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7087发布日期:2022-04-13 12:0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其显示屏显示画面。其中,柔性显示屏因具有可折叠的特性而备受关注,柔性显示屏的出现使得曲面屏终端,折叠式终端,抽拉式终端等与众不同的形态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增加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之间的滑动距离,从而增加柔性屏组件的运动距离。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5.第一载体;
6.第二载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相对运动;
7.第一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件、中间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载体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载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中间滑动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以及
8.柔性屏组件,可跟随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相对运动而运动,以使得所述柔性屏组件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电子设备外部或缩回至所述电子设备内部。
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10.第一载体,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侧边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
11.第二载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载体运动;以及
12.第一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侧边具有第一预设距离,以保持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的净空区域。
13.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具有第一滑动件、中间滑动件和第三滑动件,第一滑动件与第一载体连接,第三滑动件与第二载体连接,使得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相对运动时第二滑动件和中间滑动组件可相对于第一滑动件滑动,可以增加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滑动距离,进而增加柔性屏组件的运动距离。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的第一种局部结构图。
18.图4为图3所示承载装置沿p1-p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滑动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中第一载体和第一滑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中第一滑动机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图1所述承载装置中第一滑动机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中第三滑动件的爆炸结构图。
24.图10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中第二滑动件的爆炸结构图。
25.图11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的第二种局部结构图。
2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8.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29.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诸如图1和图2所示的承载装置10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承载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蜂窝电话、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视机等。
32.承载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载体110、第二载体120和第一滑动机构130,第二载体120可相对于第一载体110相对运动,比如可以采用第一滑动机构130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之间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的切换。其中,收拢状态可以参阅图1,即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彼此靠近的方向上相对运动而最终形成的状态。其中,展开状态可以参阅图2,即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相对运动而形成的状态。
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的展开状态可以有多种,诸如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在彼此远离方向的最大运动距离是h,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可以在收拢状态进行相互远离的运动,以达到四分之一h、二分之一h、四分之三h等距离形成不同距离的展开状态。可以将距离逐渐变远的状态依次定义为第一展开状态、第二展开状态、第三展开状态等。
34.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诸如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所相对远离运动的距离为四分之一h,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仍然可以进行相互远离运动,以达到第二展开状态,诸如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处于第二展开状态所相对远离运动的距离为二分之一h。
35.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的一种或多种展开状态
仅为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的展开状态的限制。第一滑动机构130可以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件、中间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件。其中,中间滑动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滑动件,比如中间滑动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滑动件,比如第三滑动件,此时第一滑动机构130可以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三个滑动件,诸如图1和图2所示中的第一滑动件132、第三滑动件134和第二滑动件136,第三滑动件134可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2滑动,第二滑动件136可相对于第三滑动件134滑动。
