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业务验证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9070109发布日期:2022-03-01 21:0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业务验证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验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无线通信技术来说,想要做到业务发放更加快速,除了新建的网络切片或新建的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nf)实体本身要支持对业务的灵活设计和发放之外,还需要在业务发放之前对新建的网络切片或nf进行业务验证,才能确保新建的切片或者nf能安全平稳的承接现网业务。
3.目前,灰度验证方法广泛应用于业务验证的场景。当前的灰度验证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采用少量测试终端进行人工拨测的方法进行业务验证。第二种是采用手工灰度验证的方式,引流少量现网终端设备进行业务验证。
4.然而,以上两种业务验证中,终端设备的业务覆盖场景较小,因此验证效果难以保证。不仅如此,由于是人工验证,因此容易因为人的能力差距导致出现误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业务验证方法和装置,用于对网元的业务验证。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验证装置。该方法可以由业务验证装置执行。其中,该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在核心网中的一个现有网元中新添加的软件程序。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控制待测试网元为多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这里的多个终端设备是根据终端设备的属性筛选得到的。其中,属性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业务属性和至少一个设备属性,业务属性用于描述终端设备执行的业务,设备属性用于描述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业务验证装置可以获取多个终端设备在接受待测试网元提供业务的过程中生成的测试数据,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测试数据计算每一个业务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每一个业务属性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确定待测试网元是否正常。其中,每一个业务属性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二业务成功率是根据多个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中执行业务时产生的历史数据得到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多个终端设备位于第一网络中,且待测试网元是第一网络中的新增网元或是第一网络中新增网络切片中的任意一个网元。
7.基于上述方案,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中新增网元或新增网络切片时,可以对网元进行业务验证,在进行业务验证时可以使得待测试网元为多个终端设备提供业务。由于多个终端设备是根据业务属性和设备属性筛选得到的,因此多个终端设备所覆盖的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较为全面,可以提高对网元进行业务验证时的准确率。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一接入成功率和第一承载更新成功率。应理解,第二业务成功率也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二接入成功率和第二承载更新成功率。
9.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根据多个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时的接入成功率
或承载更新成功率与多个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中执行业务时的接入成功率或承载更新成功率,确定待测试网元是否正常。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终端设备可以是根据以下方式筛选得到的:业务验证装置可以获取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分别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历史数据,并可以根据第一历史数据中的特征字段,对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类。这里的特征字段可以用于表征终端设备的分类属性和设备属性。其中,分类结果中的每一类可以表征属于一个设备属性且执行一个业务属性对应的业务的终端设备。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在每一个类中分别选择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得到多个终端设备。
11.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根据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中的特征字段,将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中的每一个类可以表征属于一个设备属性且执行一个业务属性对应的业务的终端设备,即可以得到多个用户群。由于可以在每一个用户群中选择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进行业务验证,可以使得终端设备覆盖的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较为全面,可以提高业务验证的准确率。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验证装置在每一个类中分别选择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时,可以计算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的总数量的比值。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比值和待测试网元允许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总数量,确定每一个类的最大终端设备数量。其中,一个类的最大终端设备数量表示所述待测试网元提供业务的终端设备中一个雷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最大值。业务验证装置可以针对每一个类的最大终端设备数量,在每一个类中分别选择对应数量的终端设备。
13.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根据分类结果中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以及待测试网元允许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总数量,从每一个类中分别选择终端设备,可以使得选择的终端设备的情况符合现有的网络中终端设备的情况,可以提高业务验证的准确率。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特征字段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接入类型、终端设备的请求业务类型、终端设备的接入点名称或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
15.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根据上述的特征字段对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类,可以使得分类结果能够准确的表征每一个用户群的业务属性和设备属性。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存在至少一个业务属性或至少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满足第一条件,则确定待测试网元异常。如果每一个业务属性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均不满足第一条件,则可以确定待测试网元正常。这里的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差值大于指定值。或者,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大于预设值。其中,相对差值比例可以满足以下公式(1):
17.相对差值比例=|(第一业务成功率-第二业务成功率)/第二业务成功率|公式(1)
1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指定值和预设值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19.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确定待测试网元是否正常,以实现对待测试网元的业务验证。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待测试网元异常,业务验证装置可以获取属于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业务属性和设备属性的终端设备的第一
测试数据。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测试数据,通过热点算法对待测试网元异常的原因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
