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6129发布日期:2020-06-26 22:4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频信号转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箱。



背景技术:

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其作用是把音频电能转换为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空间去,它是音响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以供人聆听。现有的低音音箱通常包括箱体外壳、连接于所述箱体外壳一端的扬声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箱体外壳另一端的被动盘,箱体外壳通常具有混音腔,但是由于控制电路板在混音腔中的设置影响了气流在混音腔内流动,影响低音效果,同时由于气流的流动导致控制电路板发生振动,易造成电连接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控制电路板等设在混音腔中而导致影响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效果同时阻碍气流流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音箱,包括:

箱体外壳,具有混音腔及与所述混音腔相隔离的安置腔,所述箱体外壳与其两延伸端分别开设有均连通至所述混音腔的出音孔及引音孔;

被动盘,连接于所述箱体外壳并罩设于所述出音孔;

扬声组件,连接于所述箱体外壳并罩设于所述引音孔,所述扬声组件用于给播放音频并能够通过振动所述混音腔内的空气来带动所述被动盘振动,所述扬声组件以及所述被动盘将所述混音腔围设形成密封空间;

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扬声组件并位于所述安置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以及隔离板,所述外壳本体开设呈柱状设置的壳体内腔,所述隔离板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并将所述壳体内腔分隔为所述混音腔及所述安置腔,所述隔离板平行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中心轴线,所述混音腔的体积大于所述安置腔的体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音腔的体积与所述安置腔的体积之比为3-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箱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扬声组件支撑离支撑面的箱体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支架包括架本体以及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架底座,所述架本体连接于所述架底座并向上延伸,所述架本体连接于所述箱体外壳并使得所述扬声组件与所述支撑面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本体为由韧性材料制成的架本体,以吸收所述扬声组件的振动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本体具有与所述安置腔相连通的走线腔,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电导线与所述扬声组件电连接,所述电导线穿设于所述走线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箱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箱体外壳并罩设于所述扬声组件的出音格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沿所述连接孔的边缘设置的卡接槽,所述扬声组件上设有呈环状设置的卡接缘,所述卡接缘收容于所述卡接槽中,且所述卡接缘的外表面与所述卡接槽的槽壁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箱还包括套接于所述卡接缘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卡接缘的外表面与所述卡接槽的槽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置腔使得控制电路板放置于安置腔时能够与混音腔隔离,扬声组件在振动混音腔内的空气来带动被动盘振动时,不会振动到安置腔内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的设置也不会影响到混音腔内的空气流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箱在一个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箱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箱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箱体外壳;101、混音腔;102、低音孔;103、引音孔;104、卡接槽;105、安置腔;11、外壳本体;12、隔离板;20、扬声组件;201、避位腔;202、顶部开孔;203、支撑孔;21、扬声器;22、扬声支架;30、被动盘;40、箱体支架;401、走线腔;41、架本体;42、架底座;421、防滑垫;43、顶罩;50、密封圈;501、固定槽;60、出音格栅;70、控制电路板;80、电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箱,包括箱体外壳10、被动盘30、扬声组件20、控制电路板70、箱体支架40、出音格栅60及密封圈50。

请参阅图3,箱体外壳10呈圆筒状,箱体外壳10其具有混音腔101及与混音腔101相隔离安置腔105,使用状态下,箱体外壳1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于两延伸端开设有均连通至混音腔101的低音孔102和引音孔103,这样低音孔102及引音孔103间隔设置,由引音孔103至低音孔102形成用于供由振动产生的气流流动的气流通道。

请参阅图4,扬声组件20连接于箱体外壳10并盖合于引音孔103,扬声组件20包括连接于箱体外壳10的扬声支架22以及至少两个连接于扬声支架22并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21,扬声器21的出音方向朝外,以便用户能够清晰地听到其发出的声音。扬声支架22开设有顶部开孔202以及多个支撑孔203,一扬声器21安装于一支撑孔203处。扬声支架22用于支撑及连接各扬声器21,并使得各扬声器21间隔设置。各扬声器21可沿箱体外壳10的延伸方向排布,这样各扬声器21均朝向同一方向发声,无法顾及其他方向上的音效,为使得用户能够在各个方向均能够听见声音,并保持良好的音效,各扬声器21呈环状分布且其出音方向均朝向水平方向,这样若在室内播放该音箱,声音便能够充斥整个房间,用户在任意位置均能够获得高品质的音乐体验。其中,扬声支架22由高强度材料制成,防止扬声组件20变形,同时对箱体外壳10的引音孔103处起到了支撑作用。

请参阅图2,扬声支架22与多个扬声器21共同形成与混音腔101相连通的避位腔201,引音孔103与顶部开孔202相对设置,避位腔201与混音腔101共同形成上述密封空间。各扬声器21产生的气流排量在避位腔201内初步混合,并在混音腔101内调和至平衡状态,避位腔201不仅扩大了密封空间的大小,拉大了各扬声器21与被动盘30之间的距离,使得低音效果更加出色,而且在相同播放效果的情况下降低了箱体外壳10的高度,使得音箱更加小巧,节约空间。同时,避位腔201还能够用于布置扬声器21的电连接线,也起到了一定的散热作用。

