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7037发布日期:2021-04-23 10:5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监控摄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安全意识到增强,监控设备普遍应用在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所,如火车站、机场等,为社会安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监控系统的发展虽然为抑制了不法行为的发生,但是在布置监控设备时,难免会出现盲区;例如,采用腔式监控器采集图像,在腔式监控器的后方将形成监控盲区,若再另设监控器对前一监控器的盲区进行监控,则将增加监控器的布置量,监控器布置量增加同时将导致监控图像的数据量增大,从而后续在需要筛选监控数据时,将导致筛选工作量极大。
3.另外,由于某些场合仅需对一些关键场所的进行监控,例如在某些展区或会场在进出口设置监控器,则可采集人员进出的关键数据,这样可以缩减监控数据便于筛查,同时有利于获取关键数据。但这样必然存在一个较大的盲区,这为不法活动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不法分子通过确定盲区破坏监控设备后,则可解除区域的监控;因此,如何解决盲区留下的风险,同时又不增大监控数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监控系统,以针对监控设备的监控盲区进行关键数据采集。
5.智能监控系统包括盲区检测部、监控录像部以及临时反射部;盲区检测部和监控录像部安装在展区室内,临时反射部设置在展区的入口形成展区的挡墙,监控录像部朝向临时反射部的内侧面,监控录像部的背面形成盲区,盲区检测部设置在监控录像部的背面对盲区进行检测;盲区检测部为红外探测器,监控录像部为腔式监控器,临时反射部采用双层玻璃,临时反射部靠近展区室内一侧采用镀膜玻璃,临时反射部靠近展区室外一侧采用电控调光玻璃;
6.盲区检测部、监控录像部和临时反射部的电控调光玻璃均与控制室信号连接,当盲区检测部向控制室反馈具有人员在盲区徘徊时,控制室将控制电控调光玻璃的透光率降低,同色控制室记录电控调光玻璃的动态。
7.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8.(1)监控录像部设置在展区室内的同时朝向展区的入口,从而使得监控录像部可以实时监控进入展区的人员,以此监控展区的进出情况,通常对人员的进出情况进行监控就足以监控展区的安全情况;在设置监控的同时,在监控的背面通常会形成盲区,盲区的存在为不法分子躲避监控的留下的空间,但是在另外设置监控器对盲区进行监控将导致监控设备的投入成本增加,此外监控产生的存储数据也会成倍增加,从而也将导致成本增加。在本基础方案中,红外探测器将对盲区的人员活动情况进行检测,红外探测器检测到盲区内存在人员徘徊的情况,红外探测器将向控制反馈该情况,此时控制室将控制电控调光玻璃
呈不透光状态,则此时镀膜玻璃朝向展区室外的一侧光线变暗,而室内光线较亮,从而镀膜玻璃朝向展区室内的一侧将呈现出镜面状态,使得盲区内的状态将被反射在镀膜玻璃上,则腔式监控器可以记录下盲区内的活动状态;同时由于控制室将记录电控调光玻璃的动态,从而可以更高效的协助查找出监控留下的可疑画面。
9.(2)不法分子通常会选择在盲区从事不法活动并破坏摄像头并躲避监控,而通常安装的腔式监控器是容易被发现的,因此也是不法分子重点的破坏对象,而破坏腔式监控器通常会在盲区进行;而红外探测器体积小、用于检测盲区的活动情况其不易被发现,从而更容易巧妙的记录下盲区的不法情况。
10.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盲区检测部还包括设置在监控录像部背面的距离传感器。通过红外探测器对盲区内的人员情况进行检测,然后配合距离传感器对盲区内人员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进行持续检测,更有利于检测盲区内人员的徘徊行为,提高判断的精准度。
11.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临时反射部的镀膜玻璃与电控调光玻璃之间设有8

15mm的间隙,且间隙内呈真空状态。通过对镀膜玻璃和电控调光玻璃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并对间隙进行抽真空,可以使临时反射部具有较好的隔音和隔热效果,从而形成有效的挡墙效果。
12.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盲区内设有踩踏反馈部,踩踏反馈部内设有油腔,油腔被踩踏板覆盖封闭,且踩踏板由设置在油腔内的弹簧支撑;所红外探测器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包括固定架和活动架,固定架内设有油缸,油缸内设有活塞,活塞仅能在油缸内沿竖直方向滑动,活动架与活塞固定连接,油缸与油腔通过管道连通。
13.在优选方案三中,由于红外探测器和腔式监控器一同设置在靠近展区的顶部,因此红外探测器和腔室监控器都需要先下倾斜设置;在红外探测器处于最低位置时,红外探测器发射的检测信号落在踩踏反馈部,当人员踩踏在踩踏反馈部上时,人员的重量将克服弹簧的弹力,即踩踏板将向下移动并挤压油腔内的液压油,从而油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油缸内,则设于油缸内的活塞将向上移动,则红外探测器的位置也将升高,红外探测器发射的检测信号将前移,然后用于安装红外探测器的活动架将在重力作用下下移,即通过红外探测器的升降可以增大红外探测器的检测范围,有利于更精确的检测人员在盲区内的徘徊行为。
14.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油缸内设有位于活塞下方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直径为2