21.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根据第一测试数据以及热点算法得到待测试网元异常的原因,即待测试网元不能够正常的为哪一类型的终端设备提供业务,以实现针对性的对待测试网元进行调整。
22.第二方面,提供了业务验证装置,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各个模块/单元。例如,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23.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验证装置,业务验证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控制器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利用控制器中的硬件资源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方法的操作步骤。
24.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25.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存储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26.另外,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如第一方面所示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之一;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之一;
29.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之一;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验证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一;
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验证方法的界面示意图;
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桶装算法的界面示意图;
3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验证方法的热力图;
37.图1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验证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一;
38.图1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rca的界面示意图;
3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验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42.1)业务属性,指终端设备执行的业务的属性,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执行业务时的接入类型(access type)、服务质量识别码(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dentifier,qci))、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等。
43.2)设备属性,指终端设备的硬件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品牌(如huawei、apple
等)、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类型(android、ios等)、终端类型(智能机、功能机、数据卡等)、终端型号(如huawei nova 3、apple iphone 5等),上述设备属性均可以通过国际移动电话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获得,imei可以唯一标识一种终端设备型号。
44.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对于单数形式“a”,“an”和“the”出现的元素(element),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其不意味着“一个或仅一个”,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于一个”。例如,“a device”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这样的device。再者,至少一个(at least one of).......”意味着后续关联对象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
4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如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
46.本技术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47.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48.本技术实施例中部分场景以无线通信网络中nr网络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49.为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首先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通信服务管理功能(communication service management function,csmf)网元、切片管理功能(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function,nsmf)网元、子切片管理功能(network slice subnet management function,nssmf)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其中,amf网元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n1接口相连,amf与an设备之间可以通过n2接口相连,an设备与upf之间可以通过n3接口相连,smf与upf之间可以通过n4接口相连。
50.其中,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可以构成一个一个的网络切片用于承载业务。上述接口名称只是一个示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于图1所示通信系统,图1中所示的网元的名称在这里仅作为一种示例说明,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方法适用的通信系统架构中包括的网元的限定。
51.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在该通信系统中添加新的网元或者添加新的网络切片用于承载业务,下面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描述。
52.情况1:添加新的网元
53.如图2所示,可以在通信系统中添加新的用户面功能upf网元,而该用户面功能upf网元与原有的用户面功能upf网元共用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和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网元等控制面的网元。在添加的新的用户面功能upf网元承载业务之前,需要对新的用户面功能upf网元进行业务验证。
54.情况2:添加新的网络切片
55.如图3所示,可以在通信系统中添加新的网络切片,该新的网络切片可以由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实现。换句话说,如果要在通信系统中添加新的网络切片,需要在通信系统中添加新的控制面网元(如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网元和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如用户面功能upf网元)。因此,在进行业务验证时可以逐一对添加的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mf网元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进行验证。
56.下面对所述通信系统中的各个网元或设备的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57.所述终端设备,又可以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其中,图1中所述终端设备以ue示出,仅作为示例,并不对终端设备进行限定。
58.无线接入网络可以为图1所示的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向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所述接入网设备是所述通信系统中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目前,一些接入网设备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59.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协议栈功能将无线接入网设备拆分为两个部分: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其中,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包含一个cu、以及至少一个du,如图4所示。cu与至少一个du连接,可以用于管理或者控制该至少一个du。这种结构可以将通信系统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协议层拆开,其中部分协议层功能在cu中实现,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功能分布在