请参阅图2,被动盘30能够在声压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其连接于箱体外壳10并盖合于低音孔102,箱体外壳10、扬声组件20以及被动盘30共同围设形成密封空间,扬声器21能够振动密封空间内的空气,并使该空气在声压的作用下推动被动盘30振动,被动盘30推动外界空气振动,产生低音效果。若箱体外壳10、扬声组件20以及被动盘30围设形成的空间不密封,则声压被向外分散,不易传递至被动盘30或传递至被动盘30的声压很小,影响低音效果。箱体外壳10通过设置混音腔101使得各个扬声器21产生的振动气流的排量能够在该混音腔101内混合并趋于平衡,被动盘30在已经调和平衡的振动气流的作用下发生规律有节奏的鼓动,推动空气,并使得振动传入人耳中,制造出低音音效。该音箱通过混音腔101及被动盘30代替了传统的低音炮发出低音,混音腔101不仅能够自动平衡各扬声器21的振动气流排量,而且能够使得各扬声器21的音压叠合,增加了被动盘30的振动幅度,使得低音更加饱满,低音效果更加出色,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3,控制电路板70设于安置腔105并与扬声组件20电连接。控制电路板70用于控制扬声组件20进行音频播放。这样控制电路板70便不会阻碍混音腔101内的空气流动,同时混音腔101的空气流动也不会影响对控制电路板70造成冲击,保证了控制电路板70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置腔105使得控制电路板70放置于安置腔105时能够与混音腔101隔离,扬声组件20在振动混音腔101内的空气来带动被动盘30振动时,不会影响到安置腔105内的控制电路板70,控制电路板70的设置也不会影响到混音腔101内的空气流动。

请参阅图3,具体地,箱体外壳10包括外壳本体11以及隔离板12,外壳本体11开设呈柱状设置的壳体内腔,隔离板12位于壳体内腔内,并将壳体内腔分隔为混音腔101及安置腔105,隔离板12平行于壳体内腔的中心轴线,混音腔101的体积大于安置腔105的体积。混音腔101的体积大于安置腔105的体积,优选地,安置腔105的体积与控制电路板70及连接于控制电路板70并向外延伸的电导线80的体积适配,以固定控制电路板70的位置,混音腔101占用了壳体内腔的过半体积,使得箱体外壳10能够充分利用混音腔101的空间进行气流排量的混合以使其趋于平衡。具体地,混音腔101的体积与安置腔105的体积之比为3-10,以便混音腔101充分发挥空间优势。

请参阅图1和图4,箱体支架40包括由韧性材料制成的架本体41、用于放置于支撑面的架底座42及位于扬声组件20上方的顶罩43,架底座42的底面设于用于防滑的防滑垫421架本体41连接于架底座42并向上延伸,顶罩43连接于架本体41的延伸端。扬声组件20通过箱体外壳10连接于架本体41的侧面,架底座42可设置为正对扬声组件20,以使得扬声组件20能够稳定悬挂于箱体支架40上,作为优选,架底座42为圆环状,增大支撑面积的同时减轻箱体支架40的重量。架本体41能够使得扬声组件20与支撑面间隔设置,由于其由韧性材料制成,因此能够吸收扬声组件20的振动能量,以降低架底座42的振动。韧性材料优选为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能够在吸收震动的同时防止箱体支架40生锈。优选地,箱体支架40为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的箱体支架40,即架本体41、架底座42及顶罩43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以便于加工,且稳定性强,不易折断。顶罩43位于扬声组件20上方,用于防止扬声组件20落灰。架底座42优选为环状,增大支撑面积的同时减轻箱体支架40的重量。防滑垫421可以为橡胶垫,防滑的同时能够吸收一定的振动能量。

扬声组件20通过箱体支架40与支撑面接触,由于架本体41由韧性材料制成,因此能够吸收扬声组件20的振动能量,减少扬声组件20传递至架底座42的振动,避免音箱的外壳由于振动不断磕碰支撑面而发生磨损,降低音箱与支撑面之间产生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架本体41具有走线腔401,控制电路板70通过电导线80与扬声器21电连接,以控制扬声器21,电导线80穿设于走线腔401。这样电导线80便不仅不会外漏,避免影响美观,防止受到外界磕碰发生漏电,减速老化,并且避免占用混音腔101的内部空间,防止阻碍混音腔101内空气流动,混音腔101内的空气流动也不会引起电导线80的晃动。

请参阅图4,出音格栅60呈罩状连接于箱体外壳10并罩设于扬声组件20,出音格栅60由硬质材料制成,出音格栅60具有能够透气的间隙,同时起到了防护作用,防止扬声组件20受到损伤。在本实施中,出音格栅60还能够作为音箱的底座支撑箱体外壳10,以使得被动盘30朝上,这样被动盘30振动时,其产生的气流不会被支撑面或墙面阻挡,低音音效能够充斥整个房间,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

请参阅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混音腔101的内壁上开设有沿引音孔103的边缘设置的卡接槽104,扬声支架22上设有沿顶部开孔202的边缘设置的卡接缘,卡接缘呈环状且收容于卡接槽104中。这样卡接槽104与卡接缘的连接实现了扬声支架22与箱体外壳10的初步定位,便于螺钉将扬声支架22与加强筋的螺孔进行对位,同时,卡接缘对箱体外壳10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箱体外壳10在径向上发生变形。

请参阅图2和图4,为防止密封空间漏气,卡接缘外侧套接有密封圈50,密封圈50位于卡接缘的外表面与卡接槽104的槽壁之间,以在扬声支架22与箱体外壳10对位时弹性抵接于卡接缘外表面及卡接槽104的槽壁,不仅增大了卡接缘外表面及卡接槽104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起到了密封作用,密封空间内的空气漏出,保证了低音效果。优选地,密封圈50朝向扬声组件20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501,卡接缘收容于固定槽501内,这样密封圈50进一步抵接于卡接槽104的槽底以及卡接缘的顶面,实现了卡接缘与卡接槽104的双侧密封,加强了扬声组件20与箱体外壳10的密封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