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73315发布日期:2020-06-26 23:0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图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网络教学时,教师会录制一些教学视频,通过录像或直播分享给学生。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就需要既录制教师讲课时的姿态和动作,又要录制教师书写的解题过程。这就需要借助他人的协助或支架才能完成拍摄,拍摄过程不便,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录制指令,基于所述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

通过附加装置调节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所述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将所述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所述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

进一步的,通过附加装置调节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包括:

通过附加装置将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以便通过调节所述附加装置,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能够与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区域相匹配,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或,

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设置附加装置,以便通过调节所述附加装置的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基于调节角度后的所述附加装置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其中,所述附加装置为反射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跟随所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被拍摄对象。

进一步的,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后,控制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固定;

若检测到所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执行所述批改文件的操作的所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生成提示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所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超出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调节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所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附加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

处理器,用于获取录制指令,基于所述录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控制所述附加装置,以调节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将所述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所述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附加装置,以调节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包括:

所述附加装置将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所述处理器通过调节所述附加装置,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能够与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区域相匹配,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或,

所述附加装置为反射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所述处理器通过调节所述附加装置的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基于调节角度后的所述附加装置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附加装置,以使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跟随所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被拍摄对象。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后,控制所述附加装置,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固定;若检测到所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执行所述批改文件的操作的所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生成提示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所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超出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控制所述附加装置,以调节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所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录制指令,基于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通过附加装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本方案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一个采集讲评文件的图像,另一个采集批改文件的图像,并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一个图像,实现了学生看到的教师录制的图像中既有讲评文件时的表情姿态等,又有批改文件时的过程动作,减少了拍摄难度,提高了拍摄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1、获取录制指令,基于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

在一个电子设备上至少设置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在电子设备上分别单独设置,并无相互关联,在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并不能被启动,此时仅能通过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同理,在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也不能被启动,此时仅能通过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

只有在通过特定应用程序发出录制指令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才会同时启动,同时实现图像的录制。

例如:在网络授课时,教师端启动特定应用程序,并通过该特定应用程序发出录制指令,此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同时启动,同时录制。

步骤s12、通过附加装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具体的,被拍摄对象可以为讲评文件的讲评人,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讲评人讲评文件的图像,该图像可具体为:讲评人的图像,如:讲评人讲评该讲评文件时的实时图像,基于该实时图像可以使查看该图像的用户能够结合讲评人的讲评内容以及讲评人的讲评动作更精确的理解该讲评文件;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具体的,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即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该讲评文件的图像,讲评人对该讲评文件进行批改时,是在讲评文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获取该讲评文件的图像时,即可同时获取到批改文件的图像。其中,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可以具体为:讲评人对该讲评文件进行的删除、修改、修订、批注等一系列操作;另外,还可以为:讲评人在除该讲评文件外的其他区域上,对讲评文件中的内容进行演算或推演,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对被拍摄对象在除讲评文件外的区域上进行的与讲评文件的内容相关的操作进行获取。

在基于录制指令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后,需要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进行调节,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具体的,通过附加装置能够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进行调节。由于讲评人对文件进行讲评时,讲评人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讲评文件的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通过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录制时,需要实时确定讲评人或讲评文件的位置,以便根据讲评人的位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根据讲评文件的位置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

通过附加装置既可以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也可以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实现了自动对多个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的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避免了在讲评人对文件进行讲评时,只能对讲评文件进行录制,导致的其他用户在观看录制的图像时,不能通过讲评人的表情或动作对文件更精确的理解,也避免了通过两个设备对讲评人的讲评进行录制时,设备不方便固定的问题。

步骤s13、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

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批改文件的图像后,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批改文件的图像进行结合,以使其他用户在观看第一图像时,能够同时看到讲评人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批改文件的图像。

具体的,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可以为:以批改文件的图像为大图像,在大图像中的某一区域添加一个小图像,该小图像为讲评文件的图像。

