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30909发布日期:2020-12-08 15:1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设备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与因特网的普及,当前已经可以在监视的场地安装网络摄像机,并由因特网在世界各地查看网络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当紧急情况发生时,也可以利用与因特网连接的警报系统通知当地的应变中心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紧急情况失控。

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搭配网线或者wi-fi路由器才可以让网络摄像机在局域网内正常访问,但如果要访问配置于不同位置的网络摄像机,则需要采用点对点技术。具体的,网络摄像机摄录影像后将该影像压缩成数字影像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传送到连接网络摄像机的路由器,再经由路由器连接至因特网。当网络摄像机和终端均与网络服务器连接时,该网络服务器会对网络摄像机和终端建立直接连线,即该网络摄像机不需要经过网络服务器即可将影像信号传送至终端。

虽然上述方案能够解决连接问题,但在面对相同软件的网络设备以及联网设备的扩充上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由于各个所述联网设备各自有一组识别代码(id),并且当配置联网设备的数量增加时,识别代码的组数与复杂程度随之增加,例如识别代码为超过20位的数字与英文组合。当选择一联网设备进行监控时,必须在连接设备中输入该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而位数过多的识别代码会使输入过程繁复,容易造成输入错误,从而导致无法快速建立连接设备与联网设备的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旨在实现终端设备与联网设备点对点的快速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包括:

联网设备与网络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并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添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上;

当终端设备需要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时,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模块对所述联网设备表面预先设置的连接代码进行扫描识别,并解读出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生成包含所述识别代码的连接请求信号,然后将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传输至所述网络服务器;

所述网络服务器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中的识别代码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对应的联网设备,并利用打洞技术为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建立通信通道,使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实现点对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服务器包括一管理服务器和多个连接于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点对点服务器,所述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管理服务器对所述多个点对点服务器进行配置管理,以及对联网设备列表进行配置管理,其中,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包含至少一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

通过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对联网设备进行连接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联网设备与网络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并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登录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上,包括:

所述联网设备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发送至管理服务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将所述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与一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进行匹配,并一同添加至所述管理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中;

所述管理服务器将匹配的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返回至所述联网设备;

所述联网设备基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服务器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中的识别代码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对应的联网设备,并利用打洞技术为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建立通信通道,使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实现点对点连接,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管理对应的联网设备的点对点服务器,在查询到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后,将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对应的网络地址返回至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返回的网络地址与对应的点对点服务器进行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点对点服务器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

当为联网设备创建连接代码时,判断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是否相同;

若判定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相同,则将创建的连接代码删除,并再次创建另一连接代码,然后继续判断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是否相同,以此类推,直至判定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代码为数字和字母的组合,且长度为24位。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服务器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中的识别代码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对应的联网设备,并利用打洞技术为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建立通信通道,使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实现点对点连接,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连接后,向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联网设备连接的打洞请求,其中,所述打洞请求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和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

所述点对点服务器接收所述打洞请求,并获取所述打洞请求中的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然后根据所述联网设备网络地址向对应的联网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的打洞通知;

所述联网设备接收所述打洞通知,并根据所述打洞通知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地址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打洞包,从而完成点对点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系统,包括联网设备、网络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所述联网设备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并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添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上;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当终端设备需要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时,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模块对所述联网设备表面预先设置的连接代码进行扫描识别,并解读出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根据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生成包含所述识别代码的连接请求信号,然后将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传输至所述网络服务器;

所述网络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中的识别代码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对应的联网设备,并利用打洞技术为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建立通信通道,使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实现点对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服务器包括一管理服务器和多个连接于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点对点服务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对所述多个点对点服务器进行配置管理,以及对联网设备列表进行配置管理,其中,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包含至少一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

所述点对点服务器用于对联网设备进行连接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联网设备还用于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发送至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进行连接;

