中心连线的同侧,第二端221b与第三端222a位于第一臂221与第二臂222几何中心连线的另一侧。第一臂几何中心g1与第二臂几何中心g2及其连线简单示意如图5。

弹臂223包括自第四端222b向第一端221a延伸的第一延伸臂223a、自第二端221b向第三端222a延伸的第二延伸臂223b以及连接第一延伸臂223a和第二延伸臂223b的连接臂223c。其中,连接臂223c位于第一臂221与第二臂222之间且与第一臂221和第二臂222相间隔。进一步的,连接臂223c至少部分为沿振膜21振动方向弯曲凸出的弧形。上述弹臂223结构的设置充分地利用了盆架与音圈之间的空间,使得弹臂长度在有限的盆架与音圈之间的空间得到延伸,连接臂弯曲凸出的弧形结构设置使得弹臂长度进一步延长的同时保证了弹性件在音圈振动时对音圈稳定的支撑,实现了弹性件抗疲劳断裂能力的提升,保证了电声器件振动过程中良好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第一延伸臂223a与连接臂223c之间平滑过渡,第二延伸臂223b与连接臂223c之间同样平滑过渡。优选的,第一延伸臂223a与连接臂223c通过弧形弯折平滑过渡,进一步利用盆架与音圈之间的空间延长弹臂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音圈23为矩形结构,第二臂222固定于音圈23的角部,并且第三端222a和第四端222b分别位于音圈23角部的相邻两侧。进一步的,弹性件22包括多个且对称固定于音圈23的角部。如此设置,使得弹性件对音圈的支撑效果更稳定,有效地防止音圈的横向摆动,提高振动系统振动的可靠性,进而使得电声器件的可靠性更好。

进一步的,第二臂222还包括自第三端222a向盆架1延伸的焊盘222c,第一臂221还包括设置于其背离振膜21一侧用于连接外部电信号的连接部221c。优选的,弹性件22为柔性线路板,弹性件22与音圈23通过焊盘222c的引出线实现电连接。弹性件22一方面可用于提供对音圈23的支撑,将音圈23弹性悬挂于振膜21与弹性件22之间;另一方面为音圈23引入外部电信号。

此外,振动系统2还包括贴设于弹性件22背离振膜21一侧的辅助振膜24。辅助振膜24包括贴设于第一臂221的第一贴合部241、贴设于第二臂222的第二贴合部242以及连接第一贴合部241和第二贴合部242的折环部243。其中,折环部243向背离弹性件22的方向弯曲凸出,为音圈23提供更大的弹性支撑的同时保证了音圈23大的振动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弹性件22的连接臂223c与折环部243正对间隔设置,且连接臂223c向靠近振膜21的方向弯曲凸出。如此设置,由于辅助振膜24的折环部243与弹臂22的连接臂223c弯曲方向相反,从而更好的避免了振动系统振动过程中辅助振膜24与弹性件22的干涉。保证了电声器件良好的声学性能。

如图2所示,磁路系统3包括固定于盆架1的磁轭31,固定于磁轭31的主磁钢32以及分别间隔设置于主磁钢32相对两侧并与主磁钢32形成磁间隙的副磁钢33。音圈23通过弹性件22弹性悬挂于振膜21与弹性件22之间并且插设于磁间隙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副磁钢33由磁轭31的边缘向振膜21方向弯折形成,且与主磁钢32共同形成五磁钢磁路结构。该五磁钢磁路结构使得磁路系统3的驱动性能更好,从而进一步提升电声器件10的声学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磁路系统3的性能,使磁路系统3的磁力线尽可能多的被音圈23切割,以形成更大的驱动力,磁路系统3还包括盖设于主磁钢32的主极芯34。通过主极芯34的设置,使得磁路系统3的磁力线更为集中,磁路系统3的磁性能进一步得到优化,从而进一步改善电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声器件中,弹臂结构的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以及连接臂的设置充分地利用了盆架与音圈之间的空间,使得弹臂长度在有限的盆架与音圈之间的空间得到延伸。在此基础上,连接臂形成向靠近振膜方向弯曲凸出的弧形结构,使得弹臂长度进一步延长的同时保证了弹性件在音圈振动时对音圈稳定的支撑,实现了弹性件抗疲劳断裂能力的提升,并且更好的避免了振动系统振动过程中辅助振膜与弹性件的干涉。保证了电声器件良好的声学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