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噪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6299发布日期:2020-06-12 15:22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噪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风噪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可将接收的电信号转化为可听的音频信号。由于耳机便于携带,并且能使用户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独自聆听音频,因此深受用户的喜爱。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用户对耳机的音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很多耳机都具有通话功能,因此都会安装有麦克风,尤其是作为手机等通讯设备的配件的耳机上更是少不了麦克风。目前的耳机麦克风在户外使用时因有风的影响,在通话时会产生很大的风噪,使对方难以听清通话内容,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风噪耳机,在拾音孔与mic之间设置防风噪支架,防风噪支架内形成有防风腔,防风腔可减少到达mic处的气流,以降低气流对mic的影响,提高mic性能,进而提高耳机整体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风噪耳机,包括:壳体,其内形成容纳腔;mic,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拾音孔,设于所述壳体上;还包括:防风噪支架,其内形成有防风腔,所述防风腔具有折弯结构,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透音孔,所述防风腔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连通,所述防风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透音孔连通,所述透音孔与所述mic正对。

进一步的,所述防风腔具有连通的防风腔一段和防风腔二段,所述防风腔一段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连通,所述防风腔二段为u型结构,所述防风腔二段的一端与所述透音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防风腔一段的口径朝远离所述拾音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防风腔二段包括横向部和设于所述横向部两端的竖向部,其中一个所述竖向部与所述防风腔一段连通,另一个所述竖向部与所述透音孔连通;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横向部正对连通;所述开口部处设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拾音孔与所述防风腔一段之间设有金属网和防水膜,所述金属网靠近所述拾音孔侧,所述金属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mic与所述防风腔二段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透音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防风噪耳机还包括主板,所述mic设于所述主板上,所述主板位于所述mic和所述密封件之间,所述主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防风噪支架上设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止挡部上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止挡部上设有第二滑道,所述主板的一侧插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主板的另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二滑道卡接;所述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上滑道和下滑道,所述主板的上侧滑动设于所述上滑道内,所述主板的下侧滑动设于所述下滑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端盖,所述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端盖连接部,所述端盖连接部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所述端盖本体上设有所述拾音孔,所述端盖连接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防风噪支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防风噪耳机在拾音孔和mic之间设置有防风噪支架,防风噪支架内形成有防风腔,防风噪支架上设有透音孔,防风腔的一端与拾音孔连通,防风腔的另一端与透音孔连通,透音孔与mic正对,由于防风腔具有折弯结构,可大大减少经拾音孔进入防风腔内的空气,即使有少量空气进入,这些少量空气在折弯防风腔的作用下其流速将大大降低,最终使得到达mic处的气流很少,并且这些气流的流速非常缓慢,进而降低气流对mic的影响,提高mic性能,进而提高耳机整体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防风噪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防风噪支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防风噪支架的剖视图(图5中b-b向剖);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将壳体本体隐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将壳体本体隐藏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壳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壳体本体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耳机实施例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防风噪支架,110-防风腔,111-防风腔一段,112-防风腔二段,1121-横向部,1122-竖向部,120-支架本体,121-第一端面,122-第一侧面,123-第二侧面,130-第一止挡部,131-第一滑道,140-第二止挡部,141-第二滑道,150-开口部,160-凹部,170-透音孔;

200-壳体,210-壳体本体,211-容纳腔,212-上滑道,213-下滑道,214-上限位部,215-下限位部,220-端盖,221-端盖本体,222-端盖连接部,223-容纳空间,224-凸起部,225-拾音孔;

300-mic;

400-主板;410-卡槽,420-第三通孔;

500-挡板;

600-密封件,610-第二通孔;

700-金属网,710-第一通孔;

800-防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风噪耳机,参照图1至图4,其包括壳体200,壳体200内形成有容纳腔211,用于安装耳机的其他部件。容纳腔211内设有mic300,壳体200上设有拾音孔225,拾音孔225和mic300之间设有防风噪支架100,防风噪支架100内形成有防风腔110,防风噪支架100上设有透音孔170,防风腔110的一端与拾音孔225连通,防风腔110的另一端与透音孔170连通,透音孔170与mic300正对。

本实用新型将防风腔110设计为折弯结构,防风腔110在实现导音作用的同时,可大大减少经拾音孔225进入防风腔110内的空气,即使有少量空气进入,这些少量空气在折弯防风腔110的作用下其流速将大大降低,最终使得到达mic300处的气流很少,并且这些气流的流速非常缓慢,进而降低气流对mic300的影响,提高mic300性能,进而提高耳机整体性能,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参照图4和图7,防风腔110具有连通的防风腔一段111和防风腔二段112,防风腔一段111的一端与拾音孔225连通,防风腔二段112为u型结构,防风腔二段112的一端与透音孔170连通,空气和声音的传输路径为拾音孔225、防风腔一段111、防风腔二段112、透音孔170,最终到达mic300。防风腔一段111和u型的防风腔二段112将形成三处折弯,可实现较好的防风效果。

进一步的,防风腔一段111的口径朝远离拾音孔225的方向逐渐减小,收口状的结构即有利于形成较好的收音效果,有能够提高防风效果,有助于提高mic300的声学性能。

进一步的,防风腔二段112包括横向部1121和设于横向部1121两端的竖向部1122,其中一个竖向部1122与防风腔一段111连通,另一个竖向部1122与透音孔170连通。由于具有折弯结构的防风腔110设于防风噪支架100的内部,为了便于防风腔110的加工制作,本实施例在防风噪支架100上设置开口部150,开口部150与横向部1121正对连通。