另外,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可以依据被拍摄对象,即讲评人的设置而调整,如:在录制开始时,讲评人设置为:以批改文件的图像为大图像,在大图像中的某一区域添加一个小图像,该小图像为讲评文件的图像;在录制到第一时刻时,讲评人设置:整个图像中仅包括批改文件的图像,而不需要添加讲评文件的图像;在录制到第二时刻时,讲评人设置:以讲评文件的图像为大图像,在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某一区域添加一个小图像,该小图像为批改文件的图像。

或者,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也可以依据图像的内容进行调整,如:检测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讲评人持续第一时长仅有嘴的动作,即仅发出讲评的声音,而没有其他动作或表情,则可以将第一图像调整为:仅包括批改文件的图像。

在将讲评文件的图像和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后,直接通过电子设备直播或录播,以使其他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查看第一图像。

本实施例公开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录制指令,基于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通过附加装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本方案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一个采集讲评文件的图像,另一个采集批改文件的图像,并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一个图像,实现了学生看到的教师录制的图像中既有讲评文件时的表情姿态等,又有批改文件时的过程动作,减少了拍摄难度,提高了拍摄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1、获取录制指令,基于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

步骤s22、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同时,通过附加装置将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以便通过调节附加装置,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能够与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区域相匹配,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是通过附加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通过对附加装置的调节,可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发生变化。

其中,附加装置可以为:可调节角度的支架,通过该可调节角度的支架将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支撑在电子设备上,通过对支架角度的调节,使得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发生变化。

具体的,该可调节角度的支架可以为:用户手动调节支架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符合批改文件的图像的操作范围;

或者,也可以为:电子设备自动调节该支架的角度,以使得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跟随该批改文件的图像的操作范围,即只要该批改文件的图像的操作范围发生变化,电子设备就会调节支架的角度,以使得调节角度后的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仍然符合该批改文件的图像的操作范围。

进一步的,也可以为:

在电子设备上设置附加装置,以便通过调节附加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基于调节角度后的附加装置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其中,附加装置为反射装置。

反射装置可以反射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通过调节反射装置的角度,可以使得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进入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中。

若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的位置发生变化,则调节反射装置,以使反射装置能够反射到变化后的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从而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反射装置反射的图像,即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具体的,该反射装置可以为:用户手动调节反射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批改文件的图像;或者,也可以为:电子设备自动调节反射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实时获取到批改文件的图像,无论被拍摄对象在什么位置批改文件,只要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位置发生变化,电子设备就会调节反射装置的角度,以使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在通过反射装置反射后,能够始终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是通过附加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还是附加装置为反射装置,单独设置在电子设备上,并通过对反射装置角度的调节使批改文件的图像始终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均可以直接设置在电子设备上。

该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具体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不能发声变化,由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是为了采集讲评文件的图像,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只要能够采集到讲评人的第一身体部位即可,该第一身体部位可以为:讲评人的面部,或头部,或者,也可以为:讲评人的上半身。

在进行第一图像的录制时,由于讲评人会始终面对电子设备,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讲评人的图像,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可以不发生变化。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为: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相同,通过附加装置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以便通过调节附加装置,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能够与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区域相匹配,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或者,在电子设备上另外再设置一个附加装置,以便通过该另外设置的附加装置的角度,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基于调节角度后的附加装置获取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其中,该另外设置的附加装置为反射装置。

当然,也可以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通过附加装置获取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固定,即在被拍摄对象进行第一图像的录制时,需要保证在固定区域进行文件的批改,即只要保证在该固定区域进行文件的批改,就可以保证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步骤s23、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

本实施例公开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录制指令,基于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通过附加装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本方案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一个采集讲评文件的图像,另一个采集批改文件的图像,并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一个图像,实现了学生看到的教师录制的图像中既有讲评文件时的表情姿态等,又有批改文件时的过程动作,减少了拍摄难度,提高了拍摄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1、获取录制指令,基于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

