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充放电耳机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0728发布日期:2019-11-15 22:1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充放电耳机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放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充放电耳机仓。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

一般蓝牙耳机都有专用的充电器,但这些充电器一般设计较为粗糙,不能形成自适应耳机长度的存储区域,且充电时的密封性考虑较少,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特别应用于充电式耳机的一种便携式充放电耳机仓,从上到下依次为上盖、中间层、下壳体,还设置有磁铁组件;中间层与下壳体组装固定在一起或者一体成型,两者所围成的腔体内设置有充放电电路、电池;上盖一侧与所述腔体的侧壁活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耳机仓,对侧则设置有磁铁;中间层设置有耳机放置区,当耳机放置于其上时,能与充放电电路连接;下壳体侧壁上设置电接口。

所述磁铁组件包含设置于上盖的磁铁及中间层对应位置的磁铁,两组磁铁之间相吸。

中间层设置有耳机放置区,耳机放置区在对应于耳机充电触头的地方设置有用于通过放电输出顶针的通孔。

耳机放置区是由中间层部分区域下凹形成,整体形状与待充电耳机形状吻合,且整体斜向下。

进一步的,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type-c充电接口、充电升压芯片、mcu主控芯片、输出检测电路、usb放电输出接口、电池保护电路、放电输出顶针;连接关系为:充电升压芯片与type-c充电接口、放电输出顶针、usb放电输出接口、电池、mcu主控芯片连接;放电输出顶针与输出检测电路连接,mcu主控芯片与充电升压芯片、触摸开关、电池连接;电池与电池保护电路连接;type-c充电接口与usb放电输出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数码管,其与mcu主控芯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设置在中间层下表面或者夹层内,中间层的对应区域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上盖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或者至少在耳机仓闭合时对应于数码管的区域是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或者上盖上设置有触摸开关,其与mcu主控芯片连接。

进一步的,耳机放置区底端为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接口包括type-c充电接口、usb放电输出接口。

进一步的,上盖对应于耳机放置区的区域向上凹陷。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呈中空结构,下表面对应于耳机放置区的区域向上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利用磁铁组件形成了开合都非常方便的、封闭型充电仓,且耳机放置区能自适应耳机长度的存储区域,保障了蓝牙耳机在充电时能被安全、稳定的放置。用户还能随时了解电量情况,十分实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触摸开关设置在下壳体上时的示意图。

图3为充放电电路框图。

图中:1.上盖,2.下壳体,3.中间层,4.耳机,5.耳机放置区,6.电接口,7.触摸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为:设计开合方便的密封型耳机充电仓,将充放电电路及电池集成于仓体内,能够实现电池充放电,且将被充电耳机4吻合放入仓内,在充放电时实现电量显示。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式充放电耳机仓,中间层3与下壳体2组装固定在一起或者一体成型,两者所围成的腔体内设置有充放电电路、电池。下壳体2侧壁上设置电接口6。

上盖1一侧与所述腔体的侧壁活动连接,以打开或者关闭耳机仓。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常见的转轴固定式,打开或者关闭耳机仓时是以转轴为轴心转动上盖1。上盖1在连接点的对侧设置有磁铁。上盖1可以为单层结构或者中空结构。中空结构时由内盖与外盖组装而成,内盖与外盖所围成的空间能放入磁铁等零部件。

中间层3具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隔离上盖1与下壳体2,与下壳体2形成空腔,容纳充放电电路、电池;二是自身一部分区域下凹形成具有吻合耳机4形状、整体斜向下的耳机放置区5,且耳机放置区5在对应于耳机4充电触头的地方设置有用于通过放电输出顶针的通孔。整体斜向下设计的好处是能够节省空间;三是用于进行电量显示。

耳机放置区5能够实现耳机4的稳固安放及充电。进一步的,耳机放置区5最下端为通孔,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进一步向下扩展空间,避免因为耳机4长短不一造成的存储空间不能自适应。更优的,上盖1对应于耳机放置区5的区域向上凹陷。当上盖1为中空结构时,其下表面对应于耳机放置区5的区域向上凹陷。这样设计能进一步增强耳机仓对耳机4形状的自适应。

所述上盖1与中间层3上还设置有磁铁组件,以进一步实现上盖1与中间层3之间的吸附力,进而实现耳机仓整体更好的密封性。所述磁铁组件包含设置于上盖1的磁铁及中间层3对应位置的磁铁,两个磁铁之间相吸。磁铁可以设置于表面或者夹层(当上盖1和/或中间层3为中空结构时就可以设置在夹层内)。

下面对充放电电路进行说明。

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type-c充电接口、充电升压芯片、mcu主控芯片、输出检测电路、数码管、usb放电输出接口、电池保护电路、放电输出顶针8;连接关系为:充电升压芯片与type-c充电接口、放电输出顶针、usb放电输出接口、电池、mcu主控芯片连接;放电输出顶针与输出检测电路连接,mcu主控芯片与充电升压芯片、数码管、触摸开关7、电池连接;电池与电池保护电路、触摸开关7连接。mcu主控芯片与触摸开关7连接,当收到触摸信号时,就将电量信息通过数码管显示。type-c充电接口、usb放电输出接口均设置在下壳体2上。特别的,type-c充电接口与usb放电输出接口电连接,这样在充电时可以不通过升压芯片,直接给usb放电输出接口放电,提高利用率。应当理解,type-c充电接口没有充电时,则由充电升压芯片输出给放电输出接口。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mcu主控芯片的设置搭建了一个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充放电程序设置的硬件平台,不涉及方法的改进。

本实施例中,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具体为:锂电充放电ic(eta9742)、type-c5v充电接口6、usb-a5v输出接口、pogopin5v输出顶针。电路的各个具有独立技术效果的子电路均采用现有电路模块。

本电路的充放电电路的工作过程是:

充电时,type-c充电接口为电池充电;放电时,电池通过充电升压芯片中的充电升压芯片输出到usb放电输出接口或放电输出顶针给外设耳机4充电。

主控部分:充电仓充放电时,mcu主控芯片能够对电路进行充放电检测,是否有负载,是否有触摸,查看电量事件,同时检测电池当前电量并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电池管理部分:通过独立电池保护电路设计提高电池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设置在中间层3下表面或者其夹层内,中间层3的对应区域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

更优的,上盖1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或者至少在闭合式对应于数码管的区域是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可以更方便看到电量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