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8035发布日期:2020-01-15 01:1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助点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服务性的行业,服务的质量是衡量一家公司重要指标,优质的服务能更好的提升级公司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而现在对于餐厅的服务系统基本处于以人工传唤的工作模式,此模式对于服务的及时性是比较低的,特别一个大型的餐饮业,一个大厅就好几十或是上百的餐桌,而且还有一个个独立的包厢。这种模式要提升级服务就只能每几台就分配一个专门的服务人员去服务,每一个包厢分配专门有服务人员,人工成本高。与此同时,服务人手增加成为了必然,莫名的加大了公司的日常运营成本。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提升服务而又可以不用太大增加人力成本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餐厅服务系统服务及时性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服务及时性高、人工成本较低、用户体验效果好、服务效率高,并且前期安装方便、后期维护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包括服务主机单元、厨房上餐机单元、桌台机单元及服务手环单元,所述桌台机单元的输出端及厨房上餐机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服务主机单元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服务主机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服务手环单元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服务主机单元包括主机主控电路及主机收发电路,所述主机主控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点阵显示屏j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7、晶振y3及发光管vd3,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经电容c3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八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十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九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十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依次经电阻r7及发光管vd3接地,所述点阵显示屏j1的第四引脚经电容c1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点阵显示屏j1的第二引脚经电容c2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经电容c4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经电容c5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十九引脚及晶振y3的一端均经电容c11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二十引脚及晶振y3的另一端均经电容c12接地。

优选地,所述主机收发电路包括第二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晶振y1、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4及电容c15,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电阻r4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电容c14的一端均经电容c15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十二引脚经电容c7接地,所述电阻r2的一端及电阻r3的一端均与第二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及晶振y1的一端均经电容c10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及第二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均经电容c9接地,所述电感l1的一端及第二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均经电阻r1接地。

优选地,所述厨房上餐机单元包括前台主机按键电路,所述前台主机按键电路包括按键key1、按键key2、按键key3、按键key4、按键key5、按键key6、按键key7、按键key8、按键key9、按键key10、按键key11及按键key12,所述按键key1的一端、按键key2的一端及按键key3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四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4的一端、按键key5的一端及按键key6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三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7的一端、按键key8的一端及按键key9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二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10的一端、按键key11的一端及按键key12的一端均接地,所述按键key1的另一端、按键key4的另一端、按键key7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0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七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2的另一端、按键key5的另一端、按键key8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1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六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3的另一端、按键key6的另一端、按键key9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五引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服务手环单元包括分机收发电路,所述分机收发电路包括第三芯片u3、晶振y2、电容c6、电容c13、晶振y2、电池bt1、电阻r5、电阻r6、发光管vd1及发光管vd2,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十五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经电阻r6与发光管v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经电阻r5与发光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管vd1的阳极、发光管vd2的阳极、电容c13的一端及第三芯片u3的第十七引脚均与电池bt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经电容c6接地,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十九引脚及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均经晶振y2接地。

优选地,所述桌台机单元包括桌台机电路,所述桌台机电路包括按键key13、按键key14、按键key15、按键key16、按键key17及按键key18,所述按键key13的一端及按键key1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十五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14的一端及按键key17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13的另一端、按键key14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5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16的另一端、按键key17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8的一端均与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按键key15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8的另一端均接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该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中的桌台机单元的输出端及厨房上餐机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服务主机单元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服务主机单元的输出端与服务手环单元的输入端通信连接,该桌台机单元通过2.4g无线网络发出服务需求信号,该服务主机单元接收到服务需求信号后把桌台号以及需要的服务再通过无线网络以广播形式通知所有的服务手环单元(服务手环单元配戴在服务人员手上),那么就近的服务人员便可潜去服务相应的桌台需求,从而解决问题,厨房上餐机单元通过2.4g无线网络向服务主机单元发送上菜信号,服务主机单元收取该上菜信号后,同样以广播形式通过2.4g无线网络将该上菜信号发送至服务手环单元,通知相应的服务人员取菜送到相应的桌台,以完成上菜服务。本实用新型每一次系统的安排工作都是最近而且空闲的选派,不存在发出指令无人响应,极大的提高了服务的效率,而且桌台机单元的服务是由客人自助发出,真正做到客户何时需要服务,服务就何时到达的效果,不存在以前看不到服务人员就无法获取到服务的状况,降低人工成本,并且该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前期安装方便,后期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中桌台机单元产生需求时的服务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中厨房上餐机单元产生需求时的服务流程图;