步骤s32、通过附加装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步骤s33、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后,控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固定;

步骤s34、若检测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执行批改文件的操作的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生成提示信息;

无论是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还是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只要能够采集到其需要采集的图像,就固定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即若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到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则固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者,固定附加装置的角度,使得只要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区域不发生变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中就始终有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若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则固定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者,固定附加装置的角度,使得只要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区域不发生变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中就始终有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若电子设备检测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执行批改文件的操作的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发生移动,并且该操作体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时,表明操作体距离取景范围的边框较近,容易到达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之外,此时,就会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讲评人操作体距离取景范围的边框较近,需要使操作体向取景范围的中间移动,避免操作体到达取景范围之外;或者,该提示信息也可以提示讲评人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或者调节附加装置,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移动,使取景范围内始终有操作体。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同样适用,即若电子设备检测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被拍摄对象发生移动,并且被拍摄对象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时,表明被拍摄对象距离取景范围的边框较近,容易到达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之外,此时,就会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被拍摄对象距离取景范围的边框较近,需要向中间移动,避免被拍摄对象到达取景范围之外,或者,该提示信息也可以提示被拍摄对象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或者调节附加装置,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移动,使取景范围内始终有被拍摄对象。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检测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超出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

具体的,在检测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操作体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时,生成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被拍摄对象,使被拍摄对象移动操作体,避免使操作体到达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外;

若该提示信息未达到预定效果,即被拍摄对象未基于提示信息移动操作体,使其始终处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内,而是检测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到达了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外,此时,不再生成提示信息,而是直接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者,调节附加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始终有操作体进行批改文件的操作。

其中,对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进行调节,或者,对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附加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其调节方向与操作体移出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运动趋势相关。

同样的,若检测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被拍摄对象超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

具体的,在检测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被拍摄对象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时,生成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被拍摄对象,使被拍摄对象移动,避免使被拍摄对象到达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外;

若第二提示信息未按到预定效果,即被拍摄对象未基于第二提示信息移动,仍然按照原轨迹运动,使得被拍摄对象到达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外,此时,不再生产第二提示信息,而是直接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者,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附加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始终有被拍摄对象进行讲评文件的操作。

电子设备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跟随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被拍摄对象,即电子设备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得讲评文件的被拍摄对象始终位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若被拍摄对象移动,则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也相应发生变化,以保证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始终有被拍摄对象;

或者,电子设备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得讲评文件的被拍摄对象始终位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中心区域,若被拍摄对象移动,则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也相应发生变化,以保证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中心区域始终是被拍摄对象。

步骤s35、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

本实施例公开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录制指令,基于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通过附加装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本方案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一个采集讲评文件的图像,另一个采集批改文件的图像,并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一个图像,实现了学生看到的教师录制的图像中既有讲评文件时的表情姿态等,又有批改文件时的过程动作,减少了拍摄难度,提高了拍摄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41,第二图像采集装置42,附加装置43及处理器44。

其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41用于获取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42用于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附加装置43用于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41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42的取景角度;

处理器44用于获取录制指令,基于所述录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控制所述附加装置,以调节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将所述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所述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

在一个电子设备上至少设置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在电子设备上分别单独设置,并无相互关联,在启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并不能被启动,此时仅能通过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同理,在启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也不能被启动,此时仅能通过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

只有在通过特定应用程序发出录制指令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才会同时启动,同时实现图像的录制。

例如:在网络授课时,教师端启动特定应用程序,并通过该特定应用程序发出录制指令,此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同时启动,同时录制。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具体的,被拍摄对象可以为讲评文件的讲评人,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讲评人讲评文件的图像,该图像可具体为:讲评人的图像,如:讲评人讲评该讲评文件时的实时图像,基于该实时图像可以使查看该图像的用户能够结合讲评人的讲评内容以及讲评人的讲评动作更精确的理解该讲评文件;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具体的,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即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用于获取该讲评文件的图像,讲评人对该讲评文件进行批改时,是在讲评文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获取该讲评文件的图像时,即可同时获取到批改文件的图像。其中,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可以具体为:讲评人对该讲评文件进行的删除、修改、修订、批注等一系列操作;另外,还可以为:讲评人在除该讲评文件外的其他区域上,对讲评文件中的内容进行演算或推演,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对被拍摄对象在除讲评文件外的区域上进行的与讲评文件的内容相关的操作进行获取。