进一步的,在开口部150处设置挡板500,以避免声音经开口部150流出而不能够全部到达mic300,以提高密封性能和mic300的声学性能。

进一步的,防风噪支架100靠近开口部150处设有凹部160,挡板500固定设于凹部160内,提高挡板500与防风噪支架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在安装时挡板500刮碰到壳体200而脱落。挡板500优选地通过点胶与凹部160粘接固定,便于组装。

参照图2,壳体200包括壳体本体210和端盖220,壳体本体21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和图13,端盖22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1,壳体本体210的内部形成容纳腔211,端盖220包括一体成型的端盖本体221和端盖连接部222,端盖连接部222与壳体本体210通过点胶粘接固定,端盖本体221上设有拾音孔225,端盖连接部222围成容纳空间223,参照图4,防风噪支架100的一端位于容纳空间223内。这样,安装时,防风噪支架100等其他部件可先由壳体本体210的开口端装入,而后再安装端盖220,防风噪支架100的一端与壳体本体210连接,防风噪支架100的另一端位于端盖220的容纳空间223内,有助于提高防风噪支架100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的,参照图11,端盖连接部222与壳体本体210连接的侧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凸起部224,通过凸起部224与壳体本体210内侧壁之间的过盈配合,有助于提高端盖220的连接可靠性。

参照图2和图4,拾音孔225与防风腔一段111之间设有金属网700和防水膜800,其中,金属网7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4,金属网700靠近拾音孔225侧,金属网700优选为不锈钢网,可防止外界物体进入防风腔110内而对mic300产生不良影响,金属网700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710,以便于导音。防水膜800与金属网700粘接固定,便于组装,防水膜800可以防止外界水汽进入防风腔110内而对mic300产生不良影响。

继续参照图2和图4,mic300与防风腔二段112之间设有密封件600,密封件600上设有第二通孔610,第二通孔610与透音孔170连通,以便于导音。密封件600通过点胶与防风噪支架100粘接固定,密封件600有助于提高mic300的声学性能。

进一步的,防风噪耳机还包括主板400,主板400设于容纳腔211内,mic300粘接固定在主板400的一侧,主板400的另一侧与密封件600紧贴,也即主板400位于mic300和密封件600之间,主板400上设有第三通孔420,第三通孔420与第二通孔610连通,以便于导音。

安装时,将挡板500和密封件600分别粘接至防风噪支架100上;将mic300与主板400粘接为一体;将金属网700装至端盖本体221的内侧,再组装防水膜800;将粘接有mic300的主板400组装至防风噪支架100上;将防风噪支架100连同主板400、mic300一起装入壳体本体210的容纳腔211内;最后将装有金属网700和防水膜800的端盖220装入壳体本体210上,整个组装过程简单,便于操作。

防风噪支架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和图6,其包括支架本体120,支架本体120的内部形成有防风腔110,设定支架本体120靠近端盖220的一侧为第一端面121,支架本体120靠近挡板500的第一侧为第一侧面122,支架本体120靠近密封件600的一侧为第二侧面123,第一侧面122与第二侧面123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22上设有凹部160及开口部150,第二侧面123上设有透音孔170。第一端面121的形状与端盖本体221的内侧面适配,一方面便于端盖220的装入,另一方面,第一端面121对金属网700和防水膜800也可以施加一定的挤压力,进一步提高结构可靠性。

支架本体120上一体成型有第一止挡部130和第二止挡部140,第一止挡部130和第二止挡部140相对设置,具体为第一止挡部130设于支架本体120的顶部,第二止挡部140设于支架本体120的底部,第一止挡部130靠近第二侧面123的一侧设有第一滑道131,第二止挡部140靠近第二侧面123的一侧设有第二滑道141,参照图9,主板400的上侧插设于第一滑道131内,主板400的下侧设有卡槽410,卡槽410与第二滑道141卡接,通过主板400上侧与第一滑道131之间的插接、第二滑道141与卡槽410之间的卡接,提高了主板400的连接便捷性及可靠性,并且能够轻松实现主板400上下左右方向上的限位,主板400不易晃动。

从图6可以看出,第二侧面123内凹于支架本体120,当主板400装入后,参照图9,主板400的端部与支架本体120朝向第二侧面123的一侧抵靠,对主板400的安装起到止挡作用。

进一步的,防风噪支架100装入容纳腔211内时,第一止挡部130和第二止挡部140通过点胶与壳体本体210的内侧壁粘接固定,以实现防风噪支架100的安装。

优选的,第一止挡部130和第二止挡部140靠近壳体本体210内侧壁的一面与壳体本体210过盈配合,以提高防风噪支架100的连接可靠性,安装时,第一止挡部130和第二止挡部140沿着壳体本体210的内侧壁推入。

参照图12和图13,对应主板400的安装方位,壳体本体210的内侧壁上对应设有上滑道212和下滑道213,主板400的上侧边滑动设于上滑道212内,主板400的下侧板滑动设于下滑道213内,上滑道212和下滑道213对主板400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使得主板400安装到位后更加稳固、不易晃动。

上滑道212处设有上限位部214,下滑道213处设有下限位部215,当防风噪支架100装入容纳腔211内后,第一止挡部130的端面与上限位部214抵靠,第二止挡部140与下限位部215抵靠,表明防风噪支架100推入到位,给予操作者提示作用,同时该处的抵靠对防风噪支架100也起到横向限位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