3mm的缓冲油孔。当油腔内的液压油从油缸的底部进入油缸后,会再经过缓冲油孔继续向上流动,以充满油缸;当人员从踩踏板上离开后,在活动架的重力作用下,以及缓冲油孔对液压油的流速进行限制,从而使得红外探测器缓慢向下移动,以避免器瞬间降低至最低位置,达到配合人员的行走规律,以此才能更有效的扩大红外探测器的检测范围。
15.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塞与隔板之间设有拉簧,拉簧的一端与活塞固定,拉簧的另一端与隔板固定;所述隔板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油缸远离活塞的一端连通,单向阀的出口端与油缸靠近活塞的一端连通。
16.在优选方案五中,当人员踩踏在踩踏板上,油腔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增大,使得液压
油进入油缸内,液压油的压力将推开单向阀,同时液压油也将通过缓冲油孔向上流动,因此液压油可以迅速填满油缸,从而使得红外探测器可以迅速上升到最高位置;而当人员从踩踏板上离开后,油缸上部的液压油仅能通过缓冲油孔返回,从而使得红外探测器只能缓慢的向下移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临时反射部10、电控调光玻璃11、镀膜玻璃12、监控录像部20、盲区检测部30、固定架31、油缸32、活塞33、隔板331、单向阀332、缓冲油孔333、活动架34、红外探测器35、距离传感器36、踩踏反馈部40、油腔41、踩踏板42。
22.智能监控系统包括盲区检测部30、监控录像部20以及临时反射部10;如图1所示,展示区室内设置在临时反射部10的左侧,则临时反射部10的右侧为展示区的外部,临时反射部10设置在展区的入口形成展区的挡墙。盲区检测部30和监控录像部20安装在展区室内,监控录像部20朝向临时反射部10的内侧面,监控录像部20的背面形成盲区,即如图1所示的最左端为盲区。盲区检测部30设置在监控录像部20的背面对盲区进行检测;在本实施例中,盲区检测部30为红外探测器35、距离传感器36以及安装架,安装架包括底板、固定架31和活动架34,底板固定在展区的顶部,固定架31呈“l”形,固定架31的竖直段焊接在底板上,固定架31的水平段上固定安装有油缸32,油缸32内部的下段设有隔板331,隔板331将油缸32内部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油缸32的侧壁上设有连通下腔的进油口,上腔的横截面设置为正方向,并在上腔内设有仅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活塞33;隔板331上设有直径为2mm的缓冲油孔333,通过进油口向油缸32内压入液压油,则液压油将驱动活塞33向上运动,而活动架34从油缸32的顶部伸入油缸32内部与活塞33固定,从而活塞33向上运动时,活动架34也将同时向上运动。
23.活动架34的上端和固定架31的竖直段的下段均设有朝向盲区的斜面,红外探测器35垂直安装在活动架34的斜面上,距离传感器36则垂直安装在固定架31的斜面上;从而使得红外探测器35和距离传感器36均朝向盲区。如图1所示,盲区内设有踩踏反馈部40,踩踏反馈部40的主体为嵌入地面的箱体,箱体内设有油腔41,油腔41被踩踏板42覆盖封闭,且踩踏板42由设置在油腔41内的弹簧支撑,在踩踏板42上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踩踏板42的上表面与地面平齐,当有人踩踏在踩踏板42上时将压缩踩踏板42下方的弹簧,从而踩踏板42将压缩油腔41的空间。油腔41内充满液压油,且油缸32与油腔41通过管道连通,油缸32上的进油口用于与管道连接。则有人员踩踏在踩踏板42上时,油腔41的空间压缩将使得液压油进入油缸32内,从而推动活动架34上移;另外,在活塞33和隔板331之间设有拉簧,拉簧的上端固定在活塞33上,拉簧的下端固定在隔板331上,当人员从踩踏板42上离开后,在拉簧的弹力下,上腔内的液压油将通过缓冲油孔333缓慢的向下腔流动,从而活动架34将缓慢的
向下移动;在隔板331上还设置了单向阀332,单向阀332的进口端与下腔连通,单向阀332的出口端与上腔连通,则有人员踩踏在踩踏板42上时,油腔41的油压通过管道传递至油缸32的下腔,从而使得单向阀332打开,则液压油将从缓冲油孔333和单向阀332同时从下腔向上腔流动,以增大液压油进入上腔的流速,即活动架34向上的移动速度快,而向下移动的速度慢。
24.监控录像部20为腔式监控器,腔式监控器通过悬架固定在安装架的底板上,且腔式监控器的摄像端将向下倾斜并朝向临时反射部10。临时反射部10采用双层玻璃,临时反射部10靠近展区室内一侧采用镀膜玻璃12,临时反射部10靠近展区室外一侧采用电控调光玻璃11;且临时反射部10的镀膜玻璃12与电控调光玻璃11之间设有10mm的间隙,间隙内呈真空状态,以增强保温和隔音效果。
25.红外探测器35、距离传感器36和电控调光玻璃11均与控制室信号连接,红外探测器35与距离传感器36用于检测盲区内的人员活动,并通过向控制室反馈信号,结合程序判断盲区内是否具有人员在盲区徘徊。当盲区检测部30向控制室反馈具有人员在盲区徘徊时,控制室将向电控调光玻璃11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控调光玻璃11的透光率降低,同色控制室记录电控调光玻璃11的动态。
26.盲区检测部30具体检测盲区内是否有人员徘徊的方法为;当人员进入红外探测器35的探测范围后,将检测盲区内有人员存在;而人员越接近红外探测器35,则红外探测器35接收到的信号越强;红外探测器35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室,通过程序比较相邻时段的红外线强度,则可以判断人员是否处于徘徊状态。另外,由于当人员踩踏踩踏板42后,红外探测器35将处于升降的活动状态,因此人员和红外线的距离将处于将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在此情况下通过设置固定的距离传感器36检测人员相对于距离传感器36的距离,可以纠正红外探测器35反馈的信号,从而更精确的判断盲区内是否存在人员徘徊。
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