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2.当前通信设备的背板都在生产加工时固定在机框背部或中部,会有很多螺钉固定在机框上,现场不能更换。如果背板连接器故障,或背板信号速率升级或拓扑架构升级,都必须更换背板。对于现场已发货的产品不具备现场升级背板的能力。另外,背板散热通风依赖背板上的开孔,但是在背板上的连接器密度比较高、走线比较多时,背板上的开孔率会比较低,影响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用以改善通信设备的升级难度,改善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
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应用于通讯系统中,该通信设备包括机框以及至少一个背板;其中,机框作为承载部件用于承载通信设备中的背板以及插板。背板作为功能器件,用于与插板连接。在具体设置时,所述机框具有通风道,在通风道内空气流动时,可依次流经插板和背板,以用于给插板和背板上的器件散热。在装配时,每个背板与所述机框可拆卸的插拔连接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其中,所述每个背板位于所述通风道内,以便于对背板进行散热,另外,每个背板具有用于设置器件的第一设置面,且所述第一设置面平行于所述通风道的通风方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背板与机框之间改成插拔连接的连接方式,方便了背板进行更换,并且背板的设置面平行于通风道的空气流动方向,改善了对通风道的空气流动效果,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背板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多个背板单排排列,且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通风方向。方便通信设备进行扩展,方便进行升级。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框设置有多个插槽,所述每个背板可插拔的固定在其中的一个插槽内。通过插槽与背板连接,方便背板设置。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背板的个数为多个,且所述背板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插槽的个数,每个背板择一插入所述多个插槽中的一个插槽。方便通信设备进行扩展。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框的两端开口,其中一端开口为所述通风道的进风口,另一端为所述通风道的出风口,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出风口。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背板的第一设置面平行于所述机框的放置面,或垂直于所述机框的放置面。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背板。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背板的第一设置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器,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的连接端朝向所述通风道的进风口。方便与插板插拔连接。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沿第一方向呈单排排列,所述
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通风方向。方便与插板进行连接。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机框插拔连接,且在所述插板插入所述机框内时,与所述背板信号连接。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机框内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插板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方便插板设置。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插板具有设置器件的第二设置面;所述第二设置面与所述第一设置面相互垂直。实现背板与插板之间互联。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插板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在所述背板具有第一连接器时,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拔连接。
16.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以及与所述通信设备连接的线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背板与机框之间改成插拔连接的连接方式,方便了背板进行更换,并且背板的设置面平行于通风道的空气流动方向,改善了对通风道的空气流动效果,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的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另一结构框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插板的配合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另一结构框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板与插板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应用于常见的通信系统中。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可应用于通讯基站或者数据中心等需要应用机柜的场景。在上述场景中均需要采用通信设备,现有的通信设备如图1所示。通信设备包括机框1以及设置在机框1上的背板2。