图中,1-卓台机单元、2-厨房上餐机单元、3-服务主机单元、4-服务手环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中,该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包括桌台机单元1、厨房上餐机单元2、服务主机单元3及服务手环单元4,该桌台机单元1的输出端及厨房上餐机单元2的输出端均与该服务主机单元3的输入端通信连接,该服务主机单元3的输出端与该服务手环单元4的输入端通信连接。可以理解的,该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的特点在于利用无线2.4g通讯技术把服务主机、桌台机、服务手环、厨房上餐机有机的连接起来。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餐厅的任一餐桌进行高效的服务,真正的做到有求必应,而且具有安装便捷,使用方便,后期维护简单的优点。该桌台机单元1可以是桌台机等,该厨房上餐机单元2可以是厨房上餐机等,该服务主机单元3可以是主机等,该服务手环单元4可以是手环等,该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由一台主机,一台厨房上餐机,多桌台机,多台手环联网组成一个系统,各个个体间通讯采用的是无线2.4g网络。其中的主机只有一台,若有多个厨房可多配厨房机,手环则按需要配置,厨房机,桌台机与手环均有唯一的地址码,以便主机辨识什么设备产生服务需求,哪个手环对其进行了服务等等信息的。主机可安装于主服务台或需要及时了解餐厅运行的部门中,厨房机则安装于厨房当中,每当完成菜品即可对其操作呼叫上菜,手环则戴于相对应的服务人员手上,每当有服务需求产生,手环则会产生振动及显示提醒服务人员进行相对应的服务,桌台机则安装于桌台上,且可由主机进行id编码,以适应餐厅布局要求,其做成省电模式,则只用电池供,方便安装,真正做到免布线。系统调试阶段主要对系统中的桌台机,手环进行对应的位置编码,数量录入以适应餐厅的布局及运营。

具体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自助点餐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结合图1和图2,该服务主机单元3包括主机主控电路及主机收发电路,该主机主控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点阵显示屏j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7、晶振y3及发光管vd3,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经电容c3接地,该第一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十二引脚连接,该第一芯片u1的第七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十一引脚连接,该第一芯片u1的第八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十引脚连接,该第一芯片u1的第九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九引脚连接,该第一芯片u1的第十引脚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八引脚连接,该第一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依次经电阻r7及发光管vd3接地,该点阵显示屏j1的第四引脚经电容c1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五引脚连接,该点阵显示屏j1的第二引脚经电容c2与点阵显示屏j1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第一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经电容c4接地,该第一芯片u1的第十四引脚经电容c5接地,该第一芯片u1的第十九引脚及晶振y3的一端均经电容c11接地,该第一芯片u1的第二十引脚及晶振y3的另一端均经电容c12接地。该主机收发电路包括第二芯片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晶振y1、电感l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4及电容c15,该第二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电阻r4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及电容c14的一端均经电容c15接地,该第二芯片u2的第十二引脚经电容c7接地,该电阻r2的一端及电阻r3的一端均与第二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该电阻r3的另一端及晶振y1的一端均经电容c10接地,该电阻r2的另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及第二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均经电容c9接地,该电感l1的一端及第二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均经电阻r1接地。该厨房上餐机单元2包括前台主机按键电路,该前台主机按键电路包括按键key1、按键key2、按键key3、按键key4、按键key5、按键key6、按键key7、按键key8、按键key9、按键key10、按键key11及按键key12,该按键key1的一端、按键key2的一端及按键key3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四引脚连接,该按键key4的一端、按键key5的一端及按键key6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三引脚连接,该按键key7的一端、按键key8的一端及按键key9的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二引脚连接,该按键key10的一端、按键key11的一端及按键key12的一端均接地,该按键key1的另一端、按键key4的另一端、按键key7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0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七引脚连接,该按键key2的另一端、按键key5的另一端、按键key8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1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六引脚连接,该按键key3的另一端、按键key6的另一端、按键key9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五引脚连接。该服务手环单元4包括分机收发电路,该分机收发电路包括第三芯片u3、晶振y2、电容c6、电容c13、晶振y2、电池bt1、电阻r5、电阻r6、发光管vd1及发光管vd2,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三引脚连接,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五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四十四引脚连接,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经电阻r6与发光管vd2的阴极连接,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经电阻r5与发光管vd1的阴极连接,该发光管vd1的阳极、发光管vd2的阳极、电容c13的一端及第三芯片u3的第十七引脚均与电池bt1的正极连接,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经电容c6接地,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九引脚及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均经晶振y2接地。该桌台机单元1包括桌台机电路,该桌台机电路包括按键key13、按键key14、按键key15、按键key16、按键key17及按键key18,该按键key13的一端及按键key16的一端均与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该按键key14的一端及按键key17的一端均与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连接,该按键key13的另一端、按键key14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5的一端均与该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连接,该按键key16的另一端、按键key17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8的一端均与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该按键key15的另一端及按键key18的另一端均接地。可以理解的,该按键key13、按键key14、按键key15、按键key16、按键key17及按键key18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定义不同的功能,如服务手环等,该第一芯片u1可以是zd320芯片等,该第二芯片u2可以是zd8067芯片等,该第三芯片u3可以是zd8020等,该点阵显示屏j1为lcd128x64-12p显示屏。