在基于录制指令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后,需要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进行调节,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具体的,通过附加装置能够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进行调节。由于讲评人对文件进行讲评时,讲评人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讲评文件的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通过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录制时,需要实时确定讲评人或讲评文件的位置,以便根据讲评人的位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根据讲评文件的位置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

通过附加装置既可以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也可以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实现了自动对多个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的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避免了在讲评人对文件进行讲评时,只能对讲评文件进行录制,导致的其他用户在观看录制的图像时,不能通过讲评人的表情或动作对文件更精确的理解,也避免了通过两个设备对讲评人的讲评进行录制时,设备不方便固定的问题。

在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批改文件的图像后,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批改文件的图像进行结合,以使其他用户在观看第一图像时,能够同时看到讲评人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批改文件的图像。

具体的,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可以为:以批改文件的图像为大图像,在大图像中的某一区域添加一个小图像,该小图像为讲评文件的图像。

另外,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可以依据被拍摄对象,即讲评人的设置而调整,如:在录制开始时,讲评人设置为:以批改文件的图像为大图像,在大图像中的某一区域添加一个小图像,该小图像为讲评文件的图像;在录制到第一时刻时,讲评人设置:整个图像中仅包括批改文件的图像,而不需要添加讲评文件的图像;在录制到第二时刻时,讲评人设置:以讲评文件的图像为大图像,在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某一区域添加一个小图像,该小图像为批改文件的图像。

或者,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也可以依据图像的内容进行调整,如:检测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讲评人持续第一时长仅有嘴的动作,即仅发出讲评的声音,而没有其他动作或表情,则可以将第一图像调整为:仅包括批改文件的图像。

在将讲评文件的图像和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后,直接通过电子设备直播或录播,以使其他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查看第一图像。

进一步的,附加装置43将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处理器44通过调节附加装置,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能够与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区域相匹配,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是通过附加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通过对附加装置的调节,可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发生变化。

其中,附加装置可以为:可调节角度的支架,通过该可调节角度的支架将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支撑在电子设备上,通过对支架角度的调节,使得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发生变化。

具体的,该可调节角度的支架可以为:用户手动调节支架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符合批改文件的图像的操作范围;

或者,也可以为:电子设备自动调节该支架的角度,以使得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跟随该批改文件的图像的操作范围,即只要该批改文件的图像的操作范围发生变化,电子设备就会调节支架的角度,以使得调节角度后的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仍然符合该批改文件的图像的操作范围。

进一步的,也可以为:

在电子设备上设置附加装置,以便通过调节附加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基于调节角度后的附加装置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其中,附加装置为反射装置。

反射装置可以反射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通过调节反射装置的角度,可以使得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进入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中。

若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的位置发生变化,则调节反射装置,以使反射装置能够反射到变化后的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从而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反射装置反射的图像,即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具体的,该反射装置可以为:用户手动调节反射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批改文件的图像;或者,也可以为:电子设备自动调节反射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实时获取到批改文件的图像,无论被拍摄对象在什么位置批改文件,只要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位置发生变化,电子设备就会调节反射装置的角度,以使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在通过反射装置反射后,能够始终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是通过附加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还是附加装置为反射装置,单独设置在电子设备上,并通过对反射装置角度的调节使批改文件的图像始终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均可以直接设置在电子设备上。

该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具体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不能发声变化,由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是为了采集讲评文件的图像,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只要能够采集到讲评人的第一身体部位即可,该第一身体部位可以为:讲评人的面部,或头部,或者,也可以为:讲评人的上半身。

