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网络应用都需要建立数据传输。然而互联网的传输网络并非总是可靠。现有技术中往往仅配置一个传输进程给一个传输通道,在传输过程中,往往由于传输的数据量庞大,给传输通道带来更大的压力,造成更高的传输时延。并且,由于传输压力大,容易导致数据丢包的现象,造成数据重传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缓解传输压力,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重传率。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建立与发送端的传输通道,获取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
接收来自发送端发送的队列任务,所述队列任务为发送端排队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量;
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或当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两个传输进程;
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和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或者,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三条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三个传输进程。
进一步的,还包括:
接收来自发送端编码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码以获得数据中的类型码;
根据所述类型码获取该对当前所接收的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当恢复能力指数大于第一阈值时,获取与所述类型码对应类型的历史数据在解码异常时的恢复方式,并依照所述恢复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当恢复指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并在传输进程低于两个时,新建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否则,占用其中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包括若干连续的数据帧和类型码,所述数据帧均带有特征码和识别码,所述系列随机码由多个与数据中的数据帧数量一致的特征码排列组成,所述系列随机码中的特征码依照所述数据中全部数据帧的特征码顺序一一对应排列;
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具体包括:
提取数据中的全部特征码,并将特征码按照对应数据帧的排列顺序排列组成系列特征码;
获取系列特征码相比系列随机码之间的差异位置,以确定所述数据中所丢失的数据帧;
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丢失数据帧的识别码,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以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对应的数据帧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类型码获取该对当前所接收的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包括:
比对系列随机码与系列特征码的差异度,根据所述差异度计算恢复能力指数,且差异度也恢复能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进一步的,获取与所述类型码对应类型的历史数据在解码异常时的恢复方式,并依照所述恢复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包括:
获取若干同一种类型的、且解码异常的历史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所对应的历史恢复方式;
分析所述历史数据中解码异常特征,根据所述解码异常特征和历史恢复方式构建解码异常恢复模型;
输入数据至所述解码异常恢复模型,以输出与当前数据对应的恢复方式。
进一步的,还包括:
接收来自发送端的重传预测概率,当重传预测概率达到预设阈值,在传输进程低于两个时,新建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否则,占用其中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端的重传预测概率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获取传输通道的历史传输特征以及在传输通道对应历史传输特征时,数据经过该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历史数据特征,构建重传分析模型;
获取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据特征,将所述数据特征和传输特征输入重传分析模型,以输出重传预测概率。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发送端的传输通道,获取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
数量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发送的队列任务,所述队列任务为发送端排队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量;
第一进程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或当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两个传输进程;
第二进程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和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或者,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三条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三个传输进程。
进一步的,还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编码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码以获得数据中的类型码;
进程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类型码获取该对当前所接收的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当恢复能力指数大于第一阈值时,获取与所述类型码对应类型的历史数据在解码异常时的恢复方式,并依照所述恢复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当恢复指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并在传输进程低于两个时,新建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否则,占用其中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包括若干连续的数据帧和类型码,所述数据帧均带有特征码和识别码,所述系列随机码由多个与数据中的数据帧数量一致的特征码排列组成,所述系列随机码中的特征码依照所述数据中全部数据帧的特征码顺序一一对应排列;
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具体包括:
提取数据中的全部特征码,并将特征码按照对应数据帧的排列顺序排列组成系列特征码;
获取系列特征码相比系列随机码之间的差异位置,以确定所述数据中所丢失的数据帧;
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丢失数据帧的识别码,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以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对应的数据帧。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类型码获取该对当前所接收的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包括:
比对系列随机码与系列特征码的差异度,根据所述差异度计算恢复能力指数,且差异度也恢复能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进一步的,获取与所述类型码对应类型的历史数据在解码异常时的恢复方式,并依照所述恢复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包括:
获取若干同一种类型的、且解码异常的历史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所对应的历史恢复方式;
分析所述历史数据中解码异常特征,根据所述解码异常特征和历史恢复方式构建解码异常恢复模型;
输入数据至所述解码异常恢复模型,以输出与当前数据对应的恢复方式。
进一步的,还包括:
重传进程配置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重传预测概率,当重传预测概率达到预设阈值,在传输进程低于两个时,新建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否则,占用其中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端的重传预测概率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获取传输通道的历史传输特征以及在传输通道对应历史传输特征时,数据经过该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历史数据特征,构建重传分析模型;
获取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据特征,将所述数据特征和传输特征输入重传分析模型,以输出重传预测概率。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当前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以及准备发送数据的数量进行预判,当满足不同的条件,自适应的增加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进程,大大降低当传输紧张、数据量大时的传输压力和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降低数据重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通过根据当前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以及准备发送数据的数量进行预判,当满足不同的条件,自适应的增加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进程,大大降低当传输紧张、数据量大时的传输压力和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降低数据重传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网络可以为广域网、局域网。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计算、云通信、大数据库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器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有线网络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可以直接通信或者间接通信。作为应用场景,例如,发送端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当发送端是终端设备时,接收端为服务器,当发送端为服务器时,接收到为终端设备。例如,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上安装的通讯类软件的客户端,与其他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时,客户端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此时,终端设备为发送端,服务器为接收端。在另一种场景中,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上安装的社交软件进行视频观看时,服务器将视频发送给用户的客户端,此时发送端为接收端,服务器为发送端。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方法可以由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装置来执行,该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装置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
下述以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装置执行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方法为例进行描述。参考图1,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方法包括:
s101:建立与发送端的传输通道,获取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
传输通道作为两个通信端之间的传输媒介。通常两个通信端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也即是一个作为接收端一个作为发送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传输通道,也即是构建接收端与发送端握手通信。为了让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安全,采用常规的通信协议,如tcp协议,同时还可对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加密、加密传输密钥等措施。当构建了传输通道,则表明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具有网络传输,包括间接或直接的网络通信。而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特征主要针对于当前的传输通道的特点,比如通信协议、网络类型、信号强度、带宽分布、传输机制、传输容量等。基于传输特征的不同,会影响不同的传输效率。
建立传输通道中,容易理解的,发送端或接收端主动发送握手请求,另一方接到握手请求之后,通常回应反馈信号,表明握手成功,成功建立两端之间的通信。如果发出握手请求的一方迟迟接收不到另一方的反馈信号,通常表明时延严重,或者另一方有故障等问题,通信建立失败。
s102:接收来自发送端发送的队列任务,所述队列任务为发送端排队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接收端可能匹配一个发送端,也可能对应多个发送端。也即是存在多个发送端同时与接收端连接、发送数据给接收端的可能。当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建立了通信,每一个发送端通常有多个数据需要发送至接收端,在发送端自身,先将数据按照顺序排队等待发送,等待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总量则形成队列任务发送至接收端,因此接收端已经可以提前知道接收任务,合理安排工作量。
如果与发送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仅仅分配一个传输进程,当等待发送的数据总量庞大,将给传输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所采集的发送端正在排队准备发送的数据量、以及结合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对传输进程进行自适应配置。具体参见s103和s104步骤。
s103: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或当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两个传输进程。
在本步骤中,第一条件对应于数据的数量,通常是对应一个自然数字的阈值,例如第一条件为大于10,当满足第一条件,也即是当排队等待发送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10时,则保持一条传输进程即可,当数据量大于10时,则需要配置两个传输进程,以缓解传输压力。
