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2449发布日期:2020-04-21 18:5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多媒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家庭式个性化旅游的兴起,房车逐渐进入了国人的生活,驾驶房车进行长途旅游,当下是一种旅行新风尚。房车内除了生活必须的功能设施外,还要考虑必要的娱乐设施。

在飞机、大巴、高铁等大型交通工具中,也需要一种占用空间小,安全性高的多媒体机供旅客休闲。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适用于车载环境的、具有影音功能的多媒体机。这种多媒体机不仅能够播放影音文件,还能够作为平板电脑使用;另外具有占用空间小、高安全性和高实用性的特点,避免在颠簸的行车环境中对人造成伤害,并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该多媒体机采用吸顶设计,不使用时,显示屏可以折叠后与吸顶座合拢;使用时,显示屏的活动端向下旋转张开,通过气动杆支撑定位。

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包括吸顶座、左转动臂、右转动臂、左气动杆、右气动杆和屏体后壳;

左转动臂的前端铰接于吸顶座底部左侧的前端,左转动臂的后端与左气动杆的前端铰接,左气动杆的后端铰接于吸顶座底部左侧的后部;

右转动臂的前端铰接于吸顶座底部右侧的前端,右转动臂的后端与右气动杆的前端铰接,右气动杆的后端铰接于吸顶座底部右侧的后部;

左转动臂和右转动臂的底部分别与屏体后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屏体后壳设置有左透过缝和右透过缝;

左转动臂的上部穿过左透过缝后位于屏体后壳的上部,左转动臂的下部向外侧弯折形成左连接板,左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屏体后壳的底部;

右转动臂的上部穿过右透过缝后位于屏体后壳的上部,右转动臂的下部向外侧弯折形成右连接板,右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屏体后壳的底部;

因为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连接于屏体后壳的下部,所以当人手扣住屏体后壳的后端向下拉动时,连接板与屏体后壳的接触面都处于受力状态,如果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连接于屏体后壳的上部,螺接或粘接容易受力脱离,焊接则增加了工艺流程。

优选的,屏体后壳还包括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

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屏体后壳的底面,左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左加固板的底部,右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右连接板的底部;

左加固板和右加固板的作用是局部加强屏体后壳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还包括左支撑耳板和右支撑耳板,左气动杆铰接于左支撑耳板,右气动杆铰接于右支撑耳板;

吸顶座的后部设置有左通孔阵列a和右通孔阵列a;

左支撑耳板的顶部向侧面一体弯折形成左多孔支撑板,左多孔支撑板上设置有左通孔阵列b,左多孔支撑板通过左通孔阵列b和左通孔阵列a与吸顶座螺接固定;

右支撑耳板的顶部向侧面一体弯折形成右多孔支撑板,右多孔支撑板上设置有右通孔阵列b,右多孔支撑板通过右通孔阵列b和右通孔阵列a与吸顶座螺接固定;

通过调整螺接孔位可以改变左气动杆与吸顶座、右气动杆与吸顶座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多媒体机张开状态时,显示屏与吸顶座的夹角。

优选的,吸顶座包括顶板,顶板的四周分别向下弯折出前折边、后折边、左折边和右折边;

左折边的前端设置有左铰接孔a,左转动臂的前端设置有左铰接孔b,左转动臂通过左铰接孔b和左铰接孔a与述吸顶座铰接;

右折边的前端设置有右铰接孔a,右转动臂的前端设置有右铰接孔b,右转动臂通过右铰接孔b和右铰接孔a与述吸顶座铰接。

优选的,吸顶座的底部还设置有储线盒;

储线盒的开口设置于顶板上,储线盒四周的侧壁与顶板连接;

储线盒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出线口,屏体后壳的前端设置有进线口,前折边上设置有布线缺口,储线盒内的线缆从出线口穿出,线缆经由布线缺口后穿入进线口;

储线盒可以放入预留线缆,同时避免线缆长度影响显示屏转动;当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改变位置时,足够长的预留电缆可以避免重新接线的困扰。