du中实现,由cu集中控制du。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gnb为例,gnb的协议层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其中,示例性的,cu可以用于实现rrc层、sdap层和pdcp层的功能,du可以用于实现rlc层、mac层和物理层的功能。本技术实施例不对cu、du包括的协议栈做具体限定。cu和du之间可以采用f1接口进行连接,cu与其他的无线接入网设备采用xn接口连接,cu与5g核心网(5g core,5gc)之间采用ng接口连接,如图5所示。
60.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cu可以进一步分为一个控制面(cu-control plane,cu-cp)网元和至少一个用户面(cu-user plane,cu-up)网元。其中,cu-cp可以用于控制面管理,cu-up可以用于用户面数据传输。cu-cp与cu-up之间的接口可以为e1口。cu-cp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c,用于控制面信令的传输。cu-up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u,用于用户面数据传输。cu-up与cu-up之间可以通过xn-u口进行连接,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例如,以gnb为例,gnb的结构可以如图6所示。
61.核心网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可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的dn。下面对所述核心网中各个网元的功能进行描述:
62.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amf,可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进行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其包括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网络框架中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里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并加入了接入管理功能,具体可以负责所述终端设备的注册、移动性管理、跟踪区更新流程、可达性检测、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选择、移动状态转换管理等。例如,在5g中,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可以是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网元,例如图2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仍可以是a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技术不做限定。当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是amf网元时,所述amf可以提供namf服务。
63.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smf,可用于负责所述终端设备的会话管理(包括会话的建立、修改和释放),用户面功能网元的选择和重选、所述终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控制等。例如,在5g中,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可以是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网元,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仍可以是s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技术不做限定。当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时smf网元时,所述smf可以提供nsmf服务。
64.所述网络存储功能网元nrf,用于对(network function,nf)网络功能进行登记和管理。例如,在5g中,所述网络存储功能网元可以是nrf(network function repository function),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网络存储功能网元仍可以是nr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技术不做限定。
65.核心网中的以上各个网元也可以称为功能实体,既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实现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实例,或者是在适当平台上虚拟化功能的实例,例如,上述虚拟化平台可以为云平台。
66.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中不限于仅包含图中所示的网元,还可
communications/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技术(hige-speed packet access evolution,hspa evolution)、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等。
75.2、服务质量识别码(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dentifier,qci),用于衡量特定的提供给服务数据流的包转发行为(如丢包率,包延迟预算等)。
76.3、国际移动电话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唯一标识一种设备型号,可以读取到终端设备的类型(如智能机、功能机或数据卡),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名称,终端设备的品牌名称、终端设备的型号等。
77.4、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是终端设备在上网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决定了终端设备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移动网络,可以用于标识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vice,gprs)业务种类。
78.5、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ndentity,imsi),是用于区分蜂窝网络中不同用户的、在所有蜂窝网络中不重复的识别码。
79.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第一网络中的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可以输出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业务验证装置可以从中获取到上述特征字段。业务验证装置还可以根据上述特征字段,对前述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类。例如,可以根据apn,将同一gprs业务种类的终端设备分为一个类,或者还可以根据imei将同一品牌的终端设备分为一个类等。因此,可以在每一个类中选择出终端设备,控制待测试网元为选择出的多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其中,在选择多个终端设备时,可以从每一个类中选择相同数量的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计算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前述指定数量的比值,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比值从每一个类中选择终端设备。例如,可以获取1000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并根据1000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中携带的不同特征字段将1000个终端设备分为8个类。其中,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分别为a类85个、b类125个、c类300个、d类10个、e类80个、f类110个、g类190个、h类100个。分别计算每一个类对应的比值,其中a类占8.5%,b类占12.5%、c类占30%、d类占1%、e类占8%、f类占11%、g类占19%、h类占10%。举例来说,如果要控制待测试网元为800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则可以选择a类的终端设备68个,b类的终端设备100个,c类的终端设备240个,d类的终端设备8个,e类的终端设备64个,f类的终端设备88个,g类的终端设备152个,h类的终端设备80个。这样,选择的终端设备的业务属性和设备属性的覆盖面较为广泛,因此得到的待测试网元的测试结果也较为准确。其中,每一类可以表示一个用户群,该类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该用户群的代表用户。
80.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并从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中获取到上述特征字段。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上述特征字段中的imei首先将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类。并根据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的qci、终端设备接入类型、apn等特征字段,在将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分成多个子类。因此,可以从每一个子类中选择多个终端设备。其中,在选择多个终端设备时,可以从每一个子类中选择相同数量的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按照每一个子类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指定数量的比值,在每一个子类中筛选一定数量的终端设备接入待测试网元。例如,每一个子类中的终端设