36.其中,第二滑动件136相对于第三滑动件134滑动的方向与第三滑动件134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2滑动的方向相同。比如,当第三滑动件134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2朝背离第一载体110的方向滑动l1距离时,第二滑动件136相对于第三滑动件134也朝背离第一载体110的方向滑动,比如滑动的距离为l2,此时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第一滑动机构130的驱动下而相对运动,其相对运动的距离l=l1+l2。相对于三个滑动件之间的相对滑动方向设置为不同,设置为滑动方向不同可以实现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之间的相对运动距离最大化。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三个滑动件之间的相对滑动方向也可以不同。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也可以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进行相对运动,比如用户双手可以分别握持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并拉着第一载体110和/或第二载体120运动,以使得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或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当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滑动件132、第三滑动件134、第二滑动件136之间相互滑动。
38.还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滑动组件所包括的滑动件的个数并不限于此,比如中间滑动组件可以包括多个依次滑动连接的滑动件,中间滑动组件中的第一个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132滑动连接,中间滑动组件中的最后一个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136滑动连接。比如中间滑动组件可以包括两个滑动件、四个滑动件、五个滑动件或其他个数的滑动件。然而,相对于具有两个以上滑动件的中间滑动组件,具有一个滑动件的中间滑动组件,可以使得第一滑动机构130组成三段式的滑动结构,三段式的滑动机构的运行更加稳定,而且也可以减少第一滑动机构130对承载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占用。
39.其中,第一滑动件132、中间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件136可以均设置为长条形结构,相对于其他结构,可以减小第一滑动机构130的体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多个滑动件均设置为宽度较小的,而长度较大的长条形结构,其宽度的设定只要可以实现多个滑动件之间的滑动连接即可,其长度的设定只要满足两个载体之间所需要的相对运动距离即可。
40.本技术实施例的承载装置通过设置具有第一滑动件132、第二滑动件136和中间滑动组件的第一滑动机构130,以驱动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相对运动,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之间的滑动距离,实现大的滑动行程。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滑动件132、第三滑动件134和第二滑动件136可以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以减少第一滑动机构13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例如,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的第一种局部结构图,图4为图3所示承载装置沿p1-p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滑动件132设置有第一滑槽1321,第三滑动件134嵌套设置在第一滑槽1321内,且第三滑动件134可以在第一滑槽1321内滑动,以实现第三滑动件134与第一滑动件132的相对滑动。
4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滑动机构13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
所示,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滑动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第一滑动件132设置有第一轨道1322,第一轨道1322凸出于第一滑动件132的表面,第三滑动件134设置有第一凹槽1341,第一轨道1322位于第一凹槽1341内,第三滑动件134可以在第一轨道1322上滑动,以实现第一滑动件132和第三滑动件134之间的相对滑动。
42.其中,第三滑动件134设置有第二滑槽1342,第二滑动件136嵌套设置在第二滑槽1342内,且第二滑动件136可以在第二滑槽1342内滑动,以实现第二滑动件136与第三滑动件134的相对滑动。当然,如图5所示,第三滑动件134设置有第二轨道1343,第二轨道1343凸出于第三滑动件134的表面,第二滑动件136设置有第二凹槽1361,第二轨道1343位于第二凹槽1361内,第二滑动件136可以在第二轨道1343上滑动,以实现第三滑动件134和第二滑动件136之间的相对滑动。
43.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滑动件134嵌套设置在第一滑槽1321,第三滑动件134可以设置有第二滑槽1342或者设置有第二轨道1343,使得第二滑动件136可以嵌套在第二滑槽1342内或者在第二轨道1342上滑动;当第三滑动件134通过第一凹槽1341与第一轨道1322配合时,第二滑动件可以设置有第二滑槽1342或者设置有第二轨道1343,使得第二滑动件136可以嵌套在第二滑槽1342内或者在第二轨道1342上滑动。
44.本技术实施例中,当需要将处于收拢状态的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用户可以一只手握住第一载体110、另一只手握住第二载体120,驱动第二滑动件136朝背离第一载体110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1滑动,以及第二滑动件136朝背离第一载体110的方向相对于第三滑动件134滑动,使得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切换至展开状态。当需要将处于展开状态的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切换至收拢状态时,用户可以一只手握住第一载体110、另一只手握住第二载体120,驱动第二滑动件136朝靠近第一载体110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1滑动,以及第二滑动件136朝靠近第一载体110的方向相对于第三滑动件134滑动,使得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切换至收拢状态。
4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滑动件132和第三滑动件134之间的相对运动,第三滑动件134与第二滑动件136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不限于手动驱动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电动驱动的方式实现。结合图6至图8所示,图6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中第一载体和第一滑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中第一滑动机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述承载装置中第一滑动机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第一载体110可以为矩形机构,第一载体110具有第一侧边111、第二侧边112、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相对设置,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相对设置,第三侧边113和第四侧边114分别连接在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之间。