背板2与机框1之间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如果背板2上的连接器出现故障,或者由于设备需求背板2信号速率升级或拓步架构升级时,都必须更换整个背板2。现有的背板2与机框1的组装方式导致通信设备无法方便的进行维修或升级。另外、由图1可看出,背板2组装在机框1上时,背板2上尺寸较大的一面朝向机框1内,在散热时只能通过背板2上的镂空结构3通风,不利于通信设备的通风散热。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用以方便通信设备的维修或升级以及改善散热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26.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机框10以及背板20。机框10作为承载结构,用于承载背板20以及其他的部件。背板20与机框10采用插拔连接的方式固定,从而方便背板20拆卸。上述背板20作为一个转接板用于转接插板(图中未示出)的信号。在使用时,插板可插入到机框10内并与背板20连接。背板20通过连接的线缆将插板上的信号或电流传输到其他设备。
27.机框10包含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2及第四侧板14,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2及第四侧板14首尾相连围成框形的结构,该框形结构具有容纳背板20以及插板的空间。机框10的两端开口,为方便描述分别命名为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在背板20与插板装配在机框10内时,背板20可从第二端口插入到机框10,插板可从第一端口插入到机框10。机框10容纳插板及背板20的空间也可作为通风道,通风道的进风口为第一端口,出风口为第二端口。在背板20及插板插入到机框10内时,背板20及插板均位于通风道内。空气在通风道内流通时,可对背板20及插板进行散热。
28.为方便描述机框10与背板20的相对位置,建立xyz坐标系,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分别平行于机框10的三个相邻的侧边。机框10的通风道的通风方向沿y方向。机框10的放置面平行于xy平面。上述放置面为通信设备在放置时平行于地平面的一个表面。
29.背板20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个数,如一个、两个、三个等不同个数的背板20。在通信设备需要升级时,可通过增加背板20的个数进行升级。背板20的排布方式如图2所示,在背板20的个数为多个时,多个背板20单排排列,且排列方向(x方向)垂直于通风方向。
30.背板20固定在机框10内时,背板20位于靠近第二端口的位置。在插拔时,背板20可从第二端口插入到机框10内,并与机框10固定连接。示例性的,机框10设置有多个插槽,每个背板20可插拔的固定在其中的一个插槽内。插槽设置在机框10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在背板20以图2所示的方式固定在机框10内时,插槽的槽体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1和第三侧板12的内壁。背板20的两端可分别对应插入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3的槽体内。
31.在背板20插入到设定位置时,可通过锁紧件将背板20锁紧在机框10内,以实现背板20与机框10的固定连接。锁紧件可采用常用的卡扣、锁紧螺钉或螺栓等锁紧件。以锁紧件为卡扣为例,在背板20或机框10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卡扣,另一个部件上设置卡槽。在背板20插入到机框10内的设定位置时,卡扣与卡槽卡合,从而将背板20锁定在机框10内,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在需要拔出背板20时,可将锁紧件解锁,直接将背板20从机框10内拔出即可。对比图1所示的背板20与机框10的连接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板20与机构采用插拔连接并通过锁紧件锁紧的方式,方便了背板20的拆卸,在维修背板20时,仅需要将出现故障的背板20拔出即可,无需取下其他的背板20。
32.在设置插槽时,插槽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插槽沿x方向排列。在通信设备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装配所需个数的背板20,每个背板20择一插入多个插槽中的一个插槽。应理解,在机框10内设置的插槽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背板20的个数。如插槽的个数大于背板20的个数,以给通信设备升级留出插入背板20的空间。示例性的,在通信设备设计时,机框10上设置有n个插槽,n个插槽中插入了m个背板20,机框10上闲置有n-m个插槽;其中,n为大于m的正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当通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通信设备进行升级时,可在闲置n-m个插槽内插入更多的背板20,以对通信设备进行升级扩展。
33.为方便描述背板20位于机框10内的状态,定义了背板20的第一设置面。第一设置面为背板20设置器件的表面,如设置电容、电感、第一连接器30等器件的表面。
34.在背板20插入到机框10内时,第一设置面平行于通风道的通风方向,如图2中所示,第一设置面平行于yz平面。参考图2中所示的带箭头的直线,带箭头的直线表明空气在通风道内的流动方向。空气在通风道内流动时,由于背板20尺寸较小的侧面朝向第一端口,背板20尺寸较大的第一设置面平行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从而降低了空气流动时的阻力,改