备的数量分别为子类a-85个、子类b-125个、子类c-300个、子类d-10个、子类e-80个、子类f-110个、子类g-190个、子类h-100个。以指定数量为1000为例,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分别计算每一个类对应的比值,其中子类a占8.5%,子类b占12.5%、子类c占30%、子类d占1%、子类e占8%、子类f占11%、子类g占19%、子类h占10%。举例来说,如果要控制待测试网元为800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则可以选择子类a的终端设备68个,子类b的终端设备100个,子类c的终端设备240个,子类d的终端设备8个,子类e的终端设备64个,子类f的终端设备88个,子类g的终端设备152个,子类h的终端设备80个。这里的每一个子类可以是一个用户群,该子类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该用户群的代表用户。
81.再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并根据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中携带的多个上述特征字段,对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进行聚类。其中,聚类结果中可以包括多个类,每一个类可以表示一个用户群,而该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则可以表示一个用户群中的代表用户。示例性的,在聚类时可以设置每一个特征字段的权重,全部特征字段的权重之和为1。应理解,每一个特征字段的权重可以是根据经验值确定的。例如,终端接入类型的权重设置为0.4,qci的权重设置为0.3,imei的权重设置为0.2,apn的权重设置为0.1。每一个特征字段的权重,可以表示在聚类时该特征字段的重要程度。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上述特征字段,以及每一个特征字段的权重对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执行聚类算法,从而得到聚类结果。这里的聚类算法可以是空间聚类算法。该聚类结果中可以包括多个类,每一个类可以表示一个用户群,而该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则可以表示一个用户群中的代表用户。应理解,前述的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终端设备可以唯一属于一个类,即一个用户群。
82.举例来说,可以获取1000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并根据1000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中携带的多个上述特征字段以及每一个特征字段的权重对1000个终端设备执行聚类算法,得到的聚类结果中可以包括多个类,每一个类可以表示一个用户行为群。例如,类1可以表示4g业务+普通数据业务+华为终端的用户群,类2可以表示4g业务+普通数据业务+苹果终端的用户群等。
8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的业务属性或设备属性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前述的类1中可能包括业务属性为3g业务和普通数据业务、设备属性为华为的终端设备,或者可能还包括业务属性为4g业务和普通数据业务、设备属性为vivo的终端设备等。由于是通过聚类算法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类,因此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的业务行为可能是相似的。
84.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是对待测试网元进行业务验证。因此,待测试终端设备可以为前述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而无法为除前述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的其他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因为,待测试网元无法获知前述其他终端设备属于哪一用户群。示例性的,待测试网元可以维护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与终端设备所属类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有终端设备接入时,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确定该终端设备属于哪一用户群,也可以根据该唯一标识确定待测试网元是否可以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85.业务验证装置在根据特征字段以及每一个特征字段的权重值对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进行聚类后,可以在聚类结果中的每一个类中选择终端设备。其中,可以从每一个类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从每一个类中选择相同数量的终端设备,控制待测试
网元为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者,还可以计算每一个类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前述指定数量的比值,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比值在每一个类中选择终端设备。举例来说,待测试网元可以为1000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而类1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前述指定数量的比值为10%,则可以从类1中筛选100个终端设备,控制待测试网元为该100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8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对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类后,业务验证装置还可以添加待测试网元的业务验证任务。如图8所示,业务验证装置可以选择待测试网元标识、待测试网元提供服务的终端设备的最大接入数量,以及业务验证任务启动后待测试网元提供服务的时间t1和t2。在添加业务验证任务并启动后,可以控制待测试网元为多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时间。这里的多个终端设备可以是通过上述筛选方法筛选得到的终端设备。
87.由于业务验证装置无法控制终端设备的行为,但为了确保待测试网元可以为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因此业务验证装置可以采用桶装算法为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预留空间。如图9所示,假设存在1000个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筛选终端设备的方法,确定待测试网元可以为5个类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因此可以有5个桶。每一个桶代表了一个类,即一个用户群,桶1的待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为200个,桶2的待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为220个,桶3的待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为100个,桶4的待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为300个,桶5的待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为180个。在确定有一个类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侧时,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将对应的桶中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行加1处理,并控制待测试网元为该接入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并在任一桶中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达到该任一桶的待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时,禁止待测试网元为属于该任一桶对应的类中的还未接入待测试网元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其中,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接入网络侧的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以及前述唯一标识与终端设备所属类的对应关系,确定接入网络侧的终端设备属于哪一类。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确定的终端设备的所属类,将该类对应的桶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行加1处理,并控制待测试网元为该接入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88.