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标签的智能综合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5864发布日期:2020-06-26 22:4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基于电子标签的智能综合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布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智能综合配线架。



背景技术:

配线架是管理子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是实现垂直干线和水平布线两个子系统交叉连接的枢纽。配线架通常安装在机柜或墙上,通过安装附件,配线架可以全线满足utp、stp、同轴电缆、光纤、音视频的需要。在网络工程中常用的配线架有双绞线配线架和光纤配线架。

传统的配线架标签条大部分是纸质的,存在以下缺陷:

(1)视觉不直观:时间长了,由于机房的环境原因,比如人为磨损、空气潮湿等因素会使纸质标签变得难以辨认,给管理人员带来诸多不便。

(2)形象不美观:标签纸质好坏参差不齐,标签有手写的、有机打的,有彩色的、有黑白的,有以1个端口为一条的、有以6个端口为一条的、还有以24个端口为一条的,标签四角有直角的、有圆角的;有歪歪扭扭贴上去的、有夹上去的、有卡上去的、有塞上去的等等五花八门,甚至有的标签会经过多处涂改,无法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3)维护不方便:①所有的配线架端口都需要写上标签,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另外,贴标签则更是麻烦,要想贴得整齐美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②维护时,查找及更改不方便。如果要跳线,先要去查文档,找到要跳接的端口位置,也就是对应机柜上的某一行、某一列;另外,标签贴纸容易掉、脏、旧,导致查找很不方便,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每次更改都要写、贴标签,很是麻烦。更改次数多了就更麻烦,令新人在短时间内无法接管工作。

传统配线架均采用纯物理结构,各连接线均采用纸质标签来标示,缺乏电子信息化运维手段,存在着配线架的网口状态无法进行实时监控,纸质标签不易长时间保存,设备连接信息变更不及时和设备之间连接走向不易确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电子配线架方案,通过对信息机房中的配线架进行信息化改造,从而提升信息机房配线管理运维的效率。

然而,现有的电子配线架改造方案,都需要断网才能达到线路改造的目的,对于信息机房需要7*24h全天候工作的电力行业而言,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实施信息化改造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智能综合配线架,在不断网的前提下完成配线架信息化改造,达到提升信息机房配线管理运维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电子标签的智能综合配线架,包括配线架主体,所述的配线架主体上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网线口,还包括控制板和加装在每排网线口上的指示架,所述的指示架上设有与网线口一一对应的检测探头,所述的检测探头用于检测与其相应的网线口上是否插接有网线;所述的指示架上还设有与网线口一一对应的连接状态指示灯;所述的检测探头和连接状态指示灯均与集中器相连,所述的集中器与控制板相连;

所述的控制板包括微控制器、显示屏、数据录入接口和通信模块,所述的显示屏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显示各网线口的布线走向和所连设备信息;所述的数据录入接口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录入、更新各网线口的布线走向和所连设备信息;所述的通信模块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远程连接上位机或机房集中监控平台。

所述的检测探头为红外检测探头,所述的指示架加装在每排网线口的上方,红外检测探头朝下设置,用于检测与其相应的网线口上是否插接有网线。

所述的控制板还包括视频输出接口,所述的视频输出接口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连接外部显示器;所述的视频输出接口为vga接口和/或hdmi接口。

所述的控制板为arm嵌入式开发板。

所述的数据录入接口包括多个usb接口,分别用于连接键盘、鼠标和u盘。

所述的通信模块包括有线网络接口或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的集中器为poe交换机,poe交换机通过网线与poe供电模块相连,poe供电模块通过usb连接线为各指示架的检测探头和连接状态指示灯供电。采用poe供电方式,利用现存标准以太网传输电缆同时传送数据和电功率,并保持与现存以太网系统和用户的兼容性,供电稳定,省去额外的电源线,布线更简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适用于绝大多数现有机房系统的加装,无需破线、无需断网,在不断网的前提下即可完成配线架信息化改造,升级方便,且不影响信息机房的正常运行,特别适用于机房需要全天候工作的电力等特殊行业使用,达到了提升信息机房配线管理运维效率的目的。

(2)在更改线路配置时,待拔插网线口对应的指示灯闪烁提示,正确插接后指示灯停止闪烁,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准确的进行线路拔插;出现误拔插操作时,基于红外检测功能可快速识别误操作,并及时给出误拔插提示,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人员线路拔插的效率和可靠性。将配线架的控制板与机房集中监控系统互通,通过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可对配线架实施远程监控和管理。

(3)视觉更直观:本申请配线架采用lcd显示屏代替原有的纸质标签,其视觉效果更为直观。众所周知,lcd显示有较高的分辨率,较好的显示亮度,统一清晰的字体显示。另外,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也比传统纸质标签更长,只要不是人为损坏,其显示质量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增加而较大幅度的下降,一旦显示屏失效或损坏,更换起来也很方便,且不必担心原有数据的丢失。

(4)形象更美观:所有的电子标签具有相同的规格,每个标签显示的字符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致的,在机柜中会显得整齐,大气。对标签的操作、更改、替换不会因环境、人员的不同而不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即便人员更迭,环境变化,电子标签依然像初安装时一样整齐美观。

(5)维护更方便:电子标签配线架配合相应软件工作,如果要录入新数据或者更改原有数据,只需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并刷新数据库,新的数据就会显示出来,大大降低了以往网管人员替换标签的大量工作。