在进行第一图像的录制时,由于讲评人会始终面对电子设备,即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讲评人的图像,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可以不发生变化。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为: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相同,通过附加装置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上,以便通过调节附加装置,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能够与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区域相匹配,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或者,在电子设备上另外再设置一个附加装置,以便通过该另外设置的附加装置的角度,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基于调节角度后的附加装置获取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其中,该另外设置的附加装置为反射装置。

当然,也可以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通过附加装置获取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固定,即在被拍摄对象进行第一图像的录制时,需要保证在固定区域进行文件的批改,即只要保证在该固定区域进行文件的批改,就可以保证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进一步的,处理器44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所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后,控制所述附加装置,以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固定;若检测到所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执行所述批改文件的操作的所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与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生成提示信息。

无论是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还是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只要能够采集到其需要采集的图像,就固定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即若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到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则固定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者,固定附加装置的角度,使得只要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区域不发生变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中就始终有被拍摄对象讲评文件的图像;若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到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则固定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者,固定附加装置的角度,使得只要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区域不发生变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中就始终有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

若电子设备检测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执行批改文件的操作的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发生移动,并且该操作体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时,表明操作体距离取景范围的边框较近,容易到达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之外,此时,就会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讲评人操作体距离取景范围的边框较近,需要使操作体向取景范围的中间移动,避免操作体到达取景范围之外;或者,该提示信息也可以提示讲评人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或者调节附加装置,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移动,使取景范围内始终有操作体。

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同样适用,即若电子设备检测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被拍摄对象发生移动,并且被拍摄对象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时,表明被拍摄对象距离取景范围的边框较近,容易到达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之外,此时,就会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被拍摄对象距离取景范围的边框较近,需要向中间移动,避免被拍摄对象到达取景范围之外,或者,该提示信息也可以提示被拍摄对象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或者调节附加装置,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移动,使取景范围内始终有被拍摄对象。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检测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超出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

具体的,在检测到批改文件的图像中的操作体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时,生成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被拍摄对象,使被拍摄对象移动操作体,避免使操作体到达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外;

若该提示信息未达到预定效果,即被拍摄对象未基于提示信息移动操作体,使其始终处于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内,而是检测到被拍摄对象的操作体到达了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外,此时,不再生成提示信息,而是直接调节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者,调节附加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始终有操作体进行批改文件的操作。

其中,对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进行调节,或者,对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附加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其调节方向与操作体移出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运动趋势相关。

同样的,若检测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被拍摄对象超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到被拍摄对象。

具体的,在检测到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被拍摄对象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时,生成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被拍摄对象,使被拍摄对象移动,避免使被拍摄对象到达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外;

若第二提示信息未按到预定效果,即被拍摄对象未基于第二提示信息移动,仍然按照原轨迹运动,使得被拍摄对象到达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边框之外,此时,不再生产第二提示信息,而是直接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或者,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附加装置的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始终有被拍摄对象进行讲评文件的操作。

电子设备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跟随讲评文件的图像中的被拍摄对象,即电子设备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得讲评文件的被拍摄对象始终位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若被拍摄对象移动,则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也相应发生变化,以保证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内始终有被拍摄对象;

或者,电子设备控制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得讲评文件的被拍摄对象始终位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中心区域,若被拍摄对象移动,则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也相应发生变化,以保证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范围的中心区域始终是被拍摄对象。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录制指令,基于录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及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启动,通过附加装置调节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或第二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角度,以使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通过电子设备讲评文件的图像,以及使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获取被拍摄对象批改文件的图像,将讲评文件的图像与批改文件的图像结合形成第一图像。本方案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两个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一个采集讲评文件的图像,另一个采集批改文件的图像,并将两个图像结合形成一个图像,实现了学生看到的教师录制的图像中既有讲评文件时的表情姿态等,又有批改文件时的过程动作,减少了拍摄难度,提高了拍摄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