举例来说,桶3可以表示类1,业务验证装置在确定一个类1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侧时,可以将桶3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行加1处理,并控制待测试网元为该接入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在桶3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达到100时,禁止待测试网元为属于类1的其他未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又例如,桶2可以表示类2,在确定类2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侧时,可以将桶2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行加1处理,并控制待测试网元为该接入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在桶2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达到220时,禁止待测试网元为属于类2的其他未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89.在一个类的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结束业务并离开待测试网元提供的服务时,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将一个类对应的桶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行减1处理。例如,桶2可以代表类2,且桶2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已经达到220,因此业务验证装置会禁止待测试网元为属于类2中的未接入网络的其他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此时,类2中的一个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结束当前业务并离开,因此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将桶2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行减1处理,此时桶2的已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变更为219,因此可以允许待测试网元为属于类2中的其他未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继续提供服务。
90.上述桶装算法中,待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可以是业务验证装置允许待测试网元同
时为属于一个类的终端设备中提供服务的最大数量值。通过该桶装算法,可以确保待测试网元为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91.步骤702: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在接受所述待测试网元提供业务的过程中生成的测试数据。
92.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上述方法筛选多个终端设备,并控制待测试网元为多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该多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相应的业务。在任务启动的时长达到指定时长时,可以结束该业务验证任务。这里的指定时长可以是根据经验值确定的。
93.在业务验证任务结束后,业务验证装置可以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多个测试数据。其中,一个测试数据可以是一个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任一业务时发生的数据。这里的测试数据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入待测试网元的次数、请求次数、请求成功次数等。业务验证装置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多个测试数据可以是业务验证装置从网管侧记录的日志信息中获取,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主动上报给业务验证装置。
94.步骤703:根据所述测试数据计算每一个业务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
95.其中,多个测试数据可以包括会话建立数据、承载修改数据、承载建立数据和承载更新数据等。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分别计算得到属于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第一业务成功率。这里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包括第一接入成功率和第一承载更新成功率。例如,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属于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会话建立数据、承载建立数据等计算得到该类的第一接入成功率,也可以根据属于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承载修改数据和承载更新数据计算得到该类的第一承载更新成功率。
96.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多个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时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在一示例中,可以获取属于一个设备属性的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时的第一业务成功率,或者可以获取多个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一个业务属性对应的业务时的第一业务成功率。这里的属于一个设备属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一个类,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一个业务属性对应的业务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另一个类。例如,分别属于类1、类2、类3和类4的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其中,类1的终端设备可以是设备属性1的终端设备,类2的终端设备可以是设备属性2的终端设备,类3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执行业务属性1所对应的业务的终端设备,类4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执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的终端设备。因此,可以根据类1中的终端设备的多个测试数据,计算设备属性1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并根据类2中的终端设备的多个测试数据,计算设备属性2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以及根据类3中的终端设备的多个测试数据,计算业务属性1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并根据类4中的终端设备的多个测试数据,计算业务属性2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其中,设备属性1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是设备属性1的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的业务成功率。设备属性2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是设备属性2的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的业务成功率。业务属性1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是设备属性1和设备属性2的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所对应的业务的业务成功率。业务属性2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是设备属性1和设备属性2的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的业务成功率。
97.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计算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每一个业务属性对应的业务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其中,属于一个设备属性的终端设备执行一个业务属性的业务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表示一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因此,可以根据多个测试数据计算得到每一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这里的每一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是属于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时的业务成功率。
