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具体涉及一种旅游便携式智能音箱。
背景技术:
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其作用是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辐射到空间。音箱通常由扬声器、分频器、箱体、吸音材料等组成,其是音响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把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进行传播。
外出旅游时,有时需要将音箱放置在车内听音乐,然而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震动,音箱受到过多震动后容易出现损坏,并且现有便携式音箱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旅游便携式智能音箱,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具有减震功能、使用功能单一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旅游便携式智能音箱,包括音箱本体和底板,所述音箱本体底部相对固定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部设有减震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伸入所述第一套筒内部的连接柱,所述第一套筒内壁与所述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所述连接柱之间均连接有弹簧,所述底板上相对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杆与安装块铰接,所述安装块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底板底部固定有硅胶吸盘;
所述音箱本体侧面设有手机支架,所述手机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底部通过弹簧与底架相连,所述容纳槽侧面连通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底座侧壁,所述底架侧面固定有伸出所述开口的第二连杆,所述底座上相对固定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内底部通过弹簧与支撑杆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之间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通过弹簧与顶架相连,所述顶架、底架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套筒侧面连通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通过弹簧与移动块一端相连,所述移动块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杆顶端与第三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与所述移动块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套筒固定在所述音箱本体底部四个拐角处。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设有四个,所述连接块每两个为一组关于所述底板前后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音箱本体侧壁通过安装杆与所述底座固定。
优选地,所述开口关于所述底座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杆向下移动到所述开口底部时,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移动块使得所述限位块完全脱离所述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杆左右移动配合的滑口。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旅游便携式智能音箱能够利用硅胶吸盘将音箱吸附在车辆内部,第一套筒内部的弹簧、减震板能够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在第一连杆的传动下,安装块之间的弹簧也能够起到减震作用,有效提高音箱的抗震性能;将手机放入底架上的凹槽中并向下压动底架,经过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传动,使得移动块带动限位块向外移动,限位块脱离限位槽时,在支撑杆与第二套筒之间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顶架随着支撑杆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将手机固定住,有效扩充了使用功能,便于用户放置手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音箱本体侧面手机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音箱本体;2、底板;3、第一套筒;4、减震板;5、弹簧;6、连接柱;7、安装块;8、第一连杆;9、硅胶吸盘;10、底座;11、容纳槽;12、底架;13、第二连杆;14、开口;15、第二套筒;16、支撑杆;17、顶板;18、顶架;19、凹槽;20、壳体;21、移动块;22、限位块;23、限位槽;24、第三连杆;25、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旅游便携式智能音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音箱本体1和底板2,音箱本体1底部相对固定有第一套筒3,第一套筒3内部设有减震板4,底板2上固定有伸入第一套筒3内部的连接柱6,第一套筒3内壁与减震板4、减震板4与连接柱6之间均连接有弹簧5,底板2上相对固定有连接块25,连接块25通过第一连杆8与安装块7铰接,安装块7之间连接有弹簧5,底板2底部固定有硅胶吸盘9;
音箱本体1侧面设有手机支架,手机支架包括底座10,底座10上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内底部通过弹簧5与底架12相连,容纳槽11侧面连通有开口14,开口14贯穿底座10侧壁,底架12侧面固定有伸出开口14的第二连杆13,底座10上相对固定有第二套筒15,第二套筒15内底部通过弹簧5与支撑杆16一端相连,支撑杆16另一端之间固定有顶板17,顶板17通过弹簧5与顶架18相连,顶架18、底架12上均开设有凹槽19,第二套筒15侧面连通有壳体20,壳体20内壁通过弹簧5与移动块21一端相连,移动块21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块22,支撑杆16上设有与限位块22配合的限位槽23,第二连杆13顶端与第三连杆24一端铰接,第三连杆24另一端伸入壳体20与移动块21铰接。
第一套筒3设有四个,第一套筒3固定在音箱本体1底部四个拐角处。
连接块25设有四个,连接块25每两个为一组关于底板2前后对称设置。
音箱本体1侧壁通过安装杆与底座10固定。
开口14关于底座10左右对称设置,第二连杆13向下移动到开口14底部时,第三连杆24带动移动块21使得限位块22完全脱离限位槽23。
壳体20底部开设有与第三连杆24左右移动配合的滑口。
利用硅胶吸盘9将音箱吸附在车辆内部,第一套筒3内部的弹簧5、减震板4能够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在第一连杆8的传动下,安装块7之间的弹簧5也能够起到减震作用,有效提高音箱的抗震性能。
将手机放入底架12上的凹槽19中并向下压动底架12,经过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24的传动,使得移动块21带动限位块22向外移动。限位块22脱离限位槽23时,在支撑杆16与第二套筒15之间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顶架18随着支撑杆16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将手机固定住,有效扩充了使用功能,便于用户放置手机。
需要取出手机时,向上拉动顶板17即可。当限位槽23移动到限位块22处时,限位块22重新卡入限位槽23中,防止支撑杆16向下移动。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弹簧5均可采用劲度系数为2500n/m的弹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