具体地,该第二芯片u2的第三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三十六引脚连接,该第二芯片u2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三十五引脚连接,该第二芯片u2的第六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三十四引脚连接,该第二芯片u2的第七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三十三引脚连接,该第二芯片u2的第八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三十二引脚连接,该第二芯片u2的第八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第三十一引脚连接,该第三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作为服务手环的震动输出端,该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第八引脚、第九引脚及第十引脚均外接显示屏接口。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构造独特,通过利用2.4g无线通讯技术把餐厅所有的工作人员有机的联系起来,让一个个相对孤立的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网,相互间有了信息的互动,尽极大可能的把每一个点的能力发挥出来做到最优化的处理,不再像以往一样每一个点只能服务特定范围,现在配上系统让其具备一个调度功能,a可以服务1区,b也可服务1区。即每一个点可以服务的区域不再受限,这得益于系统的调度功能,因为系统知道那一个区域出现需求,那一个点可为其服务。其工作流程为:1、该桌台机单元1通过2.4g无线网络发出服务需求信号,该服务主机单元3接收到服务需求信号后把桌台号以及需要的服务再通过无线网络以广播形式通知所有的服务手环单元4(服务手环单元4配戴在服务人员手上),那么就近的服务人员便可潜去服务相应的桌台需求,从而解决问题;2、厨房上餐机单元2通过2.4g无线网络向服务主机单元3发送上菜信号,服务主机单元3收取该上菜信号后,同样以广播形式通过2.4g无线网络将该上菜信号发送至服务手环单元3,通知相应的服务人员取菜送到相应的桌台,以完成上菜服务;3、同理其它的催单,埋单服务类同以上1,2的工作流程;由以上工作流程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每一次系统的安排工作都是最近而且空闲的选派,不存在发出指令无人响应,极大的提高了服务的效率,而且桌台的服务是由客人自助发出,真正做到客户何时需要服务,服务就何时到达的效果,不存在以前看不到服务人员就无法获取到服务的状况。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利用2.4g无线技术把服务主机、桌台机、服务手环,厨房上餐机有机的连接起来,把一个个独立的点(每一个点都有一个唯一的id地址)有机组成一个网,进行点与点之间的数据,指令的传达,点点之间无线信息互通,需求上传,服务下达形成一个服务链,主机时刻掌握系统中各个点的运行况,并进行合理调度,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最终提升整体的效能;每一个体并不是独立工作,而是有机互联,存在信息的交互,反馈等,每一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唯一的id地址(主机除外),以便主机更好的了解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主机具有智能调度的作用,可以合理安排资源发挥系统的能效最大化。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