另外一方面,可以单独考虑传输特征,当传输特征对应于第二条件,本步骤的第二条件是针对于传输特征的多个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例如是对应于前述的通信协议、网络类型、信号强度、带宽分布、传输机制、传输容量中至少一个特征进行限制,也可以是多个特征同时限制,多个特征同时限制的情况则意味着需要同时满足这些特征的条件,才是满足第二条件。通常可以理解的,当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表明该传输通道传输数据有比较大的压力时,会配置两个传输进程。
s104: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和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或者,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三条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三个传输进程。
本步骤相较于s103步骤是对数量和传输特征两者的总和。当同事两者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时,说明传输压力很大,因此配置至少三条传输进程。另外当,数量满足第三条件时,也配置三个传输进程。容易理解的,第三条件与第一条件并不相等。例如第一条件为大于10个,第三条件为大于20个,则当数量大于10个而小于20个时,假设传输特征未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则分配传输通道两个传输进程,而当数量大于20个时,则不管传输特征的情况,迫于数量的压力,直接分配三个传输进程以上。当然也可以结合传输特征的情况,此时,可以分配例如四个或者更多的传输进程。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包括:
s201:建立与发送端的传输通道,获取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
s202:接收来自发送端发送的队列任务,所述队列任务为发送端排队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量。
s203: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或当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两个传输进程。
s204: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和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或者,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三条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三个传输进程。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5:接收来自发送端编码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码以获得数据中的类型码。
s206:根据所述类型码获取该对当前所接收的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
s207:判断恢复能力指数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恢复能力指数大于第一阈值时,获取与所述类型码对应类型的历史数据在解码异常时的恢复方式,并依照所述恢复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当恢复指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并在传输进程低于两个时,新建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否则,占用其中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
s205至s207步骤记载了对应于接收端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所能实现的恢复能力,而执行是否重传的选择。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中包含有类型码,所述类型码可以指代该数据的类型,包括数据的长短、编码规则、排列组成等。需要说明的时,在接收端,已经事先根据以往发送的数据进行尝试性恢复,有些恢复成功,有些恢复失败,恢复失败包括部分恢复和全部未恢复,基于此获得对应不同数据的数据恢复能力。通过数据对应的类型码,则可以对应到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第一阈值表示一个自然数值,当恢复能力指数大于第一阈值,表明接收端自身对数据的恢复能力强,因此可以直接自我恢复,不必要再发送重传请求给接收端,再反馈数据回来,避免造成传输信道的占用,也避免降低传输利用率。
进一步的,数据中除了类型码还包括若干连续的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均带有特征码和识别码,所述系列随机码由多个与数据中的数据帧数量一致的特征码排列组成,所述系列随机码中的特征码依照所述数据中全部数据帧的特征码顺序一一对应排列。
例如,系列随机码为abcde,所示例性的具有5个特征码,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具有五个数据帧,而每一个数据帧例如为xxxx-y,其中y表示特征码,则数据为:xxxx-axxxx-bxxxx-cxxxx-dxxxx-e,系列随机码的abcde与数据帧的特征码一一对应排列。
基于此,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具体包括:提取数据中的全部特征码,并将特征码按照对应数据帧的排列顺序排列组成系列特征码;获取系列特征码相比系列随机码之间的差异位置,以确定所述数据中所丢失的数据帧;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丢失数据帧的识别码,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以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对应的数据帧。
同样以上述举例示例进行描述,提取数据中的全部特征码,也即是提取xxxx-axxxx-bxxxx-cxxxx-dxxxx-e中的“abcde”,比对“abcde”与系列随机码是否一致。当不一致时,由于特征码均是按顺序一一对应排列,能够快速反应所缺失的数据帧。例如提取的数据的特征码为acde,系列随机码为abcde,比对两者的差异位置,可发现排序第二的位置特征码缺失,也即是该特征码对应的数据帧确实,则发送重传请求时,也即发送该数据帧的识别码至发送端,以使发送端发送该数据帧至接收端,而不用再把全部数据重新上传,避免增大网络传输压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所述类型码获取该对当前所接收的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包括:比对系列随机码与系列特征码的差异度,根据所述差异度计算恢复能力指数,且差异度也恢复能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例如,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为:xxxx-axxxx-bxxxx-cxxxx-dxxxx-e,而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为:xxxx-axxxx-cxxxx-dxxxx-e。提取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的特征码为acde,而系列随机码为abcde,比对acde和abcde之间的差异度,可见差异为缺失特征码b所对应的数据帧,且可以计算到缺失率为五分之一,也即差异度为五分之一。恢复能力指数与差异度呈负相关关系,例如此时差异度为0.2,对应于恢复能力指数为0.8。具体的匹配规则可以再结合实际实验数据进一步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作为优选的,获取与所述类型码对应类型的历史数据在解码异常时的恢复方式,并依照所述恢复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包括:
获取若干同一种类型的、且解码异常的历史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所对应的历史恢复方式;分析所述历史数据中解码异常特征,根据所述解码异常特征和历史恢复方式构建解码异常恢复模型;输入数据至所述解码异常恢复模型,以输出与当前数据对应的恢复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丢失的原因主要假定为通过解码异常造成。通过构建解码异常恢复模型,对恢复方式进行自动化输出,该模型的建立主要基于历史数据的解码异常特征和历史恢复方式。解码异常特征包括以前的数据中解码方式、识别类型、数据类型等。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建立与发送端的传输通道,获取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