46.第一滑动件132设置在第一载体110上,比如第一滑动件132可以与第一载体110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将第一滑动件132固定在第一载体110上。如第一滑动件132还可以与第一载体110一体成型,相对于将第一滑动件132通过螺丝或者其他固定结构固定到第一载体110上,可以减少零件,进而减少组装公差链,提高组装精度,有效保证整机滑动精度。第一滑动件1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323和第二端部1324,第一端部1323与第一载体110的第四侧边114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二端部1324靠近第一载体110的第三侧边113设置,或者说第二端部1324位于第一载体110的第三侧边113。第一载体110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5,第一限位槽115可以为凹槽结构、也可以为通槽结构。第一限位槽115位于第一滑动件132的第
一端部1323,第三滑动件134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344,第一限位件1344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5内,第一限位槽115用于限制第三滑动件134与第一滑动件132之间的相对滑动距离。第一限位槽115可以为长圆型结构或者说条形结构,第一限位件1344可以在第一限位槽115所限制的范围内滑动。
47.第一滑动件132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一缺口1325,第一缺口1325与第一限位槽115连通,第一缺口1325与第一限位槽115一起限制第一限位件1344的滑动距离。而且第一限位槽115和第一缺口1325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滑动件134的长度,使得当第三滑动件134朝背离第一载体110的方向运动至最大限度时,还有一部分留在第一滑轨132上,保证第一滑轨132和第二滑轨134之间的结合强度,避免由于第二滑轨134的长度过短而出现脱轨的现象。其中,第一滑动件132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包围在底壁的边缘,第一缺口1325位于底壁上,侧壁与第二滑轨134抵接,既可以增加第二滑轨134与第一滑轨132之间的滑动距离,侧壁又可以对第二滑轨134进行限位,使得第二滑轨134可以按照预设轨迹进行滑动,不偏向。
48.第三滑动件134的长度小于第一限位槽115和第一滑动件的长度之和,使得当第三滑动件134朝靠近第一载体110的方向运动至最大限度时,第三滑动件134中背离第一限位槽115的一端端部可以缩回到第一滑轨132内,或者说使得第三滑动件134可以完全缩回到第一载体110内,使得第二载体120可以完全收纳到第一载体110内。
49.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滑动件134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345,第二限位件1345设置在第三滑动件134中靠近第一限位槽115的一端,第二限位件1345用于限制第二滑动件136沿靠近第一载体110的方向滑动的滑动距离。第二限位件1345凸出设置在第三滑动件134的底壁上,第二限位件1345在第三滑动件134上的投影可以与第一限位件1344在第三滑动件134上的投影重叠,使得当第一滑动机构130朝靠近第一载体110的方向滑动至最大限度时,第三滑动件134和第二滑动件136可以层叠在第一限位槽115的位置,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50.第三滑动件134还设置有第三限位件1346,第三限位件1346设置在第三滑动件134中背离第一限位槽115的一端,第三限位件1346用于限制第二滑动件136沿背离第一载体110的方向滑动的滑动距离。第三限位件1346凸出设置在第三滑动件134的底壁上。
5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一限位槽115和第一限位件1345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设置第二限位件1345和第三限位件1346可以确保三个滑动件的滑动连接强度,防止由于滑动时发生脱轨现象而使得第一滑动机构130失效。
52.如图9所示,图9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中第三滑动件的爆炸结构图。第三滑动件134包括第一金属部1347和第一树脂部1348,第一金属部1347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一树脂部1348采用树脂材料制成,相比于第三滑动件134全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减轻第三滑动件134的重量;相比于全部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又可以确保第三滑动件134的强度。其中,第一树脂部1348设置在第一金属部1347的内表面。第一金属部1347的内表面指的是当第一滑动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从第一滑动机构130的外部观察,第一金属部1347中看不到的一面。第一树脂部1348与第一滑动件132邻接,第一树脂部1348用于间隔开第一金属部1347和第一滑动件132,可以降低第三滑动件134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2滑动时的声响,提升用户体验感。
53.第一树脂部1348可以采用的聚氧亚甲基(又称为超钢或赛钢)材料制作而成,可以
降低第三滑动件134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2滑动的滑动摩擦力,提高第三滑动件134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2滑动顺畅度,进而提高第三滑动件134和第一滑动件132的使用寿命。
54.第一金属部1347包括侧壁1347a和底壁1347b,侧壁1347a设置在底壁1347b边缘,且底壁1347b的一端端部凸出在侧壁1347a的一端端部的一侧,侧壁1347a包括相互连接的侧部和弯折部,侧部与所述底壁连接,弯折部相对于侧部弯折设置,弯折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缺口1347c,第三滑轨136可以通过第二缺口1374c安装到第二滑轨134内,降低第二滑轨134和第三滑轨136之间的组装难度。其中,第一限位件1344、第二限位件1345和第三限位件1346均设置在第一金属部1347上。第一树脂部1348设置有通孔,第一限位件1344穿设在通孔内。如图10所示,图10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中第二滑动件的爆炸结构图。第二滑动件136包括第二金属部1362和第二树脂部1363,第二金属部136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二树脂部1363采用树脂材料制成,相比于第二滑动件136全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减轻第二滑动件136的重量;相比于全部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又可以确保第二滑动件136的强度。其中,第二树脂部1363设置在第二金属部1362的外表面。第二金属部1362的外表面指的是当第一滑动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从第一滑动机构130的外部观察,第二金属部1362中看不到的一面。第二树脂部1363与第三滑动件134邻接,第二树脂部1363用于间隔开第二金属部1362和第三滑动件134,可以降低第二滑动件136相对于第三滑动件134滑动时的声响。第二金属部1362设置有卡槽,第二树脂部1363设置有卡扣,安装时将第二金属部1362滑入第二树脂部1362内,第二树脂部1363的卡扣可以为与第二金属部1362的卡槽相卡接,以将第二金属部1362和第二树脂部1363固定在一起。