98.举例来说,待测试网元为分别属于类1、类2、类3和类4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类1的终端设备属于设备属性1,且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所对应的业务。类2中的终端设备属于设备属性2,且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所对应的业务。类3中的终端设备属于设备属性1,且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类4中的终端设备属于设备属性2,且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其中,类1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是设备属性1的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所对应的业务的业务成功率,类2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是设备属性2的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所对应的业务的业务成功率,类3可以是设备属性1的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的业务成功率,类3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可以是设备属性2的终端设备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的业务成功率。
99.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多个测试数据后,可以生成如图10所示的热力图。其中,图10中每一个小格子可以表示一个类,横坐标可以是不同设备属性,纵坐标可以是不同业务属性。由于热力图是二维图像,但是每一个类的属性可以由对应的二维图中的设备属性和业务属性对应得到,因此,可以以设备属性为横坐标,以业务属性为纵坐标显示该热力图,但是如图10中所示,在点击每一个小格子时还可以显示该类的其他属性,如终端接入类型,apn等。换句话说,每一个小格子可以表示一个类,而每一个小格子中的数字可以表示该小格子对应的类的终端设备接入该待测试网元的总次数,或者,每一个小格子的数字还可以表示该小格子对应的类的终端设备接入该待测试网元失败的总次数。
100.举例来说,如图10所示的设备属性1-业务属性2对应的格子中的数字为9,因此可以表示设备属性1-业务属性2对应的类中的终端设备接入待测试网元失败的总次数为9,或者设备属性1-业务属性2对应的类中的终端设备接入该待测试网元的总次数为9。
101.步骤704:根据每一个业务属性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确定待测试网元是否正常。
102.其中,可以预先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历史数据,计算得到多个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中执行业务时的第二业务成功率。这里的第一历史数据可以是xdr数据,例如会话建立数据、承载修改数据、承载建立数据和承载更新数据等。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上述xdr数据,计算得到属于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第二业务成功率。其中,第二业务成功率可以包括第二接入成功率和第二承载更新成功率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属于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会话建立数据、承载建立数据等计算得到第二接入成功率。又例如,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属于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承载修改数据和承载更新数据计算得到第二承载更新成功率。
103.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将属于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针对该类的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二业务成功率进行比较,以确定待测试网元是否正常。举例来说,接入待测试网元的终端设备分别属于类1、类2、类3和类4。其中,类1中的终端设备属于设备属性1,且
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所对应的业务。类2中的终端设备属于设备属性2,且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1所对应的业务。类3中的终端设备属于设备属性1,且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类4中的终端设备属于设备属性2,且通过该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属性2所对应的业务。业务验证装置可以获取预先根据第一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类1、类2、类3和类4的第二业务成功率。并获取分别属于类1、类2、类3和类4中的多个终端设备的多个测试数据,计算得到类1、类2、类3和类4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分别计算每一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例如,类1的相对差值比例可以是|(q1-q2)/q2|。其中,q1是类1的第一业务成功率,q2是类1的第二业务成功率。应理解,业务验证装置可以根据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得到类2、类3和类4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
104.如果存在一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大于预设值,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网元是异常的。这里的预设值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
105.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将每一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进行比较,确定该待测试网元是否正常。如果存在任意一个比较结果满足前述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大于第一预设值,则可以认为该待测试网元是异常的,无法正常承载业务。如果不存在任意一个比较结果满足前述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大于预设值,则可以认为该待测试网元是正常的。
106.或者,如果存在大于或等于指定值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大于预设值,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网元是异常的。例如,假设指定值为2,类1和类2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小于预设值,类3和类4的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大于预设值,则可以确定该待测试网元是异常的,无法承载任务。
107.在该待测试网元异常时,可以根据多个测试数据,通过热点算法(hotspot算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其中,可以根据获取的多个测试数据通过热点算法进行rca,以确定通过待测试网元执行业务异常的终端设备的特征。例如,终端设备的型号、品牌、操作系统或者是终端设备执行的业务的业务属性等。
108.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满足前述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大于第一预设值的类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测试数据,通过热点算法进行rca。例如,类1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大于预设值,且类2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类2的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例也大于预设值。因此,可以获取类1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测试数据,以及类2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测试数据,并通过热点算法进行rca。
109.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介绍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灰度验证方法。如图11a所示,第一网络中包含amf1、amf2、smf1、smf2、smf3、upf1和upf2,现在想要添加upf3为upf1和upf2分担业务,因此需要对upf3进行业务验证。此时,管理面的服务器1可以从smf1、smf2和smf3中获取第一网络中的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的xdr数据,并根据该xdr数据将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类的终端设备。其中,分类的方法可以参见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服务器1还可以将预先根据xdr数据计算得到的每一个类的第二业务成功率通过显示界面显示。还可以在显示界面添加业务验证任务,对upf3进行业务验证。在业务验证任务启动后,服务器1可以将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与所属类
的对应关系分别发送给smf1、smf2和smf3,并控制upf3为指定数量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其中,smf1、smf2或smf3可以获取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如果该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在所属对应关系中,则可以选择upf3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以实现对upf3的业务验证。在业务验证任务结束后,服务器1可以从smf1、smf2和smf3获取多个测试数据。服务器1还可以根据多个测试数据,计算多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并通过显示界面进行显示。