s302:接收来自发送端发送的队列任务,所述队列任务为发送端排队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量。
s303: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或当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两个传输进程。
s304: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和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或者,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三条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三个传输进程。
本实施例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5:接收来自发送端的重传预测概率,当重传预测概率达到预设阈值,在传输进程低于两个时,新建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否则,占用其中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定重传预测概率在发送端自身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预判,判断该数据的重传可能性,当重传概率大时,意味着需要分配一个传输进程专门用于传输重传的数据,以避免重传数据占用正常数据的传输。
其中,发送端的重传预测概率通过以下方式获得:获取传输通道的历史传输特征以及在传输通道对应历史传输特征时,数据经过该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历史数据特征,构建重传分析模型;获取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据特征,将所述数据特征和传输特征输入重传分析模型,以输出重传预测概率。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通道建立模块401、数量获取模块402、第一进程配置模块403和第二进程配置模块404。其中,通道建立模块401用于建立与发送端的传输通道,获取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数量获取模块402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发送的队列任务,所述队列任务为发送端排队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量,第一进程配置模块403用于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或当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两个传输进程,第二进程配置模块404用于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和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或者,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三条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三个传输进程。
作为优选的,还可以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编码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码以获得数据中的类型码;进程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类型码获取该对当前所接收的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当恢复能力指数大于第一阈值时,获取与所述类型码对应类型的历史数据在解码异常时的恢复方式,并依照所述恢复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当恢复指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并在传输进程低于两个时,新建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否则,占用其中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包括若干连续的数据帧和类型码,所述数据帧均带有特征码和识别码,所述系列随机码由多个与数据中的数据帧数量一致的特征码排列组成,所述系列随机码中的特征码依照所述数据中全部数据帧的特征码顺序一一对应排列。
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具体包括:提取数据中的全部特征码,并将特征码按照对应数据帧的排列顺序排列组成系列特征码;获取系列特征码相比系列随机码之间的差异位置,以确定所述数据中所丢失的数据帧;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丢失数据帧的识别码,发送重传请求至发送端,以接收来自发送端的对应的数据帧。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类型码获取该对当前所接收的数据的恢复能力指数,包括:比对系列随机码与系列特征码的差异度,根据所述差异度计算恢复能力指数,且差异度也恢复能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进一步的,获取与所述类型码对应类型的历史数据在解码异常时的恢复方式,并依照所述恢复方式对数据进行恢复,包括:获取若干同一种类型的、且解码异常的历史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所对应的历史恢复方式;分析所述历史数据中解码异常特征,根据所述解码异常特征和历史恢复方式构建解码异常恢复模型;输入数据至所述解码异常恢复模型,以输出与当前数据对应的恢复方式。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还可以包括:重传进程配置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重传预测概率,当重传预测概率达到预设阈值,在传输进程低于两个时,新建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否则,占用其中一个传输进程用于接收重传的数据。
所述发送端的重传预测概率通过以下方式获得:获取传输通道的历史传输特征以及在传输通道对应历史传输特征时,数据经过该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历史数据特征,构建重传分析模型;获取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据特征,将所述数据特征和传输特征输入重传分析模型,以输出重传预测概率。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任一所述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重传方法。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重传方法,该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重传方法包括:建立与发送端的传输通道,获取所述传输通道的传输特征;接收来自发送端发送的队列任务,所述队列任务为发送端排队准备发送的数据的数量;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或当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两个传输进程;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一条件和所述传输特征满足第二条件时,或者,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三条件,配置给所述传输通道至少三个传输进程。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ram、sram、edo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传输进程自适应的传输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