55.第二树脂部1363可以采用的聚氧亚甲基材料制作而成,可以降低第二滑动件136相对于第三滑动件134滑动的滑动摩擦力,提高第二滑动件136相对于第三滑动件134滑动顺畅度,进而提高第二滑动件136与第三滑动件134的使用寿命。
5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件132、第三滑动件134和第二滑动件136之间的层叠方式并不限于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比如,如图11所示,图11为图1所示承载装置的第二种局部结构图,第一滑动件132、第三滑动件134和第二滑动件136也可以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一滑动件132的侧边开设有第一滑动槽,第三滑动件134可以在第一滑动槽内滑动;第三滑动件134的侧边开设有第二滑动槽,第二滑动件136可以在第二滑动槽内滑动。相对于沿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层叠设置,图1至图10所示的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载体110仅需要预留一个滑动件的位置即可同时布设多个的滑动件,从而可以减少第一滑动机构130对第一载体110的器件布设空间的占用,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可以布设更多的器件。
57.请继续参阅图2,承载装置1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设置第一载体110和/或第二载体120上,比如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可以全部设置在第一载体110的周缘外表面(诸如第一侧边111的周缘外表面),或者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载体110上。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与第一滑动机构130间隔设置,诸如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与第一滑动机构130间隔第一预设距离设置,以使得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具有足够的净空区域,降低第一滑动机构130对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的信号干扰。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预先设置的数值,其可以为具体数值也可以为一个数值范围,只要可以保持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的净空区域即可。当
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也可以全部设置在第二载体120上,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参见上述关于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与第一载体110之间的设置关系。或者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可以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载体110上,也可以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载体120上,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参见上述关于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与第一载体110之间的设置关系。
58.承载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滑动机构150,第二滑动机构150用于与第一滑动机构130一起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的相对运动,第二滑动机构150与第一滑动机构130间隔设置,第二滑动机构150与第一滑动机构130之间形成有第一收纳空间160,第一收纳空间160可以用于收纳电子设备的电池,或者其他器件。第二滑动机构150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机构130的结构相同,诸如第二滑动结构150也可以包括第一滑动件132、第三滑动件134和第二滑动件136等三个滑动件。三个滑动件的具体描述请参见如上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当然,第一滑动机构150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机构130的结构不同也是可以的。
59.承载装置1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设置在第一载体110和/或第二载体120上且与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体140间隔设置。比如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可以设置在第一载体110的周缘外表面(诸如第二侧边112的周缘外表面),或者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载体110上。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与第二滑动机构150间隔设置,诸如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与第二滑动机构150间隔第二预设距离设置,以使得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具有足够的净空区域,降低第二滑动机构150对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的信号干扰。第二预设距离可以为预先设置的数值,其可以为具体数值也可以为一个数值范围,只要可以保持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体170的净空区域即可。当然,第一辐射体140也可以设置在第四侧边114,第二辐射体170也可以设置在第四侧边114。
60.第一载体110设置有第二收纳空间180,第二收纳空间180位于第一载体110的第一侧边111和第一收纳空间160之间。第二收纳空间18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滑动机构130的端部外侧,第一滑动机构130的端部指的是背离第二载体120的一端的端部。第二收纳空间180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滑动机构150的端部外侧,第二滑动机构150的端部指的是背离第二载体120的一端的端部。第二收纳空间18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收纳空间160的外侧。第二收纳空间180可以用于收纳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或者说电子设备的主板。