110.如图11b所示,可以显示每个类的终端设备接入待测试网元的总次数,或者也可以显示每个类的终端设备接入待测试网元失败的次数。此外,还可以将每一个类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通过曲线图进行显示,并通过rca算法分析第一业务成功率与第二业务成功率的相对差值比大于第一预设值的类的特征。
111.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业务验证装置,可以实现前文所描述的业务验证方法。该装置1200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203和处理单元1202。可选的,还包括通信单元1201。处理单元1202可以分别与存储单元1203和通信单元1201相连,所述存储单元1203也可以与通信单元1201相连。其中,处理单元1202可以与存储单元1203集成。
112.所述存储单元12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113.所述处理单元1202,用于控制待测试网元为多个终端设备提供业务;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筛选方法可以参见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4.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在接受所述待测试网元提供业务的过程中生成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所述测试数据计算每一个业务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
115.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每一个业务属性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确定待测试网元是否正常。其中,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的描述可以参见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6.在一种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在根据终端设备的属性筛选所述多个终端设备时,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分别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历史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历史数据中的特征字段,对所述第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类;所述特征字段用于表征终端设备的业务属性和设备属性;其中,分类结果中的每一个类表征属于一个设备属性且执行一个业务属性对应的业务的终端设备;在每一个类中分别选择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得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其中,特征字段的描述可以参见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7.在一种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在每一个类中分别选择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时,具体用于:计算每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各个终端设备的总数量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和所述待测试网元允许接入的终端设备总数量,确定每一个类的最大终端设备数量;一个类的最大终端设备数量表示所述待测试网元提供业务的终端设备中所述一个类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最大值;针对每一个类的最大终端设备数量,在每一个类中分别选择对应数量的终端设备。
118.在一种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在根据每一个业务属性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确定待测试网元是否正常时,具体用于:若存在至少一个业务属性或至少一个设备属性的所述第一业务成功率和所述第二业务成功率满足第一条件,则确定所述待测试网元异常;若每一个业务属性和每一个设备属性的所述第一业务成功率和
所述第二业务成功率均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确定所述待测试网元正常。其中,第一条件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9.在一种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待测试网元异常,则获取属于所述第一业务成功率和第二业务成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业务属性或设备属性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测试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数据通过热点算法对所述待测试网元异常的原因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
120.上述装置1200还可以为芯片,其中通信单元可以为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处理单元可以为逻辑电路,逻辑电路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方面所描述的步骤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
121.与上述构思相同,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业务验证装置。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1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20,用于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功能。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31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单元1310用于装置13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1320可以完成如图12所示的处理单元1202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1310可以完成如图12所示的通信单元1201的功能。
122.通信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330和处理器1320耦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320可能和存储器1330协同操作。处理器1320可能执行存储器13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123.本技术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单元1310、处理器1320以及存储器13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技术实施例在图13中以存储器1330、处理器1320以及通信单元1310之间通过总线1340连接,总线在图13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124.上述装置可以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业务验证方法,具体实现和技术效果请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125.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126.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127.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128.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
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129.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130.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131.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13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133.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34.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135.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36.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137.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
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