优选的,吸顶座还设置有组合挂孔、安装孔、卡扣和总电源开关;

组合挂孔和安装孔分布于顶板上,组合挂孔和安装孔的数量分别不少于4个;

卡扣设置于顶板的底部,屏体后壳上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

总电源开关可以启停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的主机及显示屏;

顶板的上部还设置有垫脚,垫脚的作用是防止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安装或拆卸时磨损安装位置的顶壁,当将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拆下倒置于桌面时,垫脚可以起到防滑、防止桌面磨损的作用。

优选的,吸顶座还设置有弹性支撑臂,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当屏体后壳通过卡扣和卡槽卡接于吸顶座时,弹性支撑臂的另一端抵住屏体后壳的背部。

优选的,屏体后壳的前端设置有高清多媒体接口、usb接口和cd碟插口;

外设接口设置于屏体后壳的前端,是因为前部是用户观看的方向,不会受安装位置影响操作空间,比如安装位置后方或者侧方靠近墙壁。

优选的,还包括显示屏框,显示屏框连接于屏体后壳的下部;

显示屏框的正面设置有屏幕开关,屏幕开关只能关闭屏幕,不能关闭主机,当用户仅需要音频播放时,可以关闭显示屏并将显示屏折叠收起;

显示屏框呈矩形,显示屏框的周侧边框呈弧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结构稳定性好,在显示屏闭合时通过弹性支撑臂限制显示屏振动,显示屏安装于显示屏框中,显示屏框采用弧角设计,增加的产品的安全性;该产品还可通过组合挂孔快速拆卸,拆卸后可倒置于桌面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顶装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的组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的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的吸顶座装配示意图。

图中:

1-吸顶座,10-顶板,101-前折边,1011-布线缺口,102-后折边,103-左折边,1031-左铰接孔a,104-右折边,1041-右铰接孔a,11-左通孔阵列a,12-右通孔阵列a,13-储线盒,131-出线口,14-组合挂孔,15-安装孔,16-卡扣,17-总电源开关,18-弹性支撑臂,21-左转动臂,211-左铰接孔b,212-左连接板,22-右转动臂,221-右铰接孔b,222-右连接板,31-左气动杆,32-右气动杆,4-屏体后壳,41-左透过缝,42-右透过缝,43-左加固板,44-右加固板,45-进线口,46-卡槽,47-高清多媒体接口,48-usb接口,49-cd碟插口,51-左支撑耳板,511-左多孔支撑板,5111-左通孔阵列b,52-右支撑耳板,521-右多孔支撑板,5211-右通孔阵列b,6-显示屏框,61-屏幕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顶装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包括吸顶座1、左转动臂21、右转动臂22、左气动杆31、右气动杆32和屏体后壳4;

左转动臂21的前端铰接于吸顶座1底部左侧的前端,左转动臂21的后端与左气动杆31的前端铰接,左气动杆31的后端铰接于吸顶座1底部左侧的后部;

右转动臂22的前端铰接于吸顶座1底部右侧的前端,右转动臂22的后端与右气动杆32的前端铰接,右气动杆32的后端铰接于吸顶座1底部右侧的后部;

左转动臂21和右转动臂22的底部分别与屏体后壳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屏体后壳4设置有左透过缝41和右透过缝42;

左转动臂21的上部穿过左透过缝41后位于屏体后壳4的上部,左转动臂21的下部向外侧弯折形成左连接板212,左连接板212固定连接于屏体后壳4的底部;

右转动臂22的上部穿过右透过缝42后位于屏体后壳4的上部,右转动臂22的下部向外侧弯折形成右连接板222,右连接板222固定连接于屏体后壳4的底部;

因为左连接板212与右连接板222连接于屏体后壳4的下部,所以当人手扣住屏体后壳4的后端向下拉动时,连接板与屏体后壳4的接触面都处于受力状态,如果左连接板212与右连接板222连接于屏体后壳4的上部,螺接或粘接容易受力脱离,焊接则增加了工艺流程。