(6)管理更科学:电子标签配线架与软件配合使用,软件对信息点、链路、端口产品等等都有一个完整的定义过程,此过程完成后,每一部分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编号、名称、物理位置,其编号会在电子标签上显示出来。而对人员的管理也大大区别于传统松散的管理模式,如要更改网络结构,必须都要在软件上进行登记(派工过程),而后相关人员才有权对其进行更改。一旦出现问题,保证有据可查。更改过后,由于流程规定,管理人员需更新原有数据,大大地避免以往经常出现的“结构已更改,而文档未更新”的局面。工作交接也方便了许多,前任只需将数据库文件交给继任者,继任者可以轻松上手,大大减少了问题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线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线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a排机柜配线架整体网线口连接情况界面图;

图4为a排机柜配线架单个网线口设备连接情况界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板本地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板远程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接入机房集中监控平台连接示意图;

图中:1-配线架主体、2-控制板、3-网线口、4-集中器、5-显示屏、6-外部显示器、7-上位机、8-机房集中监控平台、9-指示架、10-连接状态指示灯、11-poe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参阅图1-7,本申请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如图1所示,基于电子标签的智能综合配线架,包括配线架主体1,所述的配线架主体1上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网线口3,还包括控制板2和加装在每排网线口3上的指示架9,所述的指示架9上设有与网线口3一一对应的检测探头,所述的检测探头用于检测与其相应的网线口3上是否插接有网线。

所述的检测探头可以采用红外检测探头、激光检测探头等任何可以实现网线非接触检测的探头。

具体的,所述的指示架9可以加装在每排网线口的上方或下方,当加装在上方时,红外检测探头朝下设置朝下检测。

所述的指示架9上还设有与网线口3一一对应的连接状态指示灯10,用于指示各网线口是否插接有网线。

所述的检测探头和连接状态指示灯10均与集中器4相连,所述的集中器4与控制板2相连。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集中器4为poe交换机,poe交换机通过网线与poe供电模块11相连,poe供电模块11通过usb连接线为各指示架9的检测探头和连接状态指示灯10供电。采用poe供电方式,利用现存标准以太网传输电缆同时传送数据和电功率,并保持与现存以太网系统和用户的兼容性,供电稳定,省去额外的电源线,布线更简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板2采用arm嵌入式开发板,具备linux操作系统,具备程序开发和运行功能。所述的控制板2包括微控制器、显示屏5、数据录入接口和通信模块,所述的显示屏5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显示各网线口的布线走向和所连设备信息;显示屏5能对配线架的各网线口信息进行显示,主要显示内容有:配线架所有网口连接情况和单个网口设备连接情况,相关界面如图3和图4所示。

所述的数据录入接口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录入、更新各网线口的布线走向和所连设备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录入接口包括3个usb接口,分别用于连接键盘、鼠标和u盘,控制板可以对配线架所有网线口的布线走向、连接设备等信息进行录入、更新等操作,并将相关信息显示在显示屏上,从而替代现有纸质标签。

所述的通信模块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远程连接上位机7或机房集中监控平台8,所述的通信模块包括有线网络接口和无线通信模块,有线网络接口负责接入外部有线网络。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板2还包括视频输出接口,所述的视频输出接口与微控制器相连,用于连接外部显示器6;所述的视频输出接口可采用vga接口和/或hdmi接口,支持vga/hdmi显示器视频线接入。

本申请登录方式有3种:

直接登陆管理,在控制板上外接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可以直接登陆控制板操作系统,对控制板的相关功能等进行操作,如图5所示。

远程登陆管理,通过控制板增加网卡模块,设置ip地址并接入网络,可在办公室电脑远程登陆控制板操作系统,对其进行相关操作,如图6所示。

接入机房集中监控平台,通过将控制板接入机房集中监控平台,可以把配线架所有网口运行状态、连接信息等纳入机房集中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如图7所示。

智能综合配线架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在现有的配线架主体1上加装控制板2和适配的指示架9,指示架9加装在每排网线口3上,各指示架9均与集中器4连接,集中器4连接控制板2;

s2:系统初始化,配置指示架9上各检测探头和连接状态指示灯10与网线口3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数据录入接口录入各网线口3的布线走向和所连设备信息;

s3:需要更改线路配置时,通过数据录入接口录入线路更新信息,系统根据线路更新信息得出需要拔或插的指定网线口编号;

s4:控制板2找到与步骤s3所述指定网线口相对应的连接状态指示灯10并驱动其发出闪烁提示,操作人员在闪烁提示下完成拔插工作;

s5:检测探头检测到指定网线口的网线被正确插入或拔出后,则向控制板2反馈拔插完成信号,由控制板2控制该指定网线口对应的连接状态指示灯10停止发出提示灯光。

当操作人员拔出或插入错误,从非指定网线口拔出网线或将网线插入非指定网线口,非指定网线口处的检测探头检测到该网线口被误拔插,则向控制板2反馈误拔插信号,由控制板2控制发出误拔插提示。

在更改线路配置时,待拔插网线口对应的指示灯闪烁提示,正确插接后指示灯停止闪烁,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准确的进行线路拔插;出现误拔插操作时,基于红外检测功能可快速识别误操作,并及时给出误拔插提示,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人员线路拔插的效率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