所述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与一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进行匹配,并一同添加至所述管理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中;将匹配的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返回至所述联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联网设备与网络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并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添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上;当终端设备需要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时,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模块对所述联网设备表面预先设置的连接代码进行扫描识别,并解读出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生成包含所述识别代码的连接请求信号,然后将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传输至所述网络服务器;所述网络服务器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中的识别代码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对应的联网设备,并利用打洞技术为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建立通信通道,使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实现点对点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为联网设备设置识别代码和连接代码,并由终端设备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模块解读识别代码,使终端设备可以在网络服务器管理的众多联网设备设备中快速寻找到对应的联网设备,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与联网设备的快速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下面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步骤s101~s104。

s101、联网设备与网络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并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添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上;

s102、当终端设备需要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时,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模块对所述联网设备表面预先设置的连接代码进行扫描识别,并解读出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

s103、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生成包含所述识别代码的连接请求信号,然后将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传输至所述网络服务器;

s104、所述网络服务器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中的识别代码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对应的联网设备,并利用打洞技术为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建立通信通道,使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实现点对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联网设备首先与所述网络服务器进行连接,并将其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添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管理的联网设备列表上。当所述终端设备需要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时,首先通过所述终端设备上的扫描工具或者模块(例如摄像头等)对联网设备表面上的连接代码进行扫描,然后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模块解读出对应的识别代码,从而生成包含识别代码的连接请求信号,所述终端设备可根据该连接请求信号与所述网络服务器进行连接。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联网设备均连接于所述网络服务器后,所述网络服务器通过打洞技术(holepungching)为所述终端设备与联网设备建立一可进行信号传输等功能的通信通道,从而实现终端设备与联网设备的点对点连接。本实施例中,只需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再将其转化为连接请求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网络服务器,即可快速与已经自动连接所述网络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建立连接,从而节省点对点连接的创立时间,提高连接效率。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模块扫描连接代码解读出识别代码,减少了手动输入耗时和容易出错的缺点,从而提高了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联网设备的连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和连接代码为预先设置。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联网设备具体可以指网络摄像机、网络监视镜头等,所述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具有扫描功能(例如摄像头)的可携式电子设备等。所述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简称为ocr)模块是指电子设备(即本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即,针对印刷体字符,采用光学的方式将纸质文档中的文字转换成为黑白点阵的图像文件,并通过识别软件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文本格式,供文字处理软件进一步编辑加工的技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所述终端设备利用所述光学字符识别模块将所述连接代码转换为文本格式后,所述终端设备从该文本格式中提取固定位置的数字及字母组合作为对应的识别代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服务器包括一管理服务器和多个连接于所述管理服务器的点对点服务器,所述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管理服务器对所述多个点对点服务器进行配置管理,以及对联网设备列表进行配置管理,其中,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包含至少一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

通过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对联网设备进行连接管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服务器可以由一个管理服务器和多个点对点服务器组成,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管理联网设备列表及联网设备的连接,每个点对点服务器可以管理一定量的联网设备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管理服务器管理联网设备的连接具体是指,为所述联网设备分配与之关联匹配的点对点服务器,即为所述联网设备从多个点对点服务器中选择其中点对点服务器,使所述联网设备与之进行连接。所述点对点服务器管理联网设备的连接则是指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具体的网络连接。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联网设备列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管理服务器对所述联网设备列表进行配置管理时,除了将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和网络地址添加至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上以外,还可以对联网设备列表中的内容进行更新、删除等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联网设备与网络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并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登录至所述网络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上,包括:

所述联网设备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发送至管理服务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将所述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与一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进行匹配,并一同添加至所述管理服务器的联网设备列表中;

所述管理服务器将匹配的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返回至所述联网设备;

所述联网设备基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管理服务器主要对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以及点对点服务器进行配置管理,因此,所述联网设备需要将自身的识别代码和网络地址发送至所述管理服务器。所述管理服务器从所述多个点对点服务器中选择其中一个点对点服务器,使之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关联匹配,并且将选择的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与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和网络地址一同添加至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并在添加完成后向所述联网设备返回与之关联匹配的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以使所述联网设备根据该网络地址与点对点服务器进行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4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管理对应的联网设备的点对点服务器,在查询到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后,将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对应的网络地址返回至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返回的网络地址与对应的点对点服务器进行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点对点服务器与所述联网设备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得到的识别代码向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信号时,对所述点对点服务器以及所述联网设备列表进行配置管理的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信号,并从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中获取其中的识别代码,再根据该识别代码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到对应的联网设备,以及与该联网设备连接的点对点服务器,然后将点对点服务器的网络地址返回至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则根据所述管理服务器返回的网络地址与对应的点对点服务器进行连接,然后再通过该点对点服务器与对应的联网设备进行点对点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法还包括:

当为联网设备创建连接代码时,判断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是否相同;

若判定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相同,则将创建的连接代码删除,并再次创建另一连接代码,然后继续判断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是否相同,以此类推,直至判定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不同。

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设备最初是通过扫描联网设备表面上设置的连接代码得到所述联网设备的识别代码,从而根据得到的识别代码逐步与所述联网设备建立点对点连接关系,因此,为了使终端设备能够准确连接到期望的联网设备,最初扫描的连接代码需要确保唯一性,即每一联网设备对应唯一的连接代码,避免多个联网设备的连接代码相同,从而导致终端设备扫描到的识别代码对应其他的联网设备(即非期望的联网设备)。

为了避免联网设备的连接代码发生重复的情况出现,在对联网设备创建连接代码时,在每创建一个连接代码时,都将该连接代码与此前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进行比较,确保该连接代码的唯一性。当该连接代码与此前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相同时,则将该连接代码删除,并重新为联网设备创建连接代码,然后继续判断创建的连接代码的唯一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代码为数字和字母的组合,且长度为24位。

本实施例中,在为联网设备设置创建连接代码,采用数字和字母的组合进行创建,使创建的连接代码足够复杂,从而提高连接代码的唯一性。进一步的,将连接代码的长度设置为24位,使连接代码的长度足够长,从而不至于因为代码长度不足导致创建的可能性降低,换句话说,如果连接代码长度不足,则容易使创建的连接代码与已经存在的连接代码发生重复。例如,一联网设备的连接代码为“2wwmdqmxprog7n5szzzz7y8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连接代码的后几位数字或者字母(例如后五位或者后四位数字或字母)与对应的业务场景进行关联,从而既可以提高连接代码的唯一性,也可以通过连接代码确定联网设备适用的业务场景。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模块对24位连接代码进行扫描解读时,提取该24位连接代码的前20位作为识别代码,并将剩余的后4位作为与业务场景关联的代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4,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连接后,向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联网设备连接的打洞请求,其中,所述打洞请求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和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

所述点对点服务器接收所述打洞请求,并获取所述打洞请求中的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然后根据所述联网设备网络地址向对应的联网设备发送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的打洞通知;

所述联网设备接收所述打洞通知,并根据所述打洞通知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地址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打洞包,从而完成点对点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利用打洞技术(holepunching)为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建立通信通道时,所述点对点服务器首先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打洞请求,并根据该打洞请求中包含的对应的联网设备的网络地址,将所述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发送至对应的联网设备,即向对应的联网设备发送一个打洞通知;所述联网设备在接收到该打洞通知后,根据所述点对点服务器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网络地址,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数据包(即打洞包),从而建立联网设备-终端设备的通信通道,即完成终端设备与联网设备的点对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设备和联网设备通过所述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等操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系统的原理示意图,该快速建立点对点连接的系统包括联网设备201、网络服务器202和终端设备203;

所述联网设备201用于与网络服务器202进行网络连接,并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添加至所述网络服务器202的联网设备列表上;

所述终端设备203用于当终端设备203需要与所述联网设备201进行点对点连接时,所述终端设备203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模块对所述联网设备201表面预先设置的连接代码进行扫描识别,并解读出所述联网设备201的识别代码;根据所述联网设备201的识别代码生成包含所述识别代码的连接请求信号,然后将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传输至所述网络服务器202;

所述网络服务器202用于接收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信号中的识别代码在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查询对应的联网设备201,并利用打洞技术为所述终端设备203和联网设备201建立通信通道,使所述终端设备203和联网设备201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实现点对点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服务器202包括一管理服务器2021和多个连接于所述管理服务器2021的点对点服务器2022;

所述管理服务器2021用于对所述多个点对点服务器2021进行配置管理,以及对联网设备列表进行配置管理,其中,所述联网设备列表中包含至少一联网设备201的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

所述点对点服务器用于对联网设备进行连接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

所述联网设备201还用于将对应的网络地址和预先设置的识别代码发送至管理服务器2021;基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2022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点对点服务器2022进行连接;

所述管理服务器2021还用于将所述网络地址和识别代码与一点对点服务器2022的网络地址进行匹配,并一同添加至所述管理服务器2021的联网设备列表中;将匹配的点对点服务器2022的网络地址返回至所述联网设备201。

由于系统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系统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状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