本实施例中,屏体后壳4还包括左加固板43和右加固板44;

左加固板43和右加固板44分别固定连接于屏体后壳4的底面,左连接板212固定连接于左加固板43的底部,右连接板222固定连接于右连接板222的底部;

左加固板43和右加固板44的作用是局部加强屏体后壳4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左支撑耳板51和右支撑耳板52,左气动杆31铰接于左支撑耳板51,右气动杆32铰接于右支撑耳板52;

吸顶座1的后部设置有左通孔阵列a11和右通孔阵列a12;

左支撑耳板51的顶部向侧面一体弯折形成左多孔支撑板511,左多孔支撑板511上设置有左通孔阵列b5111,左多孔支撑板511通过左通孔阵列b5111和左通孔阵列a11与吸顶座1螺接固定;

右支撑耳板52的顶部向侧面一体弯折形成右多孔支撑板521,右多孔支撑板521上设置有右通孔阵列b5211,右多孔支撑板521通过右通孔阵列b5211和右通孔阵列a12与吸顶座1螺接固定;

通过调整螺接孔位可以改变左气动杆31与吸顶座1、右气动杆31与吸顶座1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多媒体机张开状态时,显示屏与吸顶座1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吸顶座1包括顶板10,顶板的四周分别向下弯折出前折边101、后折边102、左折边103和右折边104;

左折边103的前端设置有左铰接孔a1031,左转动臂21的前端设置有左铰接孔b211,左转动臂21通过左铰接孔b211和左铰接孔a1031与述吸顶座1铰接;

右折边104的前端设置有右铰接孔a1041,右转动臂22的前端设置有右铰接孔b221,右转动臂22通过右铰接孔b221和右铰接孔a1041与述吸顶座1铰接。

本实施例中,吸顶座1的底部还设置有储线盒13;

储线盒13的开口设置于顶板10上,储线盒13四周的侧壁与顶板10连接;

储线盒1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出线口131,屏体后壳4的前端设置有进线口45,前折边101上设置有布线缺口1011,储线盒13内的线缆从出线口131穿出,线缆经由布线缺口1011后穿入进线口45;

储线盒13可以放入预留线缆,同时避免线缆长度影响显示屏转动;当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改变位置时,足够长的预留电缆可以避免重新接线的困扰。

本实施例中,吸顶座1还设置有组合挂孔14、安装孔15、卡扣16和总电源开关17;

组合挂孔14和安装孔15分布于顶板10上,组合挂孔14和安装孔15的数量分别不少于4个;

卡扣16设置于顶板10的底部,屏体后壳4上设置有与卡扣16配合的卡槽46;

总电源开关17可以启停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的主机及显示屏;

顶板10的上部还设置有垫脚,垫脚的作用是防止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安装或拆卸时磨损安装位置的顶壁,当将吸顶式车载多媒体机拆下倒置于桌面时,垫脚可以起到防滑、防止桌面磨损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吸顶座1还设置有弹性支撑臂18,弹性支撑臂18的一端与顶板10的底面固定连接,当屏体后壳4通过卡扣16和卡槽46卡接于吸顶座1时,弹性支撑臂18的另一端抵住屏体后壳4的背部。

本实施例中,屏体后壳4的前端设置有高清多媒体接口47、usb接口48和cd碟插口49;

外设接口设置于屏体后壳4的前端,是因为前部是用户观看的方向,不会受安装位置影响操作空间,比如安装位置后方或者侧方靠近墙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屏框6,显示屏框6连接于屏体后壳4的下部;

显示屏框6的正面设置有屏幕开关61,屏幕开关61只能关闭屏幕,不能关闭主机,当用户仅需要音频播放时,可以关闭显示屏并将显示屏折叠收起;

显示屏框6呈矩形,显示屏框6的周侧边框呈弧角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