61.第一载体110还设置有第三收纳空间190,第三收纳空间190位于第二滑动机构150的外侧且与第二收纳空间180相邻,第三收纳空间190用于收纳电子设备的扬声器组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收纳空间180和第三收纳空间190呈l型结构,包围在两个滑动机构和第一收纳空间160的周边。当然,当电路板位于第二收纳空间180内时,也可以部分位于第三收纳空间190内,便于扬声器组件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主板、电池、小板并列排布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的器件排布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承载装置100的内部空间,使得器件排布更为紧凑,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62.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还另外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诸如电子设备20,电子设备2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承载装置100和柔性屏组件200,承载装置100可用于承载柔性屏组件200,柔性屏组件200可跟随第一载体110述第二
载体120的相对运动而运动,以使得柔性屏组件200的一部分延伸至电子设备20外部或缩回至电子设备20内部。其中,柔性屏组件200可以沿电子设备20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诸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然,柔性屏组件200也可以沿电子设备20的长度方向移动,诸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63.当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之间相互嵌合在一起,此时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置柔性屏组件200的一部分。当第一滑动机构130和第二滑动机构150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收纳状态下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相对运动时,柔性屏组件200可以跟随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的相对运动而朝容纳空间外部,或者说电子设备20外部的方向运动,使得原先收纳在容纳空间内的柔性屏组件200的一部分展开至容纳空间外部,或者说电子设备20的外部,以使得电子设备20展开,增加电子设备20的显示区域。
64.其中,柔性屏组件200可以弯曲绕设在承载装置100上,比如可以将柔性屏组件20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载体110连接,再将柔性屏组件200依次绕过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并绕到第二载体120的内部后将柔性屏组件200的另一端与第二载体120连接。比如,当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一滑动机构130所包括的第一滑动件132、中间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件136可以相互层叠在一起。当需要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进行相对运动而展开时,第一滑动件132、中间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件136可以从原先的层叠状态进行相互滑动以使得中间滑动组件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2相对滑动第一距离,第二滑动件136相对于中间滑动组件相对滑动第二距离,从而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相对运动而拉开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从收拢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其中,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相对运动距离可以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总和。当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柔性屏组件300一起运动,柔性屏组件300在运动的过程中将原先收纳在电子设备内部的一部分展开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滑动机构130和第二滑动机构150在驱动两个载体进行相对运动的同时,两个载体也可以驱动柔性屏组件200一起运动,三者是相互联动的。
65.当第一滑动机构130和第二滑动机构150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展开状态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相对运动时,柔性屏组件200可以跟随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的相对运动而朝电子设备20内部的方向运动,使得原先展开在电子设备20外部的柔性屏组件200的一部分缩回至电子设备20内部,以使得电子设备20恢复至传统的外观形态,便于携带。
66.比如,当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滑动机构130所包括的第一滑动件132、中间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件136相对于彼此滑动一段距离,当需要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进行相对运动而收拢时,第一滑动件132、中间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件136可以从原先的彼此相对滑动一段距离的状态进行与原先的滑动方向相反的相互滑动以使得中间滑动组件相对于第一滑动件132反方向相对滑动第三距离,第二滑动件136相对于中间滑动组件反方向相对滑动第四距离,从而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相对运动而拉近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从展开状态切换为收拢状
态。其中,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相对运动距离可以为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的总和。当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柔性屏组件300一起运动,柔性屏组件300在运动的过程中将原先延伸在电子设备内部的一部分回收至电子设备的外部。
6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关于柔性屏组件200与两个载体的连接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并不对柔性屏组件200与两个载体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只要两个载体的相对运动可带动柔性屏组件200一起运动的连接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都是可行的。
68.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设备20仅包括一个滑动机构,比如只包括第一滑动机构130或第二滑动机构150时,也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可以将第一滑动机构130或第二滑动机构150设置在第一载体110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一滑动机构或第二滑动机构150驱动第一载体110和第二载体120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带动柔性屏组件200的运动。当然,电子设备20设置两个以上的滑动机构也是可以的。
6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