善了通信设备的通风效果。另外,在空气流动时,空气流经第一设置面,从而可带走设置在第一设置面上的器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35.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通风效果,对比图2及图1中所示的两种通信设备。由图1中所示的结构可看出,在背板20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与机框10连接时,空气仅可通过背板20上的镂空结构进行通风,但是随着背板20上的器件越来越多,导致背板20上可镂空的区域越来越少,进而会导致通风效果越来越差。另外,背板20设置器件的表面朝向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直吹到该表面,后需要折弯才可带走其产生的热量,也不利于散热。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中,由于背板20的侧面朝向第一端口,从而使得空气可穿过背板20之间的间隙通风,背板20上器件的排布不会影响到通风的效果。另外第一设置面平行于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可流经第一设置面时无需改变流动方向,提高了带走器件产生热量的效果。
36.继续参考图2,每个背板20的第一设置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器30,多个第一连接器30用于与插板上的第二连接器50连接。在背板20插入到机框10内时,多个第一连接器30的连接端朝向通风道的进风口,即第一连接器30的连接端朝向第一端口。在插板沿y方向从第一端口插入到机框10内时,第二连接器50可与第一连接器30连接,实现插板与背板20的连接。
37.每个背板20的多个第一连接器30沿第一方向(z方向)呈单排排列。在多个背板20位于机框10内时,所有背板20的第一连接器30排列成阵列的方式,以方便与插板的第二连接器50对位连接。
38.参考图3,图3示出了插板40插入到机框10内时的状态示意图。插板40可与机框10插拔连接,在插板40插入机框10内时,插板40与背板20信号连接。
39.为方便描述插板40与机框10的相对位置,定义了插板40的第二设置面,第二设置面为插板40设置器件的表面,如设置电容、电感、第二连接器50等器件的表面。在插板40插入到机框10内时,第二设置面平行于通风道的通风方向,且第二设置面与第一设置面相互垂直,在第一设置面平行于yz平面时,第二设置面平行于xy平面。
40.一并参考图4,图4示出了背板20与插板40配合的示意图。插板4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为插板40插入到机框10内时靠近第一端口的一端,第二端为插板40插入到机框10内时靠近第二端口的一端。插板40的第二设置面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器30配合的第二连接器50,第二连接器50设置在插板40的第二端。第二连接器50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第二连接器50沿x方向呈单排排列。在每个插板40插入到机框10内时,每个插板40上的多个第二连接器50与阵列排列的第一连接器30中的一行第一连接器30排列。其中,上述一行第一连接器30指代的是沿x方向排列的一行连接器。由上述描述可看出,在插板40插入到背板20上时,插板40与每个背板20的一个第一连接器30对应连接,且通过第二连接器50与第一连接器30插拔连接,实现插板40与背板20之间的导电连接。
41.插板40在与机框10配合时,机框10内设置有滑槽,插板40可滑动装配在滑槽并可锁定在设定位置。插板40在采用图3所示的方式排布时,滑槽设置在相对的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的内壁。插板40沿滑槽插入到机框10内时,可通过对位装置进行精对位,以保证第二连接器50与第一连接器30可准确的连接。示例性的,对位装置可包括对位柱以及对位孔,对位柱设置在背板20或插板40中的一个部件,对位孔设置在背板20或插板40中的另一个部
件。在插板40插入到机框10内时,对位柱和对位孔相对而置。随着插板40的插入,对位柱插入到对位孔中,以实现第二连接器50与第一连接器30的精对位。
42.插板40插入到机框10内时,可对插板40进行锁定,具体的锁定方式可参考背板20的锁定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43.应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中,插板40也可作为通信设备的一个部件。在通信设备进行升级时,对应的插板40也需要进行升级。示例性的,在机框10内设置的背板20的个数增多时,对应需要更换插板40,以使得插板40上的第二连接器50的个数与一行第一连接器30的个数匹配。
44.在插板40与背板20固定在机框10内时,插板40和背板20呈十字交叉的方式位于通风道内,插板40和背板20将通风道分割成网格状,且插板40和背板20的第一设置面及第二设置面均平行于通风方向,从而降低了对通风道的影响。空气在流动时,可依次流经插板40和背板20上的部件,增大了插板40和背板20的散热效果。
45.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的部分标号可参考图3所示的部分标号。图5中所示的通信设备与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的区别仅在于背板20的设置方式不同。
46.在设置背板20时,每个背板20在设置时,第一设置面平行于xy平面,即第一设置面平行于机框10的放置面。在多个背板20排列时,背板20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机框10的放置面,即多个背板20沿z方向间隔排列。
47.在背板20采用图5所示的方式排布时,机框10的插槽对应设置在第二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的内侧壁。背板20的两端分别滑动装配在插槽内,并在插入到设定位置时通过锁紧件锁定,以实现背板20与机框10的相对固定。
48.参考图6,在插板50插入到背板20时,插板50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机框10的放置面。其中,每个插板50在插入时,第二设置面垂直于xy平面,即垂直于机框10的放置面。在多个插板50排列时,多个插板50沿x方向间隔排列。
49.在采用图5所示的通信设备时,可达到与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5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通信设备以及与通信设备连接的线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背板20与机框10之间改成插拔连接的连接方式,方便了背板20进行更换,并且背板20的设置面平行于通风道的空气流动方向,改善了对通风道的空气流动效果,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5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