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1375发布日期:2020-10-31 09:4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康复训练器材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分指板是一种训练手指分开和伸展、保持手指处于正确功能位的器械。质地多为硅胶、塑料、木制复合板、弹力带、魔术贴等。手机壳是对手机外观进行保护或者装饰的装饰品,由于手机品牌和功能的增加手机壳也呈多样化。根据质地可以分为皮革、硅胶、布料、硬塑料、软塑料等。手机壳除了作为装饰品外,还可以防摔、防水、防震。

目前,基于康复治疗已经得到大众重视,但是仅限于在康复科内做治疗,并没有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都能做训练的康复辅助器具。现阶段康复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康复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康复环境仍较局限,仅限于在康复医学科或社区医院内,对于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工作繁忙但有康复需求的手功能损伤患者来说,在科室内做治疗时间成本太高,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业、有效、便携的手功能康复辅助器具,满足使用者随时随地能够使用的需要。

为了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手机壳,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背面的分指板、以及设置在壳体侧面的气囊;

所述壳体的背面两侧设有两个长条形的通槽,用于安装分指板;

所述分指板包括固定板和手指固定环;所述手指固定环可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安装在通槽内;

所述气囊位于壳体的两侧,且避开手机侧面的功能按键设置。

具体地,所述固定板包括位于底部的扁平部和位于扁平部上方的凸出部,手指固定环安装于凸出部上方;所述扁平部大于通槽,凸出部小于通槽且能穿过通槽,将手指固定环从壳体背面露出。安装时,将手指固定环安装于固定板的凸出部上,然后将固定板从壳体正面装入,使得手指固定环一面穿过通槽,而扁平部大于通槽无法穿过;此时将手机装入机壳内,将扁平部压合在壳体上进行固定即可。

当然,所述固定板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向外凸出的卡快,而通槽的内侧设有对应的卡槽,固定板通过侧面的卡快卡扣于通槽的卡槽内实现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组用于安装手指固定环的安装孔;所述手指固定环为金属环,两端分别活动地轴接于一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通过卡扣的方式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侧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部,安装孔的内侧设有对应的弹性卡扣件,通过卡扣件将凸起部卡扣于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上方设有一凸台,当固定座卡扣于安装孔内时,凸台从壳体的背面露出;所述手指固定环的两端分别活动地轴接于该凸台上。

优选地,所述手指固定环两端的固定座对应的安装孔之间,还间隔有一个以上的安装孔,这样手指固定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相邻的间距,实现更好的四指分离效果。

具体地,所述气囊与壳体为一体成型,其并排地设置于壳体两侧的下方,以避开手机侧面的功能按键。在锻炼指力的过程中,手指和掌心能够压缩气囊,通过气囊弹性阻力,来锻炼手指的肌肉,从而实现指力的康复。

优选地,所述气囊为橡胶材质的半球形结构,其外壁设有颗粒状的凸起,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滑和按摩作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手机壳打破了传统手指康复只能去康复科做治疗的治疗方式,随时随地只要带着手机就可以做手部训练,省时省力,能有效的训练手部肌群,如指浅屈肌,指伸屈肌、指伸肌、小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展肌、小指短肌、小指对掌肌、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训练手部神经,如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指背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等;刺激从而促进手功能康复。

2、本发明能够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不同大小的手指固定环,通过不同的安装孔来调节每个手指固定环的距离,满足不同的分指需求;手指固定环为旋转式设计,不使用时可以收起,或者拆下;通过两侧的通槽,选择性安装分指板,满足左右手双向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该手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手机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手机壳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固定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手指固定环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手指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手机壳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手机壳使用状态背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手机壳使用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手机壳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手机壳的通槽内侧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1壳体;11通槽;12卡槽;2分指板;21固定板;211扁平部;212凸出部;213卡快;214安装孔;215卡扣件;22手指固定环;23固定座;231凸起部;232凸台;3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用于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手机壳主要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背面的分指板2、以及设置在壳体1侧面的气囊3。

如图2所示,壳体1的背面两侧设有两个长条形的通槽11,用于安装分指板2。分指板2包括固定板21和手指固定环22;所述手指固定环22可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21上,所述固定板21可拆卸地安装在通槽11内;所述气囊3位于壳体1的两侧,且避开手机侧面的功能按键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板21包括位于底部的扁平部211和位于扁平部211上方的凸出部212,手指固定环22安装于凸出部212上方;所述扁平部211大于通槽11,凸出部212小于通槽11且能穿过通槽11,将手指固定环22从壳体1背面露出。安装时,将手指固定环22安装于固定板21的凸出部212上,然后将固定板21从壳体1正面装入,使得手指固定环22一面穿过通槽11,而扁平部211大于通槽11无法穿过;此时将手机装入机壳1内,将扁平部211压合在壳体1上进行固定即可。

如图5至图7所示,固定板21上设有一组用于安装手指固定环22的安装孔214;所述手指固定环22为金属环,两端分别活动地轴接于一固定座23上;所述固定座23通过卡扣的方式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孔214内。固定座23的侧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起部231,安装孔214的内侧设有对应的弹性卡扣件215,通过卡扣件215将凸起部231卡扣于安装孔214内。固定座23的上方设有一凸台232,当固定座23卡扣于安装孔214内时,凸台232从壳体1的背面露出;所述手指固定环22的两端分别活动地轴接于该凸台232上。

如图8所示,手指固定环22两端的固定座23对应的安装孔214之间,还间隔有一个以上的安装孔,这样手指固定环2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相邻的间距,实现更好的四指分离效果。

气囊3与壳体1为一体成型,其并排地设置于壳体1两侧的下方,以避开手机侧面的功能按键。在锻炼指力的过程中,手指和掌心能够压缩气囊,通过气囊弹性阻力,来锻炼手指的肌肉,从而实现指力的康复。气囊3为橡胶材质的半球形结构,其外壁设有颗粒状的凸起,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滑和按摩作用。

图9和图10为该手机壳的使用状态图,图中采用机械模拟手替代了人手。以苹果旗下的手机iphone8为例,对应的手机壳宽6.8cm,高13.8cm。手机壳的壳体采用硬性塑料材质。两侧的通槽11宽度为0.5cm,高11.5cm。固定板21采用硬性塑料材质,上部的每个椭圆形安装孔214宽0.3cm,高约0.5cm,间隔距离约0.2cm。上部安装的手指固定环22宽约2cm,共设置四个不同的颜色,分别对应四指。使用时,与正常握持手机姿势相同,只是需要将四指对应放入手指固定环22内,实现四个手指的分指康复训练。当需要进行指力康复训练时,只需按照图10握紧手机并用力,手指和掌心分别挤压对应的两侧气囊3,通过气囊3提供的阻力作用,来起到锻炼手指肌肉的效果。由于固定板21为可拆设计,可以分别安装至左右两侧的通槽11内,满足左右手的同时训练。

实施例2

当然,固定板21在通槽11内的可拆设计可以不仅限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在固定板21的侧面也设置向外凸出的卡快213,而通槽11的内侧设有对应的卡槽12,固定板21通过侧面的卡快213卡扣于通槽11的卡槽12内实现固定,见图11和图1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手机壳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